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灰稳定膨胀土的效用及其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膨胀土的胀缩可引起地基的变形,甚至危及构筑物的安全。对于膨胀土路段,路基的稳定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在论述石灰稳定土加固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膨胀土路段石灰稳定的施工要点及石灰稳定膨胀土路段的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水泥喷粉搅拌法是将软土和水泥搅拌在一起的一种加固地基方法,近年来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文中介绍了水泥喷粉搅拌桩对新近沉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中的室内配比试验、应用与检测,同时提出了对含水量较低的地基土中水泥最佳掺入比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刘建伟 《探矿工程》2009,36(6):59-61,75
从桩体本身和桩与土相互作用原理出发分析了水泥搅拌桩的加固机理,论述了在高层建筑中水泥搅拌桩的设计与计算过程.并通过某水泥搅拌桩工程实例分析了其承载力提高的原理和变形规律。并从桩基检测和变形观测结果证明水泥搅拌桩可有效地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地基加固中。  相似文献   

4.
水泥加固土的配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某拟建工程水泥加固土的室内配比试验,探求水泥土强度随水泥掺入比和龄期变化的增长规律,讨论不同水泥品种和水灰比及外掺剂地水泥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最后给出一种较为合理的配比方案和强度试验指标,为工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工程依据,并对类似工程的加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是近几年来国内兴起的一种软土加固新技术。根据该技术的施工特点,本文论述了笔者从事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工程施工监理的做法和体会,可供有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10国道延炼段改建工程为例分析了其粉土路基沉陷的根本原因,它是由于地基土承载力不足,粉土遇水及在动荷载作用下液化引起的,文中针对注浆加固方法进行了机理探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在郴州地区对残坡积土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工程的实践,建立了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残坡积土的三阶段模型,即初级加固阶段、径向压密加固阶段和成桩–顶升阶段,同时分析了适合这三个阶段的理论公式。阐述了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加固土体的机理。根据双液注浆加固工程实例的监测数据分析注浆的过程,结果表明,注浆过程与本文建立的三阶段注浆模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水泥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室内土工试验及现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水泥加固土及其影响因素如土质条件、水泥掺入比、龄期、水泥标号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粉喷桩在加固软土地基中桩长、置换率等设计参数与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沉降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基坑被动区土体采用水泥土方式加固时,其加固深度及一定水泥土强度下加固宽度对支护体位移的影响。结合上海某基坑工程实例,归纳总结了类似工程基坑被动区水泥土加固体的合理深度及宽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注浆法在某高速公路路基加固和路面抬升工程中的应用,对注浆孔的设置和注浆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论述,同时提出了在类似工程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谷雷雷 《地质与勘探》2024,60(1):148-155
使用低成本高硅铝矿物掺合料可在提升水泥土工程性能的同时降低水泥用量。通过开展系列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水泥偏高岭土掺比、水/水泥偏高岭土比、凝胶总掺量和养护龄期对水泥复合偏高岭土稳定粉砂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归纳了水泥复合偏高岭土稳定粉砂土的强度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将水泥和偏高岭土按质量比5:1混合用于粉砂土稳定时可获得最佳强度提升,节约1/6水泥消耗,且该掺比关系不因凝胶总掺量变化而改变;水泥复合偏高岭土稳定粉砂土抗压强度随水/水泥偏高岭土比增加近似线性降低,随凝胶总掺量增加线性提升,随龄期发展而提高,其28天强度增加趋势仍未趋缓;总结归纳了四个关于强度影响因素的经验预测公式。该研究成果可为水泥偏高岭土用于复合稳定工程软弱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许多重要的软土工程譬如基坑、路基工程在破坏后需要快速修复,磷酸镁水泥的出现很好地满足了这一现代建设的要求,但不同地区软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同,而有机质的含量对固化土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磷酸镁水泥加固不同有机质含量软土的加固规律,本文通过向烘干后的软土中添加腐殖酸,人为制备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样,并取相同条件下PO水泥加固软土作对比,通过相关力学试验得到以下规律:两种水泥在加固不同含量有机质软土的过程中,加固效果都会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磷酸镁水泥在快速修复和凝结方面明显优于PO水泥,但磷酸镁水泥中长期加固有机质软土的效果却不及PO水泥。同时利用SEM试验对得到的规律进行了解释并分析其微结构演化特征。该研究成果独到地分析了有机质含量变化对磷酸镁水泥加固效果的影响,证明了磷酸镁水泥可以应用于软土的抢修工程建设中,对加固软土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超微粒子水泥加固软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和研发各种固化材料,对软土进行固化和改性,以改善其工程特性是当今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课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型超微粒子水泥材料(ALOFIX-MC,简称MC)加固软土的效果,分析了其加固和改性机制。试验中,MC以0 %、1 %、2 %、3 %、4 %和5 %的掺量分别掺入到水泥掺量15 %和石膏掺量2 %的软土试样中,配制了6组试样。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15 %掺量的普通水泥土中掺入少量MC就可以显著提高软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MC的胶结填充作用和MC对水泥水化的促进、孔隙的填充以及其本身的表面吸水作用对加固效果有重要影响。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水泥土的工程性质和减少常规水泥土中水泥掺量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土体腐殖酸组分对水泥土强度影响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工程实践发现水泥固化软土受土体腐殖酸成分的影响。当前,土体腐殖酸组分对水泥土固化影响已成为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在实际工程采样对水泥加固土腐殖酸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对比试验分析,以研究不同水泥掺量、不同地域水泥固化土腐殖酸组分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由红外光谱(IR)试验表现在水泥环境中胡敏酸组分的羧基量增多,水泥土阳离子交换量(CEC)随水泥掺量增加而增大;在5%、10%、20%水泥掺入比之水泥土中,由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证实,富里酸组分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效果较强。水泥土腐殖酸组分可与水泥产物Ca2+、AI3+反应,在水泥土环境生成钙、铝键等复合体,它们可能影响水泥水解水化反应,削减水泥所能达到的固化效果。 关键词:腐殖酸组分;红外光谱(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阳离子交换量(CEC);水泥土。  相似文献   

15.
水泥加固不同地区软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娥  王清 《岩土力学》2007,28(2):423-426
对不同地区软土经水泥加固后的强度形成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及无侧限抗压试验测定了水泥加固土的力学指标,发现不同地区的软土经水泥加固后力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从试样的粒度成分、有机质含量及加固后试样的微观结构特征等方面对此进行解释。结果表明,试样的粒度成分及有机质含量会对加固效果产生很大影响,黏粒含量越大,有机质含量越高,对水泥加固土强度的形成越不利。为在用水泥进行不同性质的软土加固处理时采取合理的附加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鑫  范晓秋  洪宝宁 《岩土力学》2011,32(6):1676-1682
为研究水泥砂浆固化土剪切强度特性和合理确定水泥砂浆固化土工程应用的配比,从掺砂量、水泥掺入比、原料土含水率及砂料粒径入手,对水泥砂浆固化土进行了室内固结不排水三轴(CU)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砂可以改善固化土强度;随掺砂量的增加,黏聚力和有效黏聚力先增加后减小,转折点的掺砂量为最佳掺砂量(10%左右),内摩擦角和有效内摩擦角不断增加,一定掺砂量下增加水泥掺入比可有效地提高固化土的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固化土的黏聚力呈近似线性减小的关系,而内摩擦角几乎保持不变,采用水泥砂浆处理高含水率软弱地基时适当提高掺砂量,可以较大幅度改善固化土的力学性质;在掺料配比一定的情况下砂料粒径对固化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存在一定的影响。采用单一粒径砂料的固化土抗剪强度更高,该单一粒径在固化土级配良好的前提下,不均匀系数Cu趋于最大、曲率系数Cc趋于最小  相似文献   

17.
无置换情况下高饱和度软土容纳水泥浆的掺入量是有限的,以孔隙比、饱和度、气相体积为约束条件,可计算出桩体的最大水泥掺入比。在置换地基土才能使水泥掺入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上返水泥土的存在改变了水泥掺入量的分配,桩体实际水泥掺入比随水泥土上返量大小及固相中水泥所占比例而改变。本文依据地基土性状,结合比重、密度、含水量等测试参数,以水泥上返量为线索推导出了桩体实际水泥掺入比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水泥土强度设计中考虑地质条件约束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红粘土地区水泥土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粘土是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土质。含有红粘土的地基多具有上硬下软的特点,下部红粘土为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采用深层搅拌法处理,可充分发挥上部硬塑红粘土的作用,形成复合地基。通过试验得到了水泥红粘土的基本力学参数。在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后,给出了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强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水泥掺量、龄期水泥土之间的强度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水泥土搅拌桩法在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超  董天林  叶观宝 《岩土力学》2006,27(3):495-498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其固化剂品种、掺量及施工工艺等都是影响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这里介绍了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加固的现场研究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连云港海相软土地基宜选用矿渣水泥作固化剂,且掺入量不应小于21 %;采用变掺入量工艺(上多下少)有利于提高桩身上部的质量,改善桩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软土地基的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固化剂GX08加固杭州海湖相软土的效果及考察有机质对水泥固化的不利影响,对固化土的强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的添加会显著阻碍固化土强度的增长,而固化剂GX08能有效增强固化土的强度;固化土强度与有机质含量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与水泥掺量呈线性关系,与固化剂GX08掺量和龄期都以对数函数的形式相关;将总灰水比C/W用于固化土强度模型的建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建立了同时考虑固化土中有机质含量、水泥掺量、固化剂掺量和龄期影响的固化土综合强度预测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推广使用,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