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资源质量及可持续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与TLEL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定量评价的科学依据,选择了城市化水平增长率,耕地面积减少率,人均GDP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率,平均粮食亩产增长率,化肥投入量增长率和农村投入量增长率7项易于获得数据的参数,构置了土地利用集约化系数(Ki),土地消耗回报系数(Kr),土地产出效益系数(Kp)和土地污染替代性系数(Kc)等4项宏观评价,建立了一种简单的相关分析模式--趋势势统一平衡线(TLEL)模式,并试用这些指标和模式对广东省东部梅州市作了实例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指标所反映的规律不仅与该区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而且还定量地预示了动态变化趋势并揭示了一些从原始数据中难以发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借鉴SDS(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模型,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评价区气候条件、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植被条件、人类活动强度等控制生态环境地质质量的基本指标,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地质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海南省西南部的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岷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四川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库;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应用模糊集合综合评价法及对各土地适宜性监介指标确定和适宜性等级的划分进行了岷江上游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并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及今后改造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罗贞礼 《湖南地质》2002,21(4):252-254
生态安全研究是目前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多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人均GDP、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等24个指标,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作了系统聚类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对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建立评价模型。提出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是土壤内部指标分等、外部指标定级,整合全部评价因素的新观点。采用相关系数、半方差函数进行指标筛选,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指标权重,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将土壤不同含量单位的指标纳入同一评价体系形成内部因素,叠加区域地下水、农作物质量等外部因素,建立土地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土地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土地可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差5等20级,其中可作绿色(111和121级)及无公害(211和221级)食品生产基地的土地占62.60%;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512和522级土地面积267.54 km2,多位于矿区(金矿、石墨矿、铜铁矿)周边或紧邻城镇地带。土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的建立对山东其他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质量等级划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GIS支持下的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研究—以贵阳市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土地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评价的一个压力为指标,应用GIS对贵阳市区农业土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资源中大部分土地资源重较好,但旱地和水田共有17.11km^2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区,这部分耕地已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同时,适合人类耕作的高质量耕地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减少了近1/3,说明贵阳市区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复杂系统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研究——以城市水安全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系统指标评价方法与模型的科学性是确保其综合评价科学性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复杂系统及其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针对目前指标评价普遍采用的归一化和标准化等直线型评价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切合实际的曲线型指标评价方法,并借鉴"边际效益递减"原理,阐述了曲线型指标评价方法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城市水安全评价实例进行了运用研究.根据所建立的城市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类型分析及各指标取值与其时应得分的关系,确定了每个指标的评价函数与评价标准,进而确定了每个指标的评价模型,为复杂系统评价指标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与WOE-BP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子正  殷坤龙  付圣  黄发明  桂蕾  夏辉 《地球科学》2019,44(12):4299-4312
区域滑坡易发性研究对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中,将多元统计模型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用于滑坡易发性评价的研究较少.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首先选取9种指标因子(坡度、坡向、剖面曲率、地表纹理、地层岩性、斜坡结构、地质构造、水系分布及土地利用类型)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基于证据权模型(weights of evidence,WOE)计算得到的对比度和滑坡面积比与分级面积比的相对大小,对各指标因子进行状态分级;再利用粒子群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PSO-BP)得到各指标因子权重.综合两种模型确定的状态分级权重和指标因子权重(WOE-BP)计算滑坡易发性指数(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dex,LSI),基于GIS平台得到全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结果表明:水系、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影响万州区滑坡发育的主要指标因子;WOE-BP模型的预测精度为80.8%,优于WOE模型的73.1%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71.6%,可为定量计算指标因子权重和优化滑坡易发性评价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能值指标和传统指标相结合的耕地资源安全趋势评价指标,采用灰色模型预测法对2010—2020年常德市耕地资源安全趋势评价指标进行预测,计算出未来11年常德市耕地资源安全综合得分。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法在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土地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地区的土地进行了质量评估。通过分析影响各评价指标的主要因子.建立各层次结构模型和质量指数数学模型,得出地球化学综合指数,评价了该地区土地的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各指标进行优化选择,比较所选的不同指标对建立土地质量评估最终结果的影响差异,进行指标筛选的探索。评价结果显示.佛驹山村的土壤质量情况较好,高坑坝村的土壤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系统中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颖  莽惠晨 《世界地质》1998,17(2):40-46
地下水系统作为水资源系统的珍上有机组成的部分,与地表水、土壤水、大气水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水资源系统出发,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水、大气水之间的内在转化关系,并将此种联系定量化耦合进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从而建立统一于水资源系统的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这是械建大气、植物、包气带地下水系统(GSPAC)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于准确预测地下水动态变化、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和  相似文献   

12.
水利经济系统运行评价指标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最优控制理论,建立了相应于工程动力系统中能量指标的水利经济系统运行效益的动力学评价模型,提出了水利经济系统的“弹性”、“质量”等模态特征量及“动能”、“势能”等系统特征量的表达形式,并应用于江苏水利经济系统的实证分析,计算结果反映了所建能量指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董英  田芳  党学亚  邵景力  崔亚莉 《地质通报》2008,27(8):1157-1164
如何评价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西岸非完整岩溶水系统的地下水资源是一个难点。通过建立区域模型(1km×km)和嵌套水源地模型(100m×100m),利用大尺度的区域模型为小尺度的精细水源地模型提供边界水头。通过6种不同的开采方案模拟的结果,分析了黄河西岸水源地开采对周边水源地和区域地下水系统的影响,确定了天桥岩溶系统中各子泉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万家寨水库蓄水对地下水循环补给的影响,评价黄河西岸水源地可开采资源量为60×104m3/d。  相似文献   

14.
决策支持系统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晨光  张金功 《西北地质》2001,34(2):102-106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知识和模型技术,辅助决策者解决决策问题的人机交互系统。根据源岩与油气藏的空间组合关系建立模型,将盆地与油气藏模拟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思想相结合建立资源评价系统,能将盆地模拟技术与地质描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避免纯正演模拟带来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四川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指标及规范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资源评价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四川旅游资源具体实际,提出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法。该评价法以资源依托、市场导向为指导原则,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项目、因素、因子及相关系数进行了系统探讨,初步建立了四川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框架、定量指标及评价步骤。  相似文献   

16.
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与系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的研究,探讨区域地下水系统划分应依据两个基本条件:(1)依据地质环境因素确定含水层系统;(2)含水层系统是否具有独立的水循环流动系统,即拥有完整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河南境内黄河流域划分成5个区域地下水系统(3个孔隙地下水系统,2个裂隙岩溶水系统),都具有稳定的边界,便于对地下水资源做出准确评价,开发,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生气潜力、储层物性和封盖性能)及对应的三级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赋予权重,建立了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青海木里煤田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江仓矿区是木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佳试验区。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18.
岩质边坡稳定性多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以工程地质分析法为基础,针对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时评价指标多层次及多人参与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与模糊数学知识,建立了岩质边坡稳定性多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的构成关系入手,构造了描述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多层次有序评价树(MOET)结构,建立了MOET中评价指标的知识量化方法:包括4种隶属函数与集成式指标权重获取方法,给出了基于知识的模糊推理算法及其计算机程序框图,研制出岩质边坡稳定性多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系统(SM2FCERS2).实例证明该系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借鉴系统聚类分析法,以广东省汕尾市为例,通过选取相关特征指标作为土地利用分区基础,利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的分层聚类((Cluster)功能,进行了Q型分类,并最终确定了汕尾市土地利用分区结果以及土地利用调控目标和管制规则。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是对土地资源需要保护的优先级别进行评价。以长沙市为例,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管理功能,采用栅格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针对研究区域主要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问题,建立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模型,实现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评价结果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