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水》2017,(3)
福建泉港区作为现代化港口城市,研究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福建省泉港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知,该区水中Na~+、K~+、Mg~(2+)、Cl~-、NO_2~-、NO_3~-指标变异系数大于100%,是受外界影响的敏感因子,TDS、总硬度、Ca~(2+)等其他指标CV%较小,受外界影响较小。根据Durov图,该区水化学类型以Cl~-·HCO_3~-+Na~+·Ca~(2+)型为主。最后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做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水质整体较差,处于(Ⅳ、Ⅴ类水平)占86.4%,超标因子主要为NO_3~-、NO_2~-及部分重金属为主,超标因子与该地区的石化工业污水排放、农业生产、生活污水乱排有关。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4)
日照地处山东省东南沿海,浅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通过对日照市浅层地下水1984~1992年与2013年水化学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从1980年以来,日常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发生巨大变化,由HCO_3型或HCO_3·Cl型为主逐渐转化为NO_3~-、SO_4~(2-)型,出现NO_3-Ca·Na型水和NO_3·SO_4型水等更复杂类型地下水。且靠近沿海区域的地下水Cl-离子含量相对较高。分析认为,该特征形成原因是东南季风携带了海水气溶胶干降或随降水湿降所致。该区近年来硫酸盐及硝酸盐污染急剧加重,致使浅层地下水中的硫酸根含量剧增,使地下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水资源可利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合理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依据。本文根据水质评价的特殊性,就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应用于江阴市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基于熵权法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及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评价问题具有较高的数值稳定性和适用性,模糊模式识别法评价的水质级别趋于平均化、中间化,本文提出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应用于典型案例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常学志 《吉林地质》1992,11(1):115-119
本文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运用水质分析资料,并以pH、Fe、SO_4~(2-)、Cl~-、F~-、NO_3~-、NO_2~-等7项作为评价参数,对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银矿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环境质量做了初步评价。同时提出了村屯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史毓敏 《地下水》2006,28(5):67-69
本文对神府矿区开发前后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神府矿区地下水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浅层地下水污染更加严重,已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综合分析北京市西郊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历史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运用piper三线图和箱形图等技术方法,从地下水水化学表现的差异性角度对北京市西郊地下水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污染源分布特征进行了西郊污染特征分区。研究结果显示,依据北京市西郊地区地下水化学的差异性可划分为基本无污染区、历史工业污染区、历史城市居民生活污染区和历史农业污染区4个区,其中基本无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区,地下水质总体较好,工业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历史的首钢老工业区及下游的污灌区,其主要影响因子为SO_4~(2-)和Cl~-;城市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二环内,其主要影响因子为NO_3~-、Cl~-、SO_4~(2-);农业污染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历史上的污水和清水的混合灌区,其主要影响因子为NO_3~-。  相似文献   

7.
李杰  李春燕 《地下水》2014,(5):41-43
根据邯郸市2012年地下水环境监测成果,采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对邯郸市浅层地下水进行分析评价。邯郸市西部山区浅层地下水水环境质量较好,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指标值为0.80和2.50之间,单因子比较法评价结果多为地下水Ⅲ类水;东部平原的浅层地下水水环境质量恶劣,内梅罗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多为较差和极差,单因子比较法评价结果多为Ⅳ、Ⅴ类水。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探究聊城市城郊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通过分析聊城市城郊区域25个监测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运用氮、氧双同位素追溯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运用物质平衡混合模型计算各种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聊城市城郊的地下水硝酸盐含量介于3.96~38.88mg/L,52%的监测点硝酸盐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Ⅲ类水20mg/L的上限值;(2)聊城市城郊地下水中δ~(15)N-NO_3~-介于-11.3‰~3.9‰之间,δ~(18)O值介于-5.2‰~25.8‰之间,表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与农业施肥密切相关,其主要来源为化肥中的NH_4~+和NO_3~-,其次为土壤中N的矿化作用;(3)通过物质平衡混合模型计算,化肥中的NH_4~+对硝酸盐污染的贡献率为82%,化肥中的NO_3~-贡献率为12%,土壤中N矿化作用贡献率为5%;(4)建议加强区域的的化肥施用管理和市政自来水管道建设,区域居民选择饮用市政供水。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神经网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灰色聚类法的不足,应用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B-P网络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某地区的地下水环境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用简便、精确可靠、可判性强。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5)
以榆林风沙滩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从地下水位埋深、净补给量、包气带介质类型和含水层渗透能力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讨论,利用Arc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基于DRAS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区域地下水环境固有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整体较高,容易受外界污染,脆弱性高和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风沙滩区东北部,脆弱性中等和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风沙滩区东部,分析结果客观的反映该区域的地下水防护性能,为地下水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地下水资源保护、防治地下水污染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日照市东港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日照市东港区17个具代表性的地下水监测点实测资料为基础,综合分析区内水文地质特征,选取15项评价因子,依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和饮用水标准,采用灰色关联评估理论对该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只有2个测点的水质量级别超过了三类水。地下水环境质量分布特征与该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污染源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邹城市双村岩溶水系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华 《山东地质》2000,16(1):44-50
以双村岩溶水系统18个代表性水质监测点的最新成果资料为基础,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选取10项评价因子,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采用模糊9数学理论对该系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的局部地段较差;地下水环境质量的由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污染源的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对日照市境内浅层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划分了天然矿化异常和人类活动污染物基础上。然后结合日照市地下水污染现状、农村饮用水安全和地下水源地保护,提出了地下水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水化学分类是按一定的规则将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归类,是认识地下水形成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地下水受污染的条件下,污染质将成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一部分,指示着区域地下水化学类型受污染质影响。针对该问题采用了在舒卡列夫分类法中加入NO_3~-指标的方法,发现计入NO_3~-后水化学命名发生改变的点占17.2%,水化学类型新增了NO_3、Cl·NO_3、HCO_3·NO_3型水3种;原舒卡列夫分类中HCO_3型水所占面积略有增加,其它3种水化学类型面积有所减少。常规水化学分类法主要用于判断地下水的自然成因,而人类活动使浅层地下水的原生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进行与人为污染组分有关的地下水化学分类工作时,并不适用。因此,水化学分类中计入NO_3~-这一典型污染指示因子,有助于从污染角度研究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四川省屏山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调查区浅层地下水质进行了分析测试,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水质指数方法结合水质统计分析以及SUFER8.0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评述了该地区中红层区和非红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理措施,为四川省红层找水打井工程的工作开展和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查清罗城县地下水情况,根据罗城县地下水监测数据和水质特点,选取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总硬度、氨氮、铁和锰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同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罗城县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和矿山开采区)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地下水质良好,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工业园区有1个点位地下水水质超标,超标因子为总硬度;矿山开采区地下水质情况较差,有2个点位监测因子铁、锰超标,为Ⅴ类水。最后,针对罗城县地下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参照DRASTIC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下辽河平原的具体状况,选择地下水埋深等11个参数作为该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的评分体系依据典型地区及相应标准确立,权重体系由层次分析法和决策分析法得到。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模式识别技术对下辽河平原地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邓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研究相对薄弱,水质监测数据缺乏系统分析等问题,开展了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及地下水污染评价。地表水质量评价选用单指标评价法,评价结果为小洪渠、刁北干渠、湍北干渠水质为为Ⅳ类水,湍河上游、下游及刁河上游水质为V类水。地下水质量评价选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别对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其中浅层地下水16组样品中,3组为优良,4组为良好,8组为较好,1组为较差;中深层地下水19组评价样品中,16组评价结果为良好,3组较差。基本查明了地下水环境质量,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水质分析资料的选取,地下水质量分类及其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分析等四个问题进行探讨后,分析了其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的原因,找出其规律,并给予结论,从而提高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精度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李彬  王志春 《地下水》2008,30(5):25-27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从农业灌溉角度,分别对该地区旱季、雨季的地下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该区30m深度以内的浅层地下水质均普遍较差,利用其灌溉会产生中等及较高程度的盐碱化危害;而60m深度以下地下水质较优,作为灌溉水源产生盐碱化的程度较低。浅层地下水受地表盐碱性水体和苏打碱化土壤影响,致使水质盐碱性较强;深层地下水由于埋藏较深,不受地表土壤和水体影响,因而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