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北地区地处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体系交汇部位,地质演化历史悠久,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铁矿资源丰富.已查明铁矿床1085处,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内蒙古中西部和北京市,构成了冀东、包头、莱芜、五台-岚县、许昌-舞阳、邯邢等多处重要的国家级铁矿资源基地.矿床类型有受变质型(沉积变...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岚县地区吕梁群地层层序的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1976年5月至7月,我们在山西省岚县袁家村一带,对前寒武系吕梁群地层、构造和含铁硅质岩建造进行了调查。发现前人对吕梁群地层层序的认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前人对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的划分,主要有三种方案: (一) 沈其韩等  相似文献   

3.
该文阐述了高精度磁测工作在山西省繁峙吐楼铁矿区的应用,其高精度磁测目的是查清异常分布,查找隐伏铁矿体,圈定铁矿体分布范围、矿体位置、形态、大小、产状、边界等几何特征及查明矿区地质特征,根据现有探采工程揭露控制,初步估算了铁矿石资源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钟姑铁矿田内已知铁矿床的外围发现了白象山外围、杨庄2座大型铁矿床,在原有铁矿外围(深部)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龙山铁矿区地质特征研究,以及对外围多个邻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在与龙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类比的基础上,提出了龙山铁矿外围(深部)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的部位,经钻探工程检验已见到铁矿体。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吕梁山地区早元古宙袁家村铁矿以变质程度浅、地层剖面完整和地质构造简单为特征。厚约1200m 的袁家村组含铁岩系可以分成三个段,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个沉积-成矿旋回。其中每一个旋回都是以粗碎屑岩开始,经过粉砂岩和泥质岩逐渐过渡为较纯的胶体化学沉积物即硅质岩。矿区出现的铁矿物相沿剖面自下而上依次为黄铁矿、菱铁矿、铁硅酸盐(包括铁绿泥石、铁滑石和黑硬绿泥石)、磁铁矿和赤铁矿。这些铁矿物相是沉积阶段、成岩阶段至初级变质阶段的产物。它们在地层剖面上的空间分布,反映各旋回铁矿物相的形成环境,在时间上自早至晚,空间上自下而上,其氧逸度逐渐增高。控制铁矿物相类型和其中铁价态形式的主要因素,是沉积时泥砂质碎屑组分和铁硅质胶体化学组分的性质和相对比例,以及其中有机质的存在与否及其多寡。  相似文献   

6.
经过陕西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广大地质职工多年工作,现已查明一个特大型碳酸岩型铀铝矿床,并肯定了其工业价值。 该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汾渭裂谷南侧,太行新华夏隆起带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的交汇部位,与铁岔沟碳酸岩型铁矿,黄龙铺碳酸岩型钼、铅矿,驾鹿碳酸岩型稀土矿同处于一个碳酸岩带上。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岚县铁矿区钻孔弯曲度测量工作,系该区会战指挥部责成本省的212、624等队的五名测井人员组成的测井组承担,共测孔29个,计11590米。按照该区勘探设计要求,每孔进尺50米测斜一次,钻孔施工期间,边进尺,边测斜,边提供数据,从而起到指导钻探正确施工的作用。终孔后,向地质提交出系统测井资料。  相似文献   

8.
磁海铁矿是七十年代以来被探明的一个大型富铁矿床。以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地质队为主体的有关单位,对其做了大量的基础地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不少人对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地质作用等专文进行过讨论。本文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的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对磁海铁矿的几个地质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该矿床的进一步讨论,力求达到对其有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以便今后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9.
以富产铁、铜、钴矿床而著名的海南岛石碌铁矿,赋存于石碌群之中.为了进一步寻找这一类型的矿床,70年代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富铁矿会战.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研究石碌群的地质时代.尽管以往有许多单位和个人到石碌地区进行过考察或研究,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古生物依据,这一问题始终悬而未决.有的认为石碌群属寒武纪、奥陶纪(海南地质队,1964;广东冶金地质研究所,1975;广东区调队,海南地质队,1976);有的推测其为泥盆纪(杨遵仪等,1977),或石炭纪(莫壮观、赵修祜,1981;欧阳舒、李再平,1981).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五台-吕梁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前寒武系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区。全面总结了研究区前人成果和现有资料,利用新的成矿学理论和固体矿产预测方法技术,使用GIS软件平台统计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多元信息,并以此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找矿概念模型;结合网格单元法和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铁矿资源预测,并依据计算得到的后验概率值和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圈定了2处A级成矿远景区(五台山远景区、袁家村远景区)和5处B级成矿远景区(桑干河-灵丘县远景区、武灵镇-神堂堡乡远景区、恒山铁矿远景区、轩岗镇-长梁沟镇远景区、关帝山-庞泉沟远景区)。预测结果对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叙述的成矿区,是我国富铁矿的原料基地之一.解放以来,许多地质队曾在本区做过工作,积累了不少地质资料.现结合我们近两年的工作成果,参照有关兄弟单位的经验,对本区矽卡岩型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初步归纳如下.一、成矿区的地质概况本成矿区位于某山字型构造东翼边缘弧的东侧,地处一隆起带与沉降带之过渡地区.区内主要构造线呈南北向和北东至北北东向.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原平市孙家庄铁矿床是一个隐伏的中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对铁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分析,认为铁建造受地层层位、构造控制,含矿岩石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地磁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运用磁异常找矿可取得明显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山西省古县中部一带开展地质工作,初步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分布情况,以及区内锰铁矿矿体赋存层位及空间展布。对锰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了解了水文地质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并根据锰铁矿分布规律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得出了该区有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与基性、超基性岩有成因关系的铁矿床,在陕西秦岭地区已知内生铁矿中具有重要意义。十多年来,地质系统和冶金系统各地质队、物探队在本区进行了大量普查、区测和找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在已往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铁矿的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今后找矿方向作了初步综合整理,为供今后普查找矿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狼娃山铁矿系1958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发现,后经公婆泉地质队(1959),地质部航测大队905航测队(1966),甘肃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物探队(1967)、第二地质队(1977-1980)等单位工作,到目为止肯定该铁矿为一小一中型矽卡岩一热液型铁矿床.鉴于1978年甘肃省地质局物探队认为矿区南部磁异常带深部为一不连续板状磁铁矿体所引起,我们于1979年参加该铁矿床控矿构造的研究工作.为了探讨控矿构造的展布特征、力学性质、成生时代以及构造体系归属问题,我们从断裂构造、节理构造、脉岩控岩构造和矿体形态特征等几方面内容进行工作,配以部分X光岩组分析、包体测温、同位素地质年龄等手段,并作了大量的构造岩薄片鉴定.  相似文献   

16.
杨敏之 《矿床地质》1982,1(2):15-27
晋北前寒武纪地层层位划分、地层层序、基本构造特征等方面,前人已做过较多的工作。本文在五台、吕梁、雁北前寒武纪含铁岩系、铁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和地球化学工作基础上,从地质发展史、铁矿成矿物质来源、地壳物质演化上,确定了晋北前寒武纪铁矿床类型、铁矿床组合、成矿系列,讨论了晋北铁矿成矿区的划分和找矿方  相似文献   

17.
概况皖西晚太古代霍丘群变质岩系,分布于中朝准地台南缘,地表全为第四系所覆盖。自航磁发现铁矿以来,除三三七地质队进行大量地质勘探工作外,近年来有不少单位在此进行过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1982年,我所铁矿组对变质地层重新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几组主要铁矿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存在着各地质时代的地层系统,其中大多数形成于迥不相同的地质环境,并经历了复杂的变化,也有与各期地壳运动有关的各火成岩类,因此具有多样的地质和构造特征,很有利于不同类型的铁矿和许多其他矿产的形成。本文是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再根据十几年来许多地质队,以及一些地质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大量实际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对中国已知的几组主要铁矿类  相似文献   

19.
山西吕梁袁家村条带状铁建造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西吕梁作为华北克拉通上条带状铁建造(BIF)的重要产区之一,位于华北中央构造带中。袁家村BIF分布于吕梁岚县袁家村一带,极有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内最为典型的Superior型BIF。与华北克拉通其他大多数BIF相比,袁家村BIF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包括它的形成时代(2.3~2.1Ga)、铁建造类型和低级变质程度(低绿片岩相)等。因此,研究袁家村BIF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可为探讨大氧化事件之后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以及国内Superior型BIF的成因提供研究基础。袁家村BIF产于吕梁群袁家村组变沉积岩系的下部,前人根据上覆和下伏含火山岩地层的时代,推测袁家村组的形成时代为2.3~2.1Ga。BIF整体产状陡倾,沿北北东-北东东向呈L形带状分布。依据原生矿物的共生组合及产出特征,可将BIF沉积相划分为氧化物相(60%)、硅酸盐相(30%)和碳酸盐相(10%)。氧化物相是本区BIF最主要的沉积相,主要矿物为赤铁矿、磁铁矿和石英,从而可进一步划分为赤铁矿(24%)和磁铁矿(36%)亚相;硅酸盐相BIF以大量硅酸盐矿物出现为特征,散布于研究区,主要矿物组成除了石英和磁铁矿之外,还有铁黑硬绿泥石、绿泥石、铁滑石、镁铁闪石和阳起石等。在与碳酸盐相BIF构成过渡相的BIF中,还可发现大量的铁白云石。而碳酸盐相主要矿物为菱铁矿、铁白云石和石英等,主要发育于研究区的南部。依据含铁岩系构造格局特点复原获得了原始沉积相分布略图,沉积相主要呈南北向延展,自东向西显示出相变规律,西边为碳酸盐相,东边为氧化物相,其间是过渡的硅酸盐相。通过袁家村BIF的岩相学和含铁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大致推测原始沉积的矿物组成为无定形硅胶、水铁矿、与铁蛇纹石和黑硬绿泥石组成类似的铁硅酸盐凝胶、富Al的粘土碎屑和含铁、镁、钙的碳酸盐软泥。这些沉积物在随后的成岩期和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下发生矿物之间的相互转变。BIF中主要含铁矿物的PO-P-Eh 2CO2和pH相关图解说明除了赤铁矿之外,其他矿物均是在较低氧逸度环境中形成的,且所有矿物共存的水体系为中性到弱碱性。袁家村BIF氧化物相中发育豆粒、内碎屑结构和板状交错层理等原始沉积构造,指示氧化相部分是在相对高能的浅水环境下沉积的。但BIF大部分应该形成于浪基面以下(200m)较为深水的环境中,沉淀可能同时发生于上部氧化和下部还原的水体之中,由于还原弱酸性的深部富铁海水在海侵的过程中上升到浅部相对氧化和弱碱性的浅水环境中,因为Eh、pH及氧逸度等物化条件的骤然变化,最终导致铁质的沉淀和沉积相自上而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根据冶金部地勘总局(1991)061号文的指示,1991年5月着手开展和部署《中国铁矿产志》的编志工作。《中国铁矿产志》将是一部真实反映我国铁矿地质勘查成果和史实、铁矿资源特点、铁矿勘查和开发现状的大型地质文献。《中国铁矿产志》编委会由总局局长田万杰任主任,宋振范、姚培慧和刘益康任副主任,各地勘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