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我省农业气象条件总体状况是:气温略高,积温偏多,主要产粮区初霜期偏晚,降水偏少,日照比较充足。农业生产季节内气象条件波动比较大,4月和6月低温多雨,5月和9月高温少雨,7月平温少雨,8月气温高,降水接近常年。中部主要产粮区作物生长季节水热条件基本满足玉米等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需求,有利于增产增收,但春季低温多雨影响各地水稻育苗,西部地区发生春旱和夏旱,东部地区水稻孕稳期发生障碍型低温冷害,各地初夏季节冰雹天气多子常年。总体上看,今年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大于弊,加之农业政策和粮食价格有利,农业为丰收年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稻田栽培食用菌的气象条件,认为在水稻分蘖后期稻田内形成的小气候具有栽培食用菌的优越条件,提出了合理进行水稻田间管理,合理安排食用菌生产环节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1 盛夏(7-8月)农业气象条件的特点 盛夏期间我省各地农业气象条件体现出热量总体水平低,日照条件普遍较差和水份条件充足的特点,对水稻及其它大春作物中后期生长和籽粒增重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书介绍     
《杂交水稻与气象》 由江苏省杂交稻气象问题研究协作组陶炳炎、汤志成等同志撰写。内容包括:气象条件与杂交水稻生产;杂交水稻栽培、制种与气象条件;杂交水稻农田小气候特征;江苏杂交水稻气候资源的分析和利用;杂交水稻气象问题  相似文献   

5.
1前言各地水稻生产都是以当地气象条件为依据形成各自的基本栽培模式。气象条件包括生产期间热量、水分过程以及波动情况等。年际间条件波动是引起水稻不稳产的主要因素。为使水稻生产平稳发展,必须研究和掌握对气象环境变化的预测方法,事先了解气象状态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本文以延迟型冷害为中心讨论判别当年热量余缺程度的方法。2判别的基本思路及可判性判别热量余缺程度,目前还做不到定量分析。但是可利用品种的热量反应规律和水稻生产期间热量出现的概率特点,做出定性判别。判别精度为平年以上和平年以下两个档次。判别时期为每年6…  相似文献   

6.
粮食作物产量的形成与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我们通过对全省粮食作物产量的时空分布、产量与气象条件相关关系的统计计算,初步分析了我省粮食作物产量划区、增减产年型和影响我省粮食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相关时段与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两系水稻的选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产量和品质上显出一定优势,正在由试验转向应用。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九五”期间要推广种植两系水稻100万公顷,因此,两系水稻种子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两系水稻是指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它具有在长日高温下不育和短日低温下可育的特性,因此可用其不育性进行制种,用其可育性进行繁种,从而达到一系两用的目的。两系水稻可分为光敏型、温敏型和光温互作三大类型,目前广东生产和科研中应用的主要为温敏型(临界温度一般为23℃)。因此,两系水稻的繁殖对气象条件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稻产区的广大气象台站和农业气象工作者,积极开展杂交水稻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和服务工作,在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出杂交水稻生长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把指标鉴定、资源分析、服务方法及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近年来,从气象条件上研究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和制种中亲本花时相遇问题取得一定的进展,促进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杂交水稻具有特殊的丰产性能,但杂种优势的发挥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前我国生产上应用的杂交水稻,由于亲本气候生态遗传影响,一些组合要求较严格的生态环境条件,生育期中的高温强光是发挥杂  相似文献   

9.
柏健 《四川气象》1999,9(3):64-64
1 盛夏(7—8月)农业气象条件的特点盛夏期间我省各地农业气象条件体现出热量总体水平低,日照条件普遍较差和水份条件充足的特点,对水稻及其它大春作物中后期生长和籽粒增重都产生了影响。(1)热量条件:省内主要农区7—8月日均温变化基本上在22~30度之间上下波动,并表现出以下特点:a、在我省水稻制穗扬花普遍期(下/7—上/8),日平均气温普遍高于常年,对水稻抽穗扬花十分有利。b、在水稻灌浆期,盆地西部、南部及川西南山气温低于常年,可延长灌浆时间,有利籽粒增重,但19—21日的区域性降温过程,幅度达3…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生产气象条件分析和最佳植期安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万宁市水稻生产气象条件分析和气象灾害调查,找出水稻产量低而不稳年际变化大的气象原因,提出水稻"早造推迟晚造提早"最佳植期安排,有效防止气象灾害,夺取水稻生产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2022年贵州省气象条件对主要粮油作物的影响,该文利用84个观测站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及生育期,并与历史同期气象条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夏收粮油作物播种以来气象条件利大于弊:油菜播期受干旱影响推迟,但生长后期气象条件好于前期,尤其是油菜产量形成关键期光温水匹配较好,利于产量形成及成熟收获。(2)秋粮作物生长期内农业气象条件利弊相当:玉米、水稻等秋收粮食生长季光热条件优良,降水分布不均,水稻生长期前期气象条件好于后期,后期夏伏旱和高温灾害偏重发生,影响总体粒重水平;玉米灌浆期大部地区光温条件优良,利于粒重的形成,收获期晴热少雨利于收晒。因此2022年贵州省粮油作物生长期内气象条件利弊相当,属于正常气候年景。  相似文献   

12.
从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气象条件、2002年瓮安水稻生产情况和气候特点,分析2002年瓮安水稻大幅减产原因,为来年增产丰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的分蘖情况,不仅直接影响有效穗的多少,还通过形成不同的群体结构,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及穗粒的多少、千粒重的大小等,严重地影响着水稻的最终产量和品质。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得出水稻的分蘖动态,影响分蘖的光温关系式和本地的光、温条件,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县南部水资源比较丰富,光热条件较好,适合水稻栽培,有鱼米之乡之称。鉴于水稻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我站在农气服务中重点抓了水稻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4,(1):45-47
双三制水稻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要获得稳产高产,必须深刻地认识本地区的气候规律。一个地区有基本的气候特征,但是每年的气象条件又是有变化的。人们往往根据前一、二年的生产经验指导当年的生产,而没有认真分析各年气象条件的特殊性,没有认真研究气候的年际变化规律,有时候就因此  相似文献   

16.
何景涛  贾杨 《黑龙江气象》2011,28(4):32+38-32,38
本文利用庆安县1980—201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种植水稻的气象条件,并与1998—2008年水稻平均生育期进行配比,得出当地温度、水分、日照和生态环境的同期配比适宜有机水稻的生长。通过分析气象灾害发生的类型及对有机水稻生产的影响,提出防御措施,为当地水稻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水稻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分布较广,品种多样,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在不同地域其栽培技术有所差异。通过分析洋县水稻生长发育各个阶段与温度、水分、光照等农业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水稻生育期常见低温冷害以及稻瘟病、稻苞虫、稻管蓟马等常见病虫害异常发生与特殊农业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对灾害性气象条件的防治措施,使农业气象更好地服务到水稻生产中,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晚稻是我省稻作区三季粮食作物中面积最大的一季作物,而灌浆期是决定产量和千粒重关键时期。据有关文献研究表明:水稻米粒中的干物质,约有三分之一是由出穗前贮藏在茎鞘中运转供应,约有三分之二是由出穗后光合作用产生供给的。影响粒重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是在生产水平基本相似情况下,气象条件的优劣对晚稻干物质的运转速率和籽粒干物质积累是起着主导因素。根据上述论述和笔者多年实际试验、对晚稻灌浆期气象条件关系作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玉米发育期主要的灾害性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环流分析和预报高锋(吉林省气象台)1引言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它的产量占我省粮食总产量的80%,种植面积占首位。气象条件对玉米的产量有直接影响。根据玉米的生产特点,如何利用气象条件,使其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就...  相似文献   

20.
滨湖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开发,是省市科委1987年交给我区的“七五”重点攻关研究项目。自开发试验以来,产量由低到高,栽培技术不断完善,指导理论不断提高。为了探索气象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充分利用本区的农业气候资源,采取适当的农业技术措施,为今后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987年—1989年我们选用不同的水稻品种,用传统的栽培方式与新的栽培技术进行对比实验。现结合本区气象条件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