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及超分辨率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遥感应用的深入.传统将遥感影像像元当作纯净像元的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已经被广泛认识到,混合像元分解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成为遥感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混合像元分解及超分辨率影像重建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根据超分辨率影像重建的主要流程,分别回顾了混合像元端元类型选择,端元丰度分解和超分辨率影像的重建,并对相关模型和技术给出了总结和评价.端元类型选择是确定在影像范围包含的纯净地物类型,重点介绍了基于统计学和几何学的两种方法.端元丰度估计是目前该领域研究最多的方向之一.集中了很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可变端元分解和盲源分解作为2种效果较好的方法在文中作了详细的回顾和评价.空间自相关性是对丰度估计的结果进行超分辨率重建的主要理论基础,如何在丰度约束条件下最大化空间自相关性是大多数基于混合像元分解超分辨率重建的目标.最后,文章在总结目前混合像元分解及超分辨率遥感影像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展望,指出考虑混合像元形成机理、综合多种模型及先验信息将有助于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超分辨率遥感影像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光谱复杂,其非线性特征,传统LSMM分解模型难以进行有效的混合像元分解的不足。通过基于SVR的二端元混合像元分解的研究,从真实遥感影像上获取典型的植被、非植被光谱信息,构造二端元混合光谱库,进行SVR模型的混合像元分解。当样本量为6%时,交叉验证获得最佳模型参数(C=1024.0和g=4.0),进一步对全部混合像元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实验结果表明:SVR分解结果RMSE为5.95,R2为0.958,优于LSMM方法(RMSE=7.71,R2=0.932),且在各个不同真值丰度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证明该方法对于非线性混合光谱具有很好的学习和推广能力。此外,该方法的精度不随训练样本量的增加呈明显变化,体现出SVR在有限样本情况下能够保证高效率的训练能力。  相似文献   

3.
干旱荒漠区植被的盖度和空间分布特征是评判该区生态环境状况及荒漠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LSMM)两种方法对研究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进行分析。在运用LSMM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选择出最佳端元,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混合像元分解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NDVI提取植被的方法受到很多限制,不适合在干旱荒漠区应用;②基于最小法非受限光谱混合分解结果较为理想,植被、盐碱地、裸沙和黑色砂粒等4种端元地物被选取出来;③LSMM提取的植被分量与实测植被盖度显著相关,线性相关系数为0.858,表明干旱荒漠区的植被盖度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分量间接得到。  相似文献   

4.
绿洲植被覆盖度遥感信息提取——以敦煌绿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号  屈建军  张克存 《中国沙漠》2015,35(2):493-498
以敦煌绿洲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混合像元分解两种方法,提取了敦煌绿洲的植被覆盖度信息。在基于NDVI提取植被覆盖度时,选取了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 在混合像元分解过程中,对遥感影像进行波段反射率归一化处理和最小噪声变换(MNF),确定了3个类型端元:植被、不透水表面/土壤、水体/阴影; 最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验证对比了两种提取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混合像元分解更能准确地提取敦煌地区植被覆盖度信息,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8915,均方根误差为0.0882,而且提取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敦煌植被状况监测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像元信息分解法在计算端元丰度时端元组合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土地利用复杂地区,固定端元组合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文章针对研究区用地类型特点,预先设定数种端元组合,通过最小二乘法选择误差最小的端元组合进行端元丰度反演,进而计算出植被覆盖度;并以实测的地表反射率作为端元反射率,避免了大气差异造成的多时相误差,有利于进行动态监测;预先进行水陆分离,仅对陆地像元进行计算,可以避免水体像元的干扰并提高模型效率。辅以同期成像的高分影像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相关系数达到0.98。将模型应用于长汀县近18 年4 个时相的Landsat 卫星数据,认为近年来长汀县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变好的趋势,尤其是汀江沿岸;而城市化、火烧坡、大型工程建设是长汀县植被覆盖度局部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获取遥感影像混合像元中各组分的空间分布状况,提出一种新的遥感影像超分辨率制图方法,用于继混合像元分解之后的亚像元定位。将元胞自动机理论移植到不同空间尺度的演化上,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尺度元胞自动机模型(ANN-CA),并利用该模型提取北京市海淀区城镇用地超分辨率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表达图像像元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混合像元的存在是传统像元级遥感分类和面积量测精度难以达到实用要求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遥感应用精度,须解决混合像元分解问题。传统的方法主要通过改进分解模型提高分解精度,该文在不改变线性分解模型的条件下,分析不同分辨率尺度对于线性分解精度的影响。实验中运用像元合并的方法,得到不同分辨率的TM系列遥感图像,分别选取植被、裸地、水体3种典型地物进行线性分解;以分辨率更高的Quickbird图像分类结果作为真值进行精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图像分辨率的降低,植被的RMSE值不断缩小,在30 m分辨率尺度上均值为0.36,在150 m尺度上均值为0.17,分解精度提高了1倍左右;但随着分辨率进一步降低,由于混合像元现象加剧,RMSE值上升,分解精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8.
地表比辐射率是热红外遥感中的关键参数,在TM6/ETM+热红外波段地表比辐射率估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是混合像元问题.针对该问题选取湖南省张家界永定区TM6影像,基于混合像元分解模型,综合采用散点图和PPI方法提取端元,得出研究区平均比辐射率估算值为0.988.经验证发现纯净像元比辐射率估算精度较高,估算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均小于0.003,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估算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域、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9.
准确提取端元并确定像元中端元组分和丰度是提高遥感分类精度的基础和前提。本研究根据福建省多数茶园特点,从对地观测角度将茶园分为垄前冠面、垄后冠面、沟中阴影面和沟中光照面4种端元,并测定各类端元光谱特征。根据光线入射方向和地形参数计算茶园中任意端元组合面的丰度,利用几何光学模型进行组分光谱混合模拟,最后把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模拟和实测的光谱曲线很接近,光谱的反射峰、吸收谷位置基本吻合,总体精度在85%以上,说明采用组分合成法模拟茶园光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城市景观复杂,地物具有强烈的空间异质性,利用中等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如ETM )进行城市土地覆盖研究会出现大量混合像元。针对该问题,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混合像元分解提取城市土地覆盖组分丰度,进行城市土地覆盖研究,并从各个波段的残差、平均残差、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等方面分析模型误差。利用IKONOS影像对提取的组分丰度图像进行精度验证,发现不同城市土地覆盖组分丰度图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城市实际情况吻合。城市土地覆盖组分丰度图像还能作为一种新的数据源用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人口数据空间化和城市环境监测与评估等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混合像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地物识别和分类精度,而且已成为遥感科学向定量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以扎龙湿地为试验区,以环境一号卫星采集的高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传统的全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算法(fully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 spectral unmixing algorithm, FCLS)与基于稀疏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算法(sparse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 spectral unmixing algorithm, SUFCLS)实现了试验区湿地的精细分类,并对两种分类结果的表现及其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UFCLS算法能够自适应的从光谱库中选择场景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组端元,并将此端元的组合应用于传统的全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中实现不同湿地类型丰度的提取,该算法充分考虑了端元的空间异质性,弥补了FCLS算法在端元选取过程中的不足。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FCLS算法相比,SUFCLS算法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更小,丰度的相关系数更高,因此该方法对于提高湿地解混精度以及实现湿地精细化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混合像元分类的城市地表覆盖时空演变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能性理论和中心点聚类方法的原理,提出可能性C中心点(PCRMDD)聚类方法.运用该法对上海市中心城区Landsat ETM+遥感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类,并自动获取地物端元盖度分布图及影像端元光谱,解混精度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噪声环境下获得精度较高的分类结果和端元光谱信息.根据各时期研究区域的地表覆盖分类结果,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进一步探讨在城市化过程中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格局,揭示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地区,也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其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覆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线性光谱分离技术是利用遥感手段监测土地覆被变化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西藏乃东县为研究区,利用1988、2000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采用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定量提取了研究区三期影像中单个像元的植被、裸土、裸岩覆被率比例,同时将植被分量与NDV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表破碎,混合像元比例高,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可以很好地处理复杂地物的土地覆被变化;②1988-2010年间,研究区裸土面积下降幅度较大,植被覆盖率及裸岩覆盖率有所上升,说明本区植被得到一定的恢复,但同时石漠化也在进一步加剧;③通过对线性光谱分离的植被分量与NDVI结果比较,发现线性光谱分离技术对青藏高原土地覆被识别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Digital elev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sets contain different, yet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related to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represent the topography, or land form, whereas remote sensing data record the reflectance/emittance, or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s. Computer analysis of integrated digital data sets can be exploited for geo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using automated methods developed in the remote sensing commun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geo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in a moderate- to high-relief area dominated by slope processes in southwest Yukon Territory, Canada, is performed with a combined set of geomorphometric and spectral variables in a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 automated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find the boundaries of geomorphological objects and to extract the objects as groups of aggregated pixels. The geomorphological objects selected are slope units, with the boundaries being breaks of slope on two-dimensional downslope profiles. Each slope unit is described by variables summarizing the shape, topographic, and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gregated group of pixels. Overall discrimination accuracy of 90% is achieved for the aggregated slope units in ten c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