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兼述它与地球物理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观测和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地球运动及其机理的认识,并注意到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联系与渗透。本文将对以上三者的联系以及大地测量学在监测地球运动和研究地球动力事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对近年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П.  ЮМ 《地震地质译丛》1994,16(5):63-64,F003
  相似文献   

3.
国际大地测量学协会第8届现代地壳运动国际会议于1993年12月6-11日在日本神户举行,有23个国家的近16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共有12位学者参加。本文综合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4.
5.
6.
概述了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在大地测量与地壳运动研究方面的若干进展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研究了亚洲内陆三角形地震区的岩石圈厚度、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上地幔密度分布、地壳结构、现代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等特征。认为该区内存在着地幔分异物质多元底辟现象,致使岩石圈减薄及地壳增生变厚,而巨厚的地壳处于重力不稳定状态,地壳物质发生流变,该区内现代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均与此有关。作者认为,重力是导致本区上地幔及地壳发生构造运动的主要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介绍中,西双方在西班牙莱斯诺德(LANZAROTE)火山与地球动力学地下实验室共同进行静力水准仪,水平应变伸缩仪,岩体和空气测温计等仪器的合作研究实验以及分析所得的首批成果。  相似文献   

12.
郑剑东 《地震地质》1992,14(1):30-31
青藏高原及其边缘活动带的现代地壳运动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为国内外地学界所关注,近年来我国和一些外国学者进行了一系列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获得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今择其要者简述如下,以飨读者。 1 青藏高原仍在抬升 张青松等从大地水准测量资料得知,高原上的青藏、新藏、川藏等12条公路线上的国家一等水准路线8011km,1959—1961年及1979—1981年两期施测,在102个水准基点中有87个测点反映为规律性地上升,南部明显大于北部,拉萨—邦达段达10mm/a,昆仑山北坡及喀喇昆仑山为6—9mm/a,狮泉河—达则错—带为2—3mm/a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都已在测地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引进使用VLBI,SLR和GPS。扼要综述日本近年来有关这些技术对应用方面的各种活动。VLBI和SLR主要是应用在国际性实验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大陆地震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丽  石耀霖 《地震》1997,17(2):133-141
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大陆构造构体为参照对象,对大陆地震的成组孕育和发生过程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6×8弹簧-滑块-阻尼器组合单元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理论计算及其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一系列与实际地震较类似的人工地震图像,如模型中的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轮回怀,在地点上有条带性,并在不同轮回中有条过移的现象。模型中应力变化十分复杂,但仍能为预测地震提供概略性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代观测和实验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地球运动及其机理的认识,并注意到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联系与渗透。本文将对以上三者的联系以及大地测量学在监测地球运动和研究地球动力事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对近年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最新地球动力学和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最新与现代构造活动性资料。力图查明这些资料与地震活动性的联系,并提出假设,解释以东经105°为界的中国东部和西部断块间构造过程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上地幔橄榄岩流变性研究新进展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深部地幔流性研究进展综述文章之一,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际地球物理学界在涉及橄榄岩上地幔流变性的下述三方面取得的进展:(1)化学环境因素对橄榄石高温塑性的影响;(2)高温高压下水在橄榄石晶体中的溶解度和赋存状态;(3)橄榄石多晶体的变形机制转变,并对由此得出的地球动力学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