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东部海岸现代潮坪沉积物和古代潮汐沉积物的研究,新发现一种潮汐沉积物所具有的特殊沉积构造,这种沉积构造可区分出三种类型,特征明显,易于鉴定,反映潮汐运动规律,命名为“潮汐周期层序”。用这种沉积构造作为古代潮汐沉积物的鉴定标志,将大大提高鉴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杨晓东  张锦昌  邱强  林间 《地质学报》2022,96(8):2853-2865
滨海断裂带是南海北缘的一条大型活动断裂带,其位置靠近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滨海断裂带全长超过1200 km,包括西段(北部湾- 阳江),中段(珠江口)和东段(粤东- 福建)。其西段和东段历史上至少曾发生过4次大地震(M7+),中段目前是一个大地震空区。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口高度密集的今天,如果滨海断裂带再次发生大地震并触发海啸,必将对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造成灾难性破坏。由于缺乏完整的历史地震记录和针对古地震的钻孔沉积研究,目前尚不清楚滨海断裂带大地震的准确次数、空间分布和复发周期,以及中段大地震空区的主要原因(断层蠕滑或大地震周期较长),因此无法有效评估该断裂带的大地震破裂分段和灾害风险。本研究总结了滨海断裂带的构造特征、重点描述了3次历史大地震及引发的灾害影响,和国际上针对海底大地震的钻探研究经验。根据这些信息,本文建议在断裂带的西段、中断和东段进行大洋钻探,获取穿过断层带的关键沉积和岩石样品,利用沉积古地震方法重建滨海断裂带东段和西段的大地震历史和复发周期,研究断层带的岩石物理性质,揭示滨海断裂中段大地震空区的成因,解析断层分段式破裂的原因,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阿富汗大中型沉积型铜矿大都集中在首都喀布尔以南的喀布尔富集区,铜矿赋存于新元古代-寒武纪地层中,成矿富集区除安纳克、达斑德、贾瓦尔等大型铜矿外,其附近还发现众多铜矿(化)点.从已发现的成型铜矿看,有经济价值铜矿主要富集在新元古代-寒武纪滨海相的上部层位.在我国铜矿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勘查开发利用阿富汗喀布尔铜矿成矿带的铜矿资源不失为我国矿业投资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野外地质调查收集的沉积岩岩石学特征、古生物及沉积构造标志,结合室内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总结研究区的沉积相划分标志,将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阿木山组(干泉组)划分出6种沉积相,即辫状河三角洲相、冲积扇相、滨海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浅海陆棚相和海相火山岩相,并进一步划分为13种沉积亚相。浅海陆棚相和滨海相是研究区沉积的主体,碳酸盐岩台地相次之,辫状河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仅在靠近敦煌-阿拉善-狼山古陆及马鬃山-拐子湖中间隆起带的部分有分布,海相火山岩主要分布于裂谷中心火山喷发带。  相似文献   

5.
江苏句容高骊山是早石炭世大塘期高骊山组出露较好的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和镜下分析研究,显示高骊山组主要发育泥岩、硅质岩和砂岩。岩性组合显示高骊山组由4 个岩性段组成: ①粉砂岩段、②页岩段、③硅质岩和页岩互层段和④砂岩段。沉积类型分析显示,高骊山组主要发育滨海沉积、浅海--半深海沉积和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识别出滨海泻湖、深水陆棚、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等4 种亚相,泻湖泥质沉积、深水泥质沉积和硅质沉积、间湾、水下河道、朵叶间、分流河道和河道间等7 种沉积微相,以发育深水硅质沉积为特色。根据岩性和岩相变化,高骊山组是一个完整的三级沉积层序。该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显示,研究区在高骊山时期经历了一个三级海平面升降过程,控制了三级层序的发育。根据沉积构造分析,高骊山时期为挤压背景下的弧后前陆沉积。  相似文献   

6.
东北南部地台型早石炭世沉积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在东北南部发现早石炭沉积之后,笔者研究了该区下石炭统的分布,层型,沉积类型,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及其地理分区等的特征,认为该区早石炭世沉积属地台型构造,由海陆交互相的陆源碎屑岩组成,形成了滨海-滨海沼泽环境,其沉积中有成于氧化潮坪-泻湖环境,区内古生物组合明显具有欧美植物群和早期华夏植物群的色彩,与区域对比,可以独立划分古生物地理区。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早石炭世沉积类型-东北型和一个新  相似文献   

7.
张伟  柳飒  韩文中 《江苏地质》2014,38(4):599-607
沙一下沉积时期,歧口凹陷板桥斜坡、滨海斜坡和歧北低斜坡滨海地区主要沉积类型为重力流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部沧县隆起。同时在滨海地区CT16×1等井沙一下部分取样薄片中发现鲕粒的存在。通过对歧口凹陷300余口井沙一下亚段薄片等资料的统计分析,认为滨海地区沙一下层段中的鲕粒为异地鲕粒,其来源主要为板桥斜坡及滨海斜坡,以上地区在沙一下沉积时期虽然仍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但在某些短时段内,存在"暖、清、浅"的区域性欠补偿的高钙清水沉积,发育含鲕粒的碳酸盐岩,形成的原地鲕粒在后期重力流滑塌等事件活动的作用下,沿着滨海、港东断层等输送通道被搬运至滨海地区。通过此次鲕粒来源分析,一方面重新梳理了歧口凹陷两大盆外物源(北部燕山、西部沧县隆起)的波及范围,深化了对歧口凹陷沙一下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的认识;另一方面发展形成了利用地震相、测井相、岩芯相和薄片相"四相合一"的沉积体系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狼山地区色尔腾山岩群的研究对探讨华北板块北缘西段晚太古代的构造演化及指导该区铁、铜等矿产勘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尚德—明路一带色尔腾山岩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研究发现,研究区色尔腾山岩群岩石中富钠贫钾,轻稀土富集,Eu略微亏损;总体富集微量元素;原岩建造为泥质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建造特点,形成环境为滨海相—浅海相,伴随有小规模的岛弧型火山喷发,晚太古代古蒙古洋开始闭合;同时较厚的碳酸盐岩的沉积说明尚德—明路一带海水较深,不利于含铁、铜的物质沉积。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晋慧娟副研究员等人联合承担的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新疆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纪的浊积岩研究》已于最近完成,并以《沉积学报》增刊(1989)的形式出版了该项专题研究成果。 浊积岩研究在我国是近十余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沉积学中的一个新领域。晋慧娟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周边海西造山带的沉积学研究中,否定了前人认为属于浅海、滨海和海陆交互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原生锰矿床的沉积建造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世坤 《地质与勘探》1990,26(9):6-11,20
文中将我国含锰建造分为炭质泥岩建造、粉砂-泥质岩建造、硅质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喷发-沉积建造和湖相沉积建造.介绍了各建造的特征和形成环境.认为它们可形成于多种沉积区,而非单一的陆缘滨海环境;其物质来源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上石炭统本溪组是以铁铝岩系为主的一套地层,广泛分布于豫西和豫北地区。对研究区本溪组的地层特征、剖面特征、沉积构造、生物面貌、微量元素等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相区:即潟湖-砂坝-海湾相,潟湖-海湾-沼泽相,滨海-潟湖-沼泽相。研究表明:上石炭统本溪组是在封闭-半封闭环境下的一套以陆源物质为主的滨海相沉积,其沉积演化序列反映了海水由进到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塔中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将塔中地区石炭系划分为4个沉积层序.该区石炭系沉积相主要以滨海相沉积为主,在滨海相沉积背景下出现了海滩与潮滩两种不同的沉积体系.此外还发育有台地相、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等,沉积相按其发育时间和平面上的展布特征,可以归为4类沉积体系组合:海滩(前滨、临滨)-局限台地组合、(潟湖-)潮滩(潮上、潮间及潮下)-局限台地组合、辫状河.(辫状)三角洲.局限台地组合、台地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组合。沉积环境经历了滨海-局限台地-滨海-局限台地的演变过程,发育砂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并发育有良好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13.
河流沉积对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响应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哨楠 《矿物岩石》2001,21(3):23-26
河流沉积地层是古代陆相沉积和大陆边缘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沉积与气候和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较多,但是众多的研究集中于河流沉积与相对海平面之间的变化,而研究河流沉积与气候的关系则集中于对近100Ma年以来的河流沉积,而对古代河沉积与气候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较少。本文拟对河流沉积与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4.
内波、内潮汐沉积和复合流沉积是二十余年来在古代深水环境中新发现的一种具牵引流性质的沉积相类型,由于地层沉积记录十分有限,制约了深水底流沉积的沉积学研究。大比例尺实测地质剖面和精细露头测量表明,底流沉积发育于凭祥盆地深水沉积之中,通过对其沉积构造精细剖析和古水流测量,识别出内波、内潮汐沉积和复合流沉积,其中内波、内潮汐沉积以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为特征,复合流沉积以复合流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和较陡的爬升波纹层理为特征,进一步表明存在浊流和底流的交互作用,为古代地层中的深水底流沉积提供了又一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5.
芨岭产铀花岗岩体位于甘肃龙首山拱断带。区内广泛分布着一套变质岩系。中下元古代龙首山群,由浅海-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夹中基性火山岩沉积建造变质而来的黑云母石英片岩、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组  相似文献   

16.
西天山伊犁科古琴山地区出露较完整新元古代南华纪地层,自下而上为库鲁铁列克提组、吐拉苏组和别西巴斯套组,可划为两个冰期和一个间冰期沉积.下冰碛地层库鲁铁列克提组为一套冰碛砾岩、含砾凝灰岩组合.上冰碛地层别西巴斯套组岩性主要为冰碛砾岩、含砾凝灰质岩屑砂岩.两冰碛地层间间冰期沉积吐拉苏组主要为一套粉砂岩、细砂岩和凝灰岩沉积.通过岩相学分析,认为研究区南华系整体处于浅海陆棚环境,伴有冰川作用和火山活动.可划出冰川沉积相、海相和火山喷发相3种沉积相,其中冰川沉积相又可细划为基底冰碛岩亚相、冰前滨海亚相和冰筏海洋亚相.海相主要划为浅海碎屑沉积亚相和浅海碳酸盐岩亚相.  相似文献   

17.
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钻井沉积环境的分析,结合其岩性剖面和沉积构造等资料,详细分析了天津地区黄骅坳陷全新世的沉积环境特征、类型及其展布;认为该区主要有冲积、湖沼沉积、河口湾沉积、滨浅海沉积等4种主要沉积环境。全新世为一套松散堆积层,其岩性组合和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变化,反映了天津地区黄骅坳陷全新世以来沉积环境由滨海—近岸浅海至河口湾、潟湖、滨海平原再至冲积平原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西藏煤系分布广泛,本文通过对西藏煤系的初步研究,主要从煤系地层、岩石组成以及煤系沉积特点三个方面对马查拉煤系、妥坝煤系、土门煤系、多尼煤系四个主要的西藏煤系进行初步探讨。认为马查拉煤系的沉积环境属浅海-海陆交互相沉积,妥坝煤系不仅具有海陆过渡相之滨岸三角洲带-碎屑潮坪-潮坪泻湖相沉积,还具有滨岸碳酸盐潮坪-碳酸盐台地的滨海-浅海清水沉积的特征,土门煤系则是下部以浅海相沉积为主,中部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上部以陆相沉积为主,多尼煤系则是滨海与海陆过渡相沉积。  相似文献   

19.
黄县盆地早第三纪海侵湖环境及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县盆地早第三纪黄县组的沉积环境,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属内陆淡水湖泊沉积,另一种认为是滨海泻湖沉积。本文采用盆地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黄县盆地的沉积体系与相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县盆地早第三纪为地处近海的海侵湖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发育和配置受海水侵入及盆缘断裂的共同影响,呈现规律性展布,聚煤作用发生于海侵后的湖泊作用加强阶段。聚煤作用的有利部位为扇三角洲与水下扇前缘的淤浅湖泊区。   相似文献   

20.
周洪瑞 《现代地质》1999,13(2):221-222
1豫西地区中、新元古界地层层序划分豫西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部,区内中、新元古代地层发育齐全,露头连续,是我国新元古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进行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想地点。华北地台南缘在中、新元古代为发育有裂谷系的被动大陆边缘,总体为滨海—浅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