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已知磷矿床、点共计80余处,按成因分类可分为沉积型、岩浆岩型、沉积变质型及生物堆积型磷矿床等四大类。其中,以分布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的沉积变质型磷灰岩矿床亚类中的“海州式”磷矿工业价值为最大,其查明资源储量为全省磷资源量94%;其次,为分布于华北地层区内、处于华北陆块构造单元的浅-滨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亚类中的“凤台式”磷矿和扬子地层区内,处于扬子陆块一级构造单元的岩浆矿床-岩浆气成-热液磷灰石岩矿床亚类中的“凹山式”磷灰石磷矿,其他类型(亚类)磷矿因规模小、品位低,资源零星。  相似文献   

2.
扬子陆块区磷矿资源丰富,矿产勘查和科研资料积累较多,其中新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海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地质研究和勘查工作较为深入。通过研究,在扬子陆块区震旦系—寒武系磷矿厘定出4个Ⅲ级成矿区带,12个Ⅳ级成矿亚带。扬子陆块区磷矿资源潜力巨大,根据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分析,在区内圈定重要找矿远景区25个,并划分A、B、C级。研究成果可为扬子陆块区磷矿勘查部署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和特征,指出菱镁矿、硼矿、磷矿、滑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赋存于不同的沉积建造、火山堆积以及不同变质岩系之中,是由古陆块的构造部位所决定的。前寒武纪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大陆地壳演化关系密切,古元古代大陆拼合焊接的造山带和新元古代稳定地块的海相沉积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非金属矿产成矿构造环境,前者在中国北方(如胶辽裂谷、佳木斯地块)形成菱镁矿、硼矿、滑石矿和石墨矿等矿床,后者在南方(如扬子陆块、苏鲁大别带)主要形成磷矿床。前寒武纪产出大型、超大型非金属矿床数十个,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岩浆热液型和沉积(弱变质)型,文中着重对硼、石墨、菱镁矿、滑石、磷矿等五个主要矿种的资源分布及矿床地质特征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磷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研究中国磷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磷矿床划分为4个矿床类型11个矿床式,最为重要的磷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型磷块岩矿床、变质型磷灰岩矿床和岩浆型磷灰石矿床.在中国磷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之上,综合成矿规律,构造背景、岩相古地理等因素划分出22个磷矿矿集区.其中磷矿重要矿集区15个,基本包括了中国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桂西地区地处右江盆地,位于华南板块扬子陆块之上,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产地之一。为了探讨沉积型铝土矿对本地区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的响应,分析其对铝土矿成矿过程的影响,文章从矿床地质特征及地层学的角度,剖析了沉积型铝土矿赋矿地层及周边地区地层岩性记录的构造信息。结果显示,桂西沉积型铝土矿的成矿和改造过程始终受区域性构造运动影响:东吴运动时期的地壳抬升和剧烈的火山喷发活动为本地区沉积型铝土矿的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成矿条件和容矿场所;在华南板块印支期和燕山期的陆内变形和挤压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沉积型铝土矿受到改造,表现为矿体形态和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华北陆块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资源分布区之一, 在目前铁矿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 深化铁矿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 以地质年代为界线, 结合对华北陆块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厘定出6个铁矿床成矿系列: ①华北陆块与太古宙海相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 ②华北陆块东部与古元古代岩浆、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 ③华北陆块北部与中元古代构造旋回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Fe、Ti、V矿床成矿系列(组); ④华北陆块东部与新元古代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 ⑤华北陆块与古生代火山-沉积、沉积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 ⑥华北陆块中东部与燕山期岩浆作用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组)。六个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较为完整的铁矿成矿谱系, 通过对华北铁矿成矿系列系统的研究总结, 认为找矿工作应聚焦于地质单元、时间、地质作用、有用组分、矿床类型组合五个维度, 而矿床式作为典型矿床深入研究后高度概括的成果, 对找矿工作也有很大启发意义, 对于白云鄂博、陈台沟、司家营、杏山等重点矿山构造的重新认识, 有助于实现进一步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7.
磷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依矿床成因类型不同而不同。磷矿成因有内生、外生和变质等三大类。内生磷矿包括岩浆岩型、火山岩型、热液型等,还可细分若干亚类【1】;外生磷矿包括海相磷矿、陆相磷矿;变质型磷矿包括沉积变质磷矿、绿岩带型磷矿。磷矿成因类型虽多种多样,但最具成矿远景的是海相磷块岩、沉积变质磷灰岩和岩浆岩型磷矿中的碱性杂岩型三类,这里只讨论这三类磷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北方内生磷灰石、变质及沉积型磷矿成矿特征及典型矿床的研究,建立了各种类型磷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确定了各类型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矿床的共生规律,为开展磷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磷矿的沉积和成矿与成磷期的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将“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运用于开阳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沉积型磷矿床的成矿分析和找矿预测上。通过选取陡山沱组及其各岩性段的地层厚度及磷矿层品位作为单因素,确定开阳地区古地理格局;结合地层岩性组合、沉积特征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恢复开阳地区成矿期沉积环境,编制陡山沱早期、中期和晚期岩相古地理图。根据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结果,认为开阳地区陡山沱期整体处于南靠黔中古陆、地势南高北低、局部地形复杂的滨岸海滩沉积环境,其中临滨带为最有利成矿带,局部地形变化也会造成矿层厚度、品位的差异;矿层受到的水流冲蚀、暴露、淋滤及再沉积作用是导致矿石品位显著提升的关键因素。通过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精确还原成矿期古地理环境、解析多期次沉积成矿过程,对于确定磷矿控矿因素、构建找矿预测模型和预测矿体空间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天锐 《中国地质》2007,34(2):315-323
笔者是在“五国编图项目”(中国、俄罗斯、哈萨斯坦、蒙古国、韩国)的中国北方磷矿床资料研究基础之上完成本论文的。中国北方磷矿床分为“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三大类型。沉积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晚震旦纪陡山沱期和早古生代寒武纪早期,磷质来源以海洋生物磷为主;沉积变质型磷矿床主要产生于中元古代,磷质来源以火山磷质为主,也可能有生物磷质参与;沉积型和沉积变质型磷矿都包含陆地风化迁入盆地中的磷成分;岩浆磷矿床主要产生于海西期和加里东期的超镁铁岩浆岩,多与铁、钒、钛成为成矿系列。沉积型磷矿在华北地台南缘和塔里木地块北缘应重视,而沉积变质型在华北地台北缘有远景;岩浆型则主要勘查超镁铁岩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