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太原市兰村泉域地下水质量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磊 《地下水》2003,25(2):62-64,79
本文利用BP网络模型对兰村泉域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地下水中总硬度、Cl^—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对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苏明  尹明 《岩矿测试》2010,29(5):479-480
全国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其目的是查明全国地下水污染状况,综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编制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保护区划,建立地下水水质与污染预警系统,为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资源保护、完善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2)
以山西省孝义市某化工园区为研究区域,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应用HYDRUS-1D软件,模拟源强连续注入状态下污染物穿透包气带所用的时间。利用Visal 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预测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通过模拟实现了土壤包气带—地下水系统运移模拟与污染评价的耦合,是对传统污染物迁移预测分析方法的改良和完善。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大约590 d左右穿透包气带进入地下水,10 a后影响面积达到80~90 hm~2,园区建设将对地下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应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祥达  刘潞  彭鑫 《地下水》2020,(1):18-19,36
在调查掌握某化工厂区地下水氯化物指标的基础上,得出了该化工厂区地下水中氯化物为污染指标。查明了该化工厂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该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模型计算方法,预测了该化工厂区地下水流场的变化,对工厂企业采取治理措施后的地下水中氯化物浓度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对治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能够反映该区地下水中氯化物的变化规律,在工厂企业采取污染防治措施之后,该区内地下水中氯化物浓度大幅下降,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相符,模型可预测该化工厂区地下水氯化物发展趋势,对该化工厂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运用溶质迁移模型预测化工区地下水质污染和用统计模型预测化工区区域井水污染,为制定一个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整体规划提出了科学依据,对控制现有的污染程度和范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桢  高雪  高伯贤 《地下水》2014,(6):114-116
通过野外调查、原位试验、测试分析和综合分析等手段,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分析,预测和分析井田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提出根据井田的实际情况,从控制可能产生污染的全过程、地下水监测和地下水污染应急措施等方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及其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佳木斯市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资源进行了研究。在对地下水资源量、水质及污染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了地下水流和地下水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并给出了该区区域下水流的纵、横向弥散系数,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和污染防治方案进行了模拟和评价,为佳木斯市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防治和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污染指示性因子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京津冀地区重要饮用水源,由于地下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污染物排放,京津冀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威胁当地居民饮水安全,地下水污染预警和防治成为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从预警和污物防控的角度,厘定了地下水污染指示性因子概念和内涵,提出了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指示性因子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从指示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水质演化、地下水污染类型、污染源等4个方面选取了30个典型指标构建了地下水污染指示性因子指标体系,对关键评价指标的意义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罗奇斌  康卫东  郭康 《现代地质》2015,29(2):245-251
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溶质运移的弥散理论开始应用于实际问题。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及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对地下水进行保护、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控制的基础。而弥散参数的确定则是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西宁市贵德县地下水污染的水质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在贵德县河滨公园林场采用径向收敛流水动力弥散理论方法进行了第四系含水层现场弥散试验,计算了试验场地潜水含水层的弥散度,获得纵向弥散度(aL)为0.843~0.998 cm,横向弥散度(aT)经验推断值为0.17~0.20 cm,为进一步建立该地区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和评价该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遵义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忠 《贵州地质》2004,21(4):258-261
近年来遵义市两城区地下水污染日益加重,对地下水水质污染分布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掌握地下水水质污染变化趋势,是当前区内地下水水质污染防治研究的首要任务。文中根据地下水综合水质评价指数F和累计超起始值污染指数Pi的计算结果,对地下水超起始值污染指数进行趋势面分析,并对水质污染态势进行类型分区,然后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应用DRASTIC模型评价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楚文海  刘奇  李江  朱京荣 《地下水》2007,29(1):88-90,105
介绍了DRASTIC模型的七个评价因子: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净补给量、含水层介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坡度、包气带介质Ⅰ的影响和含水层的导水系数.以地理信息系统(MAPGIS软件)为基础平台,结合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专业模型(DRASTIC模型),评价了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并进行了模型验证.通过MAPGIS软件做出了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预测图,并对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风险提出了防治对策,最后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6,(4)
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地下水中污染因子的运移扩散情况进行预测,是对地下水进行保护和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控制的关键。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中弥散参数对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陕北白于山以北地区潜水含水层污染水体的运移规律进行分析,采用径向收敛流水动力弥散理论方法进行潜水含水层的弥散试验,计算场地潜水含水层的弥散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纵向弥散度(a_L)为0.58 cm,横向弥散度(aT)经验推断值为0.116 cm。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进一步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和制订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同地区地下水弥散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建峰  王政友 《地下水》2000,22(4):168-169
水动力弥散理论主要研究地下水可溶物质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弥散运移,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大同御河漫滩中细砂取样,模拟野外地下水水质污染的运移,进行了室内二维弥散实验研究,计算弥散系数,为制订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某石化污染场地含水层自然降解BTEX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污染问题是国家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监测与评估含水层自然降解污染物能力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手段,也是国外地下水中修复技术研究热点课题。以华北平原某石油化工类场地为案例,通过调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现状,监测场地地下水中苯系物(BTEX)浓度及相关化学参数变化,运用微生物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和水文地质方法,估算了该场地含水层自然降解苯系物量。这一研究成果为评估我国石油类场地地下水污染的自然修复能力提供了实证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1,(4)
2013年,山东潍坊发生了著名的地下水污染事件,引发了舆论广泛关注,有学者就此提出此次事件应该成为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拉夫运河时刻”。本文回顾了1978年发生在美国的“拉夫运河事件”始末,以及该事件发生后,《超级基金法》的出台及其特点,为美国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本文梳理了2013年以来,我国相关典型地下水污染热点事件发生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情况。发现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正在走向完善,特别是《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提到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国务院已经将《地下水管理条例》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然而,目前针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资金来源问题仍然缺乏制度保障措施,因此本文提出为了保障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稳定向前,我国应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的超级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16.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徐凤兰  叶丹  曹德福  王杰 《地下水》2005,27(1):50-52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明显不同,即具隐蔽性和难以逆转性.地下水一旦受污染,便很难治理及恢复.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地下水是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影响了地下水的使用价值.本文试就一些典型的地下水污染进行探讨,并提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周口市地下水环境背景条件、地下水污染状况及特征,提出了地下水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应从区域整体出发,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管理,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做到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统一,是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1)
通过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建立田畈灰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选用灰渣溶滤后产生的F~-作为模拟因子,利用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地下水中的F~-的运移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地下水中的F~-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氟化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方向与地下水水流方向基本一致,氟化物浓度随着迁移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为灰场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邢台市岩溶水污染现状与演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地表水的污染和固体废物的乱堆放,导致邢台市岩溶水多处出现污染现象,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下游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本文依据大量水质监测数据,评价了岩溶水的污染现状,采用数值方法预测了污染源继续存在和污染源得到治理两种情况下地下水污染的演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对水源地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污染源存在时,地下水污染物Cr6+超标浓度等值线将以0.769m/d的速度扩散;在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后,地下水污染物超标浓度等值线扩散速度将减少至0.402m/d,可见污染源治理对减缓地下水污染的扩散有重要作用。预测结果可作为选择地下水保护方案和污染治理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属重大环境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地下水污染的环境影响,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结合所在场区的地质特征,采用注水试验确定场地内土层的渗透系数;建立数学模型对环境影响进行模拟,并利用已知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对正常工况排水条件下污染物的环境影响范围进行预测,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