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蛇绿岩形成于中奥陶。中晚志留及中泥盆世。从南到北依次为唐巴勒蛇绿岩带、玛依勒山蛇绿岩带和达拉布特蛇绿岩带。在层序上这些蛇绿岩有着相似特征,从下向上由变质超基性岩、基性杂岩、中基性熔岩及上部复理石沉积组成。作者通过对各成岩期蛇绿岩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配型式、丰度演化等)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讨论了蛇绿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陈石  郭召杰 《岩石学报》2010,26(8):2336-2344
萨尔托海附近的也格孜卡拉花岗岩侵入到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为典型的"钉合岩体",其锆石SHRIMPU-Pb年龄结果为308±3Ma(MSWD=0.83),限定了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侵位时限不晚于308Ma,同时达拉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的年龄(Sm-Nd等时线年龄395Ma;LA-ICP-MS锆石U-Pb年龄391Ma),给出了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形成年龄。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两侧地层均为下石炭统,为稳定火山-沉积序列,岩石组合特征相同,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表明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不是分隔两侧不同板块的板块缝合带。在综合分析前人板片窗、增生楔等不同构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残余洋盆的被动垮塌充填是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形式,残余洋盆闭合过程中可能伴随着洋壳俯冲过程,侵入于西准增生杂岩的多个花岗岩体和闪长岩墙,限定了西准晚古生代增生作用不晚于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3.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断续出露长近百公里,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铬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本文以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的资料为基础,试图探讨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产出环境和成因模式,从而说明超镁铁岩的控岩构造和生成方式。 (一)地质位置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东起木哈塔依,向南西经萨尔托海—鲸鱼、叶格孜卡拉、达拉布特、科果拉,至坎土拜克越向河谷南侧,经库朗库朵克转向西至苏鲁乔克而为阿克巴斯套花岗岩体所截断。再向西,在阿克巴斯套、阿音那巴斯套,直至柳树沟北的包古图河上  相似文献   

4.
达拉布特蛇绿岩带断续出露长近百公里,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铬矿产地和成矿远景区.本文以岩石学、岩石化学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的资料为基础,试图探讨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产出环境和成因模式,从而说明超镁铁岩的控岩构造和生成方式.(一)地质位置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东起木哈塔依,向南西经萨尔托海—鲸鱼、叶格孜卡拉、达拉布特、科果拉,至坎土拜克越向河谷南侧,经库朗库朵克转向西至苏鲁乔克而为阿克巴斯套花岗岩体所截断.再向西,在阿克巴斯套、阿音那巴斯套,直至柳树沟北的包古图河上游,仍有超镁铁岩和火山岩断续出露,只是展布方向由近东西转为近南北.  相似文献   

5.
发育在我国北部的古亚洲洋构造域和西南部的特提斯构造域是中国境内最重要的两个构造体系,有关这两个构造域的地幔地球化学特征是揭示它们的演化与交接关系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选择发育在新疆西准噶尔地区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阿克巴斯套和大棍的枕状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与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达拉布特蛇绿岩带中枕状玄武岩具有N-MORB和E-MORB特征,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岩石的~(87)Sr/~(86)Sr为0.682112~0.706040之间;~(143)Nd/~(144)Nd为0.512713~0.512879,ε_(Nd)(t)= 2.8~ 5.1,~(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是18.341~20.085、15.541~15.651和38.292~40.534。将达拉布特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比值、Nd-Pb同位素等与印度洋MORB和太平洋与北大西洋MORB,以及已知的特提斯和古亚洲洋地幔域进行对比表明,达拉布特蛇绿岩单元内MORB型玄武岩与特提斯构造域特蛇绿岩单元内MORB型玄武岩同位素特征一致,都显示了印度洋型的MORB特征。这意味着位于现今新疆西准噶尔地区的古亚洲洋地幔域没有显示出与特提斯不同的典型的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蛇绿岩带碳酸盐化超基性岩金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绿岩带碳酸盐化超基性岩金矿床的成矿特征黄婉康,冉红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金矿床,超基性岩,碳酸盐化,蛇绿岩近年来,我国在蛇绿岩带陆续发现一些金矿床,如新疆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萨尔托海I、V金矿,云南哀牢山蛇绿岩带北...  相似文献   

7.
萨尔托海蛇绿岩是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带重要组成部分。萨尔托海蛇绿岩以变质橄榄岩为主,少量堆集岩和上层辉长岩,大量熔岩即细碧岩和角斑岩。岩脉为钠长斑岩和辉绿岩。亏损的变质橄榄岩稀土总丰值1.45ppm,总量低两个数量级。堆集岩和熔岩稀土丰度显示,不可能来源于亏损的变质橄榄岩。细碧岩和角斑岩熔度为2.5至5%,而上层辉长岩为12—15%,由两次熔融事件产生。萨尔托海蛇绿岩由稀土和微量元素图解表明属岛弧型蛇绿岩,与地质背景一致。  相似文献   

8.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经过俯冲-增生形成的复合造山带,该地区分布有多条蛇绿岩带,其中之一的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岩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条蛇绿岩带,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壳的残余。本文的资料显示蛇绿岩带内的镁铁质岩呈现出N-MORB、E-MORB和似OIB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阿克巴斯套岩体中的浅色辉长岩LA-ICP-MS锆石年龄测定,获得达拉布特蛇绿岩E-MORB型镁铁质岩的年龄为302±1.7Ma。鉴于达拉布特蛇绿岩中E-MORB和似OIB型镁铁质岩成因的复杂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辉长岩锆石U-Pb年龄所代表的意义存在两种可能性:(1)E-MORB型和似OIB型镁铁质岩可能是弧后盆地扩张后期的产物,代表蛇绿岩的年龄,其表明西准噶尔地区可能晚石炭纪还有洋盆存在;(2)E-MORB型镁铁质岩是蛇绿岩消亡阶段由于扩张脊和俯冲带碰撞作用而形成的弧前海山,形成时代晚于达拉布特主体蛇绿岩,但其成因与蛇绿岩的演化密切相关。本文侵向于第二种可能性,认为新疆北部晚石炭-早二叠可能仍存在活动陆缘,俯冲作用仍然存在,扩张脊俯冲形成的板片窗效应导致地幔楔、俯冲板片和沉积物等熔融促使基性岩浆向长英质酸性岩浆转变,从而引发了二叠纪大规模玄武质岩浆底侵,导致了该时期的构造-岩浆-成矿-造山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达拉布特岩带的超基性岩与基性火山岩密切伴随,被认为是一蛇绿岩带。长期以来,这里的基性火山岩被看做是浅海相喷出岩,划归泥盆系或石炭系。由于矿区构造研究的需要,我们对此火山岩带的萨尔托海区段进行了1/1万比例尺的地质填图,结果发现这套庞杂的火山岩整个是一侵入体,侵填在一个巨大的张扭性断裂空间里,连续约四十公里长,可称之谓次火山岩带(图1、2)。  相似文献   

10.
达拉布特断裂带两侧地层由巨厚浅变质碎屑岩夹少量火山岩组成。因化石稀少,故泥盆、石炭系未能区分开。断裂带北缘达拉布特超基性岩带,产有铬铁矿床,由于岩体围岩时代不清,影响了对该区基性、超基性岩体形成条件、环境和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此,1983年我们对达拉布特断裂带两侧地层进行了短期的野外研究工作,并在断裂带两侧的地层中采到了十余处化石(图1,表1)。进一步确定了萨尔托海、达拉布特一带泥盆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对金沙江缝合带西段青海治多地区的多彩蛇绿混杂岩和当江荣中酸性岛弧火山岩进行了研究,野外地质剖面显示,蛇绿岩主要由辉长岩、堆晶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缺少地幔橄榄岩单元。通过对蛇绿岩内部细粒辉长岩、基性熔岩的地球化学测试及堆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发现,基性熔岩可分为2种类型,即洋岛玄武岩OIB型和MORB-IAT型。前者并非蛇绿岩组分,为构造就位时带入;后者为过渡类型,具有典型洋中脊—岛弧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辉长岩具有明显的TNT槽等岛弧信号,与类型二均属于蛇绿岩成分。测得的堆晶辉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52.50Ma±0.58Ma(MSWD=0.95),是蛇绿岩的形成年龄。研究认为,多彩蛇绿岩与当江荣火山岩具有成对性关系,结合造山带沟—弧—盆体系构造格局,认为前者形成于岛弧偏海沟的弧前构造背景,是晚二叠世金沙江洋持续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张越  陈隽璐  孙吉明  唐卓  李平  白建科 《地质通报》2019,38(9):1431-1442
阿尔曼太蛇绿岩带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基性火山岩较发育,层序组合虽受构造破坏,但从总体来看仍是一套组合比较完整的蛇绿岩,岩石变形变质强烈,普遍发生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蛇绿岩中基性熔岩可分为3种类型,即洋岛玄武岩(OIB)、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岛弧玄武岩(IAT)。其中洋岛玄武岩不属于蛇绿岩成分,是后期卷入蛇绿岩带随其他组分一同构造就位而成;基性熔岩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揭示岩浆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且存在消减组分加入的交代作用,表明其成因与俯冲作用有关。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基性熔岩显示出IAT和MORB兼具并呈现过渡的特点,推断该蛇绿岩的形成与岛弧相关,其形成可能介于洋脊到海沟之间的偏海沟区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通过对西北地区地槽褶皱带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具成铬远景的超基性岩带,赋存于特定的构造部位,即沿褶皱带与基底隆起(地槽中间隆起带或地块)带接合处的深断裂带分布。这里活动性最强,一般都是地槽向洋迁移起步地带,断裂生成早,且继承性长期活动,曾多期次下切地幔导致大量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和分异作用。因而沿这类断裂带形成明显的基性、超基性岩带。岩带中的岩体数量多,总面积常为全区诸岩带之冠。伴生的基性侵入体发育程度亦居首位。岩带总体基性度偏高,由多岩相组成,铬铁矿化较普遍,产有工业矿床。例如,西准噶尔华力西中期优地槽褶皱带西南部,由南而北依次出现拉巴—达拉布特弧形超基性岩带,玛依勒弧形超基性岩带及塔斯特弧形超基性“岩带”。其中以拉巴—达拉  相似文献   

14.
再论冀北古缝合带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南北走向的冀北太古宙麻粒岩相古陆核北侧受到近东西走向的古元古代造山带的交切。在陆缘沉积增生带内发现大量残存的古洋壳残片,包括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且鬣刺结构的苦橄岩、透闪石岩、橄长岩、异剥钙榴岩、细碧岩、退变榴辉岩、基性枕状熔岩和斜长花岗岩等,与陆缘沉积岩一起构成古蛇绿岩混杂带。推断该蛇绿岩混杂带从古元古代开始直到新元古代末有逐步向北后退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作为新特提斯洋闭合和冈底斯弧诞生的板块聚合边界,过去通常以日喀则蛇绿岩带及相伴产出的高压低温变质带(肖序常和高延林,1984)和混杂堆积带(陈国铭等,1984)为典型标志。日喀则蛇绿岩带广布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组合层序自南而北依次为变质橄榄岩带、镁铁—超镁铁杂岩、席状岩墙—岩床杂岩和基性熔岩(鲍佩声和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德尔尼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陈亮  孙勇 《岩石学报》2000,16(1):106-110
德尔尼蛇绿岩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玛沁地区,蛇绿岩以构造岩片形式出露于阿尼玛卿造山带具缝合带性质的东昆仑南缘断裂附近,岩上对简单完整,主要由基性、辉长岩和蛇纹岩3个单元组成,彼此成构造接触关系。来自3条剖面的基性熔岩样品主元素、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样品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在多种环境判别图解中一致投入N-MORB区域,稀土总量你具有轻稀土亏损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表明该蛇绿岩形成一汞脊环境,属  相似文献   

17.
克拉麦里—塔克札勒—大黑山蛇绿岩建造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克拉麦里—塔克札勒—大黑山蛇绿岩建造稀土元素含量由变质橄榄岩—堆积橄榄岩—堆积辉长岩—玄武岩有规律增高 ,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弱富集 ,L/H值大多数大于 1,局部有轻稀土亏损的特征。蛇绿岩建造各单元间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不尽相同 ,即使是同一单元在不同地段亦有差异 ,反映地幔岩浆的复杂性。基性熔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既有洋脊玄武岩的平坦曲线 ,又有轻稀土富集型的夏威夷等洋岛玄武岩的特征 ,反映该蛇绿岩带混杂着洋壳残骸和洋岛碎块。由清水—南明水东—塔克札勒基性熔岩稀土元素含量有规律递增 ,分别是球粒陨石的 9.4、15.4、18.9倍 ,反映玄武质岩浆分异程度逐渐增高 ,间接说明该岩带闭合时间由西向东从中泥盆世—晚石炭世末 ,再向东甚至延续至二叠纪  相似文献   

18.
新疆托里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新疆西准噶尔托里县境内的安齐-萨尔托海一带的金矿床,产在达拉布特蛇绿岩带的蛇绿岩套中。根据金矿床的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点和成矿温度等,作者将其成因与古洋壳的热泉活动联系起来,认为产于蛇绿岩?不同部位的金矿床和矿化系同一成因,并建议命名为蛇绿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9.
一、围岩地质构造萨尔托海超基性岩体,属于达拉布特岩带。位于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扎伊尔复向斜南翼达拉布特大断裂北侧。该区东自木哈塔依,西至达拉布特,出露地层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万分之一地质测量将其划归为中泥盆统达拉布特组。由南而北可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为深灰色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砂砾岩夹生物灰岩透镜体;中段为灰绿色凝灰岩及杂色熔岩夹硅质岩和火山角砾岩;上段为黑灰色凝灰质粉砂岩和硅质粉砂岩。以上岩层的展布,均大致呈  相似文献   

20.
1958年以来,新疆地质局及有关科研单位对达拉布特基性超基性岩带进行了大量工作。1979年,我们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着重从地质构造方面,对岩体的分布、侵位方式及其构造控制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资料。现将其整理成文介绍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区域地质概况达拉布特岩带位于新疆西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达拉布特大断裂北侧。区内广泛分布着下石炭统,次为上石炭一下二迭统,余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石炭统为一套浅变质海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依据沉积岩相、层位关系,可将该套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