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具有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成藏的有利条件。上古生界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具有相同的烃源岩,且煤层与致密储层垂向上相互叠置,为二者联合勘探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在综合考虑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共同勘探选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煤层厚度、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生气强度以及致密储层厚度4个指标。依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鄂尔多斯盆地内5个区块进行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共同选区评价,评价结果为区块Ⅱ、Ⅲ和Ⅴ为勘探目标区,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西缘,煤层厚度大、烃源岩生气强度大,勘探前景好;区块Ⅰ和Ⅳ为勘探有利区,呈条带状分布在盆地的东北部和西北部,煤层气与致密砂岩气协同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两淮煤田煤层含气性特征及甲烷富集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淮煤田是华东重要的煤炭基地,以其煤层层数多,煤类齐全,煤层气资源丰富而作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选区之一.本文以淮南潘集、张集和淮北宿南向斜等三个靶区为重点,在对两淮煤田煤层含气性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煤层甲烷资源量,探讨了煤层气的富集机制,为两淮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苏南地区的含煤区地质背景、煤层分布、生气条件及含气量等的综合研究,总结了煤层气的聚集规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区地质实际的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对22个煤层气勘探预选区块的勘探前景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苏南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小而零星,但从煤化阶段、煤岩组份、有机质类型等分析,总的煤层生气条件是好的。煤层含气量受埋深、煤种、煤厚、圈闭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根据本次煤层气选区评价结果,建议将港口、句容、花山三个区块作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选区块,沙洲、东山、卜弋桥、湖塘、古洞等区块作为次选区块。  相似文献   

4.
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煤层气储层描述及储层评价,煤储层分布,预测及选区评价,煤储层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系统评述后认为,我国目前已基本掌握了煤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和地质评价选区技术,煤层气储层工程技术和储层模拟软件系统,并在煤层气储层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但我国煤储层的构造复杂,煤层多强烈变形,煤层结构常呈碎粒状及糜棱状等,煤储层多为贫煤和无烟煤,呈“三低一高”(煤层压力较低,煤层渗透率低,在水压裂等强化措施下形成的常规破裂裂缝所占比较低;煤层普遍具有较高的吸附力)的物性特征,且变质程度偏高,高煤级煤(贫煤一无烟煤)占49%,独具“中国特色”,进而讨论了当前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急待解决的8个方面的科技问题和难点,指出了在21世纪初中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的7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徐州地区的含煤区地质背景、煤系分布、煤层特征及含气量等煤层气勘探地质条件的综合研究,分析了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本区地质实际的评价标准,并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对12个煤层气勘探开发预选区块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徐州地区煤层总厚10~15 m,结构简单至复杂,含煤特征在空间展布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从煤层钻孔瓦斯含量来看,本区属于低沼气区,煤层气的赋存与煤阶、埋深、煤层厚度、构造类型、岩浆岩侵入、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根据本次煤层气选区评价结果,建议将九里山区的QK7、QK9区块作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选区块。  相似文献   

6.
定量分析地质构造条件对煤层复杂性的影响,进行煤层复杂性的定量评价,对于不同复杂度煤层开采方法的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分析和确定煤层复杂性的影响因素,提出"煤层复杂度"概念,并根据煤层复杂度对煤层进行了新的定量分类。通过对影响煤层复杂性关键因素——地质构造的多级定量分析,建立了基于地质构造条件的煤层复杂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模糊数学建立了煤层复杂性评价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了煤层复杂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实现了煤层复杂性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7.
地质选区是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基础工作。我国低、中煤阶煤层气资源丰富,完善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体系十分重要。笔者对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多层次模糊评判法建立了低、中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处在勘探初期的低煤阶煤层气选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煤层的生气潜力、储集性能和煤层气的保存条件;进入开发期的中煤阶煤层气选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煤层气的资源条件、赋存条件和开发条件。通过实例应用,彬长区块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区可分为6类,一类区主要分布在亭南—大佛寺矿区以及雅店矿区北部区域,向周围煤层气勘探潜力降低;柳林区块中煤阶煤层气开发区可分为5类,一类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CLY井组和中北部FL-EP1井区的东北侧区域,北部聚财塔断层附近最不利于煤层气开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采煤面积的扩大和深度的增加,矿井瓦斯灾害愈来愈严重,为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也为了对煤层甲烷资源进行评价与勘探开发,不少教学,科研,生产单位就煤层瓦斯问题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在全面整理已有煤层甲烷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江西煤层甲烷的储层特征,计算和预测了煤层甲烷的资源量,提出了近期可供工程的选区。  相似文献   

9.
从油气公司的角度阐述了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指出未来陆上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主要有五大领域: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青藏高原、中小型盆地和非常规油气。这几个勘探领域都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具有多个战略目标及较好的勘探前景。建议战略选区项目工作要遵循四大原则: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风险性。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藏分析的参数与流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生维  段连秀 《地球科学》2000,25(6):613-616
煤层气藏特有的赋存状态、圈闭形式和不均一性决定了煤层气藏分析在煤层气勘探乃至开发中的重要地位.煤层气资源条件、煤储层岩石的不均一性程度是煤层气藏分析的重要方面.煤层气藏的分析评价应适应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进程.在勘探初期评价选区阶段应以煤层气藏的地质条件分析为主.在进入井网试采阶段应突出煤层气藏分析, 特别是煤层气藏的不均一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选区和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近几年从事煤层气评价和勘探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对比较流行的选区思路和评价方法作提出了一些疑问,休克有定选区的目标和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选区的思路要“实际”,在评价方法上要“实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所收集的页岩气基础地质资料及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分析了页岩的地球化学、储层、含气性、可采性等条件及页岩气构造保存条件对页岩气成藏和开采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页岩气有利选区评价模型,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规范化处理。以我国页岩气勘探较为成熟地区为例,利用模糊物元分析法,确定了影响页岩气有利选区评价指标权重,并对这些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建立的页岩气有利选区评价模型是可行和合理的,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评价结果可作为页岩气开发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勃利盆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富集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实践。本文基于对七台河断陷区煤层气地质条件的精细解剖,揭示了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特征及成藏机制。研究发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成藏条件良好,其中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煤层层数多、总厚度大,发育多个富煤中心,热演化程度较高,煤储层物性较好,煤层含气量总体西高东低,构造、水文、封盖等保存条件较好,具备良好的煤层气成藏基础,存在向斜-水力封堵型、断层封闭-水力封堵型、断层-多煤层自封闭型3种煤层气成藏模式,埋藏适中、缓—滞留水环境下的“逆断层封闭区”、“次级构造高点”和“煤层中部分层”是煤层气富集成藏有利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模糊数学煤层气选区评价模型,进行了有利区评价,优选出青龙山—桃山区、马场区等7个煤层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我国煤层气地质选区中,如何引进新技术、采用综合勘探策略、提高勘探效益、降低勘探成本这一问题,以我国煤层气最具开发潜力的沁水盆地(面积5万km^2)为例,阐述了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地质构造特征,寻找地下煤层裂隙发育区,探测煤层气高渗富集区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效果。选区结果目前已得到十多个煤层气试验井的证实。  相似文献   

15.
王生全 《西北地质》1997,18(1):54-58
本文应用模糊相似选择理论,对石嘴山一矿3号煤层沿走向6个瓦斯地质单元的煤层瓦斯赋存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得出了其瓦斯赋存条件的优劣排序,为生产部门开展瓦斯防治提供了地质依据。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UCG)是一种潜在的煤炭利用新方法,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其探索研究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针对UCG资源条件的适宜性、工艺技术的可行性、环境影响的可控性3个方面,综述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现状,阐明了适合UCG技术的煤炭资源储量情况、地质选区选址技术的不同标准、气化工艺的发展历程与适用条件、影响气化实施的工程与环境因素。分析认为,UCG的地质选区技术多为定性分析特定地质条件下的有利区,缺乏定量化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且主要针对浅部和中部煤层,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特别是多煤层地区和深部煤层的开发;环境因素对于UCG产业化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动区煤层气抽采利于高效开发采煤工作面卸压煤层气,降低井下瓦斯安全风险,但地质条件、煤炭采掘条件的差异使得地面井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对预备采区进行选区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探索煤矿采动区煤层气高效开发的选区方式,通过建立一票否决制度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量化计算综合得分的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采动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应用于铁法矿区晓南矿。结果显示,研究区16个规划采区中有4个得分大于0.6,建议进行采动区煤层气开发;同时,评价结果排序靠前的单元净收益也较高,且处于矿区内煤层气赋存有利构造区域,与评价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综合认为,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组合权重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有效避免了采动区煤层气选区开发的盲目性,评价结果具备一定实际工程开发部署及经济效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烟层气勘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我国广泛开展了烟层气远景资源评价和煤层气地质勘探选区研究,其中不少选区进行了专门的烟储层岩石物理研究和煤层气勘探,初步找到了沁心盆地南部和鄂尔斯盆地东缘两块煤层气保存富集条件较好的区块,经小型井网试采的结果证明其具有工业开发价值。对煤储层的涌透率、以气封闭条件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提出煤层气藏的概念;对煤层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也有一些认识,但这些研究还只是初步的,特别是对煤层气藏不均一性的认识还  相似文献   

19.
从油气公司的角度阐述了开展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勘探面临的形势,指出未来陆上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主要有五大领域:前陆盆地、叠合盆地中下组合、青藏高原、中小型盆地和非常规油气。这几个勘探领域都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具有多个战略目标及较好的勘探前景。建议战略选区项目工作要遵循四大原则: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和风险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页岩气资源评价必须立足于中国主要陆块的地质条件与构造演化特点之上,对于不同层系、不同地区的页岩气选区评价,也必须抓住关键因素。川滇黔邻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但保存条件较渝东南地区更为复杂。印支期以来,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应力场转换,断裂、褶皱发育,因此,建立针对性的页岩气选区评价参数体系是该区页岩气勘探走出困局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该区已有页岩气钻井成效的基础上,立足于扬子海相层系页岩气勘探应是基于保存条件的"连续型甜点区"的选区评价基本思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5大因素(区域盖层、直接盖层、底板条件、页岩层自身条件、构造改造强度)、4个等级、17个选区评价参数。另外,根据已有相关钻井数据,总结提出了5个页岩气层评价表征参数(含气量、孔隙度、电阻率、氮气组分含量和压力系数)。根据该指标体系,对川滇黔邻区的主要构造单元进行了梳理分析,优选出5个有利区,提出了各有利区的首选可能突破点。本研究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有利区带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