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台花岗-绿岩带中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中普遍发育的片麻理、矿物线理等内部构造是岩浆侵位晚期岩体处于宾厄姆体状态下形成的流动变形构造。它们切割了捕虏体中的先存构造,但岩体对围岩的作用较弱,且岩体与围岩间不存在强变形带。围岩至少经历了三期区域变形和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研究认为:五台运动末期,阜平古陆与恒山古陆发生的碰撞,造成了深部走滑作用和活动带中地层(五台群)褶皱,为岩浆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构造环境,并为其定位提供了空间。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花岗绿岩带中花岗岩定位的新机制──深部地壳块体间走滑作用控制花岗岩体定位模式。  相似文献   

2.
兰田埠岩体是一个具有两次岩浆活动的复式岩株,岩体侵入寒武系、震旦系,使围岩发生了热变质作用,同位素年龄值U─Pb法367Ma(宜昌所,1990),属加里东晚期岩体。根据与侵入体协调一致的围岩构造、岩体内部构造,兰田埠岩体是一个典型的斜向底辟侵入,类热气球膨胀模式的岩体。  相似文献   

3.
布敦花杂岩体位于大兴安岭铜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东临嫩江深大断裂。布敦花铜矿床的形成与杂岩体多次侵入活动密切相关,岩体具多期次侵入作用特点,成矿作用是在岩浆不同侵入期次过程中充填、交代围岩的过程中发生的,矿床成因类型属与杂岩体关系密切的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申珊 《湖南地质》1999,18(2):75-78
通过对深部隐伏花斑岩体群的研究,首次确认黄沙坪矿田中铜矿床的存在,花斑岩是铜矿床的成矿母岩,矿体产出形式受围岩条件、构造部位的控制,构成“四位一体”的复式成矿。  相似文献   

5.
广西海洋山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峰  华仁民 《岩石学报》2000,16(3):371-379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示踪剂。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花岗岩体的变形历史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了海洋山花岗岩体的内部构造、与岩浆侵位应力有的围岩构造及热接触变质带特征,探讨了岩体和围岩的应变状态。研究发现,从岩浆侵位到冷凝固结,海洋山花岗岩体经历了液态流动、塑性变形和“半固态”冷凝阶段的演化。岩体各单元的应变类型分别是单轴压扁、平面应变、单轴压缩,  相似文献   

6.
大野峪岩体位于喜峰口一下板城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岩体是呈SW—NE向展布的小岩株,产于太古宙变质岩系之中,岩体对围岩的混染作用很弱。岩体面积0.8km^2左右,岩性主要为中细一中粗粒花岗岩,边部见有花岗闪长岩。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与峪耳崖岩体较相似,但从岩石测量结果看,两岩体主成矿元素有明显的区别,峪耳崖岩体以Au为主,大野峪岩体以Mo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前有关深成岩体的侵位研究都试图解释岩体侵位空间如何形成。事实上,幔源岩浆侵位期间在地壳中“制造空间”的途径不外乎;(1)莫霍面降低;(2)地球表面外移。其它的“岩体侵位机制”均是不增加地壳体积的物质迁移作用(MTPs)。得到广泛引用的“同心带状气球膨胀岩体”侵位时的MTPs是岩体附近围岩的韧性流动。这类深成岩体附近可能形成的构造和总应变与岩体的三维形态、接触变质带的宽度以及岩体是否为刺穿底辟有关  相似文献   

8.
论济南辉长岩体的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立成  刘洪杰 《地质论评》1990,36(5):423-435
本文综合研究了济南辉长岩体地表露头、钻探、地面和航空磁测、重力等方面的地质资料,从区域地质条件到辉长岩体的平面形态,岩体的水平岩相、岩体与围岩侵入接触构造形态、岩体底面形态、形成时代、剥蚀深度、侵入深度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济南辉长岩体是一个巨型岩镰。这项研究,对在该区寻找富铁矿,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活动等方面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山房山岩体岩浆底辟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底辟构造的理论和模型, 通过对北京西山房山岩体边缘围岩构造、变形和应变的研究, 厘定出岩体边缘的高温剪切带、周缘向斜、呈穹状分布陡倾的线理和面理, 并结合对西山区域构造事件分析后提出房山岩体为典型的岩浆底辟构造(HotStokesDiapir).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岩浆底辟的存在, 而且对理清北京西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格架和演化序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认为房山地区可能不存在变质核杂岩; 房山岩体边缘的关坻太古宙杂岩是基底岩石随岩体底辟流动上升带到地壳上部的; 原先确定的一些印支期“剥离断层”是房山岩体岩浆底辟的刺穿构造或围岩高温剪切作用造成的地层缺失; 太平山和凤凰山等向斜是岩体底辟过程中在围岩拖曳下形成的周缘向斜.   相似文献   

10.
宋忠宝 《西北地质》2003,36(2):114-114
国内外花岗岩研究的现状 :花岗岩体构造是花岗岩浆和岩体运动的产物。花岗岩体的侵位机制及其派生的构造是当代花岗岩地质学研究的前沿。大陆根 -柱构造是了解大陆动力学的钥匙 ,岩石探针被誉为研究壳幔性质与深部过程的新技术。它是当今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前沿科学 ,以往对花岗岩体侵位机制的研究多从岩相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入手 ,并不考虑围岩而只局限于对岩体本身的研究。近年来 ,流变学、现代变形理论和当代构造分析技术 ,尤其是应变分析技术的应用 ,加之把岩体侵位机制和围岩以及区域构造一起综合分析研究 ,国外已使花岗岩体的侵位…  相似文献   

11.
铜陵凤凰山岩体成岩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凤凰山岩体是铜陵地区规模最大的成矿岩体,在分析其成岩期次、岩浆来源、构造环境及成岩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控岩构造和地壳细圈层划分的成果,探讨了其成岩机制,指出凤凰山岩体起源于深部的碱性玄武岩浆,在成岩过程中受到了硅质围岩和钙质围岩两次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成岩属典型的AFC混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响溪金矿区周边出露黄茅园复式岩体、中华山岩体和其它隐伏岩体等,岩浆多期次活动。岩体与周边围岩金丰度值高,NE向张扭性断层贯穿岩体与围岩,围岩中发育NW向劈理化带是外接触带矿床的容矿构造。建议加强岩体及贯穿岩体的NE向断层的含矿性研究是寻找内接触带矿床的突破口,外接触带矿床主要需加强平行劈理化带的找矿,已知矿区要加强走向上的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3.
岩体与金矿的关系——以李坝式金矿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金矿床、矿点往往围绕岩体分布 ,而中酸性岩体与金矿床的关系已引起众多勘查学家的重视。通过在李坝金矿床的工作和研究认为 :岩体与金矿床是同一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地壳 ,成矿流体在构造带热梯度场的驱动下构成环流热液 ,并由深部地层水、大气降水和岩浆水共同组成 ,在深部通过水—岩相互作用汲取成矿物质向上运移到构造减压带后 ,载金物质卸载成矿 ,形成了特定的围岩蚀变。  相似文献   

14.
罗布莎蛇绿岩体南部边界,呈断层与围岩三叠系接触,宏观上岩体产状不协调。中部香卡山段岩体直接逆冲于三叠系之上,断层面倾向北东。西部罗布莎段和东部康金拉段。围岩三叠系直接逆冲于岩体之上,断层面倾向南西。本文以衬观察取证,阅读前人资料并结合平面和剖面综合分析为出发点,对断层性质和岩体产状不协调从成因上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山口-漫江岩体中发育的两种类型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北部修水县山口镇境内产出的山口-漫江岩体,为著名九岭复式巨型花岗质岩基的西延组成部分。其面积约100km2,成岩于雪峰期,主体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在该岩体展布范围之内,分别见有两类性质和成因具较大差别,且均系岩体成岩之后形成的断裂构造。早期韧性→脆性的断裂构造:主干形迹为近东西方向延伸,断面往南倾斜,一般具较陡倾角。规模大者达10余km,且具有贯穿岩体切入围岩的展布趋势。该类断裂以片理化带并伴随硅化岩带一起产出,两种岩带之间由明显断面分隔,整体显示对称分带断裂结构特点。片理化带由超糜棱、糜棱岩…  相似文献   

16.
湘东南是华南重要的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印支期王仙岭岩体与燕山早期千里山岩体紧密相邻,前者成矿差,后者则发育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两岩体的地层及构造地质条件相近,都具有W、Sn多金属成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王仙岭岩体内蚀变作用明显比千里山岩体普遍且强烈,W、Sn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千里山岩体。千里山岩体边缘有较多岩脉发育,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化强烈;而王仙岭岩体边缘岩脉缺乏,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以大理岩化为主。基于以上地质、地球化学表现,以及地球化学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确定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的成矿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侵位时的构造体制(应力场特征)不同所致:千里山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下的伸展构造体制,岩浆或岩体中的成矿物质能随流体沿断裂裂隙向周围有效扩散并于局部聚集、沉定而成矿;王仙岭岩体则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下的弱挤压构造体制,侵位时断裂裂隙构造不发育,流体与成矿物质被封闭在岩体内部,因此未发生有效的成矿作用。据此推断,构造体制差异可能是造成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悬殊的关键原因之一。文章最后简单阐述了上述认识对区域找矿工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石屋岩体和岑山岩体在地质产状、形成时代及岩石学特征上十分相似 ,前人将其划为同一单元 ,并一直将其定名为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通过岩石化学、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认为石屋岩体及岑山岩体应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它对研究岩石成岩的构造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太白岩体南缘铜(钼)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白岩体南缘发现了铜(钼)矿,圈出铜矿体2个,铜矿化体1个,钼矿化体5个。铜矿体长度245~445 m,平均厚度2.03~2.81 m,平均Cu品位1.57%~1.67%;钼矿化体长度50 m,厚度2.03~2.81 m,Mo品位0.01%~0.54%。铜钼矿化受岩体岩石、构造及蚀变带的三重控制。总结出了岩体、构造、围岩蚀变、氧化物及硫化物露头是寻找铜钼矿的重要标志。对矿区矿石中辉钼矿采用Re-Os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模式年龄119.3~123.7 Ma数据,说明本区铜钼矿化形成于燕山晚期。依据矿体与含矿岩体的关系、赋存状态、矿物组分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因素,结合区域上铜钼矿化形成规律,初步认为该矿成因类型可能为与区域性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这一结论对在本区寻找与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钼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南造山带东段的九岭岩体为华南分布面积最大的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体。据其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及野外侵入关系,可将其解体为由早到晚3个侵入序次的复式岩体,依次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中,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布面积最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次之,英云闪长岩分布面积最小,围岩为新元古代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821.6~824.0 Ma、819.5~823.6 Ma、820.4~824.5 Ma,指示它们基本同时侵位,但三者均具有自SE向NW时代变新的趋势。九岭岩体与围岩(双桥山群)的侵入接触面具有南陡北缓、角岩化带南窄北宽且围岩捕掳体及捕获锆石也呈南少北多的特征,表明九岭岩体SE侧岩体剥蚀深度强于NW侧,可能暗示了新元古代华夏板块向扬子板块碰撞拼贴过程中,研究区SE侧岩浆起源深度较深,剥蚀程度较高,且形成时代较早,并逐渐向NW侧迁移(岩浆起源深度变浅、时代变新)。  相似文献   

20.
宋才见  李谭伟  叶颖颖  姚伟  曾芳 《中国地质》2020,47(4):998-1009
千里山岩体是南岭地区与锡钨等矿产成矿关系密切的重要岩体,研究其空间特征与控矿作用,对于深部地质填图以及深部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比例尺重力资料,确定了千里山岩体的隐伏边界;通过对千里山岩体进行二维、三维模拟反演,揭示了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的连接关系和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推断认为: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在深部相连,呈大岩基产出,并受到深大断裂控制;两岩体三维形态整体表现为气球膨胀式轮廓。结合地质资料,探讨了千里山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分析认为深部岩基和构造为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热源及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