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口水Cu2+, Zn2+的分析、形式、分布、毒性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顾宏堪 《海洋与湖沼》1996,27(3):336-339
生物毒性实验Cu^2+,Zn^2+等浓度与生物死亡率相关模式表明,海水中加入的Cu^2+,Zn^2+等浓度逐渐增高,生物死主恨率相应增高,同一浓度下,死亡率随时间(24,48,72,96h)的增加逐步增高,实验加入Cu^2+仅1μg/L和Zn^2+仅5μg/L本底浓度时,其毒性即已开始遵循相关模式。因此,比天然水含量仅高1,2倍的Cu^2+,Zn^2+离子的污染及毒性,就足以破坏鱼虾在河口的产卵,  相似文献   

2.
4种重金属离子对海洋三角褐指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于1993年4月-1993年5月以Zn^2+,Cd^2+,Pb^2+,Cu^2+不同浓度的海水对三角褐指藻进行生长影响的研究。实验表明,Cu^2+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毒性最大,其96hEC50为0.017mg/L。Pb^2+的毒性最小,其96hEC50为0.468mg/L。4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顺序是Cu^2+>Cd^2+>Zn^2+>Pb^2+,除Cd^2+外,其他3种金属离子对该单细胞藻的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
金属离子对牙鲆仔鱼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静水生物实验法进行了Zn、Cu、Pb、Cd金属离子对海洋底栖鱼类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仔鱼的成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2+)、Cd(2+)、Zn(2+)、Pb(2+)对牙鲆仔鱼24hLC(50)分别为1.14、1.51、4.68、5.89mg/dm3.48hLC(50)分别为0.14、0.83、0.99、3.47mg/dm3.72hLC(50)分别为0.06、0.36、0.71、0.93mg/dm3.96hLC(50)分别为0.02、0.14、0.43、0.53mg/dm3.Cu(2+)对牙鲆仔鱼的毒性最大,Pb(2+)的毒性最小.4种金属离子对仔鱼的毒性顺序依次为:Cu(2+)>Cd(2+)>Zn(2+)>Pb(2+).  相似文献   

4.
大窑湾海域水化要素分布及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杭州湾溶解态的Ca2+,Mg2+,SO4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杭州湾河口海水地区性水化学特征,于1994年5月和1993年8月在杭州湾14个大面站和两个连续站采集表层海水水样,对Ca^2+、Mg^2+、SO4^2-及S,Cl等化学要素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黄河口长江口一样,杭州湾中溶解态Ca^2+、Mg^2+、SO4^2-主要受陆源径流与外海水物理混合稀释的影响,与C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于受北岸工业排废水的影响,Ca^2+与Cl线性相关比Mg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清Zn~(++)对刺参幼体的影响,为刺参人工育苗用水提供一定科学数据,我们于1986年进行了以下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方法 根据试验持续的时间和毒物的浓度,分急性中毒试验和亚急性中毒试验。 生物致毒方式是接触致毒,即称一定量的ZnSO_4加到无离子蒸馏水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母液,然后按试验组浓度要求将母液加入不同试验组的过滤海水中,试验生物在其内培养。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汽化学的方法学和理论,研究南,北极雪,冰,水中的Zn^2+等离子,南北,极雪,冰,水中Zn^2+,Cd^2+,Pb^2+,Cu^2+,Sn^4+,Bi^3+离子含量的空间变化很小,与水汽化学原理计算的离子总平均含量Zn^2+,5.0μg/L,Pb^2++0.030μg/L,Cu^2++0.70μg/L,Sn^4++0.99μg/L,Bi^3++0.18μg/L相一致。南北极Zn^2+等离子处  相似文献   

8.
四种重金属对海洋钙质角毛藻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章程 《台湾海峡》1999,18(3):303-308
研究了Hg^2+、Cu^2+、Zn^2+、Cd^2+4种重金属,其单一及4种混合对海洋单胞藻钙质角毛藻Chaetoceros calcutrans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单一的重金属毒性强于4种重金属混合,而且不同重金属对单胞藻的毒性效应有所不同,其毒性均Hg^2+〉Cu^2+〉Zn^2+〉Cd^2+。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文章并对各要素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别于1986和1987年研究了Cu,Zn,Cd对梭鱼的急性致毒效应及梭鱼对Cu,Zn,Cd,Cr的回避反应。结果表明,Cu,Zn,Cd对梭鱼均有明显的毒性,其毒性的大小顺序为Cu>Zn>Cd。梭鱼对Cu,Zn,Cd有显著的回避反应,其回避率大小顺序Cu>Zn>Cd;梭鱼对Cr无明显的回避反应,即使Cr浓度高达100mg/L。  相似文献   

11.
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的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1994年10月调查研究了厦门西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中Cu、Pb,Zn,Cd在不同粒度颗粒中不同结合态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圾层沉积物中Cu,Pb,Zn,Cd在弱结合态中有一较稳定的分配比;Cu,Pb,Zn,C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0.2,77.2,144.2,0.7mg/kg;概据底质评价标准,Zn,Pb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2.
海水中Ca2+,Mg2+, K+含量对黑鲷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 ̄1993年,用不同Ca^2+,Mg^2+和K+含量的人工配制海水,孵化黑鲷(Sparus macroephalus Basilewsky)受精卵,培育前期仔鱼。实验揭示了:在没有Ca^2+的海水中不能孵出仔鱼,在没有Mg^2+的海水中能孵出少量畸形仔鱼;低K^+对黑鲷受精卵孵化无明显影响,但对早期仔鱼的影响明显。针对咸淡水域海水鱼类育苗的特点,提出了调配海水中适宜的Mg^2+/Ca^2+  相似文献   

13.
河口污染沉积物中生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围隔生态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卫东 Wong  CS 《台湾海峡》2000,19(3):276-283
利用围隔式生态实验装置研究了加拿大False河口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Pb、Zn、Cd、Cu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实验模拟了4种环境条件:(1)高生产力;(2)低生产力;(3)高悬浮物含量;(4)还原环境,结果表明,污染沉积中重金属在海水环境中的行为既取决于元素自身性质,亦受外界环境条件制约,还原环境能抑制重金属的释放,有助于体系中原有的重金属清降出水柱,低生产力条件下,Pd、Zn表现出释放行为,而高生产力和高悬浮物含量条件下,Pd、Zn表现出先释放后迁移,而Cd、Cu则呈现出相反的图象。研究了实验期间4种重金属释放与迁移的净通量,表明氧化条件下Cu、Zn净释放通量比Cd、Pb高1~2个量级。研究表明,添加粘土及向还原环境倾倒均有助于减轻污染沉积物倾倒后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金属离子对长毛对虾酸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几种金属离子分别对健康虾和病虾酸性磷酸酶ACPase(EC3.1.3.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2+、Mg^2+、Cd^2+对酶无明显抑制作用,Zn^2+、Cu^2+、Hg^2+对酶活力抑制明显。当Hg^2+离子浓度达0.5mmol/dm^2时,酶活力被抑制96%和95%;各金属离子对酶的抑制强度依次为Hg^2+〉Cu^2+〉Zn^2+〉Pb^2+〉Cd^2+、Mg^2+〉Ni^2+  相似文献   

15.
汞、镉、锌和锰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恒温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Hg6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Hg^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毒性顺序为Hg^2+〉Cd^2+〉Zn^2+〉Mn^2+。根据重金属日本对虾仔虾的96hLC50值计算的Hg^2+,Zn^2+,Mn^2+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2,0.0342,0.0449,0.0950mg/dm^3。  相似文献   

16.
海水pH对疏浚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文原  陈松 《台湾海峡》1994,13(4):388-393
对厦门员当湖污染疏浚物中的Cd,Cu和Pb在不同pH的天然海水中溶出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5.0,6.5,8.3条件下,疏浚物中的Cd,Cu,Pb的释放率分别为80%-94%,4%-9%和1.0%-2.2%;在相同条件下,Cd,Cu,Pb的释放量(释放量)均随pH值增大而减少,释放量的顺序为Cd>Cu>Pb。讨论了pH对释放作用的影响及释放过程所遵循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的痕量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滚筒式自动采样器采样,研究了珠江口水域微表层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分布变化及富集状况。并通过颗粒痕量金属/颗粒Fe比值计算,探讨了痕量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Cu,Pb,Zn,Cd在微表层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2.3,1.4,3.0和1.9颗粒态Fe,Mn的平均富集系数为1.1和0.9。各种金属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有各种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近江牡蛎作为重金属污染生物指示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陆超华 《台湾海峡》1994,13(1):14-20
对近江牡砺作为监测广东岸海域Cu,Zn,Cd,Pb污染的生物指示种的可能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评价,应用POLYDIV统计技术对采自广东沿岩海域14个站点的近江牡盛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江牡蛎受Cu,Zn,Cd污染的地理分布类型与广东沿海排放的工业废水的分布以及潮间带生物和表层沉积物的Cu,Zn,Cd含量分布相一致,因此,近江牡蛎可作为监测研究Cu,Zn,Cd污染的可靠生物指示种,但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珠江莲花山河段采集的淡水和有大洋海过滤后,按不同盐度混后,模拟河口咸淡水交汇区重金属在水中各微粒级的分配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盐度条件下,Fe,Al,Cu,Pb,Zn和Cd主要以粒径>1.0μm和<0.22μm的微粒存在于水中,在加入Fe^3+,Al^3+模拟实验中,重金属绝大部分含量形成粒径>1.0μm的微粒,其中Fe达99%以上,Cu,Pb,约95%,Al约有70%-90%,Cd约4  相似文献   

20.
铜和镉对小球藻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u2 和Cd2 是毒性较大的两种重金属,因此在水质质量控制中对它们有严格的限制。有关Cu2 和Cd2 对藻类代谢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 ,然而有关两种金属的致毒机理至今未完全弄清。Sunda和Guillard1976年指出Cu2 的毒性依赖于离子活度 ,而不是总铜的浓度。Sorentino1979年指出Cu2 首先影响细胞质膜的透性 ,导致细胞丢失K 离子和细胞体积的变化 ,进一步影响叶绿体电子传递 ,并损坏叶绿体片层 ,从而抑制光合作用。Stromgren1980年通过对4种潮间带海藻的研究 ,发现这些藻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