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山西郊地区地下水多年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山西郊地区有唐山赛德热电有限公司水源地及唐山自来水公司西郊水厂大张刘水源地,是唐山西部主要的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的供水水源地,各水源地现状主要开采层为第四系深层水及奥陶系岩溶水。通过对西郊地区多年地下水动态统计分析,水位基本上呈逐年下降态势,尚未对上覆第四系孔隙水、周围的农业用水构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西山地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西山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北京市重要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之一。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引起了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等环境问题。南水北调客水进京后,将会改变区域用水结构,逐步实现对含水层系统的涵养目的。采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区域含水层系统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采条件下含水层系统响应特征。取得如下认识:西山地区地下水开采总量达到3.546 2×108m3/a,为达到可持续开采目的,需要将开采量压至2.798 8×108m3/a,实现采补平衡;维持现状开采至2030年,岩溶水水位下降22m,第四系承压水水位下降约28m,部分地区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出现疏干现象;南水北调进京后,按照规划压采方案实施,2030年末岩溶水水位平均恢复约5m,第四系承压水水位下降约6m。区域岩溶含水层恢复贮水0.185 4×108m3,第四系含水层系统贮水损失2.782 8×108m3。  相似文献   

3.
大兴迭隆起隐伏岩溶水资源评价及开采方案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兴迭隆起地区隐伏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为保障水源地能持续为大兴、通州地区提供优质的城镇生活用水,需对研究区岩溶地下水进行水资源评价和开采规划预测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法,应用GMS模拟软件对研究区岩溶水系统进行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及水位变化预测。建立的岩溶水系统模型分为5层,模拟验证期为12年9个月。由模型评价的岩溶水系统补给资源量为14 425.74×10^4m3/a,可开采资源量为14 310.52×10^4m3/a,其中岩溶含水层可开采量为2 309.36×10^4m3/a。在模型识别验证后,分4种开采方案对水源地进行开采预测,通过对典型观测孔水位过程线拟合和研究区水均衡分析可知,按2020年之前维持现状开采,2020年后停采念坛水源地,2025年后全区按可开采量进行开采的开采方案最为合理,可分批逐次实现水源地的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4.
泰安—旧县水源区岩溶水开采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泰安-旧县水源区岩溶水因高强度开采,1989年起岩溶水降落漏半和第四系孔隙水疏干区范围迅速扩大,同时产生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岩溶水水质也趋于劣化。而在1993年关闭主要岩溶水开采井之后,岩溶水水位得以回升,水质变好,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灾害减弱,并呈准稳定状态,说明合理开采地下水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5.
长沟水源地是鲁能运河电厂供水水源地,通过预测水源地水位变化趋势,为电厂制定用水计划、及时调整开采布局提供依据。水位模拟预测是在五年长系列动态监测资料及地下水开采量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利用数值模型演练和预测了嘉祥单斜蓄水构造单元内在现状岩溶水开采状态下及增加20%开采量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流场变化特点,所模拟的曲线与实测曲线相吻合,所推算出的水文地质参数合理,为保证水源地合理、稳定、持续的开采提供了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某大型水源地岩溶水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某岩溶水源地是该市大型供水水源地,近年来,在水源地岩溶水周边水井中检出了微量重金属,引起有关部门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查明水源地岩溶水的补给来源、补给途径及其与上覆第四系含水层的关系,识别重金属污染风险,成为保护该水源地的重要任务。根据水源地开采井水化学及同位素取样分析结果,对水源地地下水化学组分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补给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水源地岩溶水中的宏量阳离子组分主要来自碳酸盐岩中文石、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解;水源地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不同水井之间水化学及同位素存在较大差异,主要是由于水井开采深度和补给过程差异造成的;水源地某些水井中Cl-离子和NO-3离子浓度较高,表明可能受到了上部第四系含水层或地表人类活动的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新娟  韩旭  许苗娟  孙颖  刘久荣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8-2022062038
利用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成果,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平谷北山山区侧向补给情况和中桥水源地地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岩溶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2+?Mg2+ 型;平谷北山山前基岩岩溶水侧向补给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地下水;通过D值估算得到中桥水源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的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垂向降水入渗补给比例为57:43;中桥水源地基岩岩溶水接受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第四系孔隙水垂向越流补给比例为87:13。研究成果为平谷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动力场数值模型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参数,为区域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有序回补涵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按照单项组分、综合评价法,对邵庄-双庙水源地第四系孔隙水和寒武-奥陶系岩溶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第四系孔隙水,总体上,以京杭运河为界,运河以西水质较差,运河以东地区、邵庄、双庙水源地所在地段水质较好;蜀山背斜岩溶水系统内大多地段岩溶水水质较好,邵庄水源地岩溶水水质良好,其它地段及双庙地垒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水质量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下水水化学和同位素测试分析成果,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平谷北山山区侧向补给情况和中桥水源地地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岩溶地下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Ca2+·Mg2+型;平谷北山山前基岩岩溶水侧向补给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岩溶地下水;通过D值估算得到中桥水源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的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垂向降水入渗补给比例为57∶43;中桥水源地基岩岩溶水接受山区岩溶水侧向补给和第四系孔隙水垂向越流补给比例为87∶13。研究成果为平谷地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地下水动力场数值模型的建设提供了关键参数,为区域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有序回补涵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开采条件下多时段水量均衡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增平  李广贺 《现代地质》1998,12(3):425-430
根据大武水源地多年大强度持续超采呈现出来的岩溶水的补、迳、蓄、排特征和水位、水量长期监测资料,在传统水均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开采条件下多时段水量均衡法,并将其应用于大武水源地的可采量计算中。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建立了不同开采条件下大武水源地可采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河砂既是矿产资源,也是宝贵的环境资源,具有涵养水分、保护环境的作用。河砂资源的过度开采,既引起了河岸坍塌地质灾害,又对沿河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造成破坏。大汶河河砂开采造成了河岸坍塌、河桥报废。使沿河第四系孔隙水和旧县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开采资源减少,水质变差。分析结果表明,大汶河河砂的过度开采,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长远经济和社会效益,应予取缔或严格限制开采规模。  相似文献   

12.
行业文摘     
《地下水》1989,(3)
石家庄探明一岩溶水源地河南地矿局环境水文地质总站经过三年多工作,在石家庄市西郊区九里山前隐伏岩溶区,探明一处为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溶水水源地。初步评价可开采水量约为8.5~9.0万吨/日。石家庄供水非常紧张。目前地下水开采量约为100万吨/日,水位以每年两米多的速度下降。开发西郊区岩溶水源地,对缓解本  相似文献   

13.
隐伏碳酸盐岩区第四系松散盖层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被第四系松散岩类覆盖的碳酸盐岩分布区,由于地下水动力条件改变(如水源超采、矿山排水、矿坑突水等引起的岩溶水位变化),常引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为了解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与发生岩溶塌陷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山东省岩溶矿区和供水水源地历年来发生的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形态特征及发生过程等,采用应力平衡法剖析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与松散盖层的稳定性,为隐伏碳酸盐岩区工程地质勘察和岩溶塌陷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北京市东南郊大兴迭隆起隐伏岩溶水子系统内的两个水源地(大兴念坛水源地与通州龙旺庄水源地)为例,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在隐伏岩溶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中的应用。研究基础为基于GMS建立的包括第四系与岩溶含水层在内的三维非稳定流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质点追踪技术,结合溶质质点迁移100 d与1 000 d的距离划分水源地的一级与二级保护区,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研究得出,对于隐伏岩溶水大部分来自上覆第四系松散孔隙水越流补给的情况,岩溶水源地保护区即是上覆松散含水层的保护区范围,应加强第四系孔隙含水层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以保护岩溶水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山岩溶水应急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急水源地位于北京西山四季青地区,取水层位为奥陶系含水层,属覆盖型水源地。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水量大、水质优良,是保障北京供水安全的后备水源。本文在综合分析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以群孔抽水试验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法预测水位,从岩溶地下水的富水性、地下水流场、地下水资源方面分析岩溶水的开采潜力,确保在出现水源危机时,岩溶地下水能够作为后备水源地为城市供水。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岩溶裂隙发育,补给条件好,地下水径流强度大,水质优良,具有6万m3/d的开采潜力,即当水源地增加每日6万m3应急开采时,水位埋深预测值为52.94m,能够满足现有取水设备条件,且不会影响其它水源井的运行。   相似文献   

16.
山东淄博沣水泉域岩溶水系统模拟及水源地优化开采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沣水泉域岩溶水系统是淄博市及周边地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因原有大武水源地水质严重污染,急需开辟新的水源地,故须重新开展泉域岩溶水资源评价和开采规划工作。文章在充分概化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借助FeFlow软件,建立了基于等效连续介质的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岩溶水模型,并利用2016年水位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经模型计算可知,在2000-2015年,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日均补给量为104.47万m3/d,排泄量为80.27万m3/d,正均衡24.20万m3/d。对原大武水源地与新增刘征水源地优化开采方案预测的结果表明,最优开采方案为:(1)保持大武水源地现状35.91万m3/d开采条件下,刘征水源地最大开采量为5.5万m3/d,刘征 -大武富水地段最大可开采量为41.41万m3/d;(2)满足刘征 -大武富水地段最大开采条件,大武水源地最大可减采至33.41万m3/d,刘征最大开采量为8万m3/d。   相似文献   

17.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岩溶地下水的评价及开发利用规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任增平  李广贺 《地下水》2000,22(4):173-177
根据大武水源地岩溶水多年大强度持续超采呈现出来的补、迳、蓄、排特征和水位、水量长期监测资料,应用开采条件下多时段水量均衡法评价了该水源地的可开采量;并据此对水源地现状和开采强度和规模进行了调整、规划。以水源地供水区需水量预测和供水来源分析为基础,将2010年作为规划水平年进行了水资源供需平衡。研究表明:大武水源地在无太河水库放水补源时,其可开采量为39.6万m^3/d,2010年通过调引黄河、太河水库、齐陵水源等客水32.2万m^3/d,基本能够满足75.0万m^3/d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18.
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探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龙涧泉为系统的唯一天然排泄口,龙涧泉岩溶水系统与白浪岩溶水系统无直接水力联系。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现状条件下总补给量为864.42万m3/a,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36.81万m3/a;排泄主要是水源地开采和矿山排水,现状开采量为4 117.2万m3/a。由于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并超过了总补给量,区内岩溶水一直处于超采状态。2004—2008年矿区岩溶水实测年均下降1.61 m/a,多年(1984—2008)水位平均降幅为5.68 m/a,最大降幅17.42 m/a。此外还讨论了岩溶水系统的补给、排泄条件,提出了龙涧泉岩溶水开发、保护、复泉与管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北郊水源地是黄河南岸河特大型水源地。分析郑州北郊中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锅炉用水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对生活及工业用水水质进行评价,对地下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后认为,中深层地下水质量一般为良好,个别地带为较差的水,良好区占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差区约占1/4。中深层水作为锅炉用水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北京市现有主要市属地下水源地(怀柔应急水源地、第八水厂牛栏山水源地、平谷应急水源地、水源三厂水源地、张坊应急水源地)多年开采动态进行调查。调查表明伴随多年干旱及地下水超采,上述水源地综合开采能力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日供水能力合计约91×104m3/d,较设计初期衰减了46%。其中,井布局不合理是张坊应急水源地供水能力的制约因素;其他水源地均为第四系水源,衰减原因为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滤水管出露。为了保障水源地可持续开发,本文结合南水北调进京后新的供水形势,进一步提出了水资源回补涵养及洗井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