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于SSA和AR模型的海面变化预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吴淞站1955-2001年月平均潮位序列为基础,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自回归模型(AR)相结合的方案(SSA AR),进行了月平均潮位预测试验。基本思路是对SSA分析的结果选择若干有意义的分量进行序列重建,借助于自回归模型进行分量预测,再对它们进行叠加,从而建立预测模型。本文以1955-1996年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1997-2001年数据作为验证,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面变化预测时间序列模型中趋势组份和周期(准周期)组份的提取和预测问题,基于吴淞站1955~2001年月平均潮位序列,采用小波分析(WA)与自回归(AR)模型相结合的方案,对小波分解的不同尺度分量序列,借助于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量预测,再对它们进行叠加建立预测模型,进行了月平均潮位预测试验.以1955~1996年数据为基础建立模型,1997~2001年数据作为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显示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赤湾海洋站是国家海洋局在深圳西部海域唯一的潮汐观测站点,至今已观测30多年。由于地理位置特殊,2008年起该站被选为《中国海平面公报》反映珠江口海平面变化的代表站。2012年10月该站搬至新验潮站,受此影响,其潮位观测序列产生了差异性和不连续性。本文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对海洋站水文气象数据的质量控制。同时,采用赤湾站与邻近验潮站进行对比的方法得出新旧站的潮位差值,初步探讨了搬站前后潮位观测结果的订正方案,并研究其建站以来的历史海平面变化特征。这对确保该站潮位资料的准确性及代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珠江口海域防灾减灾、涉海工程、风暴潮预报等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三峡大坝运行和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水文动力变化的影响广受国内外关注。本文选取长江感潮河段沿程6个站(芜湖、马鞍山、南京、镇江、江阴和天生港) 1963-1985年(其中1970年和1971年数据缺失)和2003-2013年(其中2008年和2012年数据缺失)共30个年份的1月和7月的月均高潮位资料,以及相应月份上游大通站的流量(1950-2013年)、长江河口吴淞站潮位资料,通过肯德尔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长江感潮河段潮位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峡建坝后:(1)枯季流量和海平面的增加,导致上下段(以江阴为界)的潮位分别上升了0.33 m和0.20 m;洪季流量减少和海平面增加,导致上段潮位减小0.19 m、下段潮位增加0.04 m。(2)感潮河段洪季海平面与潮位回归方程的斜率均增加,表现为建坝后洪季洪涝灾害增加。(3)上下段流量和海平面对潮位贡献率的显著变化是导致上下段潮位呈现不同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第一期用温盐资料研究夏季南海水通过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的特征…………………杨士瑛陈波李培良(1)风暴作用下渤海中污染物(COD)输运的研究………………………………………………雷晓燕钱成春(8)吴淞站潮位数据的小波检验和调整………………………………………………………袁林  相似文献   

6.
利用射阳港站1986年7月至1995年5月的潮位资料,与附近的射阳河闸下站潮位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射阳港站1972~1995年较为长期的潮位序列。以此推算出射阳港工程潮位。  相似文献   

7.
刘辉  朱世芳 《海洋测绘》2020,40(3):28-30
为满足水上施工对临时潮位站实时潮位数据质量的要求,研究使用基于最小二乘的二次函数曲线拟合法将离散的潮位点拟合为潮位曲线,在此基础上实现潮位数据的补缺、加密和外推。在拟合节点的选取上除了传统的固定节点以外,还增加了滚动节点的拟合方式。以连云港徐圩潮位站的实测水位数据为依据,在不同的时刻计算拟合曲线,并给出了两种拟合节点的拟合外推潮位与实测潮位的比对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滚动节点的拟合方式可以使拟合曲线的外推时间有所延长,在各种起始位置和节点质量条件下,在不超过20 cm偏差的前提下,潮位外推时间可达到50~300 min。  相似文献   

8.
利用长期验潮信息订正中期验潮站的调和常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了由一个月逐时潮位观测资料调和分析求得的调和常数与年资料观测序列分析结果存在的明显偏差,而且这种偏差在同步观测的邻近验潮站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设计并实现了由长期验潮站观测资料或分析结果订正月观测资料调和常数的三种算法,实例验证了订正效果。  相似文献   

9.
徐汉兴 《海洋科学》1987,11(5):68-69
在近100多年来,上海港是我国最早有精确潮汐预报的港口之一。据长江口和黄浦江水文报告记载,吴淞水位站始设于1860年;1912年设自记站,使用第一台自记潮位仪。当时利用绿华山、铜沙、吴淞、江阴潮位资料,分析出23个分潮,作出了精确的潮汐预报。据记载,黄浦江的水文测验始于1911年8月14日;其中1913年的那个测验方案,则是我国第一个完整的测验方案。  相似文献   

10.
耿宏  王伟  邢承滨 《海洋测绘》2021,41(5):17-20,25
在水深测量过程中,采集的潮位数据往往存在断缺现象,给水深测量内业工作者造成干扰。针对潮位数据断缺问题,对断缺数据简单预处理后,利用ARMA模型对潮位数据序列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拟合潮位时间序列数据变化趋势,然后将拟合的值内插到数据断缺处,以建立完整的潮位改正文件,最后对拟合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拟合模型精度良好,可以快速获取符合要求的插值,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潮位改正是多波束地形勘测中的重要环节。琼州海峡跨海工程中分别利用验潮潮位和RTK潮位进行潮位改正,对比结果发现初始RTK潮位改正后的数据存在较大偏差,最大可达1.5 m。通过对RTK测量潮位进行姿态校正后,其结果与验潮潮位的偏差减小,可以控制在0.3 m以内。5-6月的琼州海峡正是西南季风爆发时间,海峡海流的流向具有复杂性,涨落潮都伴随着较大的风浪,RTK潮位测量忽略风浪带来的影响是出现较大误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利用潮汐模型NAO.99Jb和FES2014确定了山东邻海的深度基准面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AO.99Jb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0的中误差为23.28 cm,FES2014模型确定的深度基准值L13的中误差为34.37 cm,长周期分潮的相对误差过大导致加入长周期分潮改正项后深度基准值中误差分别增大了11.04 cm和12.38 cm,较其他分潮对深度基准值精度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基于潮汐模型构建深度基准面模型时,长周期分潮部分必须加入实测数据改正。进一步采用山东邻海13个长期验潮站实测数据,定量地分析了长周期分潮对深度基准面确定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周期分潮改正项的量值介于13.89~22.39 cm,平均改正值为18.03 cm,在深度基准值中占比达到15.15%。因此,长周期分潮改正对深度基准面的精确确定研究贡献较大,准确的长周期分潮模型是构建高精度深度基准面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中首先介绍了DOT2008A模型建立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我国48个长期验潮站19 a连续观测数据验证DOT2008A模型的精度,其均方差为0.118 m,残差的标准偏差为0.086 m;联合多源测高卫星建立的海面地形模型数据验证DOT2008A的精度,均方差为0.106 m,残差的标准偏差为0.099 5 m,且其残差分布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从实验结果来看,DOT2008A模型在我国周边海域精度较高,其建立方法较为合理,转化应用价值较高;同时与多源测高卫星建立的海面地形比较结果来看,验证了自主建立的海面地形模型的正确性,对建立我国高精度海面地形模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特大潮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辐射沙脊群中部条子泥两翼沿海自建的4座潮位遥测站的实测记录,2012年10月17日新条鱼港站观测到了9.39m的特大潮差,不仅证实了20世纪80年代小洋口海域9.28m的潮差记录的可信性,而且刷新了此海域最大潮差记录。基于移动驻潮波和动力地貌理论,本文采用潮位实测分析、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和潮滩地貌遥感解译等方法,阐述了特大潮差的动力成因及其地貌响应机理,提出了条子泥二分水同步潮位跳绳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海域实测特大潮差的合理性。如若改变最大潮差统计方法,该海域最大潮位差可达9.62m,关于辐射沙脊群对重新认识辐射沙脊群及中国沿海极值潮汐特征更具有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验潮站的布设和潮位资料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目前验潮站的布设现状进行了评析,并对站址的选择及潮位资料的处理和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验潮站设置的若干基本原则和潮位观测及资料应用的注意事项,从而对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Many observed data show that the near-bed tidal velocity profile deviates from the usual logarithmic law. The amount of deviation may not be large, but it results in large errors when the logarithmic velocity profile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bed roughness height and friction velocity (or shear stress). Based on their investigation, Kuo et al. (1996) indicate that the deviation amplitude may exceed 100%. On the basis of fluid dynamic principle, the profile of the near-bed tidal velocity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waters is established by introducing Prandtl' s mixing length theory and Von Kannan selfsimilarity theory. By the fitting and calculation of the near-bed velocity profde data observed in the west Solent, Engl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usual logarithmic model,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present near-bed tidal velocity profile model has such advantages as higher fitting precision, and better inner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roughness height and friction velocity. The calculated roughness height and friction velocity are closer to reality. The conclusions are validated that the logarithmic model underestimates the roughness height and friction velocity during tidal acceleration and overestimates them during tidal deceleration.  相似文献   

17.
论证了验潮站潮汐调和常数的精度指标与精度评估方法,对中国沿岸有代表性的长期验潮站分别按年、月调和分析结果序列进行了调和常数的精度统计计算。结果表明,对于面向开阔海域的验潮站,由年观测资料分析的主要分潮振幅具有毫米级精度,月分析结果具有厘米级精度。而分布于黄海、东海沿岸和北部湾的验潮站,由年、月观测序列求得的调和常数均存在较大量级的趋势性或周期性变化成分。为海图深度基准面计算和潮汐模型精度评价的需要,对调和常数实施修正和规定参考历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张卓  宋志尧 《海洋与湖沼》2015,46(5):995-1000
潮流的流速分布和湍流切应力的分布密切相关。为了研究潮流湍流切应力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本文从潮流运动方程推导出随潮流呈周期性变化的湍流切应力随深度的分布表达式。从江苏近海现场实测流速剖面中计算得到一个潮周期内的湍流切应力的变化过程。通过将实测值与本文理论解的比较发现,计算值能很好地反映出实测值的变化特征,尤其是能正确地反映潮流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湍流切应力偏离线性分布呈现上凹和下凹的现象,以及只有在加减速转换的时候切应力才呈现线性分布的特点。最后,通过分析湍流切应力振幅及相位沿水深的变化情况,认为反映潮流周期、涡粘性和水深之间关系的参数Ri是决定湍流切应力弯曲程度及分布形态的重要参数。对于近海潮流,水深是影响湍流切应力偏离线性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简易验潮站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点,是长期验潮站的一种有益补充。作者对厦门地区简易验潮站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一种简易验潮站的建设方案。该方案经实践检验证明可以解决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简易验潮站长期、连续、准确验潮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吕忠琨 《海洋测绘》2014,34(6):46-48
由于利用定义法独立求算验潮站的深度基准面对潮位观测资料、计算工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由于潮汐调和常数存在季节变化,导致利用中、短期验潮资料求算的深度基准面稳定性不高。利用邻近验潮站传算验潮站深度基准面在海洋测绘中经常涉及,对各种传算方法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实质均为"潮差比法"传算深度基准面,并对"潮差比法"确定深度基准面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