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滇西地区下地壳铅同位素的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朝辉 《地质与勘探》2009,45(5):509-515
滇西地区新生代碱性侵入岩中广泛分布的麻粒岩包体可以代表该地区的下地壳岩石,为了确定滇西下地壳岩石的铅同位素组成,我们系统采集了该区碱性岩中的麻粒岩包体,挑选出其中的长石、石榴子石等造岩矿物,测定了其铅同位素组成,在Zartman等的铅构造演化模式图上,剔除个别异常的铅同位素组成,圈出投影于下地壳铅同位素演化趋势线上及附近的铅同位素分布范围,由此确定了该区下地壳的铅同位素组成的区域,并进一步结合作者先前确定的该区上地壳及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构建了该区三维岩石圈铅同位素组成,并将这一结果用于滇西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中,发现颇受争议的金顶铅锌矿床中的铅并非来自上地幔,而相当于下地壳来源的铅与兰坪盆地沉积岩铅二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2.
金顶矿床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其巨量的金属堆积引起许多学者对成矿金属来源的关注。前人通过铅同位素示踪研究,提出了成矿金属来自地幔、上地壳、下地壳及不同端员混合等不同认识。理论分析表明,这些观点认识的差异可能源于不同作者分析铅同位素数据存在测试误差。基于此,笔者在金顶矿床选择了7个代表性硫化物样品,再次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3945~18.4429、~(207)Pb/~(204)Pb=15.6412~15.6583、~(208)Pb/~(204)Pb=38.6266~38.6772,在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图解(Zartman et al.,1979)中数据点分布集中,处于"造山带"和"上地壳"演化曲线之间,未显示出明显的线性分布特点,表明金顶矿床成矿金属来源主要为壳源;区域对比表明,金顶矿床明显比白秧坪矿带铅锌矿床贫放射性成因铅,而与区域VMS型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更为接近,这表明金顶矿床与白秧坪矿带矿床有着不同的金属物源区,其金属可能来自盆地底部晚三叠世火山岩或其内早期的VMS矿化。  相似文献   

3.
兰坪—思茅盆地为一海西地槽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拗陷裂谷盆地,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继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和勐野并钾盐矿之后,近年来铜矿也有新的突破:兰坪盆地发现了金满中型铜矿,思茅盆地也发现了成群成带分布的小型铜矿床或铜矿化点(个别已接近中型规模)。尤其有意义的是,这些铜矿床(或矿化点)大多数呈脉状,并具一定的展布规律,如在盆地中部的景谷—普洱地区沿盆地中央隆起带分布的一系列脉状Cu-Ag-(Au)组合铜矿床(点)。初步研究表明,这些脉状铜矿床(点)很可能是一种新的铜矿类型。 1.盆地一般特征及铜矿的分布:兰坪—思茅盆地位于澜沧江变质带与哀牢山、苍山变质带挟持的NNW向长条形地带内,以无量山为界,南部称思茅盆地。思茅盆地是营盘山变质  相似文献   

4.
云南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多金属矿床主要赋存于由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碎屑岩建造中.为了查明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盆地西缘四个典型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科登涧、连城、金满和水泄)的硫、铅同位素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大部分落在盆地沉积地层铅范围内,金满、连城铜矿床可能有部分深源铅的加入.硫同位素特征表明,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的硫主要来源于地层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其中金满铜矿床和连城铜钼多金属矿床可能有深源硫的混入.各矿床硫同位素不同的特点,除反映各矿床源区硫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外,可能还与各矿床成矿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氧逸度、pH 值和离子强度等)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一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均位于上地壳铅演化线附近,说明成矿流体中铅具有稳定的上地壳来源。各矿床由于赋矿层位不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一定差异,如由兰坪盆地侏罗纪地层中的金满矿床到思茅盆地二叠纪地层中的白龙厂矿床,铅同位素比值(^207Pb/^204Pb)呈增高趋势,这表明这类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且地层越老,提供的铅就相对富含放射成因铅。矿床中脉石矿物重晶石、铁白云石等的锶同位素组成也表明,金满矿床成矿流体的^87Sr/^86Sr比值较高(0.70874—0.71232),而白龙厂矿床的^87Sr/^86Sr比值较低(0.70829—0.70938),接近于围岩灰岩的值(0.70755)。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满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大,为-20.5‰- 7.0‰。水泄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小,为-0.1‰- 4.2‰。而白龙厂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4.3‰--3.6‰。水泄和白龙厂矿床中重晶石的δ^34S值分别为 12.3‰- 19.0‰和 13.1‰,它们与盆地中蒸发岩层中石膏的δ^34S值( 10.8‰- 15.7‰)相近。分析表明,兰坪-思茅盆地中脉状铜矿的硫源主要来源于盆地热卤水萃取的地层中蒸发岩硫酸盐,它们通过有机质的热分解反应还原为沉淀硫化物所必需的低价硫。各矿床独特的硫同位素组成还表明它们的硫源受局部地层硫源和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所控制。本文提出大气降水起源的盆地热卤水通过对围岩中新生代地层的淋滤和萃取,获得了成矿所需的金属和硫,并在构造薄弱部位沉淀形成了本区的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6.
滇西地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的确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西地区基性-超基性岩、碱性岩中的长石、石榴子石、橄榄石等单矿物及羊拉铜矿区二叠世海相玄武岩的铜铅同位素组成可以代表原始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由此确定的该区上地幔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206Pb/^204Pb=17.877-18.506,平均18.108,^207Pb/^204Pb=15.470-15.587,平均15.479,^208Pb/^204Pb=37.797-38.567,平均38.177。研究发现,由于受地壳物质的混染和成岩后U、Th衰变产生的放射成因铅的影响,这些幔源岩石全岩铅同位素组成已不能代表原始上地幔的铅同位素组成;金顶铅锌矿床的铅并非上地幔来源,而是相当于下地壳来源的铅与兰坪盆地沉积岩铅二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7.
金顶超大型矿床容矿围岩时代探讨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由兰坪盆地内金顶超大型矿床容矿围岩中的孢粉组合特征、铅同位素年龄和稀土元素特征等证据判断,其围岩灰岩角砾岩和砂岩的成岩年代和铅锌主矿化的时期一致,均属中-晚三叠纪,约在235Ma±。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它属于碰撞后裂谷环境下的热水沉积矿床。这一认识一改过去新生代陆相盆地成矿的观点,对矿区内的构造、矿体的分布特征、矿质来源等一系列矿床地质问题均得到了较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云南兰坪北部铜多金属矿化区成矿流体流动与矿化分带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徐启东  周炼 《矿床地质》2004,23(4):452-463
通过研究白秧坪、富隆厂、吴底厂、麻栗坪、金满、科登涧等矿床和矿点的矿化脉体中黝铜矿等矿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及黝铜矿和白云石的特征元素组成,进一步探讨了成矿流体与矿化分带的关系。结果表明,黝铜矿中Cu分别与As、Sb之间的正、负相关性,白云石中Sr含量与矿床之间相对距离间正相关关系,指示成矿流体由西向东流动;矿石与盆地的中新生界沉积岩系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不同矿化部位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逆冲推覆构造断裂主要围岩铅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指示,金属组分可能主要源自盆地中的中新生界沉积岩系,成矿流体与不同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不同部位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成矿流体的形成、流动和沉淀源自和发生在该区地壳浅部范围。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的隆升,造成了盆地地形西高东低,有利于形成水力梯度,驱动流体由西向东流动。流体以逆冲推覆构造断裂系统作为通道流动,有效地在更大范围内、长期或周期性地从所流经的各种岩石中萃取和迁移金属组分到合适部位富集。  相似文献   

9.
兰坪-思茅盆地砂页岩中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中的铜矿床,主要产于同砂岩、粉砂岩和页岩组成的含盐红色碎屑岩建造中。对矿床的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蚀变作用是在水/岩比值较低的体系中进行的;铅来自赋矿的沉积与基底岩石的混合;硫、碳和硅则具有多来源的特性。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组成特点表明,所研究的铜矿床与典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存在显著差异,而与一些地热区的矿化作用相似。说明研究区砂页岩中的铜矿床具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10.
滇西金满脉状铜矿床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满铜矿床是滇西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砂页岩中相当典型的脉状矿床。关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多年来一直沿用铅同位素模式年龄,缺乏更为可靠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因而对该矿床乃至盆地内同类矿床成矿作用的认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探讨该矿床的形成时代,作者选取含铜石英脉状矿石中的石英进行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分析。  相似文献   

11.
The problems of finding general criteria for commercial lead zinc deposit prospecting within the area of South Altai are considered.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con sidered on the basis of numerous ore-showings existing within this territory.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i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quartz porphyries. The principal criteria for polymetallic deposit prospecting here are rather magmatic than structural-tectonic ones.—Auth. English summ.  相似文献   

12.
鲁西地区绿岩带金矿床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鲁西太古宙绿岩带中,分布有较多的绿岩带变生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从铅同位素组成来看,区内铅同位素变化较大,多为放射性成因铅质量分数较高的异常铅。所测同位素样品中,以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变化最大,是铅同位素在演化过程中受到放射性铀铅和钍铅不同程度混染的结果,多数样品单阶段模式年龄不具计时意义。计算表明,区内铅来源于u=9.20,w=37.45,k=3.95的源区,在595Ma前  相似文献   

13.
磷灰石固定水溶性铅离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羟基磷灰石与天然磷灰石均能有效地固定水溶性铅离子,1g羟基磷灰石或改性活性天然磷灰石除去水溶液中的铅离子量可以高达800mg;其反应机理以磷灰石的溶解与铅的磷酸盐矿物的沉淀为主,伴有表面吸附作用。羟基磷灰石和改性活化天然磷灰石可用于含铅废水的处理,而性能良好的天然磷灰石在对铅污染水体、土壤及废弃物进行原地改良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黄沙坪铅锌矿床中银矿化组合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黄沙坪铅锌矿床中银矿化组合表明:与301花岗斑岩和304花斑岩岩体有关铅(锌)-银-锡-锑矿化组合,银矿化伴随铅矿化出现,其微量元素富Sn、Sb、Ag,低Bi、Te、Mo、Wo、W为特征;银矿物组合以硫银锡矿-银黄锡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硫锑铜银矿组合为特征,与石英斑岩有关的铜(钼)-银-碲矿化组合,铜矿石以高Te、Bi、Mo和W,低Sb为特征,银矿物组合以碲银矿-六方碲银矿-粒碲银组合和硫银铋矿-块辉铋铅银矿-碲银矿组合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桂东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桂东金矿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金矿成矿时代和物质来源,认为金的富集成矿是处在造山带构造环境,经历加里东期及其以后构造—岩浆活动多次叠加的长期演化过程.矿床成因应属复合叠加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西南缘MVT型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塔木、卡兰古、乌苏里克、卡拉牙斯卡克等铅锌矿区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多为流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高盐度、高密度特征、是富含Ca^2 ,Mg^2 ,Na^ 离子及有机烃类物质和硫化氢气体的热卤水。矿化剂主要是Cl^-离子,可与北美典型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类比。  相似文献   

17.
任萍  汪明启 《物探与化探》2004,28(3):222-223,221
研究了超声波水浴提 BCR顺序提取法在铅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优化了水系沉积物样品铅的各分步提取时间。与传统的BCR法相比,改进BCR法所用的提取时间由原来的几十小时缩短为几十分钟。氢化物 原子荧光法测定样品中3种形态铅含量的统计结果显示,改进BCR法分析精度好,各形态铅的提取效率高,是一种快速、定量铅形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留书塘铅锌矿矿床特征及资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阐述了留书塘铅锌矿主矿体的特征,并将留书塘主矿体与桃林铅锌矿上塘冲、银孔山矿体特征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特征极为相似.在此基础上,用类比法对主矿体的深部远景进行了预测,认为远景巨大.同时,对矿区及其外围的资源评价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沙坪矿床矿物组合分带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圣富 《矿产与地质》1997,11(5):314-318
黄沙坪铅锌矿床围绕301号和304号花岗斑岩体出现矿物组合分带的特点。矿物组合呈正向带状分布,由复杂到简单。从花岗斑岩体至远离岩体的地层,矿床分带表现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锡)矿床→气化高温热液矽卡岩型钨钼矿床→高中温热液含铁(锡)铅锌矿床或铜铅锌矿床。成矿顺序为Fe→Fe(Sn)→W、Mo→(Cu)PbZn。并分析了矿液形成、运移演化、成矿过程中的硫、氧与温度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作用构成了矿物共生组合分带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城市环境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铅同位素示踪原理,对成都市的城市环境包括土壤、大气降尘、主要河流水系表层沉积物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落在燃油铅和燃煤铅的范围,表明燃油铅和燃煤铅是其主要的污染源,交通流量大的城区铅同位素组成与燃油铅接近,郊区则呈现燃煤铅的特征。大气降尘铅同位素组成主要接近燃油铅,部分落在燃油铅与燃煤铅之间,表明大气铅污染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少量燃煤扬尘。水系表层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则主要落在燃煤铅的范围,揭示燃煤铅是其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