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根据约50个1:20万区域化探图幅的评审和验收工作,认为目前地矿部存在的少数图幅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采样和分析工作的质量要求不明确、管理不严所致。作者根据地矿部已有经验编写了《1:20万区域化探野外采样、样品加工及原始资料质量评定标准》和《1:20万区域化探样品多元素分析质量验收评分标准》。这两个标准已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和执行,证明对提高采样和分析工作质量的效果是好的。本文全文发表了这两个标准的内容,以供全国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叶家瑜 《物探与化探》1989,13(3):180-189
本文是1986年地矿部组织的海南岛1:20万区域化探跨省承包项目中有关由五个实验室联合承包全岛样品分析工作的经验总结。文章系统介绍了他们对数据的报出和报出率、I、II级标样的监控、内部检查、密码抽查等质量参数的认识和质量监控方法方面的经验。这些认识和经验对于目前正在进行1:20万区域化探样品分析的各省局实验室和承担拼图编图任务的物探队,特别是由几个实验单位共同承担本省样品分析任务的实验室如何保证检品分析质量的问题上可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矿部各省地矿局1∶20万区域化探成果报告(说明书)及地球化学图件的评审验收工作已普遍开始。为了使各地矿局在评审验收工作中的质量考核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我们将近年来地矿部在西藏三江地区招标跨省承包项目的成果报告评审时采用的做法和经验,并参考了部分省地  相似文献   

4.
1:20万区域化探样品的分析测试质量监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立军  汪涛 《岩矿测试》2004,23(2):143-147
报道了1:20万区域化探样品分析的质量监控方式及利用局域网实现1:20万区域化探样品分析自动化的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依据《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并结合山西省的地质情况建立了一套1:5万区域化探样品分析测试的质量监控体系。分四个部分详细论述了的1:5万区域化探样品分析测试的质量监控体系。过去1:5万质量监控体系完全是靠人工进行,效率低下;本质量监控体系与过去相比,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更加准确、迅速,更能适应1:5万质量监控大量数据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第二代区域化探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已广泛开展,除要求提供基础的地球化学资料外,还要求每个1/20万区域化探图幅在两年半内提交《地球化学图说明书》和一处矿产普查基地.为缩短工作周期,提高找矿效果,我们在第二代化探扫面的同时对第一代化探成果进行异常检查,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属半干旱荒漠草原区.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应针对该类景观区微景观特点,选择土壤或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开展工作.经试验确定采样粒级为-5~ 20目;采样密度2个点/km2;采样介质为残坡积物或冲、洪积物.经4个1∶20万图幅的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异常圈定和地质找矿效果,方法技术有效.  相似文献   

8.
第二代区域化探的进展、成果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20万区域化探扫面是1979年地矿部上海工作会议决定的,由于采用的方法和技术都与50~6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按苏联规范进行过的1:20万区域化探(当时称作1:20万路线金属量测量)有很多的不同,因此应属第二代区域化探.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中东部残山丘陵草原覆盖区化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中东部针对半干旱残山丘陵草原覆盖区开展1∶20万区域化探方法研究.在典型已知矿区进行了流长、层位和粒级方法试验,以及不同采样密度、采样粒级的面积试验.结果表明:采样深度为20~ 80 cm时可以有效地发现异常,但为了提高采样效率,避免风成沙干扰,建议采样深度在钙积层上方40 ~ 80 cm为宜;流长从500~3 500 m都可以有效发现区域异常,因此流长对1∶20万或1∶25万区域化探调查影响不大;-120目细粒级沉积物样品中,贫SiO2而富集各种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受风成沙稀释影响较小,是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的最佳采样介质.根据试验结果,对该景观区进行2 000 km2的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示范,结果表明,在已知矿区均能获取清晰的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且在其他地方也发现了多处异常,证明了所选采样介质的有效性;与1∶20万区域化探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本此研究圈定的成矿元素异常强度高、范围大,显著避免了风成沙对元素含量稀释的影响.因此,-120目细粒级沉积物样品可作为该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调查的最佳采样介质.  相似文献   

10.
孙焕振 《物探与化探》1988,12(3):161-168
本文对1:5万地球化学普查样品中分析元素的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些应考虑的原则和依据,并例举了我国在化探找矿实践中曾采用且已取得效果的指示元素选用的实例,以供读者在工作中参考。作者根据地矿部各野外队实验室的经验提出了1:5万样品分析的质量监控方法、几项质量参数及这些质量参数的计算式和统计方法。为了客观地评价1:5万化探样品分析的质量等级,文章提出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质量等级和它们相应的质量参数。  相似文献   

11.
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首次汇集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万和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 540万个数据,涉及1∶20万图幅1 299个,1∶50万图幅18个,在国内第一次建立了地球化学海量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数据库进行了更新,使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汇集数据总量达147万余条记录,数据达6 321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4万多张各类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为地球化学研究和矿产资源预测相关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该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生态环境、基础地质和找矿远景规划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回顾地矿部建立四十年以来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发展。自1952年地质部成立化探室以来,化探经过早期创业阶段;到60年代化探方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队伍逐年发展壮大;1978年以后,化探开始全面迅速的发展。主要在区域化探、金矿化探、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汞量测量以及化探样品分析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最为显著。近10年来,区域化探在全国覆盖面积达401万平方公里,化探在寻找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找矿效果,化探方法技术水平比以往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化探工作方法方面,特别是特殊景观区化探工作方法研究,样品分析技术和质量监控,标准样的制备,计算机技术在化探中的应用,以及化探仪器的研制等均达到国内外较高水平。我部的化探工作展望未来,目标明确,任务艰巨,在今后地质找矿以及环境、农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推进区域化探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在区域化探方面,完成调查面积82.93万km2(累计完成756.62万km2),发现异常4 708处,经验证发现各类矿产411处,其中有色金属矿产273处,占66.4%,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开展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评价,通过建立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异常模式,来圈定找矿靶区和进行资源潜力定量预测。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面,完成调查面积26.56万km2(累积完成165.66万km2),建立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重金属元素成因来源、迁移转化、生态效应与变化趋势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表明,中国土地达到优质级占53%,优良级占33%,较差等级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土壤有机碳研究表明,全国表层土壤(0~0.2m)平均碳密度仅为3 186t/km2,且各地区碳密度变化幅度较大,说明中国土壤有机碳处于低水平和不稳定状态。"十一五"期间勘查地球化学针对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深化和延拓地质工作内涵,逐步形成矿产资源评价、生态地质科学研究、土地质量与生态评价、全球变化科学研究及基础地学研究等现代地质工作若干重要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海伦市长发镇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判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养分以丰富及较丰富为主,分别占长发镇总面积的37.49%和62.22%,区内缺乏B、Mo;研究区99.94%的土地为无风险(一等),0.06%的土地为风险可控(二等),风险可控土地主要受Cd及Hg元素的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以一等(优质)土地为主,占评价区总面积的99.66%;研究发现长发镇富Se土地资源面积19.25 km2,土壤中Se含量为0.4×10-6~1.4×10-6,平均值为0.44×10-6;长发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耕地面积138.44 km2,占调查区耕地面积的99.84%,其中绿色富Se、绿色食品产地分别为18.53 km2和119.91 km2.  相似文献   

15.
王亮  刘利平 《贵州地质》2001,18(2):135-138
本文是1:20万数字重力图及面色图的编制工作总结,文中主要介绍了在制作1:20万区域重力图和地理底图时,采用GIS系统,由计算机数字制图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总结这一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优化的制图捷径。  相似文献   

16.
Geochemical mapping in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ina's National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 (Regional Geochemistry-National Reconnaissance, RGNR project) was initiated in 1979. From 1978 to 1982,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tandard reference sample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eld sampling techniques, multi-element analytical methodology and a unified data quality monitoring procedure. Large pilot surveys were also commenced in several provinces. After five years of technical preparation, the project came into its full implementation. More than 5 million km2 of Chinese land surface has been covered by this project. During 1993–1995, another national geochemical project, under the name of ‘E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monitoring network and dynamic geochemical maps in China’ as a pilot survey to choose the suitable sampling medium for the global geochemical mapping applic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China.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geochemical mapping projects are widely recognized. Nearly 66% of new discoveries of economic mineralization by MGMR were attributed to the RGNR project. New concepts and new methodologies have emerged through these projects. They als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activity toward standardization of geochemical mapping methodology and the possible realization of wide-spaced global geochemical mapping.  相似文献   

17.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 is groundwork f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work cycle of traditional general surve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region surveyed, such as landscape, quaternary geology,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 structure, hydrographic features, etc, thus building diagrams, such as regional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geomorphologic map, quaternary geological map, hydrogeologic map, tectonic map, etc. This paper takes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 hydrogeological general survey (revision) of 1:200 000 mountain region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technical route and technical method of remote sensing applied in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 as well as main content of interpretation. The paper also combines the lates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look far ahead into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 and introduces a new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8.
利用1∶200 000地球化学数据,从整个成矿地球化学环境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开发、挖掘三十九种化学元素中每个元素以及元素组合所蕴含的矿化信息,为成矿远景区预测提供更加翔实的地球化学依据,是地球化学工作者的研究任务之一。MAPGIS功能强大,其地图库管理模块为多幅1∶200 000地球化学异常图的拼接提供了技术支持。这里论述了1∶200 000地球化学数据的特征和MAPGIS的地图库管理的功能,并记述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MAPGIS的地图库管理对多幅1∶200 000地球化学异常图的拼接,实现了对1∶200 000地球化学数据的另一种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松嫩盆地地下水水质评价图的编图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主要依据,结合松嫩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和水质与地方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特殊情况,对《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订,采用国标推荐的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整个盆地的地下水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松嫩盆地地下水水质评价图》,该图由《地下水水质级别分区图》(主图)、《主要开采含水层天然有害组分浓度分布图》和《地下水人为污染有害组分超标范围图》(辅助图)、《水质动态曲线图》三部分组成,该图在内容上突出反映了主要开采含水层的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同级别水质和地下水有害组分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块体的方法技术在山东金资源潜力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山东的化探扫面工作已经结束了13a,积累了数十万的化探资料。作者尝试用地球化学块体的方法技术来挖掘这些资料的潜在价值。因此,对山东全省Au的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确定了圈定山东地球化学块体的下限值为2.5ng/g,圈出了2个地球化学块体和数十个区域异常。统计计算了2个地球化学块体和8个区域异常的参数特征,计算出1000m厚岩块总的Au供应量为419236t,根据所确定的成矿率0.90%来预测500m和1000m深度内这2个地球化学块体和8个区域异常所覆盖的15631km^2的范围内的Au的资源潜力为1249t和2522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