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分布情况,基于石家庄市的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构建了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水化学条件、环境地质条件和先决条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综合权重,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了石家庄城区地下水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源热泵开发利用适宜区分布在靠近滹沱河地区,面积约为19.7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5%;较适宜区分布于研究区大部分,面积约为251.22 km2,占全区面积的74.40%;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及东部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面积约为66.71 km2,占全区面积的19.75%。石家庄市除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地区不适宜作为地下水源热泵开发的地区外,大部分地区较适合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2.
若尔盖县大骨节病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外学者历经160年的研究,病因假说上百种,但至今仍无定论。若尔盖县是中国大骨节病发病率较高的病区之一,通过在病区开展野外调查、岩土水样测试等工作,本文总结了该区大骨节病分布特征和自然与地质环境特征,探讨了大骨节病分布与地层岩性、土壤、地形地貌、饮水水源等地质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基岩岩性及其土壤母质成分是影响病情分布的基本因素;病区土壤中Se、Mo、Ba等元素含量较非病区低,N、P、Pb、S元素含量高于非病区;饮用地表水中的矿化度、硬度、腐殖酸含量病区与非病区差异不显著,病区硒含量低于轻、非病区;大骨节病的致病影响因素复杂,除与岩、土、水地球化学环境因素有关外,亦与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大骨节病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其病因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张掖地区与水源热泵系统相关的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MapGis等软件,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分析并进行耦合,经深入研究和分析得出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对水源热泵系统的适宜性分区,研究区以乌江一地区福利院一二十里铺一线为界,其东北部水文地质条件不适宜地下水源热泵的利用,而其西南部适宜水源热泵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安达市是饮水型氟中毒高发区,分布面积大;控制安达市氟中毒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及水化学环境等条件,通过对比分析氟含量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病改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松嫩平原氟中毒病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氟改水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氟中毒病区的分布、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及其迁移富集规律,从水文地质角度论述了区域地下水径流-汇水和富集形成高氟水的全过程.结合氟中毒区水文地质特征并通过多年的改水实践工作,确定了该地区的防氟改水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骨节病在我国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由于其发病机理复杂,原因多样,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合理解释。笔者在南水北调西线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对大骨节病高发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进行了取样及水样化学分析,结合当地的区域水文地质和水化学组分,考察了病区的环境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对病区环境地质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饮水型地氟病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具有病区分布广、病人多、病情重、危害大的特点,控制东北地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分析了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防病改水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北京西郊地下水库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宇  邵景力  叶超  邢国章  崔瑜 《地学前缘》2010,17(6):192-199
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北京西郊地下水库调蓄工程的模式。北京西郊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文中首先论述了北京西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库的边界条件,地下水库的面积为333 km2,以1983年为最高水位,计算出地下水调蓄库容为8亿m3。地下水库的补给源主要有永定河洪水、官厅水库放水和弃水、用水低峰时南水北调的尾水、城市雨水等,主要调蓄方式为河道、砂石坑和大口井。提出了地下水库工程由回灌水预处理工程、回灌工程、地下水库工程和取水工程等组成,根据北京市西郊水文地质条件、水源以及回灌条件,提出了北京西郊地下水库调蓄工程的三种模式,阐述了各种模式的空间分布、调蓄水源、调蓄方式等,为地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和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河套地方性砷中毒区地质环境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对内蒙古砷中毒病区地质环境调查和防砷改水试验工作。从病区地质环境特征入手,系统分析了构造环境;第四纪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化学环境,岩矿地球化学环境和古地理及生物化学环境等诸方面特征,对高砷的地质环境成因进行了探讨.得出十条高砷病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成因关系,认为高砷病区的形成与地质环境特征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地方性砷中毒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这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形成、分布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亦为后期防砷改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冲积扇含有优质的地下水,是石家庄市区200多万人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但其地表堆埋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对地下水源构成严重的污染威胁.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解译、现场取样测试等工作,对该地下水源地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垃圾堆放、填埋、分布状况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进行了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从赋存条件和水资源管理两个层面进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建设的区划研究,实施技术与管理的结合,通过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和水化学条件,结合水资源管理分区,建立了安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水资源管理区划评价体系。采用云模型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一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管理分区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二级评价,将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划分了3个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发展区面积为117.45 km2,主要分布在安阳河冲洪积扇扇体中心强富水区,部分分布在扇缘的外围区域;限制发展区面积为459.26 km2,分布在扇缘的西南和北部丘陵弱富水区以及扇体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禁止发展区面积为24.02 km2,分布在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保护区以及铁路和高速公路两旁,在研究区交错分布。在适宜性分区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管理的区划研究更全面合理,可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科学布局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回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亮 《水文》2012,32(3):60-65
近年,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回灌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瓶颈。以唐山市丰润区乡居假日住宅区A4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为例,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对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回灌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开展地下水源热泵项目时,掌握热源井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探讨了影响地下水回灌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热源井成井工艺、回灌井阻塞以及地下水回灌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新店西二勘查区内主要含煤地层龙潭组上覆夜郎组二段岩溶裂隙水为矿井间接充水水源,未来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以长兴组地层所含的岩溶裂隙水为主;充水方式以渗水、滴水为主,局部会有淋水现象,水文地质条件中等。通过对勘查区的水文地质工作,目的是查明矿区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水文地质特征分析,确定矿床充水因素及预测涌水量,提出矿山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14.
姜峰  苏浩 《地下水》2015,(1):175-177
海城市中西部平原和河谷阶地分布着丰富的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其下部还赋存着深层承压水;而北部波状平原及山前坡洪积扇群等地分布着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在西北部的西南角分布少量微咸水。分析研究海城市中西部及北部水文地质条件可为开展节水增粮灌溉提供可靠的地下水源,可顺利推进节水增粮灌溉水源规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郝奇琛  石建  苏晨  姜山  邵景力  万淼 《水文》2013,33(5):39-45
为有效解决鲁西南高氟区生活饮用水供水安全问题,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岩土样分析、综合评价研究,查明高氟水的分布规律、圈定生活饮用水找水靶区。结合供水水源空间分布特征、供水现状及供水方式,因地制宜,提出了3种供水模式:以浅层孔隙水或岩溶裂隙水为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以深层孔隙水为饮用水源集中供水并且以浅层孔隙水为生活用水水源的分散供水模式,以及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集中供水模式。供水模式的划分可为鲁西南高氟改水工作及供水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红石岩煤矿地质条件中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周边小煤窑密布,曾多次遭受水灾。通过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最终得出煤矿直接充水水源为老空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既是直接充水水源又是间接充水水源,导水裂隙带和采空区密闭墙是主要的充水通道,并提出了水害致灾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杨英英 《地下水》2023,(6):115-117
按照水利部县级总体实施方案水资源论证要求,取水水源论证主要内容包括取水方案合理性分析和取水可靠性分析。文章以辽中县“节水增粮行动”取水方案为研究对象,分析论证了其合理性。辽中县地处辽河中下游平原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片区分布全县8个乡镇,项目片区面积2 766 hm2,取水方案为就地取用地下水。在已有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抽水试验数据,分析得出了论证区单井涌水量、影响半径等水文地质参数,通过确定每个区域的单井涌水量,对方案中单井的控制面积和井数进行了复核,分析认为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国内外地下水源热泵研究现状,通过对北京地区地下水源热泵利用现状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地下水水源热泵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能完全回灌、回灌水温差过大、水井布设不合理等问题。结合北京平原区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含水层结构下如何合理布设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用水井,尽量避免水源热泵系统的使用对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调查、综合物探法、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探测辽宁省典型地区水化学特征,分析了水化学特征与地下水氟离子的含量关系;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氟离子含量分布不同;主要从高氟地下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水文地质环境对氟离子变化的制约,粘性土层是富集氟离子最好场所等方面分析辽宁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原因,通过研究了解到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及粘土层中,这一研究为今后寻找低氟水源提供前期有力资料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部分大骨节病病区的环境水文地质特征与非病区有显著差异。病区气候比较湿润、寒冷,昼夜温差较大,易形成凝结水,在潜水层上部形成上层滞水。病区土壤富含腐殖质,呈黑褐及灰褐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