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GIS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GIS在其软件技术体系及与其他技术结合中的发展趋势,并阐述了GIS更高层次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on Science)和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数字地球”研究框架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地球”是AL.Gore经过与很多教授、专家、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研究后于1998年1月份提出来的,为美国全球战略目标服务的重大措施之一。数字地球是继国家或全球信息基础设施(Nll或Gll)与国家或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或GSDI)之后的又一重大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它的重大意义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大发展,而且还能推动地球科学和信息科学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领域的信息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重点论述了资源环境领域的深层研究问题;同时提出用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观点,进而对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的战略进行了概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2):F0002-F0002
正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2010年实验室被评估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徐冠华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周成虎院士。实验室研究方向与目标:(1)建立融空间思维、计算、知识推理于一体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论,形成时空数据统计、挖掘、地理系统格局与过程分析的方法体系,发  相似文献   

5.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 2 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 ,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 ,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 ;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 ,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数字地球”与地理信息科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要概括了数字地球的涵义及特征,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的关系,概括了地理信息科学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立地理信息科学的关键问题,指出发展地理信息科学首先要解决的是空间数据库和对地理现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地球信息科学》2 0 0 2年第 4卷第 1期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正式与国内外广大读者见面。本期设置有数字地球战略研究、数字城市论坛、数字海淀进展、两岸学术交流、空间模型分析和学苑动态 6个栏目。本期的主题是 :1 .数字地球战略探讨数字地球是 2 0世纪末举世瞩目的热门话题 :涉及到全球经济的区域重组 ,跨国公司的资源再分配 ,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乃至建立世界新秩序与保障国家安全等诸多重大问题。在我国 ,目前纷纷迎接“数字地球”的挑战 ,力求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区”等 ,抓住机遇 ,务实苦干 ,不断规划深化“数字地球”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讲座策划赵英时第一讲地球信息科学导论陈述彭第二讲遥感技术发展的前沿童庆禧第三讲遥感信息的开发应用田国良第四讲定量遥感李小文第五讲空间分析模型王劲峰第六讲数据挖掘周成虎第七讲地学信息图谱齐清文第八讲数字地球简介承继成第九讲地球信息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陈述彭地球信息科学---这一门新兴的学科,今天是刚刚开始展现在大家面前。地球信息科学是一门大学问。上天、入地、下海!上至电离层、下至莫霍面,“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它面对的是人与自然界这个复杂的、开放的大系统,是人类居住的整个星球。地球信息科学囊括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F0003-F0003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窒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由中国遥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奠基人、地理学家陈述彭院士于1985年倡议建立。该实验室致力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核心技术,构建国家级行业重大应用示范系统.建立“数据-模型-软件-系统”一体化的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体系,对我国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学科导向、应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各国乃至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以及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有一项国际性的合作计划——“全球测图项目”正在进行。通过世界各国的合作,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迫在眉睫。目前,国际上公认数字化全球地图是建立“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数字地球”的必要基础,全球地图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地理格网互操作增强了地理格网信息资源的融合能力,促进了地理格网信息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然而,地理格网互操作解决方案复杂,通用Web协议没有针对具体地理格网互操作的定义,需研究通用Web协议与地理格网互操作的藕合。OGC WCPS是比较好的地理格网互操作语言规范。本研究在剖析WCPS语言主要特点基础上,归纳了标准的地理格网及其互操作的函数模型,分析了地理格网互操作Web实现的相关协议与标准规范,创造性地提出WCPS与Web传输协议的地理格网互操作耦合模型,针对地理格网分析的Web实现展开快速原型研究,结果表明,WCPS与Web应用协议的耦合可有效提高地理格网分析的互操作性,增强GIS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为WCS Processing扩展标准的制定与更新提供了科学判据,从而为国家区域数字化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数字地球的应用模式、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于数字地球日益成为信息建设的热点 ,本文讲述了数字地球与跨学科研究的关系 ,分析了数字地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数字油田”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数字地球在油气勘探开发和油田管理决策中的具体应用--数字油田 ,并详细分析了数字油田的相关技术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球”科学工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数字地球”是集科学、技术和工程于一体的一项宏伟的科学体系。“数字地球”由基础研究、技术支撑和科学工程三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工程是“数字地球”的核心和目标。文章在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对我国“数字地球”科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面向信息服务的SDI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patialDataInfrastructure,SDI)是各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飞速推进,电子政务、公众信息服务对SDI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SDI的核心与基础,是支持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国外技术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框架的模型,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数据空间本体构建及其在数据检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地理信息时代的来临,地理数据已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如何在海量的地理数据中准确、及时地找到人们所需要的数据,并把相关联的数据智能地推荐给用户,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针对传统以关键词、主题词等字符串匹配为核心的数据发现方法存在的查不全、查不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理空间中的概念、属性、关系、规则,以及相应实例的详细表达,初步提出了地理空间本体构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地理数据空间本体,以实现地理数据的智能关联,最后在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进行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引入地理数据空间本体后,检索的结果在数据的查全和查准方面显著提高,而且还能智能推荐相关联的数据信息。本文构建的地理数据空间本体对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理数据的精确发现和共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理空间数据语义异构是实现数据关联、数据智能推荐和精确发现的主要瓶颈。地理空间数据本体被认为是解决地理空间数据语义异构的有效方法。形态特征是地理空间数据(除时空、要素内容外)的重要特征,是地理空间数据本体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在系统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地理空间数据形态特征的概念体系。然后,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形态本体模型,提出形态信息的本体表示方法,并构建地理空间数据形态本体。最后,基于形态本体的本体库,利用Jena本体推理技术,开发地理空间数据语义检索原型系统,并将形态本体应用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检索中。实验结果表明,地理空间数据形态本体可以有效地解决数据形态特征的语义异构,提高数据发现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解决其他领域数据的语义异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地理信息共享是政府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地理信息共享层次和方式存在多种解决方案.本文遵循SOA思想和技术架构,立足于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技术实践,深入剖析其技术架构和功能特征,致力于以标准化的空间Web服务为核心,建立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多途径的地理信息在线共享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多个应用实例,进而为政府部门之间基于地理信息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云计算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密集型的地学研究离不开数据资源和信息平台的支撑,因此,实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大意义。早期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主要以政府行为为主,集中数据汇交,存在数据服务负载不均衡、数据整合模式单一、数据服务效果不明显等突出问题。随着Web 2.0理念的提出,以及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数据共享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提出基于云计算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概念模型。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数据资源即服务(DaaS),以及数据功能即服务(SaaS)实现共享服务模式的转变,将死板的数据转为灵活的服务。在“数据云”中,用户既是数据的使用者也是数据资源的提供者,通过提供数据发布、数据需求发布、数据发现与共享、需求发现与反馈等功能,解决数据共享中“用户-数据”之间的矛盾,并激励普通科研工作者贡献自己的数据,保障数据资源有效、可持续整合。最后,构建了原型系统用于验证该框架,形成了一个“人人都是数据的提供者,人人都是数据的使用者”的数据共享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