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通过十多年来《中国地震科技文献(英文版)的建设实践,认为:文献数据库是信息服务的基础,应加强数据库建设在计算机检索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克服目前在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重“路”轻“车”,竽网轻库的倾向。建议设立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建设基金,改善文献数据库的条件,使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建设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地震数据信息中心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一个通过国际互联网、光盘及手工检索等手段检索国内外地学及相关专业数据库的地震科技查新检索系统。本文就系统的主要检索途径及检索数据库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高树心  宋利萍 《地震学报》1994,16(2):268-270
对中国地震科技文献数据库(英文版)做了全面的描述, 包括数据库检索系统、数据库特征、文献标引及文献记录格式等。给出了检索系统的方框图和文献标引加工处理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建设以上海“十五”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十一五”联动协同灾情数据库,增加灾情构建的单体建筑物、生命线等数据,形成符合上海需求的高精度、多数据的特色数据库。本文从上海市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的作用、数据收集方式、来源及数据处理等出发,阐述该数据库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震动态》2004,(1):47-47
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 1月 1 6~ 2 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 :“十五”期间地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任务 ;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拓展地震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和领域及地震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等。出席此次会议的有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刘志远主任、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地震局杜甫来副局长、第六届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技情报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网络部王宜主任…  相似文献   

6.
地震前兆数据库系统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克昌  蒋春花  纪寿文  刘春国  叶青 《地震》2010,30(2):143-151
基于应用需要, “十五”项目对前兆数据库系统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 吸取了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制定了《地震前兆数据库结构规范 第一部分: 固定台站观测》。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规范设计的有关方面, 包括对此前已有前兆数据库系统的分析、 设计时的考虑因素、 包含的内容、 规范的主要特点、 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解决, 如同一台站多套相同仪器的处理等。 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库表结构, 并与“九五”数据库结构进行了查询速度比较。 基于该结构的前兆数据库系统已在前兆台网的各级节点使用。 实际应用表明, 该数据库结构具有结构稳定、 查询速度快、 表数量和表大小适中、 基础信息全面以及开放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面向象数据库的特点,及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结合面向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库的设计,具体描述了定义地震事件对象、、地震震相和地震台站对象,确定属性,操作和类的方法。最后,讨论了用Foxpro2.5for Windows实现面向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库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提高网络环境下地震信息服务的质量出发,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地震信息资源的变化,提出应改变传统的服务观念和馆藏概念,建立科学的馆藏的震信息资源体系,搞好文献基础工作,加大现有地震信息资源开发的的广度和深度,提出数据库数据以及要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和提高信息人员素质等措施,以提高网络环境下地震信息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九五”重点项目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建立基于Web的系统集成,全省地震前兆观测数据库及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建立了江苏省前兆数据库和分析预报方法集成系统JSOMEN,编写了适用于江苏前兆观测资料的控制主表,用C,VB等语言编写程序整理入库了1990年以来全省43个测点75个测项的一百多万组前兆观测数据,同时建立了台站和市局的前兆数据库,以达到全省前兆观测数据的共享。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地震前兆数据的传输、报文处理到进入数据库角度出发,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应用Visual Basic、Foxpro数据库语言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地震前兆数据的多途径传输;完成报文分检与检错;报文的电报码转换为真实值及追加中等功能。并对建立的“地震前兆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的系统技术思路、功能和特色做了一定介绍。  相似文献   

11.
“全国地震文献自动化管理与服务”是中国地震局文献信息工作的重要成果,自1999年开始,结合地震文献管理与服务的行业特点,从地震文献合理布局的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立,文献管理与应用软件的研制与开发,文献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技术实验工作,10年来,该项目在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中国地震文献管理与服务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为21世纪地震  相似文献   

12.
在“九五”期间海南省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成果的基础上,使用ASP语言开发了基于Web的地震前兆数据库网络查询软件,实现了海南省地震前兆数据资料通过Web方式共享。文章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的技术思路、实现方法和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3.
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八五”和“九五”期间取得的新资料,新成果,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地震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性,划分了地震区带及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用多参数,多方案方法编制了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相似文献   

14.
吴琼 《中国地震》2012,28(4):441-448
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系统地统计了1985~2010年《中国地震》载文的被引状况.结果显示,26年间《中国地震》载文的平均被引率76%,总被引频次8279次,载文的篇均被引频次5.5次,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7.3次;共有414种期刊引证,总引证频次6191次,引证频次排名前6位的均为中文核心期刊;被引论文的资助基金共有46种,被引频次累计4375次,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论文被引频次最高,在被引基金论文中分别占38.6%、21.8%、16.2%;“地震预测新途径的探索”是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1985~2010年《中国地震》h指数为32.  相似文献   

15.
地震系统的文献管理工作需适应新形势对科技文献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情报职能。根据科研及科技开发的需求及时调整馆藏结构,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文献对应性的研究工作1,调整馆藏各类书划的比例,逐步建立与本专业大致相吻合的馆藏体系,适当减少复本量,大力搞好阅览工作,积极开展本系统文献布局及资源共享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接口技术和第三方代码托管技术,设计湖北省震情速报微信公众平台。该系统对EQIM数据库时时监听,产出权威地震信息;实现地震查询、科普宣传等功能,为地震工作者和普通大众提供交互平台;地震自救、灾情上报等功能可为防震减灾工作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7.
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著名的ORACLE数据库公司提供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它作为一个通用的,多用户的,集中的或分布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撑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的重要软件之一。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该数据库的一些优良的特性、功能及其提供的丰富的属于第四代语言的开发工具。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对邢台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分析中,都将其作为“震情窗口”来观察华北地壳应力场的变化,预测这一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本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邢台地震活动的异常进行了分析判断,提出了“震情窗口”除了能反映华北大范围的应力场变化或邻近邢台局部地点的应力变化外,还能反映邢台震区自身的应力集中现象。这是以往分析“震情窗口”时所忽视的。这对于发生过强烈地震并作为“震情窗口”的某些老震区的中强余震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概要地论述了利用FOXPRO数据库进行地震数据格式转换的方法,重点叙述了前兆和地电数据的转换,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供有关方面及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周胜奎  严蔼芬 《地震》1995,(1):52-58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建立全国地震数据库系统的目的,系统的运行环境及系统的构成,功能和技术特点等。此系统是由地震目录数据库及地震活动性处理子系统,全国综合前兆数据库及其应用子系统,地理底图和地质构造数据库及计算机制图子系统,全国台站信息库及其管理子系统等组成,它具有数据规模大,数据机共享,冗余度小,检查速度快,处理功能丰富,安全性能好及其使用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