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阐述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与多时相航天遥感影像资料,对昌江县沿海地表覆盖变化进行监测,形成自1996年至今近20年昌江县沿海地表覆盖变化监测成果。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地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形成系列数据、图件、报告等成果,为建设管理沿海林地、保护沿海地带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开发海岸线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2017年和2018年湖北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验收工作中形成的包含了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错误的"监测成果错误数据集"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和ArcPy对数据进行要素提取、整合,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质量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了成果总体质量变化趋势,为对持续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周天祥 《东北测绘》2012,(3):221-223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果资料积累、技术基础和人才梯队,但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国情监测体系还需要科技创新和实践探索。目前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已取得的基础测绘成果及其与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方面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重点和难点,创新思维,勇于探索,破解难题,为全面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检查验收中人工检查任务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质量评价的关键技术;并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人工检查质量评定自动化、质量评价接口模型构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实现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检查验收以及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掌握大连金普新区近年的建设进程和效果,本文研究了基于新区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成果资料和高分辨影像数据,对其在建设用地、道路交通、生态功能用地等方面的建设现状进行监测。结合相关的专题数据资料,从不同角度对新区的建设进程和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2年IKONOS卫星影像、2009年航空胶片影像、2012年WorldView卫星影像和低空无人机数码影像对渭河干流西安到咸阳段进行3期监测,得到了渭河流域周边环境逐期变化的第一手准确成果资料。通过对监测成果地表覆盖及水利设施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掌握了沿渭两岸跨河大桥、堤防工程、备防石设施、景观建设、湿地演变、地表覆盖及周边环境的变化信息。讨论了产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和社会原因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渭河综合治理提供及时可靠的地理信息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地理国情普查生产为出发点,结合生产中的具体实践应用,分别探讨了基础测绘成果数据及行业收集资料在普查生产中的作用,并对各种资料的分析使用进行了综合性的归纳,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常态化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收尾情况,包括总结表彰、成果归档、数据库与平台开发完善以及区级成果宣讲、平台部署和监测需求调研工作。介绍了监测准备情况,包括工作准备、技术准备、经费准备和生产准备,为实现从地理国情普查转向常态化监测奠定了良好基础。阐述了武汉市"十三五"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包括基础性监测、专题性监测、数据库与平台更新维护、统计分析与成果编研发布。就如何开展地理国情监测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从完善指标体系、创新专题监测等方面把握监测重点,从加强融合分析、成果编研和数据挖掘等方面深化成果应用,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协调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吕霖冰  陈海鹏  陈宇恒 《测绘通报》2021,(11):136-139,160
本文针对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成果质量合理评价问题,应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套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成果质量评价模型与方法,并选取我国北方27个县级测区的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成果质量检查数据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比最小值法、加权平均法等常规质量评价方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成果质量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可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的地表覆盖成果等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沛县张双楼煤矿会议中心改扩建工程,以及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实测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监测的技术依据、监测内容、基准点和变形监测的布设、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指标及成果资料的分析、整理与提交等。  相似文献   

11.
熊佳诚  聂运菊  罗跃  李永飞 《测绘通报》2019,(11):98-102,129
在遥感卫星成像中,极化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同极化数据包含的地面信息不同,其应用价值也不同。针对VV、VH极化数据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本文利用双极化Sentinel-1数据监测上海市城区地面沉降,分析两种监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VV极化数据对研究区的监测整体性优于VH极化数据;干涉对相干性质量与有效像素数数量均高于VH极化数据;监测结果与水准数据的偏差小于VH极化数据。  相似文献   

12.
GNSS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工作中,但GNSS监测数据中会有缺失值、噪声等误差的存在,对预测结果造成影响。引入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变形预测,并考虑该模型的自适应性和容错性,分别采用三次样条插值法、小波滤波法和拉依达准则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缺失值填补、去噪和粗差剔除等预处理。并利用实际监测数据进行短期预报分析,对比原始监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的预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铁隧道监测主要以全站仪为主的传统测量,监测点有限,监测过程缓慢,难以全面反映隧道结构的变形。本文针对地铁隧道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移动式三维激光测量技术的隧道结构监测方案。首先利用移动激光扫描获取高密度点云数据;然后通过自动识别提取隧道顶部的环片拼接缝,以此为基础结合点云数据提取各环片断面信息,对环片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对各类监测成果进行管理分析,实现隧道结构变化的科学管理。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案监测结果准确、成果分析与管理更加科学,满足隧道健康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对地铁监测数据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对变形可进行前瞻性预测,从而保证地铁安全的施工和运营。本文以北京市地铁某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某一监测点为例,利用小波分析对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分别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去噪后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得到原数据的拟合值和对未来变形的预测值;最后利用同期Sentinel-1A卫星影像进行相干点时序InSAR处理,得到形变结果。通过分析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并与InSAR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两个预测模型在地铁形变监测中应用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SARscape SBAS技术存在人工选取地面控制点影响监测结果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PS特征点的SBAS地表形变监测方法。通过设置PS技术中的振幅离差指数与相干性阈值,提取PS监测结果中的特征点作为地面控制点进行轨道精炼与形变反演。以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覆盖南昌地区的Sentinel-1影像为数据源,进行了地表形变监测与验证。结果表明:①该方法与PS方法监测结果均显示南昌市城区在监测时段内整体呈小幅度上升趋势,年平均沉降速率相关性达到了0.959,具有高度一致性。②将该方法、PS方法、人工选取地面控制点的SBAS方法的监测结果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该方法与水准数据的误差不超过3.5 mm,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开采沉陷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rimble GX 3D扫描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以其配套的Real Works Survey软件处理数据,详细介绍了沉陷监测点的观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针对沉陷区域提出了具体的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开采沉陷监测其精度完全满足观测需要。  相似文献   

17.
Forests over Indian region are fire prone during summer season and effective means for monitoring such events is important. Satellite data with its repetitive and wide area coverage provides data sets required for monitoring such events. The advances in sensor technology and multi-satellite systems have improved capability for monitoring such events. The present study addresses forest fires monitoring using night time data sets of ENVISAT-AATSR data over Indian Reg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region specific algorithms are required for forest fire detection as soils in tropical regions have higher temperatures during night time.  相似文献   

18.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技术在大坝、桥梁、滑坡等形变监测领域应用广泛。针对传统监测方法需要架设基准站、导致监测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参考站的GNSS变形监测方法,利用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s,CORS)观测数据,生成虚拟参考站(virtual reference station,VRS)代替实体参考站,实现高精度变形监测。利用中国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约30处滑坡监测点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当CORS基准站间距小于40 km时,双差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模型内插精度优于10 mm,利用观测时长大于8 h的数据,可以实现平面精度优于5 mm、高程精度优于10 mm的形变监测。  相似文献   

19.
王福杰 《北京测绘》2020,(5):657-660
自2016年开始,地理国情工作的重心由普查转移到监测上来。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的各项质量指标均比普查时更严格,如何更好地做好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直接影响监测数据成果的质量水平。本文结合山东省2019年度国情监测数据成果验收工作,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提高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质量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旱情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大范围、长时序的旱情监测中,遥感技术以其快速、经济和大空间范围获取的特点,弥补了基于台站气象数据旱情监测的不足,为防旱和抗旱决策提供了实时、动态、宏观的辅助决策数据。本文对已有旱情遥感监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将其总结为基于土壤热惯量、基于土壤波谱特征、基于蒸散模型和基于植被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各类方法从监测原理、适用范围和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一种结合了全球植被水分指数和短波角度归一化指数的优势建立的旱情遥感监测模型和方法。以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旱情为应用案例,从监测模型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和应用分析等方面,介绍一种基于植被水分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