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为此,株洲提出了"一体三极、内提外拓"的城市建设目标,即依托市区这一主体,形成三个城市发展极——向东北呼应长沙,拓展建设云龙新城;向西通过栗雨工业园和欧洲工业园,与湘潭连接;向南开发建设渌口一南洲新城,不断拓展城市腹地.内提是加快老城区提质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规划至2020年市区人口规模为1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20平方公里,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以绿为美、以水为源的理念,打造宜居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2.
自1981年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宁波市发扬爱树植树护树优良传统,全民植绿、社会参与、人人尽责,把荒山变成了林海,使大地披上绿装,让森林走进城市。2010年,宁波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开启高水平国土绿化新阶段。全市森林系列创建如火如荼,平原绿化、四边三化、森林美化彩化珍贵化不断深入,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创建层层推进,让城市拥抱森林,成就绿色新家园.  相似文献   

3.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形态"和"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大花园"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提升金华市和义乌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金华市于2017年率先启动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16年启动森林城市群建设工作,提出到2020年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等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并在广东珠三角开展了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2011-2030年)》的主要任务是明确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制定核心区开发方案,开展城市群国土开发合作,打造资源环境空间支撑体系.旨在推进城市群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实现规划目标,完成规划任务,需要对长株潭城市群国土开发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其中,结合长株潭三市的资源环境禀赋和产业基础现状,整合城市群产业资源,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构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城市群产业体系,是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植被是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元素,不同类型的植被具有不同的生态服务效益,然而基于植被精细分类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度量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研究区,使用夏、冬两季GF-2卫星遥感影像,基于随机森林特征优选和面向对象分类,划分了植被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景观指数法和移动窗口法分别度量了功能区尺度和栅格尺度绿地景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针对GF-2数据,使用多尺度分割后影像对象的光谱、纹理特征可以有效地提取植被信息;不同时相的影像能反映各类型植被的物候特征,相比于单时相数据,其分类精度更高,达到了87.7%;各功能区绿地景观格局特征差异较大,城市绿心拥有最丰富的植被且分布集中,商业区植被覆盖度和多样性均较低,绿地景观破碎;北京城市副中心景观多样性及各类型植被分布特征的空间差异显著,当前副中心绿地景观格局已形成规划的基本轮廓,但城市绿心和老城区公共绿地的建设仍有不足。研究探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绿地建设现状,证明了国产GF-2卫星在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推动GF-2在城市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并为副中心建设中的绿地系统监测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覆盖的空气污染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为对象,运用GIS和RS技术获取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和空气污染分布格局,结合景观指数移动窗口分析结果,分年均和季节时间尺度分析NO2、PM10、O3、PM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覆盖,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影响显著,具有季节效应。建设用地和道路面积占比与NO2、PM2.5浓度显著正相关,与O3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林地面积占比越大,NO2、PM2.5浓度越低;土地利用/覆盖对PM10浓度影响相对不稳定,易受不同季节局地尺度工业生产和建筑开发活动影响。从土地利用/覆盖微观配置角度,景观破碎程度越高,PM10浓度越高;散布与并列指数越大,NO2和PM2.5浓度越高、O3浓度越低;多样性指数与PM2.5浓度显著正相关。从优化土地利用降低空气污染角度创建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的作用尚未真正展现。研究结果对明确反映土地利用/覆盖与空气污染特征间的关系,指导城市土地利用活动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城市群中,没有一个是像长株潭这样的:三市鼎足而立,彼此相距不足50公里。哪种交通方式可以更有效地缩短三市间的距离,方便商贸和人才的交流,助推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毫无疑问,答案是城际铁路。城铁,俨然成为了实现长株潭三城融合的最好载体,正在悄悄改变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居住方式……  相似文献   

8.
仲春时节,豫皖两省交界处的郸城县张完乡,蔚蓝的天空下,绿油油的麦田里到处是群众忙碌的身影. "咱那老宅从'空心村'整治出来的三分九厘地今年就能分红,政府又补给咱4000块钱.新宅子今年就动工,年底不耽误咱老两口住新家."69岁的刘运生一边给小麦打药,一边和老伴赵志兰算起了幸福账.  相似文献   

9.
2001年到2003年,是株洲市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三年.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等重大产业集群项目不断发展壮大,神农城、跨江大桥、湘江风光带、长株潭城铁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及民生工程项目都让老百姓真真切切的享受着城市发展的成果.这三年,也是株洲征地拆迁极为艰难的三年.一来新政策出台实施,需要磨合并保持平稳过渡;二来征地拆迁量从过去的每年几千亩发展到现在的每年近2万亩,任务十分繁重;三来制约征地拆迁的因素越来越多,阻力越来越大.征拆形势的严峻确实导致全市征地拆迁工作出现过一段时间的举步维艰,但从三年的整体时效来看,全市征拆交地量反而年年递增,交地面积从2010年的6162亩,增长到201 1年的8319亩,再递增到今年的12424亩,稳固保障城市发展用地.在如此艰难的形势下,为何还能在两年内实现了交地量翻番?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切实做好绿化造林工作,2020年以来,全县完成造林绿化10.65万亩."谈及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淇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淇县将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作为推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坚持高规格推动和全民参与,打造以人文为蕴、生态为底的森林之城,并于2021年成功创建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11.
近日,在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漯上路与华电铁路交叉口义务植树点,新种植的树苗整齐排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2020年冬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中,该市共设立了9个这样的义务植树点,有2500余人参与活动,种植白蜡、黄山栾、楸树等树种2.2万余株,种植面积360余亩。近年来,漯河市将“森林河南”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科学谋划并积极推进“森林漯河”建设,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以“绿”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厚植发展优势,让“绿”成为沙澧大地的亮丽底色。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三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是商品房空置现象严重,高档住宅卖不出去,中低收入阶层缺少住房,二者之间明显失衡;二是二手房住房资产信用资源远未充分进入市场的同时,住房信贷又遭遇了困境;三是一边大力推广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一边以国际化、现代化标准改造城市面貌,要求提高中、高档建筑比重,无形中陷入了“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以森林、湿地为主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森林城市群是我国在市域尺度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基础上,适应我国城市群发展趋势和需求,在区域尺度上开展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的创新实践,最终寻求的是整个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编制印发了《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2018-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以"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为基本目标,提出"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的总体布局。到2027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森林蓄积量达到2.59亿立方米,湿地面积达到1200万亩,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12.47万亩,森林植被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影像解译后的土地利用数据、MODIS影像计算的植被指数,以及人口、经济和气候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构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2000-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2000、2005、2010年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均值分别为0.7268、0.7151和0.7196,湿地生态安全状态“良好”,生态安全等级程度为“较安全”。(2)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差异性明显,一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周边,二级湿地生态安全区沿主要河流分布,三级湿地生态安全区主要分布在2个或3个城市之间的交界区域。(3)研究期间环长株潭城市群湿地面积变化明显,该区域湿地总面积逐年减少;森林沼泽、草本沼泽、湖泊、河流、水田的斑块分维数均呈增加趋势;水库/坑塘、河流破碎度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景观类型,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减少。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与转型、湿地景观结构与功能、自然因素等方面对影响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直接作用于湿地生态环境,通过改变区域景观和土地利用结构使湿地面积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通过改变水热状况和植被覆盖,间接影响湿地生态安全。针对该区域湿地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正>去冬以来,鹤壁市深入落实全省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工作部署,快速推进"全域植绿、绿满鹤壁"国土绿化提速行动,人工造林15.5万亩,是任务量的149%。"早"字当头扎实推进全域植绿谋划布局早,廊道绿化进展快。该市将廊道绿化放在实施森林河南十年规划第一年去突破,把京港澳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7.
<正>绿色,俨然已经成为长株潭城市群乃至湖南发展的关键词。而在这个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时代,隐居在城市中央的别墅,更是珍罕。  相似文献   

18.
春回大地催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连日来,河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抓住春季植树造林大好时机,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扎实有序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森林河南建设增绿添彩.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特征及优化策略可作为我国多中心城市群空间优化的典型样本之一.本文运用多维度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展开现状测度与评价,尊重城市群阶段特征,选取针对性指标对比反映空间内在特征.在采用核密度法分析2013年和2017年湖南省152个区县第二产业与就业指标的空间变化后,得出长株潭城市群已初步形成空间—...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无论是长株潭城市群还是武汉城市圈,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都绕不过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问题是,在专家看来,长株潭土地"型"政的阿基米德支点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