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一、前言随着电子计算机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微型计算机(包括可编程序计算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品种日趋多样化,结构越来越紧凑,价格日趋便宜。这就为计算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推动电算技术在物探领域更加深入普及,以促进电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物探队中普及了一批EL—5002和TI—59等可编程序计算器,很受欢迎。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功能更强的日本SHARP公司生产的PC—1500袖珍计算机,在结构特点上类似于高级可编程序计算器,在功能上则类似计算机。与TI—59相比,PC—1500具有11倍于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四个典型的问题:规则形体正演、褶积、匹配滤波因子求解、物性参数的统计分析来介绍TI—59计算器的编程方法。一、规则形体理论场的正演计算物探电、磁、重理论模型位场正演计算的共同特点是,需要用同一个公式反复计算不同座标点上的理论场值,这在程序设计上是属于循环问题。TI—59拥有两种(组)组织这类循环的指令,一为计数转移指令,一为比较转移指令。 1.用计数转移指令DSZ编正演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3.
TI—59可编程序计算器在我国已有相当大的数量,为了充分发挥它在野外生产、科研、教学中的作用,本刊将择优选登该计算器的常用计算方法,物探、化探、物探测量方面的优化程序。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TI—59型可编程序计算器是携带方便的袖珍计算器。计算器上有45个按键,有些按键能够组合起用,一共可以完成108种功能。计算器内有120个存贮器。若用来存贮数据最多可到100个。另有20个存贮程序。若用于存贮程序最多可到120个。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省局物化探队已陆续配备了TI—59计算器,不少单位和个人运用该计算器已处理了很多物化探常用计算和解释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该机的应用,物化探局举办的TI—59计算器学习班于5月16日在陕西二物正式开学,时间约40天左右。参加这次学习的学员都是来自各野外物化探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这次学习班学习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一,TI—59计算器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方法和技巧;二,重力、磁法、化探、电法典型应用实例讲解;三,用T1—59计算器处理物化探应用  相似文献   

6.
TI—59型电子计算器是可编程序的袖珍计算器,它可用磁卡记录已编的程序,需要时可重新读入进行运算。当配有PC—100A或PC—100C印刷机时,还可以自动记录运算结果,使用极为方便。由于它体积小、操作简单,一般地质人员都能很快掌握,很适合在分散的野外和室内工作中使用。最近,我们结合工作,从简到繁试编了几个这种计算器上用的岩石化学  相似文献   

7.
TI—59型计算器是携带方便的手持式计算器,它小巧精致,功能较强。为了增多功能而不使机键过多,通过第二功能键2nd和反向功能键INV使键盘能只靠45个机键而完成108种不同的操作,使用者可以灵活地编排程序。它不仅能够进行基本算术运算和代数函数,还能够把使用者所编排的程序存到机内以便随时加以调用。程序功能有:条件转移、无条件转移,程序段标志,子程序嵌套可达六层。此外还有换算与统计功能,程序的编辑功能等。计算结果可用标准显示,科学记数法和工程记数法给出。  相似文献   

8.
如果您很忙,没有时间从头到尾仔细阅读TI—59计算器《手册》,或者编程序不大熟悉,那么只要掌握以下八条,您就能迅速地学会用TI—59计算器编程序的基本方法。一、确定存储态编程序、存取数据、读写磁卡等等都时刻离不开存储态的确定。请记住以下要点: 1.本机共有120个存储器,折合960个程序步。程序最大容量960步(相当8步占一个存储器),数据最大容量为100个(就是说至少要留出20个存储器放程序)。程序从1区排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两种均匀介质分界面上,垂直磁偶极子场场强矢量表达式的理论推导。在此基础上,根据参考文献[1]提出的校正系数K的一般定义表达式,导出了计算公式,并编制了DJS—6机计算程序,给出了该系数的详细计算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利用TI—59计算器编了一个褶积运算程序,如作单点运算,褶积因子点数最大为25点,在5点圆滑情况下也可启动,一次可连续算出多达41点的圆滑值。在生产中,单点运算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除计算第1点时要输入全部因子和与因子点数相同的信号数据外,以后每计算一点(不问因子长短),只需输入后继的一个信号数据,按一个标志键。由于滤波、圆滑,延拓等运算与褶积运算在数学上有着相同的形式,所以本程序可用于滤波、圆滑,延拓等多种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1.
五、磁卡磁卡是TI—59的外部设备,可把程序和数据记在磁卡上并永久地保存。信息在磁卡上存贮分布如下所示: 本计算器一共有120个存贮器,既可存程序,也可存数据(如上图左,右侧所示)。把120个存贮器分为四排,每排含有30个存贮器,称之为一个存贮体,分别用两张磁卡记录。每张磁卡的上下两边各记录一排的内容(含有30个存贮器,如一个存贮体)。在磁卡的上方为第一空行两角处标记存贮号n(n=1、2、3、4),箭头指明录写时的插入方向。第二空行方格算记用户定义键A-E、A′-E′在程序里的作用。 (一) 磁卡的录写要想用磁卡把存贮器的n存贮体内容录写下来,首先要把磁卡插入到计算器右侧下方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层状结构磁各向异性体磁场的计算方法。即按层理面的产状变化将磁性体划分为若干单元体,求取各单元体磁化强度后,用组合多边形截面柱体计算磁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整理聚类分析结果时,在宽行印出的谱系图的相似性系数标尺上往往只有开头和结尾两个相似性系数值,而我们常常要找出其它各点上的系数值以及对应于任一给定值点的位置。使用TI—59计算器中的子程序CLR可以方便地进行这种线性内插计算,现举例说明如下。设现有宽行输出示意图见图1其相似性系数标尺上的两端已标有1和-0.76,如何找出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对已知勘探矿区,在物探工作已完成的情况下,作任意形体重磁异常的正演计算,目前常采用的电算方法有直立线元法、正方形体元法、表而积分法及多边形截面法等。每一种方法在适当勘探条件下,都有其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我们认为,中国地质大学陈钟琦老师编制的多边形截面法电算程序,在形体逼近、勘探资料充分利用及对重磁异常正演计算精度上都较其它方法更适合于安微庐江矿区进一步的评价工作。为计算重磁的剩余异常,解决深部盲矿体存在与否,我们采用了多边形截面法程序Ⅰ、Ⅱ进行了资料处理。计算结果表明:只要合理选用野外资料,恰当地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多边形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计算工作中发现EL—5002计算器的[X]键不仅可以用来定义一个一个变量,而且可以代表其他功能键,例如:sin、cos、 、-、×、÷等等。[X]的这种功能在计算器说明书中是没有提及的。如果两个公式绝大部分相同,区别仅仅是在两公式对应位置上作不同运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可编程序计算器,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日益引起广大化学工作者的重视。可编程序计算器的应用,大大地简化了数据处理,节省了时间,对化学数学和研究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例如: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省去了麻烦的作图,还可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和给出更多的统计参数,对于复杂的平衡体系的处理,利用这种计算工具,可以解决人工计算很困难甚至无法计算的问题;对在容量分析的方法中,滴定终点不易判别的项目,也可利用它进行电位滴定得以较好的解决。本文主要介绍可编程序计算器在水文地质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内一些单位在物探中应用PC—1500袖珍计算机做了不少工作。在电测深方面文献[1]、[2]提供了电阻率测深及激发极化测深的方法和程序。本文给出了在PC—1500机上实现的电测深曲线T函数自动拟合反演解释方法和程序,供大家参考。一、理论基础众所周知,在水平层状大地表面上对称四极排列的视电阻率表达式为 p_s=r~2 intergral from n=0 to ∞ T_1(λ)J_1(λr)λdλ (1)式中r=AB/2,为对称四极排列的电极距;J_1(λr)是一阶贝塞尔函数;T_1(λ)为视电阻率转换函数(简称T函数),可由下列递推公式求得: Tn(λ)=pn,  相似文献   

18.
《岩土力学》2016,(1):113-118
传统土力学处理岩土工程问题时,经常采用弹性力学方法分析土中应力分布。土中应力通常依据较为简单的Boussinesq解计算,该解答假定荷载作用于土体表面;但是,建筑物基础一般都埋置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此时,应依据Mindlin解计算应力分布。在半无限弹性体内作用竖向矩形和条形均布荷载时的应力分布对计算基础沉降以及分析基坑尺寸对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均有重要意义,在其他岩土工程问题中也有诸多应用。尽管文献[1-2]给出了相关计算公式,但存在几处错误。基于Mindlin解,通过积分重新推导了在半无限体内部作用竖向矩形均布荷载时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得到了条形均布荷载作用时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这2组公式均与文献[1-2]给出的结果存在不同。最后,采用数值积分方法验证了新给出的2组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用比例常数法测定单个稀土元素,计算是很麻烦的,为了提高分析速度,没有带计算机的仪器必须配用计算机来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曾编制过“用通用计算机计算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单个稀土(钍)元素的程序,也编过用美国HP—33E型电子计算器来计算稀土分量的程序,但由于前者使用不太方便,后者计算器容量小,计算比较繁琐,因此现在改用日本PC—1500袖珍计算机来计算。它的使用在某些场合可与  相似文献   

20.
近中区重力地改值计算,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本文在充分利用TI-59型程序计算器内存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六十八个直立扇形柱块组成六个环带,进行双重嵌套、多重循环的计算程序。程序采用一次输入、系统运算、中间显示与自动打印的方案,大幅度的简化了近中区圆域地改的计算工作。为了便于掌握,文中除绘出了计算公式、程序框图及使用方法外,并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