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速公路路线滑坡灾害普遍存在。根据陕西省某高速公路滑坡的工程地质特性、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的机制,指出其属于牵引式滑坡。通过稳定性计算可知,在天然情况下,滑坡坡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由于滑坡坡区处在地震7度区内,因此滑坡的整治要考虑地震的影响,其抗滑安全系数选取1.10。在分析成因机制和卸载后滑坡体设计推力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削方减载、滑坡体后壁加固、设置截排水沟和坡面整修、绿化等整治措施,为此类滑坡整治对策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剑  陈瑞琛  崔之久 《地学前缘》2021,28(4):349-360
本文总结了当前有关高速远程滑坡远程机制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滑坡地貌学和沉积学对于揭示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学机理的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前人关于高速远程滑坡堆积形态的分类,分析了高速远程滑坡主要的形态学特征、蕴含的运动学信息以及高速远程滑坡的脱落块体、丘体、脊结构、断层等的地貌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地貌结构的形成主要是滑坡体物质不均匀运动的结果,其受地形和内聚力的影响。高速远程滑坡的沉积学特征明显受到岩性、地形和基底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对高速远程滑坡的沉积相模式及其运动学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地层不变性与反序结构两个重要堆积特征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高速远程滑坡地貌学与沉积学研究当前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将大型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加强对高速远程滑坡地貌微形态和堆积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地区滑坡灾害严重,滑坡勘察中判断滑坡体类型、规模等非常重要。文中总结了滑坡体的不同分类方法及电性特征,通过对20多个滑坡体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不同类型滑坡体的电阻率特征差异明显;重点介绍了土质滑坡、岩石滑坡和破碎岩石滑坡等3个高密度电法探测实例的异常特征。实践证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能从电阻率异常特征来推断滑坡体的类型、物质组成,其结果对滑坡体勘察及后期治理、钻探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斌  赵栋  郑怡 《四川地质学报》2013,(Z1):121-126
对万源市阳坡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特征作了介绍,阐述了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征、滑坡体物质组成、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了影响滑坡的各种因素,并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保护对象特征,编制可行性研究治理方案,进一步细化滑坡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金阳县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且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研究县城区的整体地质环境条件特征为金阳县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工作以金阳县城区的地貌形态、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特征为着眼点,通过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及控制性物探、钻探工作后发现,县城区的堆积物台地具有一定的冲洪积、崩积呈层交替堆积特征,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的形成与金沙江古水系的贯通变迁、构造改造等关系密切。综合研究分析县城区的地貌形态演化形成、区域地质构造发育特征和地层结构特征后提出了四川省金阳县城区的堆积台地实际为金阳河三级基座阶地,而非岩质古滑坡的新认识,分析认为县城区堆积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前判识滑坡变形并对其进行早期风险评估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以舟曲白龙江流域江顶崖堆积层滑坡为反分析案例,进行了滑坡变形早期判识及风险评估综合研究,提出了小基线集雷达干涉(SBAS-InSAR)技术解译分析、地质-力学联合分析、动力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滑坡变形早期判识与风险评估全流程分析模式。基于SBAS-InSAR技术解译能够准确地判识江顶崖滑坡的分布范围及早期形变特征,江顶崖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牵引式,滑坡体长度约680 m,宽度约210 m。基于早期识别信息,地质-力学联合分析表明:江顶崖滑坡为典型的老堆积层滑坡,前缘局部变形,破坏模式为牵引式,滑坡体平均厚度约35 m,滑床整体坡度较缓,失稳后运移速度不大。选取符合江顶崖滑坡体滑移摩擦特征的库伦摩擦模型,基于深度积分连续介质方程,分析计算滑坡体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滑坡体滑移速度不大,最大值约为2.2 m/s,运动方式表现为推挤白龙江河道,堵江可能性较小,并且江顶崖滑坡体前缘错动完成后,该滑坡体滑移速度从前缘到后缘快速降为0,表现为牵引式运动特征。本次分析结果与实际相符,吻合度较高,采取的综合分析方法及研究模式可用于舟曲白龙江沿岸类似滑坡的早期判识及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属于典型的岩溶山区,第四系覆盖层空间不均匀,具体表现在坡体前缘到中部浅表层为黏性土,后缘为碎石土,随着基覆界面的起伏在垂直方向上厚度差异大。近年来因气候变化异常,极端降雨、暴雨的天数增多,导致强降雨过后浅表层突发性的土质滑坡具有较强的群发现象。论文以贵州省松桃县大路镇和平社区长冲组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岩土试验以及FLAC3D软件模拟等手段,探究降雨前后该滑坡外形特征、岩土结构特征和变形破坏历程,以此来解析该类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及发生机理。结果表明:(1)该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其特殊的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为滑坡发生提供内在因素;(2)降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发生过程可总结为后缘饱和推压阶段-暂态饱和区扩散变形演进阶段-前缘破坏临空阶段-整体破坏阶段;(3)该滑坡发生的机理主要是在降水因素诱发渗透力变化与坡体重度变化共同作用下导致滑坡体失稳变形。该项探索能为我们更清楚的认识降雨型滑坡早期识别因子以及能够更好更快进行管控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滑坡在地形图上的表现特征和识别——以六盘水煤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水煤田盘县、普安、水城地区龙潭组含煤地层的上部及下部均为石灰岩等硬质岩层,易产生滑坡。区内滑坡的分布与含煤地层的分布基本一致。以区内典型滑坡为例,说明了滑坡各要素在地形图上的表现特征,总结出其识别标志,为野外滑坡的识别和滑坡体范围的圈定提供了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新昌县下山村滑坡地质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新昌县下山村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体的地质结构、形成特征。认为该区地质环境复杂,雨量充沛,地形呈阶梯状;岩层以5个旋回的软硬相间为主,覆盖层为第四纪松散层;滑坡体赋存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滑坡区岩土体遇水后工程地质性质变差,其抗滑、抗软化能力较差。滑坡表现为后缘切层、中-前缘顺层型。文章从滑坡成因类型的形成条件、变形破坏机制和诱发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方面,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了基本评价,对其发展变化作出了趋势性预测。认为该滑坡体物质结构复杂,分7(大)层,滑坡有多个滑移带,主滑移面(带)2个,滑坡体厚达60m,降雨是诱发滑坡体失稳的主要原因,该滑坡目前仍以蠕滑为主。  相似文献   

10.
平潭虎潮山体滑坡成因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平潭虎潮山体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滑坡产生的影响因素中水是促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工程施工时由于坡体的切坡不当。针对本滑坡体的工程地质特征、滑坡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滑坡体应采用减重、反压及设置抗滑桩、治水及植被、监测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新桥滑坡群工程地质特征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二级公路所经新桥古崩塌体(岩堆)规模巨大,形成历史久远,当地人民称其为“垮山地势”。新桥滑坡群是在新桥古崩塌体基础上形成的。由3块小滑体(E、F、G)构成的一个大型的岩堆滑坡群。每个滑坡规模不等,发育阶段不同,成因各异。新建二级公路推荐方案路线垂直于E、F、G3个滑坡主轴线,从滑坡体中上部通过。文章通过分析滑坡所处的工程地质环境,详细描述了各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在定性及定量两个层次上综合评价了该滑坡群的稳定性,分析预测了工程对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该滑坡群的工程地质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直接威胁路线安全的E、F、G3块滑体的综合治理措施。从工程角度出发,总结了滑坡区的公路选线及治理原则。  相似文献   

12.
鹤庆盆地东缘古滑坡遥感识别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滑坡的识别与研究对认识区域地质构造、古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及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图像的纹理、色调特征等古滑坡解译标志,识别出鹤庆盆地东缘存在的两处古滑坡;同时,结合利用滑坡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滑坡地表形态分析,解译出两处古滑坡的位置、范围、前后缘高程等特征信息。利用GIS几何形态计算的结果表明,两处古滑坡规模分别达到1.30亿m3和5.64亿m3,属于巨型滑坡。综合滑坡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表覆盖特征及古地震活动分析,推测两处古滑坡均为地震所引发。对比分析古滑坡与大丽铁路、鹤庆火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认为大型线性工程的选址不仅要着重目前区域稳定性的评价,还应考虑古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地震活动周期性,避让陡峭的断陷盆地边缘部位。  相似文献   

13.
西藏易贡大滑坡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4月9日, 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札木弄沟发生了体积超过3×108 m3的特大规模滑坡, 这是该沟100年(1900—2000年)来发生的第2次大规模滑坡.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基础上, 结合地质、气象、地震等资料, 对札木弄沟100年内2次发生特大规模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表明这2次滑坡是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水文和气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结果还显示, 札木弄沟已进入下一个物质与能量积累过程, 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作用下, 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坡.   相似文献   

14.
川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其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是我国大型滑坡发育最为密集的地区,严重影响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重大工程建设。在面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以川藏铁路沿线茶树山滑坡、川藏公路102道班滑坡、八宿怒江滑坡、理塘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为例,在ENVI51和eCognition软件平台上,利用高分辨率WorldView 2以及Landsat遥感卫星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采用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法对滑坡的遥感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法可以提取出关键信息和目标区域,再结合目视解译,能够得到滑坡的细部信息,提高遥感影像滑坡解译的成功率,特别是对川藏铁路沿线等地质条件复杂区域的滑坡调查工作有重要意义。最后,结合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古滑坡和新生滑坡的识别进行探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和植被指数提出了滑坡遥感信息量判别(GVI)模型,并构建模型的质量函数IGVI;统计样本的结果显示古滑坡的IGVI值明显低于新生滑坡,表明本研究提出的GVI模型可以为识别古滑坡和新生滑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Large old landslides are common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Baota landslide, a large rockslide, is one of the largest landslides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In the landslide body there are two terraces to be recognized. The two terrace deposits is not a two-grade terrace, but mainly remnants left by an occurrence of Baota landslid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dating suggests that the age of the terrace deposits is 38–32 kyr BP. The OSL ages along with other Thermoluminescence (TL) and Radiocarbon (14C) ages suppor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aota landslide was originally triggered by strong precipitation occurred in a warm climate period of 30,000–40,000 years BP.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卡贡乡—如美镇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具有海拔较高、河谷深切、地势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发育较多高位地质灾害隐患,严重影响下游水电站建设安全。为保证澜沧江下游水电站的安全建设,利用Stacking-InSAR技术探测澜沧江卡贡乡—如美镇段及其干流两侧5 km范围内的隐患点,获取研究区隐患点数量及分布特征,并选取典型隐患点,分析其在时间序列上的形变特征。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内升轨、降轨影像共探测出崩滑隐患点149处,多具有坡体临空条件好、植被覆盖较少等特点,坡体表面多发育有冲沟,局部多发育浅层崩塌,受风化侵蚀较为严重,结构较为松散; ②研究区的隐患点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共探测出崩塌隐患54处,滑坡隐患95处; ③研究区滑坡隐患点坡体多发育有局部崩塌现象,且多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但视线向年均形变速率与累积形变量较大,坡体较不稳定,对澜沧江沿岸居民及下游水电站建设威胁较大。  相似文献   

17.
奉节白衣庵老苍屋新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均锋  丁桦  白金泽 《岩土力学》2004,25(11):1841-1844
通过对奉节白衣庵古滑坡体上发生在老苍屋附近的新滑坡的现场调查、地质钻孔勘探以及降雨坡面产流的调查情况,结合对滑坡边界的演化、渗入坡体水的软化作用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该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降雨产流汇聚形成冲沟,而冲沟对坡体坡角的不断下切使其逐渐丧失了支撑。此外,降雨坡面的入渗增加了上覆荷载以及土石介质遇水软化的效应,也是滑坡发生的原因之一。滑坡前缘的冲沟坡降急剧下切也为滑动的持续提供了客观的地质条件。最后,对滑后坡体的治理方案进行出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涉水型古滑坡是西南水电工程区常见的灾害类型,揭示这类滑坡的成灾机理有助于降低链式灾害发生风险概率。以云南省德钦县燕门乡拉金神谷古滑坡为例,基于野外地质调查、InSAR监测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和破坏演化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①拉金神谷滑坡成灾过程为前缘局部变形阶段→后缘拉裂阶段→滑坡—堰塞湖阶段→堰塞湖溃决阶段; ②库水位上升和降雨共同作用是诱发滑坡大变形的直接原因; ③若该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持续恶化,发生滑坡堵溃型链式灾害的风险很高。通过对拉金神谷古滑坡的成灾机理研究,提出了引入InSAR等监测调查技术手段开展类似涉水古滑坡排查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建议,这对防范类似的高位链式地质灾害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型土石混合体滑坡空间效应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杰 《岩土力学》2009,30(Z2):328-333
土石混合体滑坡是滑坡地质灾害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由于该类滑坡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且较其他类型的滑坡更为复杂,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位于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北岸的周家湾滑坡就属于这一类滑坡,该滑坡是著名的黄蜡石古滑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家湾滑坡变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滑坡导致地面出现张拉裂缝,近几年来变形逐步加剧,目前该滑坡处于蠕滑阶段。周家湾滑坡前缘为石榴树包滑坡的后壁,后缘为响石镐滑坡的坡脚,因此,周家湾滑坡的稳定性对响石镐滑坡及石榴树包滑坡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运用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力学分析等手段,剖析了周家湾滑坡体的地质环境、形态、结构等空间要素及其发育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地质体概念模型。通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变形失稳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资料、勘探和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始资料以及原斜坡地质环境的定性分析判断,指出张家湾滑坡是一个由6个单体滑坡组成的滑坡群体,阐述了各单体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次序和相互关系,并对各单体滑坡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