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上Ⅰ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6种方案,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2.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 ,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 ,提高油田产油量 ,降低含水率 ,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以阿 11断块的阿 11- 30 4井组 (其开发层位是 A上 油组 )为研究对象 ,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 ,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 6种方案 ,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3.
女34断块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34断块是大港油区典型的低渗透块状砂岩断块油藏,由于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见效快、水淹快,并且形成油藏次生底水,作为水平井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先导试验区块,经过深入地质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又相继完钻2口水平井,同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编制了水平井和直井采油、直井注水的混合外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后,断块采油速度由0.6%提高到2.6%,采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显改善,实践证明水半井技术是改善低渗透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渤南洼陷罗151块火成岩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罗151块火成岩油藏是近年在济阳坳陷发现的中型油藏,油藏埋深3150m;在研究罗151井区火成岩成因、侵入期次、岩相学及储层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火成岩储层概念模型,划分出角岩微孔隙型油藏及辉绿岩溶蚀孔隙-裂缝型油藏两个类型,纵向上分为4个带,平面上分为3个区;预测了火成岩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部署了合理的开发井网,钻探后,完钻新井14口,平均单井日产油27t,取得了显著效果;火成岩油藏初期产能高,产量递减快,弹性产率低,依靠天然能量开采,最终采收率只有14.1%,可以进行注水开发,注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李留仁 《西北地质》2000,33(3):36-41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运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I^上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稳定注水的6种方案,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6.
石南J2t2低渗透砂岩油藏含水变化特征及水淹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质注水开发砂岩油藏的见水方向,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见水方向的准确判断是确定剩余油分布和制定油藏中~后期注采结构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会影响注水开发效果.这里针对石南J2t2油藏开发初期出现的部份井含水上升快,见水方向复杂的问题,综合研究了储层物性非均质特点,储层改造,裂缝产状和生产动态资料,总结出二种基本水淹模式.油藏水淹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应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目前预测的见水方向与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对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强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水洗程度的加深.高渗层水淹严重,低渗层无法动用或动用程度较低,油层平面及纵向动用差异日益增大,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以强非均质油藏板9断块为例,针对油藏本身的流体特性及注水开发特点,从油、气、水三相渗流达西运动方程和物质守恒角度出发,建立了该断块油藏三维三相渗流数学模型.优化设计合理的网格系统以及算法组合对该断块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准确描述剩余潜力分布.有针对性的提出综合治理措施.使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为同类断块油藏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矢量井网改善平面非均质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涌沂  李阳  王端平 《岩土力学》2008,29(1):135-139
平面非均质是河流相沉积的重要特征。如果采用常规等井距五点井网开发该类油藏,往往会导致注入水在高渗透方向的突进,造成部分生产井见水时间早,含水上升快,而渗透率较低方向上的生产井注水受效不明显,当井组内的综合含水达到98 %时,注入水在该方向上还没有突破,即注水驱替往往不均衡,开发效果差。在渗流力学基础上,推导了平面非均质油藏矢量井网的井距设计公式。根据矢量井网的井距设计公式,建造了物理模型,开展了水驱油对比试验研究,检验了用矢量井网开发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矢量井网能增大平面非均质油藏的波及系数,提高注入水的利用率,大大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余晓琴 《江苏地质》2005,29(2):102-104
ZC油田是苏北复杂油田中开发、开采经济效益最好的油田之一,也是取得最好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油田。自1992年开采至今已有12年的开发历史,注水开发9年,注水开发以后,油藏连续保持8年稳产,注水开发取得巨大经济效益。主要针对垛一段油藏历年来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在总结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探讨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技术,在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薄油层油藏、断块油藏、稠油油藏、气顶底水油藏以及砾岩油藏中应用,可大大提高采收率及产油量,加上水平井钻井成本是直井的2~4倍,日产油量是直井的4~10倍。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对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开发技术政策、改善开发效果的综合调整试验等研究成果,针对油田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渗流理论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确定合理的井底流压、注水强度、注水时机、注水压力、注采比等,不断优化和调整开发技术政策,从而满足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奥陶系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新便  张宁  刘雅雯 《新疆地质》2003,21(3):329-334
通过对奥陶系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性质分析,认为该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稠油油气藏,油藏内地下流体在垂向还是横向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油气储层的严重分隔性造成了油藏性质的复杂化,缝洞控藏造就了不同开发单元地下流体的严重分割和油井产能及动态的差异.奥陶系油藏可能不是整体连片分布,而是不同规模缝洞单元的空间叠合分布.奥陶系的重油绝大部分为普通稠油,但部分井区不排除有特稠油或超稠油,原油敏感温度在40℃--60℃.章对如何深化奥陶系稠油油藏的研究,加大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现场示踪剂监测周期大多为150~360d,不能准确判断监测周期之后注入水波及范围,并且对研究区两套油层分别优势注水方向、推进速度和判断油井来水方向(注水井或边水)等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介绍示踪剂模拟技术,并充分考虑示踪流体扩散、弥散现象的影响,在动态历史拟合、示踪流体已监测分析结果拟合基础上,对注水井水驱前缘及边水推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示踪剂模拟结果与现场示踪剂已监测情况基本吻合,可以利用数值模型对区块进行更长周期监测,弥补了实测过程中施工复杂、监测周期耗时等缺点;通过模型运算得出注水井水驱前缘状况、注入水波及范围、推进速度及优势注水方向,进一步对油藏两套油层注采渗流规律进行评价预测。  相似文献   

14.
济源凹陷是河南省油气勘探前沿区,由于构造活动和油气成藏条件比较复杂,仅在邓2井发现了下第三系油藏。作者通过对该井砂岩储层的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包裹体内外生物标志物组成等分析,提出该油藏成藏温度为75℃左右,成藏深度为2200m左右(现今深度为690m左右)。该油藏的原油遭受了比较严重的生物降解作用,而成藏前原油只有轻微的生物降解作用。结合圈闭发育史分析,认为这是一个中生代原生油藏被破坏后,在下第三系形成的次生油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辛11断块沙二1 ̄3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油藏有利的主要地质条件是构造简单、储层渗透率高、油层厚度大且分布稳定、储量分布集中、连通性好、原油粘度低。在对各开发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总结、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油藏取得较好开发效果的主要有利措施是早期采用边缘注水开发、分层注水、动态监测、及时调配、搞好层间接替,实施顶部为主的加密调整,实现井间接替,加强注水大幅度提液。  相似文献   

16.
以产建新区塞392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油藏前期地质研究及油藏开发动态资料,从油藏研究(储层物性、沉积特征、砂体展布)、产能建设(井网井距、超前注水、储层改造)、油田开发(递减状况、压力状况、见效状况)等方面入手,剖析产建新区油藏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本质,总结影响产建新区高效开发的主控因素,提出产建新区开发合理技术,确保油藏高效开发,得出产建新区油藏高效开发的基本模式,为该区产能建设和油田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缝洞型油藏具有多缝洞、多压力、多渗流单元的特征,储层强非均质性影响了注水开发效果。为避免油藏注水后存在水驱均衡性差、部分井水窜严重等问题,需迫切开展井间连通性研究。目前基于注采生产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多采取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拟牛顿法等参数求解方法,以获取表征注采井间动态连通系数。由于缝洞型油藏储集层复杂,在传统研究基础上,研究采用局部经验模态分解(LMD)对生产数据去噪,并应用高斯估值对考虑时滞性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参数求解。应用所建模型对塔河油田部分井组进行了井间连通性反演,反演结果和真实示踪剂测试结果吻合,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定量表征油藏井间连通性。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经过多期构造岩溶作用形成的缝洞,为储集体以缝洞单元为基本开发单元,平面上连续性极差,具底水但没有统一油水界面,具正常温度、压力系统,低饱和弱亲油性油藏.不同部位油井产能差异较大,高、低产井穿插,油井采油指数相差数百倍.根据油藏描述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研究及油藏开发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筛选,认为递减法较适用.随着近两年来对该类油藏的注水开发试验,油藏逐渐表现出明显水驱特征.本项目尝试用水驱法进行试算,与递减法计算结果对比,探讨试算方法的可行性及应用范围,进一步论证目前计算的可采储量是否能反映地层现阶段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9.
天然裂缝油藏水平井的产量预测和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学,它综合了向井流入动态分析,产量预测和经济方面的知识。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学优选用水平井技术开采天然裂缝油藏的最佳开采方式。在物质平衡分析和线性拟合油藏流体性质与油藏压力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溶解气驱天然裂油藏中水平井的产能动态预测分析方法。天然裂缝特征对产能动态的影响用向井流入方程来解释。本文还介绍一种详细解释现金流时间价值的经济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到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臣  王坤  刘春兰  方志斌  陈敏 《新疆地质》2004,22(2):216-218
在稀油油藏开发中,由于注水开发受储层自身条件和长期注水的影响,油井产能无法有效发挥,采用酸化改造储层措施,能够恢复、提高渗透能力.然而目前酸化改造储层措施的前期论证,一般仅依靠压力恢复资料和历史生产数据对比,进行定性评价,根据经验判断,选井带有盲目性,为此,笔就“压汞曲线在低渗储层酸化改造中的应用”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