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快讯     
正从2010年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身)开始,会议秘书处就配合会议日程,每天出版一期会议小报。报纸取名《会议快讯》,顾名思义,主要目的是报道会议的最新进展,方便参会者了解会议动态。据笔者所知,这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堪称新事物。  相似文献   

2.
会议快讯     
正从2010年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身)开始,会议秘书处就配合会议日程,每天出版一期会议小报。报纸取名《会议快讯》,顾名思义,主要目的是报道会议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国际地球科学正在登上系统科学的新高度,从学科细分走向整合集成,从现象描述走向机理探索。上海7年前开始的"地球系统大会"系列,就是要在中国搭建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的转型,推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16年7月4~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156个单位的一千余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单位16个。大会共设26个专题,收到770篇论文摘要。会议共安排670个报告,其中354个口头报告,316个展板报告。  相似文献   

4.
正为构建高层次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打造中国的"CGU"会议,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专家委员会决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于2014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会议第一号通知发出后,得到海内外同行的热烈响应,对会议专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设置6个主题、19个专题。超越专题范围的内容,可以列入第七主题。  相似文献   

5.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的前身为"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两届会议分别于2010  相似文献   

6.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的前身为"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两届会议分别于2010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28日至30日我会在北京举办了第11届学术年会。以会前编辑完成的《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增刊(300余篇论文)为依托,由9个大会报告、300余个分会场报告和十余份展板构筑了会议宏大的规模。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许志琴、贾承造、翟裕生、刘宝?,俄罗斯科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年会于1992年11月10~14日在昆明召开。会议安排了地球物理发展战略的大会报告和专题讨论。大会报告包括“环境物探发展战略”、“固体地球物理发展战略”、“石油物探发展现状”、“论中国勘探地球物理的发展问题”等报告。会议分14个专题,在14个会场同时进行学术报告: (1)计算地球物理:主要涉及波动理论及反演、地球物理新方法、震源机制和小波变换理论及应用; (2)非线性理论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论文主要涉及到磁层混沌动力学、图像动力学、地震模型分维分形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地学前缘》中、英文版编辑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将联合举办"2017地球科学论坛"学术年会。"2017地球科学论坛"是由中、外知名地学家共同参与的学术交流大会。大会由中、外地学专家共同做报告,为提高办会效果,设有同声翻译。会议时间:2017年10月18—20日报告人及报告题目:待见第二、三号通知会议地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欢迎参会。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69-6103569
<正>2015年4月18~19日,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于成都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青年地质工作者——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为主题,500余名青年地质工作者齐聚一堂,分享地球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会议颁发了第一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王成善、张培震,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  相似文献   

11.
正《地学前缘》中、英文版编辑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将联合举办"2017地球科学论坛"学术年会。"2017地球科学论坛"是由中、外知名地学家共同参与的学术交流大会。大会由中、外地学专家共同做报告,为提高办会效果,设有同声翻译。会议时间:2017年10月18—20日报告人及报告题目:待见第二、三号通知  相似文献   

12.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13.
《地球学报》2022,43(2):255-256
第六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组发布了 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 (以下简称《报告》).在 6390 种中文学术期刊中, 评价得到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366 种.《地球学报》在 152 种地球科学学术期刊中, 排名第...  相似文献   

14.
国际会议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今年7月9日至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自上届国际地质大会结束后,美国已花了五年时间为这次大会做准备,现任总统布什亲任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大会组织者向世界各国发出的1号通知达10余万份,会议前后和会议期间共组织了150条地质旅行路线,其中包括去南极的地质旅行。预计这次大会是自1878年召开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将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将派出以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15.
从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看大陆构造研究动向李德威(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以大陆地质为主题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半数大会主题报告阐述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问题,有关大陆构造的专题达40多个,内容涉及大陆构造研究的前沿领域和诸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于1990年10月13 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石油、地矿、科学院、地震、能源、冶金、有色金属、高等院校等部门的130多个单位,共607人。 会议共收到论文720余篇,其中441篇刊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1990)》。 刘式达、肖佐、曾融生和杨文采教授应邀在大会上宣读了四篇综合报告。会议分16个专  相似文献   

17.
正以地球科学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学术盛会始于2010年,由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倡议发起,旨在促进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研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科学与文化结合。"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21年7月7日至10日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富悦大酒店隆重召开。作为本届大会有机组成部分的"河口海岸地质资源暨长三角青年地球科学"圆桌论坛在7月9日举办,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未来资源大会2018"(RFG 2018)合作方,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AAG)于2018年6月16日至6月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会议中心组织了第28届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IAGS 2018)。未来资源大会2018共设能源、矿产、水和地球四大主题。应用地球化学会议(IAGS 2018)在矿产和水两个主题中设10个报告专题,宣读论文113篇,全面交流了3年来国际应用地球化学进展。  相似文献   

19.
据美《纽约时报》报道 在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第21届大会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决定作一次全球性的努力,旨在了解未来10年内“地球生活居住条件”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这项研究工作,将采用最先进的陆地、海洋和空间观测手段,进行多种多样的物  相似文献   

20.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云集了世界上106个国家的5500多位地质学家,听取并讨论了约3500多篇报告和报道.这次大会是地质学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会议,会议指出了地质科学现阶段的特点及其实际意义.正如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苏联地质部部长E.A.Козловский所指出的:这次大会与以往各届大会有别的主要特点是着重讨论了超深钻问题、大洋和大陆的构造演化与宇宙地质的关系、以及地球上地质系统的演化问题.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精确计算在地质学中越来越具有主导地位.目前地质研究中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把地质理论应用于实际以及地质环境的保护.后一点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学上表现得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