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龙坑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龙坑水源地水质情况和区域水质变化发展规律,采用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对龙坑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通过采用基于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处理,得出最终水质评价结果。结果表明:该水源地地下水多为Ⅰ、Ⅱ类水,满足水源地水质要求;将该结果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物元可拓法等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证实该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水质评价方法。在34个水样中,29个水样达到Ⅲ类水标准以上,其中28个水样达到Ⅰ类或Ⅱ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具有广泛不确定性,而灰色关联法则体现了这种不确定性,广泛应用在水质评价中。徐州市作为全国40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地下水是该市供水主要来源,根据徐州市地下水水源地2015年实测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徐州市10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地下水水源地属于Ⅱ~Ⅲ类水质类别,其中贾汪地下水水源地、睢宁县地下水水源地、沛县地下水水源地和沛县大屯煤电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类别为Ⅲ类,均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源。评价结果证明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徐州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段梅 《地下水》2010,32(6):73-75
应急水源地对于保证应急状态下城市供水是非常重要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其供水水质必须能够满足生活用水的标准,所以,对应急水源地供水水质的评价工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本文根据鼎湖区—四会南部城镇应急水源地采回水样的分析结果,对本水源地地下水供水水质分别采用单项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为水源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丽  郑强  薛雁  毕华军 《地下水》2015,(1):92-94
水源地水质是农村饮水安全的基础,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科学的评价,了解水源地水质状况为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保障。在充分研究各种水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运用的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农村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并运用该方法对典型区域胶东半岛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三个市的农村饮水水源水质进行评价,证明了运用该方法对农村饮水水源水质进行评价切实可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烟台及威海三市的农村饮水水源水质达标在50%以下,水质较差的原因主要为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及背景值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2)
鉴于呈贡吴家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现状,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基于物元可拓法建立了包括总硬度、矿化度等评价因子的地下水质评价模型,对吴家营水源地5个采样点地下水质进行了评价。综合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呈贡吴家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较好,评定等级在Ⅰ-Ⅲ级之间,部分区域水样水质有从Ⅲ级向Ⅳ级转化的趋势,与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物元可拓法评价结果可靠。评价结果对控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保护区域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梅罗指数法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2015,(5)
为了克服内梅罗指数法在评价地下水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权重概念,将公式中的算术平均值和最大值改为加权平均值和加权最大值,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的方法分别应用于徽县工业集中区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通过对比发现: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更能合理体现各个污染因子的作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李勍  刘喜坤  刘勇  张双圣 《地下水》2012,34(5):54-58
分别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和EPA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徐州市张集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10个监测点中,符合Ⅰ类水质的有9个,符合Ⅱ类水质的有1个,水源地水质较好;影响水源地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亚硝酸盐、CODMn、氟化物、砷、硝酸盐、六价铬和铅;污染物的合计危害指数呈逐年增大的趋势,但均未超过1;针对水质问题,应加强点污染源的监察力度,保证废水达标排放,对农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综合权重和改进物元可拓评价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存在关联函数计算上的局限性,提出通过改进物元可拓评价模型的构造过程进行水质评价,并引入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以避免指标权重的绝对主观性和绝对客观性,建立了基于综合权重和改进物元可拓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并从感官、一般化学、毒理学3个方面构建了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该模型应用于平度市古岘镇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并与综合评分法和属性识别法的水质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与其他两种方法评价结果的相同率均达70%,即使评价结果不同处的差异也基本在1个等级范围之内;而综合评分法和属性识别法评价结果的相同率仅为50%,且评价结果不同处的差异最大可达3个等级。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4)
卡莫亚矿区位于刚果(金)东南部的加丹加高原,区域水资源比较匮乏,为解决矿山供水问题,寻找满足矿山正常生产用水的供水水源地,在对矿区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断面法及数值法对供水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重点对数值法进行详细论述,通过对边界条件、含水层及地下水流动状态进行概化,建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运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均衡分析计算,最终计算获得区内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13 551.89 m3/d。与采用断面法计算的结果 13 328.81 m3/d相比较,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而数值法在计算过程红充分运用了群孔抽水资料进行模型识别,结果相对合理,因此计算结果以数值法为准。  相似文献   

10.
水源地承担着为城镇工业、生活及服务业供水重要任务,供水保证率是评价水源地是否能够安全保障供水的衡量指标。采用水均衡法对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储存量等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水源地的供水保证率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水源地能否安全供水。  相似文献   

11.
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源地水质评价指数系统吸取了国外及我国水质评价方法众家之长,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水质分类、分级的综合指数系统.评价指数系统包括评价依据、综合指数的计算以及评价结果的水质含义和报告方法等.该指数系统计算简单,既易于公众理解,又有评价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将改进后的灰色关联法应用于赤峰市宁城县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中,通过对检测数据处理,决策矩阵构建,熵权改进,关联度计算等步骤,综合评价了6个取样点水质类别,并与F值评分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法考虑了水质分级界线的过渡性和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地下水水质权重的影响,评价结果比F值评分法更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3.
魏凤英 《地下水》2014,(5):126-128
分析珠海市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资源现状,对主要应急供水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准则,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地下水化学组分单项质量类别分类,再根据单项组分质量类别评价结果,按最大单项类别确定水样质量类别,最后按水样质量类别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分级评价。  相似文献   

14.
模糊综合分析法在和田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付永锋  沈冰  关东海  罗光明 《地下水》2003,25(3):147-149,154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法划分地下水区域、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水质,形成了一种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60个测点的地下水水样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层次分明,简便实用,对水质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以亳州市城南水源地26组地下水质分析检测资料为依据,采用多项综合参数评价方法对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据水质评价结果,水样检测出超标组份主要有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Fe、Mn、硝酸盐、亚硝酸盐、F~-、Cr~(6+),其中,总硬度、溶解性总体、Mn、F~-四组分超标率较高,在30%以上。水样综合水质评价结果均为较差水,除去Fe、Mn、F~-三项原生高异常组分后有37.5%水质为良好级水;并对深层松散岩类孔隙水进行分区评价,简析地下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20,(4)
地下水作为喀什地区重要的水资源组成,对于喀什地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十分重要。本文基于喀什水文局地下水质采样分析的数据,选用当前国内应用较为成熟的改进的AHP方法、模糊综合数学方法、F值评价法和指标分类综合法四种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在喀什地区地下水质综合评价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方法在喀什地区地下水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喀什地区不同类别水质比重分别为16%、23%、11%、25%、12%、13%。喀什地区南部地下水质总体好于东部区域,改进的AHP方法更适用于喀什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7.
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水源地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灿  翟伟 《地下水》1999,21(3):121-124
本文提出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进行水源地水质评价,并根据水质评价的特殊性,对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了改进;实例评价结果说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杜红喜  王善堂 《地下水》2009,31(5):29-30,104
在论述供水水源地概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评价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水源地管理工作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灰色系统理论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灰色聚类与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水质评价方法,本文运用它对抚州市地表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厉艳君  杨木壮 《地下水》2007,29(5):19-24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目前有关地下水水质评价的方法与观点众多,总体上可归纳为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系统法、模型法和理论法4类9种评价方法,它们各具特色,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使地下水水质评价更加准确和实用,在模型构建上应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充分运用3S技术对地下水实行动态监测,采用集成方法进行计算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