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在山东地台东南部山区工作所见到的几种泉,分别叙述如下: 1.喀斯特裂隙——溶洞泉: 位于黄山NW80°方向距黄山约400米处,泉露标高海拔200米。出露地层为中寒武纪致密块状石灰岩与白垩纪凝灰质砂、页岩层。接触处,凝灰质砂、页岩风化成低凹之地,致密灰岩直接露于地表形成陡崖。灰岩中两组节理发育,其产状为:倾向SW260∠70°,倾向NE5°∠23°,沿着这两组节理均有泉水涌出。裂隙——溶洞泉较大者直径10—15厘米,  相似文献   

2.
孙光旭  尹诗琪  陈婷 《地下水》2012,34(6):39-41
通过对万源龙潭河地区的遥感地质解译、野外地质调查,对其构造特征、地热水的径流等分析认为,以下二叠统茅口组和栖霞组的厚层石灰岩为热储层,下伏巨厚的志留系砂页岩为垫层,上二叠统王坡段页岩和下二叠统茅口组顶部硅质岩层为主要盖层的下二叠统—志留系地热水组合是最重要的含水组合。大气降水是主要水源。划分出红岩地热资源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3.
南京地区栖霞阶早期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南京地区栖霞组臭灰岩段在含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船山组Pseucloschwagerina带之上,广泛分布一层厚0.5—2.5m的页岩夹石灰岩层(以下简称为页岩层)。内含丰富的介形类、苔藓虫、双壳类、腕足类、有孔虫、珊瑚以及藻类等化石。笔者拟从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理标志二方面阐明其环境意义。 代表剖面出露在南京城东20km的孔山北坡公路壁,自上而下层序如下:(图1)  相似文献   

4.
苏皖地区的孤峰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苏皖地区的孤峰组原称孤峰层,由“孤峰镇石灰岩”一名演变而来。叶良辅、李捷(1924)在安徽泾县孤峰镇进行煤田地质调查时,将相当于黄龙组、船山组及栖霞组的一套灰岩统称为“孤峰镇石灰岩”。孤峰层是朱森、李四光、李毓尧等(1930,1932,1935)重新厘订的,指出孤峰层“为黑色灰质页岩及硅质甚富之灰岩等,间于栖霞灰岩与龙潭煤系之  相似文献   

5.
野猪塘构造     
茅山中段野猪塘煤矿采场,原是一个天然洼地,经多年采掘,现已成为一个积水的塘坝。水边岸坡下部出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_2l)地层,岩性为灰色砂岩、砂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等,两侧山坡中部的小陡壁出露石炭系下统老虎洞组(C_1l)白云岩,白云岩以上为黄龙组(C_2h)、船山组(C_3c)及栖霞组(P_1q)石灰岩层,西北方向稍远处的山坡上出露茅山组(S_3m)和五通组(D_(1-2)w)砂岩。  相似文献   

6.
李晓红 《新疆地质》2004,22(3):330-331
该区位于伊犁盆地南缘,分为2个水地质区:察布查尔山水地质区(I)和准平原水地质区(Ⅱ)(图1).Ⅰ区系察布查尔山北坡古生代地层分布区,构造发育,岩性主要为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砾岩、砂岩,其中网状、网脉状基岩裂隙发育.山区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补给.沿裂隙向盆地方向运移,于近盆缘处以下降泉或遇到断层以上升泉的形式出露.该区水量丰富,一般为0.02~3.50L/s,径流通畅,水化学类型多为  相似文献   

7.
李长庆  杨斌  疏志明  王雄军 《矿物学报》2007,27(Z1):430-432
1 矿区地质概况铜陵天马山硫金矿床是天鹅抱蛋山矿床和马山矿床的总称.该矿床分布于天鹅抱蛋山岩旁侧,并与著名的铜官山铜矿床相毗邻(图1).天鹅抱蛋山岩体侵入于铜官山背斜倾伏端东侧,出露面积约0.8 km2,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和闪长岩,属燕山运动中晚期、中浅成相侵入的小岩株.围岩以二迭系栖霞组灰岩为主,局部和孤峰组硅质岩、龙潭组砂页岩以及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灰岩相接触.在该岩体西侧分布有铜官山岩体和金口岭岩体及一系列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安徽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分布很广,出露较完整,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我国南方下二叠统栖霞组较好地区之一。笔者自1960年开始,在本区测制和观察了十多条栖霞组的剖面(图1),积累了较多的实际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现就该区栖霞组的(?)、珊瑚化石分带问题提出一点认识。从剖面分析,本区栖霞组的岩性自下而上明显可分为六段:底部碎屑岩段——粘土质页岩、炭质页岩及粉砂质页岩夹薄煤层,分布不甚普遍,  相似文献   

9.
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省发育多套含气页岩层系,近年来对于寒武系和志留系黑色页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页岩储层研究较为缺乏。文中通过对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页岩进行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TOC含量和Ro、比表面和孔径等测试,特别是场发射扫描电镜实验,分析了龙潭组页岩孔隙类型及储层特征。结果表明:黔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主要矿物组成是黏土矿物(41.4%)和石英(47.8%)。从空间上看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从北向南先减少后增加,石英含量在大方县中部和南部较高。龙潭组黑色页岩的孔隙以中孔为主,空间上从北向南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龙潭组泥页岩孔隙分为3类,即粒间孔、粒内孔和有机孔。其中有机孔主要为纳米级,数量丰富,一般呈不规则的圆形,是吸附态赋存的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龙潭组页岩孔隙特征受TOC含量和黏土矿物影响明显。有机碳含量高,则微孔越丰富。黏土矿物含量高,则中孔较丰富。石英则对宏孔体积贡献较大。这样定量实验的结果很好的对应了扫描电镜中定性观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4)
济源得名于济水发源地,老龙潭泉作为济水西源之一,于2015年断流,为了使古泉复流,济源市启动了一系列项目。本文基于国际通用的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为了实现老龙潭泉复流,在全面整理及分析济源盆地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7个泉水复流方案,包括3个单一措施复流方案及4个综合措施复流方案,并预测出了7个方案下老龙潭泉水位动态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单一措施复流方案下实现泉水复流难度较大,所以采用两种或三种复流措施相结合的综合复流方案,结果表明老龙潭泉最佳复流方案为关闭青多水源地、关闭工业自备井及减少龙泉湖泄流量相结合的综合复流方案,在该方案下,老龙潭泉的复流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岩溶泉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处于山西台背斜范围之内,出露有寒武奥陶系石灰岩3.5万平方公里。在石灰岩断块隆起山地的深切河谷和断陷盆地的山前地带,出露有流量大于0.1立方米/秒的岩溶泉水89处,其中流量大于1立方米/秒的岩溶泉水25处。总流量达100—125立方米/秒。 这些岩溶泉水的流量稳定、水质良好、流量很大,最大的几个泉水枯季流量高达8—15立方米/秒,可以与世界上最大的泉水相媲美。其中不少泉水已经作为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据《水经注》记载,晋祠泉水于公元前453年战国时代即开始大规模引泉灌溉,是我国最早修建的灌渠。兰村泉水附近,用虹吸方式每昼夜采取岩溶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华南地区二叠系栖霞组沉积了多套富有机碳的暗色岩系,是华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潜在烃源岩。其形成主要与水体的氧化还原以及古特提斯海洋洋流系统有关。然而,栖霞期水体的缺氧-贫氧的成因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地质证据。本文选择湖北省恩施剖面栖霞组下部臭灰岩段钙质页岩及碳酸盐岩夹层为研究对象,开展稀土元素REE、微量元素Th/U比值以及碳酸盐矿物晶格内微量硫酸盐硫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栖霞组下部臭灰岩段的下部沉积水体主要为缺氧至贫氧条件,而臭灰岩段上部主要为贫氧至氧化条件。这些缺氧至贫氧沉积主要是由洋流的上涌造成。洋流的上涌将深水环境中缺氧、贫氧的底部水体涌至陆棚斜坡地带,造成斜坡浅水地带形成一个近似倒三角的缺氧-贫氧水体带,从而沉积了栖霞组暗色薄层石灰岩或钙质页岩。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长春地院、西安煤田地质研究所,峰峰矿务局等单位的水文地质工作者对黑龙洞泉群的出露条件和成因作了不少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自1974年以来,水文勘探指挥部下属各队在邯邢南单元进行了水文地质勘探,对单元奥陶系灰岩地下水和黑龙洞泉群流量进行了动态观测。综合上述各方面的工作,兹对泉群出露条件、成因、泉水动态变化特征进行阐述,同时对扩泉开采提出一些看法和对扩泉开采量进行初  相似文献   

14.
王德文  程广芬 《地质论评》1963,21(3):111-115
一、引言 1961年秋,山东地质学院教学实习队在南京城东约28公里之孔山地区下二迭统栖霞组底部,发现了一套碎屑沉积岩层,与上复栖霞组灰岩段之关系甚为密切。这套碎屑岩层主要由深灰色粉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易成缓坡,常为第四系所掩盖而不易被发现。其厚度虽只有三米左右,但在孔山地区却露  相似文献   

15.
滇东北镇雄煤矿区地处横江、赤水河、乌江的分水岭上。可采煤层位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煤系上段。 上覆的飞仙关组第一段鲕状灰岩虽然含水较富,但是出露位置较高,地下径流多以悬挂式下降泉排泄,无贮水构造,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威胁。二迭系下统茅口、栖霞组中有较富岩溶裂隙水,但是它的侵蚀基准面远低于矿层,对矿床充水也无威协。区内年降雨量100毫米左右,是矿床充水的主要水源。并且矿  相似文献   

16.
开展"含羞泉"地质调查、地质雷达、地下水化学分析以及观察试验,探明泉点原位位置,分析其水文地质特征及"含羞"机理。探明了公路压覆原位泉点位置;含羞泉为断层下盘单斜储水构造出露间隙泉,间隙周期变化较大,地下水补给充裕或贫乏时,泉水出现排或断流、倒流现象。  相似文献   

17.
石灰岩是贵州分布最广的一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其布露面积占各类岩石总面积的60%以上;从寒武纪至侏罗纪的各时代地层中皆有产出。符合工业要求的石灰岩主要产于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下石炭统摆佐组,中石炭统黄龙群,上石炭统马平群,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下三叠统夜郎组、大冶组、永宁镇组、安顺组等11个层位;其余层位,一般规模小、质量差,工业意义不大。全省共探明大、中、小型矿床56处,工作程度详略不一的矿点59处。其中水泥石灰岩矿床41处,矿点30处,探明工业储量约11亿吨,远景储量约2.6亿吨;  相似文献   

18.
用载玻片作人工基质,放置在桂林毛村岩溶生态试验场碳酸盐岩分布区表层岩溶泉水和砂页岩区裂隙泉水中,开展着生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毛村表层岩溶泉水中p H、游离CO2、固定CO2、K+ 、Na+ Ca2+ 、Mg2+ 、Cl- 、HCO3- 、NO3- 和SO42- 浓度均较砂页岩区裂隙泉水的高; 砂页岩区水体中着生生物群落的种数和总个体密度均比岩溶区的低;富钙、偏碱性的岩溶泉水体中形成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以硅藻门为主,而砂页岩区裂隙泉水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则以绿藻门为主。岩溶泉水体的这种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形成与岩溶泉水的富钙、偏碱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汪蓉辉 《云南地质》1992,11(4):385-385,388
1991年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实习时,在沙朗村附近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一处哺乳动物化石群。后笔者随实习队到该化石产地进行了复查,采集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该化石产地位于昆明市区之北约12km的沙朗盆地边缘南山采石场,与盆地的相对高差约100m。沙朗盆地属高原山间小盆地,盆地中部沙朗河贯穿而过,盆地南缘有热泉和冷水泉群,水量丰富。该地出露下二叠统石灰岩,溶洞发育,化石群产于洞穴之中及其上的第四纪红土中。洞穴已被采石破坏,仅残留部分岩壁,估计其高度3m余,长宽已无法估计。洞穴堆积的砾石  相似文献   

20.
江西崇义地区局部出露晚二叠世早期龙潭组与早三叠世大冶组之沉积。前人认为二者之间缺失晚二叠世晚期大隆组的沉积,视二者为假整合关系。 1983年在开展崇义幅一比五万区调工作中,笔者参加了崇义县左溪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一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的剖面测制,在龙潭组之上的硅质岩、硅质页岩中采到了Pseudotirolites等化石,从而确定大隆组存在。现将崇义县左溪剖面描述如下: 上覆地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_1d)黄绿色页岩;产Claraia hubeiensis Chen ——整合——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_2d) 12.02米 3.黄绿色硅质页岩夹薄层状硅质岩,产Hunanopecten sp.,Wilkingia cf.Komi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