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河北省地震台网信息服务平台,依托Oracle数据库,对原始数据(地震目录、台站信息等)进行标准化、归一化、集成化处理,实现基于图形化展示的地震目录、台站信息数据管理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查询、观测、定制、下载等功能,为地震预报和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测震台网地震目录数据的服务水平,构建了基于Django框架的可视化地震目录服务系统。该系统以Django框架为基础,在前端工具包Bootstrap的管理下,通过Highcharts图形库和高德地图实现了地震目录的可视化服务,为地震目录的对外服务提供了一种较为高效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测震台网地震目录数据的服务水平,构建了基于Django框架的可视化地震目录服务系统。该系统以Django框架为基础,在前端工具包Bootstrap的管理下,通过Highcharts图形库和高德地图实现了地震目录的可视化服务,为地震目录的对外服务提供了一种较为高效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各类应用服务的不断深化,对地震数据服务的可视化和便捷性需求提出更高要求,而当前数据服务多依赖于电脑环境,直观性与通用性有所欠缺。利用天地图、Highcharts等先进技术,构建基于Android的地震科学数据可视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丰富、直观的表现形式,向公众展示河南省区域内地震监测台站分布与概况、地震目录及测震波形等信息,提供观测数据查询下载、可视化动态浏览,同时具备震情速递、地震科普宣传功能。利用该平台将建立触手可及、高效便捷的地震科学数据传输渠道,大幅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地震科学数据的可读性与普及性,实现数据服务与防震减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应用 VAX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的“中国地震目录数据库”(简称 ECDC).收集入库的地震目录数据比较齐全,精确性较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数据库的结构包括模式、存储模式和三个子模式,其中定义了两个记录,五个系和六个存储域.为数据库设计了交互用户接口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一般用户通过它可以方便地访问数据库,获取数据或对数据进行操纵.某些专业用户还可以通过 VAX DBMS 的查询工具 DBQ 或直接嵌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操纵语言 DML 访问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简要说明地震序列专用处理软件系统的系统功能和特点;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系统在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分析了该系统在地震实时监控、台站工作、序列目录管理、地震现场及序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应用 VAX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的中国地震目录数据库(简称 ECDC).收集入库的地震目录数据比较齐全,精确性较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数据库的结构包括模式、存储模式和三个子模式,其中定义了两个记录,五个系和六个存储域.为数据库设计了交互用户接口系统.这个系统具有较强的功能,一般用户通过它可以方便地访问数据库,获取数据或对数据进行操纵.某些专业用户还可以通过 VAX DBMS 的查询工具 DBQ 或直接嵌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操纵语言 DML 访问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提出余震序列动态模拟及三维地形可视化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以ArcEngine为开发组件,实现数据管理、专题查询、余震地震序列动态模拟、地形分析、三维浏览显示等功能,建立基于ArcEngine的应急三维可视化系统.在2011年云南缅甸7.2级地震、盈江5.8级地震应急响应中,系统在余震序列动态模拟生成、三维地形模拟显示、影响场破裂方向初判及宏观震中判定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运用Echarts可视化插件和全景技术,将GIS技术与地震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地图显示、标注、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站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效果,通过发布震源深度参数的分布图、三维动态折纸模型和全景地震台站,加强公众结合区域特征观看和理解地震活动的直观性和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运用Echarts可视化插件和全景技术,将GIS技术与地震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地图显示、标注、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站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效果,通过发布震源深度参数的分布图、三维动态折纸模型和全景地震台站,加强公众结合区域特征观看和理解地震活动的直观性和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Windows NT服务器的前兆数据共享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简要介绍了地震前兆数据的现状及其实现数据共享的必要性;分析了常用的二种通用Web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应用技术,它们是基于通用网关接口CGI的体系结构和基于服务器扩展API的体系结构。考虑到前兆台网中心硬件设备的条件、所运行的数据库平台和地震前兆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前兆数据在Internet上的共享服务采用基于通用网关接口CGI的体系结构编写应用程序来实现。以WWW服务器为平台,通过Web服务器方式在浏览器上实现共享,可检索任意台站、任意观测方法、任意地点、任意时段的前兆数据,实现地震前兆数据信息网络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WDC-D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抢救和整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地震前兆综合观测数据抢救和整编的必要性; 介绍了前兆观测数据库的选取及特点; 系统收集了首都圈范围内(包括5省2市)的地震前兆观测数据, 并对其进行分析、 整编并入库。 通过WDC-D项目支持, 本专题共抢救和整编了8个单位共304个台站的前兆观测数据, 其中专业台121个, 地方台183 个, 共计1709个测项的344M前兆综合观测数据。 同时, 通过局域网和Internet为研究和分析人员提供了前兆综合观测数据的服务和数据共享。 文中分析了WDC-D项目数据共享服务的几种方式, 即局域网内基于C/S结构的应用、 广域网上基于B/S结构的数据下载服务及图形服务方式, 并简要分析了这几种数据服务方式的优缺点。 最后, 在总结和分析所做工作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述新  刘平仁 《内陆地震》2003,17(4):348-354
在收集、整理1970年及以后新疆地震目录的基础上。建立地震数据库Web—data。采用ASP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提供的编程接口与资源。在NT平台上编制与用户交互、界面友好的程序,实现在客户端通过网页对新疆地震目录的访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是信息的最大和最广泛应用的载体,互联网已经成为地震灾情快速获取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介绍了基于天地图的互联网地震灾情获取与处理系统的总体结构、技术流程和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采用的GIS开发平台是ArcEngine,数据库是SQLServer,互联网数据服务平台采用开源的天地图.  相似文献   

15.
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在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系统特点;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系统的功能;重点分析了该软件系统在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如在地震编目、序列自动编目、测震台网控制震级能力评定、辅助台网布设方案设计及地震现场应急等方面的应用。用户反馈的信息表明,测震学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可以在地震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地震数据查询和分析处理软件的编程经验,简要阐述了基于“十五”测震台网数据库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思路。“十五”测震台网Jopens系统数据库,为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地震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提供了良好的在线数据资源,借助MySql ODBC驱动程序开发Mysql客户端软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开源的java编程语言,基于Internet技术的B/S架构(Browser/Server结构),根据避难场所经纬度信息设计并实现了地震信息应急避难场所系统建设。该系统提供吉林省应急避难场所规模、位置、容纳人数等信息,实现快速定位,结合百度地图直观呈现,最终实现了对吉林省全省境内所有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汇总展示,可以让公众最大限度地了解吉林省内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作用和基本功能。实现信息综合查询服务功能和科学化管理,从而为震后高效安置和救助灾民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可以提高地震应急公众服务能力,完善科学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震观测报告是计算视应力等重要参数的基础性资料。JOPENS数据服务可提供地震目录,为使用ESSA软件计算视应力等参数提供了前提,但ESSA与JOPENS数据服务没有程序接口,需要从JOPENS数据服务网站手工下载地震目录并按需求人工筛选数据编制成数字地震观测报告。针对手工编制数字地震观测报告效率低且容易出错的问题,利用MATLAB开发出一套程序,对数字地震观测报告的编制实现了自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出错率,能够更好地为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相似文献   

19.
Sybase网络分布式地震数据复制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首都圈分布式数据库的试验情况,数据复制的基本概念,Sybase复制服务器的技术特性,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地震数据信息中心和山东省地震局之间进行数据复制的实现过程。通过试验说明在网络的速率不太高的情况下,使用Sy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地震系统的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