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卫星云图、高分辨率多普勒雷达资料及贵州省黔西南州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多角度分析了2005年6月25日-26日黔西南州出现的强度大、范围广的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高纬分裂的小槽南下及中低层较强切变南压,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在这次暴雨的能量和水汽输送中起着重要作用。晴隆县和望谟县的暴雨和大暴雨主要是由一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在其上空滞留产生的,雷达回波的多单体特征及加密站观测每小时地面风场和气压场的中尺度分析揭示了这次强降雨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2.
于文利零群  杜伟华 《吉林气象》2007,(3):《吉林气象》-30-31,46
随着中尺度加密气象站的陆续建成,通过数据分析为气候区划、防灾减灾、风能资源调查、应急预案启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山区夏季降水局地性强,当加密站出现降水时,如果不连续查看加密站资料,会影响短时预报服务效果及应急预案的启动。我们采用VB SQL数据库编程技术开发了加密站雨量、风力等级等气象要素自动警报程序,可以实时监测加密站观测数据,自动警报出现的灾情和自动站故障造成的资料缺报,便于及时做好预报服务工作及技术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3.
1引言中尺度区域加密自动站建设是自治区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三站四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稳定的中尺度区域加密自动站,获取高质量、稳定、连续的区域性天气、气候资料,提高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是我们建站的最终目标。中尺度区域加密自动站是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数据通讯为一体的气象观测设备。数据采集部分包括雨量、温度和风速风向等传感器;数据处理部分对采集到的气象数据按照气象要求进行运算与分析;数据存储部分采用动态链表方式存储小时气象数据,最多可以存贮3个半月的气象数据;数据通讯部分一般采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睿图-中亚区域数值预报系统(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Central Asia, RMAPS-CA)以及不同的地面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进行同化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加密自动站的同化应用来提高RMAPS-CA对于地面要素的预报性能。通过2020年7月为期15天的批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相比仅同化国家级自动站而言,同化加密自动站后可以有效提高地面温度、湿度和风速的预报准确性。在使用加密自动站的基础上,将RMAPS-CA的地面资料同化方案由原方案改为更新方案后可以降低地面温度预报和风速预报的均方根误差,提升加密自动站的同化应用效果。综上所述,加密自动站的合理使用可以改善RMAPS-CA的预报性能,而同化更新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对于数值预报系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提高自动气象站数据可用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气象站的实时观测资料直接影响着中尺度、短时效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如何提高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的可用性尤为重要。通过对影响自动气象站上传数据可用性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可行的方法及措施,努力提高自动站资料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6.
济南“7.18”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利用常规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CloudSat卫星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百年一遇的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这次对流性大暴雨是由高空冷涡南部低槽、低层准东西向切变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以及自东北南下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MlCAPS3.1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及中尺度地面自动站加密观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系统稳定少动,南海季风槽缓慢北抬是造成此次局部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强劲的低空及超低空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有组织排列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锢凶锋、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Tmin ...  相似文献   

8.
利用NCEP 1°×1°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6月3日河南东部地区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与形成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东北冷涡维持的有利环流形势下,冷涡后部横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以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为豫东飑线发生提供了触发机...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等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NCAR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对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α中尺度雨带中镶嵌着β中尺度的雨团;α中尺度MCC后部不断有γ、β中尺度对流云团从西侧或西南侧合并补充;中尺度滤波后发现造成京津冀"7·21"暴雨的系统为低层的中尺度切变线,东移过程中加深为中尺度低涡扰动,中尺度切变或低涡位于对流层中低层(为近乎直立的正涡度柱),高层为辐散场(负涡度),但负涡度值与中低层正涡度值要小得多,说明主要是中低层的系统强;分析VDRAS资料同样发现对流层低层强辐合,存在中尺度涡度柱,其上方是中尺度反气旋,热力结构为上暖湿下冷湿。  相似文献   

10.
东北冷涡加密观测事实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配合东北冷涡的研究,1995年6月23-25日组织东北区三省一市全部地面观测站和探空站对东北冷涡进行了一次加密观测,通过这次过程加密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到东北冷涡系统的某些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地面观测资料在快速更新同化系统中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平  王晓峰  张蕾  李佳  许晓林 《气象》2017,43(8):901-911
通过对2011年7月31日发生在上海的局地强对流过程,利用快速更新同化系统(SMS-WARR),设计了四个试验,对地面观测资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敏感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对模式初始场的调整作用不同,地面观测资料的疏密影响模式初始场预报,加密自动站气象资料同化对初始温度场、风场的影响最明显;所有试验中,同化所有观测资料的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此次强降水过程,且模拟的地面温度场、风场以及辐合线的演变与实况基本一致;通过分析、比较各试验初始场和预报结果的影响发现,同化所有地面观测资料能改善模式的初值,且观测资料通过循环同化的方式融合进模式,提高了模式对强对流中尺度结构特征的刻画,改善了对局地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初夏湖南致洪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湖南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和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05年初夏湖南致洪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是中尺度辐合线、中尺度低压和中α尺度对流云团共同作用引发的,高层辐散先于中低层辐舍的抽吸机制,θse廓线呈弓形分布的上千冷、下暖湿不稳定层结,南海丰沛的水汽输送是大暴雨形成的物理条件。尺度分离的流场能清晰地分辨中尺度天气系统,中尺度系统对应着雨团活动,积云时流发展早于中尺度系统和雨团的发展;强降水与深对流云团及雷达回波强度强、回渡顶高、VIL大的强对流单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红外卫星云图及其反演产品TBB、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分析渭河流域一次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西风槽东南移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背景下,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形成的1个MαCS和3个MβCS是这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中高层前倾槽结构和低层较强垂直风切变有利强对流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3"成都短时强降水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高低空要素配合下产生的,分析常规观测资料可以预判出成都及其周边区域具有强降水发生的有利条件;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的风场辐合区对强降水的落区及移动具有指示意义,地面变压场的正负变压区表明重力波的传播和频散是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红外云图及其反演产品TBB、多普勒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分析了2014年6月19—20日吉安市对流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西风槽东移和中高层干侵入背景下,由地面中低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性暴雨产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强盛到成熟阶段,强降雨落区位于TBB低温中心附近及后侧梯度大值区。雷达回波图有明显的反射率因子核心,在降水发生时,最大反射率因子高度和单体质心高度的明显降低,伴随着降水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资料等,对2008年5月3日湖北省孝感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辐合是造成此次过程第一段强降水的主要原因,西风槽、西南涡和低空西南急流是其第二段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温度露点差<4 ℃、K指数≥36 ℃、△θse700-850<0 ℃与两段暴雨过程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整个过程主要是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活动所致,云团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强度变化及其移动,与两段强降水的强度及落时、落区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贵州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贵州自动站雨量资料、FY-2C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等,对2006年6月12日夜间贵州南部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类似于MCC(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特征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及其缓慢东移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直接原因.对流层中低层大量的水汽输送和对流有效位能的积累为大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中高层弱冷空气入侵使偏南暖湿气流被迫抬升、地面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的形成是暴雨发生的可能触发机制.中尺度天气系统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高、低空配置,暴雨区南、北两侧的正、反垂直环流构成了中尺度次级环流圈的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05.7.23河北暴雨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侯瑞钦  景华  张迎新  张文君 《气象》2006,32(7):88-9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自动站、加密雨量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05年7月22—24日河北中南部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及热带系统造成的低层水汽堆积及高层的强辐散为强对流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整个过程中主要有三个强对流云团活动,地面对应有3个中-β尺度雨团产生,雨团一般出现在中尺度辐合线或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偏向暖湿气流一侧;强雷达回波和正负速度对、逆风区等特征对强降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7·18”济南突发性大暴雨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FY-2号气象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以及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大气层结十分不稳定和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强烈发展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直接造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低层冷空气南侵,触发了具有高不稳定能量的对流发展;低空强劲的西南急流直抵黄河下游一带,不仅与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强烈辐合,还将大量水汽和能量输送到该地区,使降水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一次中尺度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1年6月16日玉林市南部一次中尺度强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通过中尺度系统激发而产生的。高空低槽和低空切变辐合是强降水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强烈发展是强降水产生的直接原因;分析红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