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在气象报刊上,常常看到“气象现代化”的字样。1992年夏天,我在京参加《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气象卷》编辑工作肘,陈少峰先生(《中国气象报》原社长)告诉我: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撰文对“气象现代化”的说法提出异义,指出“气象”不能“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我省王奉安谢世俊为主要撰稿人本刊讯一部洋洋 14 0万字填补空白的宏篇巨著《中国气象史》近日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气象史》是中国气象局党组确定的“党委领导 ,政府主持 ,专家编撰”的史书 ,编撰工作历时 10年 ,历经中国气象局三届党组。开始由中国气象局办公室牵头 ,后来由气象出版社负责。本书主编温克刚 ,副主编刘英金、毛耀顺 ;主要撰稿人陈少峰、王奉安、谢世俊(已故 )、鲍宝堂 ;责任编辑陈少峰、王奉安。全书由《古代编》《近代编》《当代编》及《附录》组成 ,并配有 14 0幅彩色照片 ,图文并茂。本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相似文献   

3.
历时5天的首届全国优秀气象期刊评审会于5月29日在我省锦州落下帷幕。此次参评的期刊近40家,共评选出优秀期刊16家。其中,《辽宁气象》获一等笑。参加评审会的有省以上气象期刊编辑部主任和评委会成员近50人。评委会主任由国家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毛耀顺担任,副主任由全国期刊协会常务理事、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审王立名和《中国气象报》原社长陈少峰担任.评委会另6名成员是:气象出版社副社长陆广延、辽宁省气象局副局长宋达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有机会,读了一些有关中国近代气象史的书籍和文献,发现在史实方面,有问题的地方不少,其中有些错误是一致的或基本上是一致的,很可能是由于来自同一个来源,或是互相引用的结果。“民国六十九年”(即1980年)台湾省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气象学史》(刘昭民先生编著,郑子政先生订正)是国人编著最早的中国气象史  相似文献   

5.
中国气象学会第三届科普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于1987年5月19日至5月24日在青岛举行.这是本届科普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委员和气象科普委员会电影、电视协作组成员;中国农影、吉林、宁夏电视台等单位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期间,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少峰同志代表常委会作了《气象科普工作大有作为》的报告.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下,在国家气象局党组的关怀下,第二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做了许多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一定贡献.1985年第二届科普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被中国科  相似文献   

6.
在喜迎新中国气象事业50周年的日子里,我把中国气象局新时期以来出版的四部“大书”———《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气象卷》《中国发展全书·气象卷》《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气象卷》摆在案头。看着这一本本厚厚的“大书”,不禁回忆起参加编辑撰写这些“大书”的日日夜夜。我们都管他叫“周扒皮”  《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于198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1.3万字,是《当代中国》丛书之一。《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务院主抓,为了分门别类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从气象出版社社长毛耀顺手里接过他们社新近出版的一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被誉为“商场书圣’他著名书法家、台湾中国文艺界联谊会召集人王轶猛在美国挥墨为本书题写的书名─—气象楹联选萃。扉页上是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的亲笔题词:“佳联宣传气象妙对尽显风流”。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对联》杂志常务主编郭华荣为本书作序。茶足饭饱之余,竟一口气把全书《气象工作联》《气象知识、风光联》《气象名联选集》《古诗词中的气象联句》《单联求偶》五编共1100多副对联读了下来。接着,细细品味,大有爱不释手之感。楹联即对联,俗称对子…  相似文献   

8.
朱永褆 《气象》1994,20(12):5-6
为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再作贡献──纪念《气象》复刊20周年朱永(上海市气象局,200030)值此《气象腹刊20年之际,欣闻它被人选为“1992—1993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300种之优秀行列,与《地球物理学报》并列第54位,这是给《气象)}复刊20...  相似文献   

9.
《气象》2004,30(12):3-3
20 0 4年 1 2月 ,《气象》复刊整整 30年。回顾 30年的历程 ,《气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气象》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科技期刊 ,在气象及相关领域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多年来 ,《气象》一直被列为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1 992年《气象》荣获中国气象局优秀气象期刊一等奖。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历年的统计中 ,《气象》在气象类刊物中也位居前列。近几年更是被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 (CSTDB)、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 (CEPS)等及美国Meteo…  相似文献   

10.
0引言陈学溶老前辈的大名,我最早是在《朱文荣先生九秩嵩庆纪念文集》(1992年出版,发起者戚启勋教授)中看到的,他为这本纪念文集写了回忆文章《敬贺我国高空测候开拓者朱师九秩大庆》。戚启勋教授和陈学溶前辈是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第三届气象练习班同学,朱文荣老前辈是他们当年的老师。没想到两岸气象双向交流后,我有幸在南京、北  相似文献   

11.
贺信     
《新疆气象》编辑部: 欣悉贵刊在1990年起改为国内公开发行刊物,这是值得庆祝的. 在各省(区)气象杂志中,贵刊是水平较高的刊物之一.我相信贵刊公开发行后,要面向全国,为新疆和全国气象技术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日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张祖强博士被授予“2 0 0 3年世界气象组织 (WMO)青年科学家研究奖”。他获奖的论文是“ENSO发生前和发展初期西太平洋赤道西风爆发的研究” ,此论文发表在《气象学报》2 0 0 0年第 5 9卷第 1期上。在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这是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钟青研究员获 1998年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研究奖”(他的获奖论文也是发表于《气象学报》1997年 (第 6期 )后 ,第二位中国青年学者获得此奖。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年轻的气象工作者在世界气象科研领域 ,通过不断努力 ,勤奋工作 ,严谨求实 ,开拓进取 ,使中…  相似文献   

13.
正《气象研究与应用》(《广西气象》)创刊60年来,在广西气象局的领导下,并得到广西气象科技人员的大力支持,经编辑人员的努力和辛勤劳动,与时俱进,把《气象研究与应用》(《广西气象》)办得愈来愈好,对广西气象事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此,热烈祝贺《气象研究与应用》(《广西气象》)创刊60周年,并从农业气象方面谈两点个人的感言:(1)《气象研究与应用》(《广西气象》)是广西农业气象发展的"助推器"。我是一位早在1954年开  相似文献   

14.
看了《新疆气象》1986年第7期“关于新疆冬季气温——答一个值得推敲的结论”一文.我想还是以林之光、张家诚同志的新著《中国的气候》(1985年8月第一版)第三页最后一段话:“我国东部地区的冬季,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是最冷的”,来结束这次讨论吧!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近日,辽宁省气象部门“辽河流域气象预警及服务技术方法研究”等12项科研成果获2005年辽宁省气象科研成果奖。今年辽宁省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首次依据《辽宁省气象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和《辽宁省气象局科研成果奖励评分细则(试行)》,对各单位申报的科研项目按照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应用情况、发表科技论文和项目应用效果等量化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评出了获奖科研成果。此次共有12项科技成果获奖:“辽河流域气象预警及服务技术方法研究”、“辽宁省农田土壤含水量预报技术研究”获一等奖;“《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辽宁卷”、“东北…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象》停刊十七年后于今年四月复刊。《中国气象》是国家气象局主办的综合性机关刊物。它反映中国的气象工作面貌,宣传气象工作现代化,宣传气象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经验,宣传气象为各行业服务及其经济效益,报道国内外气象动态,并探讨各种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气象》  相似文献   

17.
中心台业务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牛志敏(兰州中心气象台730020)编者按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事业发展十年规划》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全省气象部门在“八五”期间进行了省地级实时预报业务系统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地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征订启事     
欢迎订阅《气象知识》 《气象知识》是中国气象学会主办、全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气象科普期刊。现辟有:“气海沧桑”、“灾事博览”、“谈天说地”、“科学考察”、“七彩人生”、“旅游天地”、“生活指南”等栏目,并经常根据气象热点问题推出有特色的特辑或专栏。 国内邮发代号:2—4820全年订价:7.8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相似文献   

19.
(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我国气象工作重点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轨道转移。国家气象局制订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指出了奋斗目标:“到本世纪未力争建成适合我国特点,布局合理,比例协调,比较现代化的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在科学技术上达到经济发达国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1990年前主要为九十年代加速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根据国家发展纲要的总目标,从我省实际出发,省局于“六五”后期制订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气象软科学》2009,(4):1-1
2009年金秋,时逢伟大祖国建国60周年大庆,也是新中国气象事业建业60周年之时。经过60年的艰难探索,中国的气象现代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发展道路。本刊全文刊出在中国气象局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郑国光局长的讲话。在“讲座”栏目推出“中国气象现代化60年”讲座第一讲:历史进程与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