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信息化带动勘察设计行业现代化,是勘察设计行业始终不渝的追求。"十一五"期间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领导下,行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笔者结合近年来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实践以及行业会议和调研等行业信息化工作经历,对勘察设计单位"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十二五"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勘察设计单位档案信息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必要条件.并对多年实践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多角度地对勘察设计单位档案的利用问题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利用模式和方法,为勘察设计单位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日前,由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和山东勘察设计协会共同组织在济南召开了一次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信息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会上对勘察设计单位如何开展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研讨,同时还有不少勘察设计单位介绍了经验,也请了中央财经大学的赵天寿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陈禹教授在会上讲了两堂生动的信息课。为使广大读者更多的了解信息化问题,本刊记者就什么是信息化,发展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我国信息化工作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等一些具体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信息化研究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禹同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勘察设计》2011,(2):84-85
近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工作会议暨计算机应用工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上,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5.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计算机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建设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于7月7日至8日在井冈山成功举办了"SOA新技术推动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研讨会"。来自有关协会、各勘察设计企业共计100多个单位的领导、信息化主管和专家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研讨会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杨荣坚主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齐继禄到会并介绍了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介绍了"十二五"期间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的及任务,强调了信息化工作在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高速发展的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如档案的归属、档案数量的增加、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程档案编研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正加速改变工程建设和城市运营的方式,作为工程建设的前端,勘察设计工作如何适应工程建设与管理需求,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勘察设计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勘察设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勘察设计人员的勘察设计过程和勘察设计成果,是勘察设计工作高效开展和工程项目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溯源凭证。提升勘察设计档案高效管理和利用服务品质,事关勘察设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八面来风     
正川渝两地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信息化交流会召开前不久,川渝两地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信息化交流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郑怀、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黄桂林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应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委员会")和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行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交流会以BIM技术应用为讨论重点,就川渝两地勘察设计同业协会信息化建设成果及经验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会上,来自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论述了重视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过程中档案移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当前加强档案移交与管理工作亟需要做的两项工作,并尝试对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档案的移交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勘察设计》2004,(11):50-50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推荐工作仍在进行,请未收到推荐表格的单位尽快致电我社。联系电话:010-68394165 联系人:李 炜 E-mail:zkschina@163.com王强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国俭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副总工程师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三)(待续)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常规的档案管理工作除了纸质文件之外,电子文件又应运而生,并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挑战。寻求先进管理模式与先进技术手段的契合点,是企业单位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之一;采取双套制管理和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是企业单位迎接新挑战的策略;改革传统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适应未来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电子文档是在以计算机为辅助设计手段的工程设计中所产生的设计文件,电子文档有易复制修改和传递的特点,所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电子文档的管理和归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有效的电子文档的管理系统,可减少工程设计的修改,削减设计总成本。  相似文献   

13.
李向东 《贵州地质》2012,29(1):56-61
本文介绍了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流程,对地质资料汇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制作软件提出了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制作方法做了一定改进,减少制作时间但不影响汇交效果,最终实现汇交的地质资料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已成为我国国家级和省级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的主流技术平台。该文就国家级和省级数据库的建设,提出了在Oracle数据库技术环境下,如何在物理上合理组织和布局各种类型的数据,如何设置和管理各衍生数据,如何实施数据完整性要求,其目的是实现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可持续更新支持,更好地满足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之上各业务应用系统运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伟忠  艾东海  汪新庆  田宜平 《岩土力学》2006,27(10):1823-1826
工程勘察中的原始数据、成果资料中包含着较强的关联关系,有效地利用和表现这些内在关系有利于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检索使用,因此勘察信息系统不仅要实现数据采集、图件编绘等的计算机辅助化,更要在成果使用管理上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以体现勘察成果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及明确了各类资料间固有的联系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和资料生成模式以及基于RDB(关系数据库)技术的勘察资料管理模式。结果证明,基于GIS和RDB的勘察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基层单位用户的业务需求,而且可以可自动建立成果间的联系,实现勘察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矿山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山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是进行矿床分带性及矿体空间分布研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料,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矿床外围及深部进行成矿预测的关键。本文在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技术和功能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矿山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并给出了江西银山多金属矿数据库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17.
钻孔资料管理和自动成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系统介绍了根据铀矿勘查生产和科研需求建立钻孔数据库的方法 ,对钻孔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详细描述 ,同时也介绍了通过数据库接口对钻孔数据库进行自动成图的技术方法 ,并且在GIS平台中成功地实现了柱状图的全自动绘制和剖面图半自动绘制。该系统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科研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设计要点和系统功能特点,并对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系统采用部署灵活、扩展性强的三层体系结构,基于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与实现,以分布式架构集成异构的数据源,并建立了模型库管理决策模型。系统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数据数学模型为核心,应用数据库技术、基于FeatureBase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融合通用地理信息功能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业务功能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现场实施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为职能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典型地物波谱知识库建库与波谱服务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地物波谱知识库的建立旨在满足应用需求。为达到数据的共享,波谱知识库应对遥感实验测量的波谱数据和相关信息如观测规范、实验环境有清楚的说明,即要有完备的元数据让用户知道波谱知识库中是什么样的数据。为弥补地面测量数据与用户需要数据的时间空间尺度差异,用于外延观测数据的遥感物理模型必不可少;这要求收集分析遥感物理模型,评价其适用条件并创建模型元数据,使用户了解在其工作条件下有何适用的模型,模型的依据是什么;同时波谱库使用遥感物理解析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完成植被参数的时间扩展和沿叶片-冠层-像元 3个层次的观测尺度空间扩展,从而产生像元尺度可见光到热红外波段的参考波谱。为实现因特网上的波谱知识共享,需要研究如何组织波谱数据和模型,让用户方便地远程检索实测的典型地物波谱数据,并可以实时获取由遥感物理模型外延的波谱数据。从上述 3个方面归纳了波谱库建设和服务需要解决的 6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