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魏建周 《探矿工程》2009,(Z1):324-330
阐述了云南掌鸠河云龙水库粘土心墙坝在施工期和蓄水初期,粘土心墙渗流及应力变化规律及特征值,对心墙的施工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分析了坝体、坝基蓄水前后的渗流变化情况,对粘土心墙的工况和帷幕阻水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心墙蓄水前后的土压力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张家湾水库大坝为例,运用有限单元法对除险加固后均质土坝的渗流进行分析计算,同时运用瑞典圆弧滑动法和简化Bishop法对均质土坝的坝体稳定进行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水库大坝进行了渗流安全评价和稳定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振  任武刚  张爱军 《岩土力学》2006,27(Z1):183-188
结合某在建水库大坝的粘土直心墙和斜心墙两种坝型方案,分别在静力和地震力作用下对坝体在竣工期和运行期的变形、应力及坝体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从应力、变形和安全的角度对两种坝型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以为类似工程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胡万雨  陈向浩  林江  况磊强 《岩土力学》2013,34(5):1259-1263
目前,通常采用原型监测的方法了解土石坝运行期渗流情况,但对稳定期渗流研究较多,而未有在土石坝初次蓄水期原位钻孔渗流试验相关研究。瀑布沟水电站大坝由于788.00 m高程以上心墙较薄且早期未布置监测仪器,前期监测显示大坝可能存在抗渗薄弱区域,在初次蓄水期于心墙0+131及0+434断面进行了原位钻孔渗流试验。通过对试验成果分析并与监测成果相比较,得出大坝心墙0+131、0+434断面部分高程存在渗透薄弱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精心组织设计施工,进行蓄水期心墙原位钻孔渗流试验是可行且有意义的。建议对反滤层保护下的裂缝土体抗渗强度进行评价,加强心墙防渗安全监测以及时掌握心墙运行状况。其试验研究可以为其他砾石土心墙坝的设计、施工、运行期的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乌金塘水库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集防洪、城乡供水和养殖渔业为一体,该水库运行多年,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水库主副坝的主坝坝基、坝体渗流现状和大坝渗流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评价,分析结果可知:乌金塘水库主副坝防渗体及反滤排水设施比较完善,大坝渗流压力与渗流量变化的规律较为正常,水库主副坝运行多年来,并没有异常渗流现象发生。溢洪道底板与基础部位连接状况良好,在水库运行这么多年来从未发生渗漏现象;堰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在堰基扬压力的作用下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何敏  李宁  张西前  高焕焕 《岩土力学》2013,34(1):259-264
高心墙土石坝的安全性评价问题涉及到土坝的变形与渗流规律及相关力学参数的确定,是当前土力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之一。由于土石坝受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以及运行期运行环境和管理方法的影响,土石坝坝料的实际力学参数与原设计参数有一定的差别。为获得西安黑河黏土心墙土石坝大坝填料实际的力学参数,利用大坝的应力、变形与渗流观测资料,通过深入分析大坝变形机制和渗流特征,建立了黑河黏土心墙土石坝变形与荷载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准饱和土固结理论的心墙土石坝分期位移反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实现了心墙土石坝施工期、运行期全过程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反演得到心墙土石坝填筑材料的主要参数(邓肯-张模型)、心墙渗透系数及湿化变形参数。反演思路与方法对同类工程设计与反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雄水库蓄水初期,随着库水位逐渐上升,观测孔内水位高,坝下游陆续出现的渗漏量不断增大,量水堰最大渗漏量达到300 L/s的异常现象,影响大坝安全。通过大坝监测系统、电法探测、连通试验等成果,分析了坝基、绕坝、溢洪道、输水洞等渗漏主因,查找到主要渗流通道,为大坝堵漏处理方案设计提供了决策依据。还提出了安全渗流对保护下游生态有巨大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粘土心墙坝漫顶溃坝过程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作者研制成功的溃坝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对粘土心墙坝漫顶溃决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粘土心墙坝与均质坝溃决机理与溃口发展规律明显不同,随着漫坝水流对下游坝壳冲蚀程度的增加,粘土心墙发生剪断破坏,溃口洪水流量迅速增大.基于上述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个描述粘土心墙坝漫顶溃坝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建议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模型...  相似文献   

9.
周成 《云南地质》2013,32(1):76-79
湾子心水库属典型围堰水库,由主副两坝构成,坝身狭长,弯曲,低矮.因建坝时施工条件简陋,遗留缺陷较多,渗漏日趋严重,影响大坝运行安全.根据实地勘察和渗流稳定计算,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方案比选,推荐实施实地土工膜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石长青  赵毅鹏 《河南地质》1998,16(3):202-207
宿鸭湖水库是一座综合利用的平原大型水库,经75.8特大洪水考验后暴露出坝基修漏及渗透稳定等诸多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对多次勘察及水库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对洼地段坝前后渗水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论证,指出坝基粉质粘土(Ⅲ)的大孔隙结构与坝后排渗设施不完善,年久失修是该段坝后渗水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建议被设计部门采纳,大坝经加固除险施工,水库运行15年来证明,大坝安全,水库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1.
尹小涛  王水林  邓琴 《岩土力学》2009,30(Z2):440-445
以房县深峪沟病险水库黏土心墙坝为研究对象,对其渗流稳定和坝坡稳定性进行评估,目的是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设计了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正常蓄水位的稳定渗流计算,校核洪水位降到正常蓄水位、正常蓄水位降到死水位的非稳定流计算工况,其中正常蓄水位降到死水位的工况又设计了5种降速计算方案,利用自动搜索滑动面的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坝坡稳定性,分析发现:校核洪水位稳定渗流背水坡安全系数k<1.15,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设计洪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工况,安全系数k<1.25,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校核洪水位到正常蓄水位的迎水坡满足k≥1.15的要求,背水坡不满足k≥1.15的要求;正常蓄水位到死水位迎水坡在设计的5种降速下均存在时间步不满足k≥1.25的要求,所以该水库属于病险库,需要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2.
经过对 30余年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在厘定水文地质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数理统计原理 ,获得了坝基地下水渗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基本认识 ,这包括库、管水位关系 ,代表断面测压管平均位势过程线 ,特定库水位时测压管管水位过程线 ,坝基渗流量变化。研究表明 ,上游铺盖与截水槽结合下游排水的防渗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坝基水位 ,这为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319.5 ,32 7.5 ,331.8m)的运行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渗流作用下软基心墙坝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平  吴起星 《岩土力学》2007,28(7):1376-1380
基于心墙坝的渗流特性建立了渗流分析模型和坝坡渗透稳定分析模型,并进一步考虑坝下软土地基的压缩特性提出了与当前应力状态有关的软土层渗流分析模型,将所建模型应用于某水利枢纽主土坝典型软基断面不同运行工况的计算,详细分析了心墙的防渗作用和软土层变形对渗透稳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水位骤降时的非饱和坝坡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出发,应用极限平衡法和以有限元应力计算为基础的极限平衡法,分别对库水位骤降时的坝坡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中采用非饱和-非稳定渗流理论,模拟了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并考虑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将每个渗流分析结果调入稳定分析模块计算其稳定性。最后将两类极限平衡法稳定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库水位的骤降,易引起坝坡的滑动,随着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坝坡稳定性逐渐提高;随着孔压消散,基质吸力对抗剪强度的贡献增大。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上游某滑坡坝渗透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黄河上游某滑坡坝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研究,作者首先通过试验资料确定了坝体与湖底纹泥渗透稳定的可能破坏形式、临界水力坡降和允许水力坡降,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方法(Modflow程序)对滑坡坝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进行了渗透稳定性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为,在每种工况下先评价计算范围内最大水力坡降方向每一格点(计算剖分网格)的渗透稳定性,进而评价整个坝体的渗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下,坝体均不会出现渗透稳定性问题,在极限湖水位下,坝体的渗漏量变化不大(由2775m^3/d增加为3138m^3/d)。说明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堰塞湖已形成了很好的防渗铺盖,当水位高于溢洪道时,湖水主要通过溢洪道向外排泄。研究结果为下游某大型水电站的设计、施工与安全运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梁永玖 《云南地质》2011,30(1):112-114
对包墩水库建成运行以来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大坝渗漏、稳定作出评价,归纳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渗漏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陆浑水库坝基断层破碎带渗透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为了论证大坝在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319.5m,327.5m,331.8m)运行时的安全,经过对30余年的水位观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厘定水文地质模型的定性分析基础上,运用现代数理统计原理,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水库正常运行的坝基渗流问题,获得了善于坝基渗透稳定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认识。结果表明:目前大坝的运行状况是正常的;水库在缓慢蓄水过程中,截水槽的薄弱部位可以得到渗透中固,截水槽中的填土与岩石结合面的抗渗比降可达45以上;上游铺盖与截水槽结合下游排水的防渗体系有效地控制了坝基渗流。同时,预测了高水位时坝基渗流是稳定的,水库完全可以投入高水位运行。这为病险水库的论证提供了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8.
吴志伟  宋汉周 《岩土力学》2015,36(2):584-590
为有效应用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的渗流热监测技术,需研究待监测区的背景温度场特征。为此,建立了土石坝饱和-非饱和瞬态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模型(流-热耦合),模型考虑了热对流、热传导和热扩散效应,温度边界按周期性气温考虑,且相关参数按非线性考虑,如流体黏度的热效应、导热系数受含水率影响等,其仿真结果更接近土石坝温度场的真实状态。基于典型算例,讨论了与大气温度相关的周期性波动温度场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场受坝体渗流和气温的影响,库水及气温是两个重要热源,饱和带的温度受库水渗流控制,非饱和带主要受气温控制,具有季节波动特征;在土石坝心墙部位若发生集中渗漏,渗漏通道附近岩土体的温度受库水影响;若在心墙上敷设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很容易捕捉到渗漏点位置及渗漏发生的时刻。渗流热监测技术在理论上可以反映渗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在资料分析中还应关注由气温波动引起的温度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