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较系统地总结了几十年来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研究的成果,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对该区奥陶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同时厘定了本区腕足类化石组合和笔石等重要化石层位,为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与我国华南、华北标准地区和其它地区以及与世界各区的对比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研究该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地矿局第十三地质队一分队在山阳县芋园沟重晶石矿的普查过程中,于上奥陶统的千枚岩与薄层灰岩的接能处,在长200米,宽0.9米的范围内发现了Platystrophia sp。及Rostricellula sp。化石(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傅力浦审定)。该化石的发现,在秦岭奥陶纪地层中尚属首次。这对该区上奥陶统的确定、秦岭生物地层区的划分及与兴安岭、新疆、欧洲等地的地层对比以及对秦岭板块构造的研究,均具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牙形刺是奥陶纪地层划分的主导化石门类,目前已建立了可以全球对比的牙形刺生物化石带,但还缺乏对洲际尺度牙形刺生物带对比资料,特别缺乏精细年代控制的牙形刺生物地层资料。以研究程度较高的亚洲地区为例,梳理了亚洲内部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研究资料,初步建立了亚洲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对比格架,结合国际地质年表研究进展,提出了亚洲地区奥陶纪牙形刺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以目前执行的IGCP 652项目中国工作组研究任务为依托,开展我国鄂尔多斯西南缘奥陶系多重地层研究,有望获得高精度年代控制的奥陶纪牙形刺生物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4.
西藏申扎地区奥陶纪鹦鹉螺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扎地区塔尔玛桥东-扎扛一带的奥陶系是藏北地区有可靠古生物化石依据的第二个出露区。地层发育好,含化石门类多,数量大,时代依据可靠,界线清楚,是藏北地区目前已知研究奥陶系(纪)的最理想地区。经鉴定,该区鹦鹉螺化石有29种,10未定种,分别隶属3目8科15属,其中3新属9新种。这为该区奥陶纪地层划分、对比及研究古地理格局,探讨藏北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文中仅描述了1新属6新种,老属种描述从略。  相似文献   

5.
西藏羌塘南部发现奥陶纪-泥盆纪地层   总被引:14,自引:16,他引:14  
西藏羌塘地区出露大面积的浅变质岩,由于没有获得可靠化石等年代证据,地层的时代归属争议很大。笔者等在冈塘错以北的塔石山发现了头足类、海百合茎、笔石和竹节石等化石。经初步鉴定,头足化石有Sinoceras,Michelinoceras,Wennartoceras,Archigeisonoceras等;笔石主要是单笔石类。Sinoceras-Michelinoceras组合是中奥陶世宝塔期的标准化石,头足类化石主要反映中奥陶世的面貌。在含中奥陶世头足类化石的层位之下,有数十米不含化石的碎屑岩,可能是早奥陶世的沉积。羌南地区奥陶纪-泥盆纪生物和地层的发现,为与邻区地层划分对比和探讨羌塘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湘南地区晚泥盆世地层发育,是该区金属矿床重要的赋矿层位。近年来我们分别在宁远大坝头地区佘田桥组和江永县城郊锡矿山组中发现了较为丰富的遗迹化石。与该区晚泥盆世生物群落景观比较,这些层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物组合特征。遗迹化石的发现,为该区沉积环境和古生态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对地层划分对比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系1979年我们在关尹文副研究员带领下野外考察时发现的。笔者共采集化石标本十多块,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河北兴隆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 ,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完整 ,出露齐全 ,主要为一套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该区研究历史较早 ,研究程度高 ,主要在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方面的研究。然而对遗迹化石的研究尚属首次。河北省区调研究所十分队 1996— 1999年在承担 1∶2 5万承德市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于河北兴隆大石洞测制寒武—奥陶纪地层剖面时 ,首次发现并采集了丰富的遗迹化石样品。经中国地质大学杨式溥教授鉴定有 15个遗迹属和 2 5个遗迹种。遗迹化石产出层位自下而上依次为 :寒武系徐庄组 :紫红色页岩、泥质粉砂岩…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床板珊瑚化石,论证了新疆博罗科努山北坡精河县和霍城县境的“志留系石灰岩组”上部地层层位为上奥陶统,首次确定该区上奥陶统的存在。同时,还描述了上奥陶统呼独克达板组的床板珊瑚6属11种,其中有新种7个,旧种4个。这些资料的发表,不仅填补了该区奥陶纪珊瑚研究的空白,而且对该区奥陶纪地层时代的确定及与邻区的对比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剖面、接触关系、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的研究,将发育于大兴安岭地区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的一套杂色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火山岩组合的地层厘定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与燕辽地区之土城子组有较好的可比性.研究区土城子组的发现,一是填补了研究区土城子组的空白;二是通过对该组形成时代的讨论以及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研究,为该区与燕辽地区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质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疆柯坪地区奥陶纪和早志留世的化石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坪地区奥陶系以及整个早古生代地层,具备发育齐全、构造简单、未变质及化石丰富等优点,颇为广大地质工作者重视.《新疆地层表》已揭示了上述优点的一部分,使大家对该区的地层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文侧重于化石组合和地层对比及其它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柯坪地区的奥陶纪地层的划分方案,曾是西北区“编表”的对比标准,因此介绍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唐山地区奥陶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河北唐山地区的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为华北型奥陶系的标准剖面。1975—1976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这一地区做了大量工作,采集的化石经笔者等鉴定和初步研究。在河北二区测队同志工作的基础上,1979年10月,笔者等对唐山市赵各庄长山、东域山以及卢龙县武山剖面又逐层采集了化石。对牙形刺、笔石、头足类烫三叶虫等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对这一地区奥陶纪地层的生物序列以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河北二区测队李勤、郑国庆提供剖面资料,笔者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12.
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纪生物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地层中的生物地层层序、古生物化石的产出状态、组合面貌和发育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将区内三叠系划分出19个生物化石组合(带)。这些生物化石组合(带)分别是:①Oceras latilobatum-Anchignathodotus parvus组合;②Ophiceras sakuntala-lsarcicella isarcica组合;③Gyronites psilogyrus-Claraia aurita-Neospathodus cristagalli组合;④Owenites-Neospathodus waageni组合;⑤Procarnites xizangensis-Neogondolella milleri组合;⑥Neospathodus timorensis带;⑦Japonites mangus-Neogondolella regale组合;⑧Anacrochordiceras nodosus-Tulongospirifers tracheyi组合;⑨Paracertites trinodosus-Neogondolella constricata组合;⑩Protrachyceras ladinum-Daonella indica-Neogondolella excelsa组合;⑾Indonesites dieneri-Lilaggina nobilis组合;⑿Haplotropites-Epigondolella diebeli组合;⒀Parahauerites acutus-Halobia-Neogondolella polygnathiformis组合;⒁Nodotibetites nodosus-Epigondolella abneptis组合;⒂Griesbachites-Guembilites组合;⒃Indojiuwavites angulatus-Epigondolella multidentata-Himalayasaurs tibetensis组合⒄Cyrtopleurites bicrenatus带;⒅Pinacoceras metternichi-Himavatites columbianus组合;⒆Tulongocardium pluriraditum-Palaeocardita mansuyi组合。据此厘定了该区三叠系下统、中统和上统的界线。珠穆朗玛峰地区三叠系生物化石组合带的重新建立,提高了该区三叠系生物地层的研究程度,为开展青藏高原地区及其与全球的三叠系地层划分对比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丹巴地区是扬子地台西缘著名的中深变质岩区。该区变形强烈,变质复杂,未发现有鉴定意义的生物化石。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该区难而未决的基本地质问题。自1997年以来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四川省岩石地层清理》对该区地层进行了重组,重建了丹巴地区构造地层格架,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引言和县奥陶纪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部(图1)。该区奥陶系虽早有报导,但未作详细研究。由于紧邻南京,因此长期以来均认为与宁镇山脉地层相似。 1961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本区工作时,于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笔石。这一发现,对下扬子区奥陶纪地层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963年11月中旬张全忠、仇洪安、焦世鼎三人前往该区四碾潘三道坝口测制奥陶纪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大量化石的采集,初步认为和县奥陶纪地层和宁镇山脉一带并不相似。尤其是庙坡组、四碾潘组等含笔石页岩地层的发现及其生物群的研究,我们确认这里的奥陶纪地层与鄂西、黔北一带比较接近。为了对奥陶系笔石页岩地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次年六月由张全忠、焦世  相似文献   

15.
西藏羌塘地区出露大面积的浅变质岩,由于没有获得可靠化石等年代证据,地层的时代归属争议很大.笔者等在冈塘错以北的塔石山发现了头足类、海百合茎、笔石和竹节石等化石.经初步鉴定,头足化石有Sinoceras,Michelinoceras,Wennanoceas,Archigeisonoceras等;笔石主要是单笔石类.Sinoceras-Michelinoceras组合是中奥陶世宝塔期的标准化石,头足类化石主要反映中奥陶世的面貌.在含中奥陶世头足类化石的层位之下,有数十米不含化石的碎屑岩,可能是早奥陶世的沉积.羌南地区奥陶纪-泥盆纪生物和地层的发现,为与邻区地层划分对比和探讨羌塘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石灰窑等地发现奥陶纪藻类化石,导致研究区内原确立的岩石地层单位解体并重新厘定。经野外地质调查和区域地层对比,最终将石灰窑-沙尔乔克一带奥陶系厘定为上奥陶统乌列盖组、上奥陶统大柳沟组和上奥陶统庙尔沟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明确了分布范围。基于锆石U-Pb年龄、地层接触关系及化石证据等,将3个组的地质时代确定为晚奥陶世。完善了该区域地层格架,对正确认识该区构造演化历史,进一步开展东天山一带地层及岩相和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炳松 《矿物学报》1996,16(3):298-303
本文根据露头剖面,钻井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研究的成果,以露头剖面和钻井的层序地层研究为主要依据,以地震层序格架为指导,首次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地层中建立起了以层序为单位的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寒武-奥陶纪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奥陶纪沉积层序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燕辽地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蓟县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所产宏观藻类化石为重点,兼顾京冀辽等邻区,全面总结和系统讨论了该区中、晚元古代宏观藻类化石的研究简史、产出层位、区域分布、化石组合、生物群特征、可能的系统分类,以及国内外对比与地层学意义,初步探讨了宏观藻类植物群在中、新元古代的发生、发展与更迭,追索宏观真核生物起源等。通过对燕辽地区中、新元古代宏观藻类的研究与总结,把显生宙行之有效的生物地层学方法运用于前寒武纪地层研究中,进行国内外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显然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同时,对探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浙皖交境地区沉积了一套岩性比较稳定的早石炭世地层——金陵组 ,保存于该套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腕足类和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的主要分子 Densosporites、Cymbosporites、Dibolisporites、L ycospora通常分布在早石炭世 ,可与我国许多地区 (如新疆准噶尔盆地滴水泉组 )的孢粉组合对比 ,反映该区金陵组属早石炭世杜内期(Toum aisian)沉积物。综合生物化石和岩石学特征 (包括沉积构造、岩石组分等 )的研究 ,金陵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lla带,(3)Pseudostaf fella-Eostaf 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