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乐山小麦减产年主要灾害天气危害的实际调查与理论分析,结合乐山实际,提出根据不同气候年景,合理安排播期、选择适宜品种以躲避低温冷害。通过种植区域结构调整以减轻干旱危害的防灾减灾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风险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是全国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研究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规律及风险性,对于防御冷害和保证水稻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基于1961-2008年吉林省46站平均气温资料,建立包括生长季热量变异系数、冷害发生频率、冷害风险指数和冷害发生气候概率4个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对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风险进行评估。将4个评价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采用等权重求平均,得到水稻低温冷害气候风险综合指标;将吉林省划分成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风险区域。结果表明:吉林省的东部延边、白山多数地区低温冷害的风险性较大;西部地区大部、四平大部和通化南部低温冷害的风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华南春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安健  刘小宁 《气象》1995,21(3):25-29
利用华南地区48个台站1951-1990年2、3月气象资料,比较详细地讨论华南春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揭示出如下几点事实:(1)华南的春季低温冷害过程出现频率愈往南去,愈向2月份集中。华南北部,低温过程次数多,持续日数长,温度低,是低温冷害最重的区域,往南依次为中等与轻度低温冷害区域,雷州半岛及海南省基本无低温冷害。(2)低温冷害过程初日与终日的年陆波动非常大,初日极差普遍有1个月左右,终日极差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候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低温冷害形成机制,采用GIS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实现了玉米低温冷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并利用CMIP5中的MRI-CGCM3模式模拟结果对黑龙江省2015-2044年玉米低温冷害风险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共有24年是低温冷害年,其中12年是严重低温冷害年。松嫩平原大部、三江平原大部及黑河南部是玉米一般低温冷害的多发区,同时该区暴露性较高,如有重度灾害发生,则对全省粮食产量产生严重影响。未来30年,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发生的概率有所减少,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是一般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三江平原西部是严重低温冷害的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6.
李耨周  余曼平  姚蓉 《气象科学》2004,24(2):227-232
本文针对湖南春季低温冷害具有多发性的事实,为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在分析其影响成因的基础上.从大气环流变化、前期秋冬季天气气候特征、太阳黑子变化特征等方面选取预报因子,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了预报因子库和预报规则库。统计分析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冬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春季低温冷害的影响。预报系统用数据库软件Access2000编制。经过对近40 a的历史回报及2001~2003年的试报,结果表明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延边地区作物生长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延边的作物生长季低温冷害有其独特的地域性,本文总结了46年来延边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时空分布、分析了环流背景,采用滑动T检验法界定了气温序列的突变。  相似文献   

9.
低温冷害气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荣欣  沈能展 《气象》1982,8(2):26-27
近几年来,低温冷害的研究多以积温为指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热量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间的定性或定量的关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作物受低温危害的关键时段出发,用图示法表示哈尔滨地区(代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不同冷害年的气象型。 一、确定低温危害作物的关键时段 黑龙江省受低温危害的作物主要是玉米、高粱和水稻。据研究,玉米,高梁属延迟型冷害;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都有。造成玉米延迟生长发育的温度敏感时期,从外部形态上看,是在出苗至八叶期、灌浆至成熟期;高粱是在三叶至七叶期、开花至灌浆期;水稻是在苗期至分蘖期(抽穗前10天前后的低温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延迟型低温冷害,探讨前人提出的东北地区低温冷害气候指标在黑龙江省的适用性,借鉴前人经验,考虑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北扩等因素,确定黑龙江省延迟型性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的技术路线、判识临界值和计算方案。利用1961-2012年黑龙江省27个气象台站5-9月平均气温,以热量指数距平冷害判识指标为参照,考虑低温冷害指标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密切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黑龙江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指标;经过验证,表明该指标判识的低温冷害年与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实际和发生规律相符,可作为监测指标;该指标所需数据量小,计算简便,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可采用该指标对黑龙江省低温冷害的历史发生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晚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播植期的季节安排、品种搭配与气候条件不协调,在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常受低温冷害危害,造成产量年际之间的波动。1978-1982年我们开展了晚稻不同播植期气候条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经过5年的实验,基本得出了不同播植期晚稻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低温冷害对绿色食品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虎林市气候特点、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及对绿色食品水稻生育期的影响,提出有效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研制出一套完整的农作物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系统,用于提高我国东北地区玉米夏季低温冷害的防御水平和减轻对农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 ,分析了 1951~2000年沈阳地区低温冷害年的概况、气候特征、影响及其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低温冷害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的低温冷害预报应用研究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试验资料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发育模型和分区作物参数,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建立了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并利用模型模拟了12站40年 (1961~2000年)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确定抽雄期延迟天数为低温冷害指标,分析了历史低温冷害年及减产情况。模拟了典型冷害年和40年气候平均的0.25°×0.25°网格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 探讨了与区域气候模式结合进行低温冷害预报的方法。主要结论有:①玉米发育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玉米发育期和发育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以抽雄期延迟天数为冷害指标评估的历史冷害发生状况基本符合历史实况。②模型有一定的模拟玉米生长量对低温冷害响应的能力,但还需要更多的试验数据校正品种参数,完善模型。③利用GIS技术,结合区域化的作物参数运行区域作物模型,是作物模型区域化应用的一种解决方案。④东北玉米区域动力模型解释性好,根据确定的害指标,以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结果驱动玉米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低温冷害,是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南方春季低温冷害气候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我国南方6省45个站1951-1995年2-4月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该地区春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发现有7个低温冷害年,1957,1968,1969,1970,1984,1985和1988年,最严重的年份是1968和1988年,严重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3,4月份,严重低温冷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江南南部,南方春季低温冷害年际变化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和群发性,80年代我国南方春季低温冷害频繁,50年代次之,60,70年代较少,90年代前期几乎没有,典型的春季低温和高温年份,严洲中高纬度大气环流,西太洋平洋副热带高压以及太平洋热带海洋状况都有显著的差异,特别是,亚洲极涡,纬向环流指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界位置及太平洋暖池的海表面温度等因子均通过了95%(90%)信度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17.
1前言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低温冷害频繁,大约每隔3~5年出现一次,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进入80年代,全球性气候变暖,黑龙江省近20多年没有出现过低温冷害,农业发展稳定,粮食总产成倍增加。今年黑龙江省东部又一次出现严重的低温冷害,造成粮食产量下降。这里着重分析今年黑龙江省冷害形势与历史上典型冷害年进行比较,以期为全省粮食产量预报及抗灾夺丰收提供科学依据。2分析方法采用夏季(6~8月)平均气温相对均方差的方法求算各地低温冷害指标:式中△T6-8为6~8月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值之差,n=3。…  相似文献   

18.
黔南春季冷害初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锡康 《贵州气象》1995,19(6):18-21
本文利用黔南12个地面观测站1961-1990沂共30年资料对黔南春季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初终期、强度、年变化等进行了气候统计分析,然后根据气候特点的气候规律结合当地情况着重对水稻育提出初步的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黔南有一个多冷害区,一个少冷害区。多冷害年冷害平均1.1-2.1次,6.3-13.4天,每次持续4.8-6.5天,最长21天,冷害期达37-47天,冷频率高达97.7%,重级冷害频率为40-65%;少冷害区年冷害平均0.0-0.5次,0.1-2.1天,每次持续3.5-4.3天,最长10天,冷害期为4-20天,冷害频率占50%,重级害频率仅达26.7%以下。冷害高峰周期平均5.3年,最长6年,最短4年;偏重冷害周期平均3年,最长5年,最短2年;低谷周期平均5.8年,最长8年,最短4年。  相似文献   

19.
田阳秋季低温冷害规律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田阳县1961~2010年秋季低温冷害气象资料的统计,引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作分析,结果表明,田阳50a来秋季低温冷害初日,日数呈显著性推迟和减少趋势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对作物冷害定义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害是由于低温对作物造成灾害的天气现象。目前,人们对冷害的认识和冷害的概念较模糊,有的将低温称为寒害、冷害,甚至称为冻害。严谨的提法:寒害应包括冷害和冻害;冷害为零上低温,危害作物的生育是缓慢的、渐进的;冻害为零下低温,对作物的伤害是剧烈的、迅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