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文山刘楠  李宇新 《东北测绘》2008,31(1):101-102,106
概述了RTK技术作业模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RTK技术的误差来源及解决对策,讨论了RTK技术在数字城管控制测量及部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GPS RTK技术及其在"数字城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RTK技术作业模式的基本原理,分析了RTK技术的误差来源及解决对策,讨论了RTK技术在数字城管控制测量及部件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极地环境特点,并根据极地的基本情况确定极地位置服务(LBS)的系统架构,详细介绍了在极地位置服务中所用到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主要包括车辆和人员的监控技术、基于PDA的定位技术及极地的通讯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常用的室内外定位技术,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基于射频信号的定位技术、基于自包含传感器的定位技术,总结了无缝定位算法、技术及系统的研究成果和无缝定位服务与应用模式,探讨了无缝定位技术存在的问题、无缝定位算法研究重点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应用是地理信息大众化的重要进程。本文介绍了导航与LBS应用服务中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基础性的定位技术,前沿性的Telematics技术、三维技术等,分析各自的技术特征,及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现状,明确了技术标准在技术发展及行业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可视化成为新的应用发展方向,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及漫游系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综述,阐述了本课题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认知程度的提高,虚拟现实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在物探测量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在介绍物探测量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RTK技术原理及网络RTK技术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应用网络RTK技术在物探测量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说明,分析了应用网络RTK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网络RTK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多功能路面状况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单项检测技术的原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路面状况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解决办法.结合计算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及行业应用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多功能路面状况检测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应用激光三维扫描技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集成度、多功能的路面状况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后遥感应用技术提出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地质成果。实践表明,在地质勘查领域,后遥感应用技术比单一遥感技术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和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后遥感应用技术提出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地质成果。实践表明,在地质勘查领域,后遥感应用技术比单一遥感技术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和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的本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斑点噪声阻碍SAR的应用。在过去20多年中,提出了许多SAR图像去除斑点噪声方法,虽然每种去除斑点噪声方法都能有效去除斑点噪声,但都不同程度地损失了图像的边缘信息,本文首先以数学物理的观点描述了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问题。其次分析了斑点噪声的统计特性和几种典型的去除斑点噪声方法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在最后研究了SAR图像斑点噪声抑制的本质,这对开发既能有效去除斑点噪声,又能有效保持边缘信息的去除噪声方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仿真修正的序列SAR图像内波参数反演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序列图像,提出了基于仿真修正的序列SAR图像内波参数反演方法。该方法使用规则化长波方程(Regular Long Wave,RLW)和M4S模型数值仿真SAR序列图像中的同一列内波,并通过与实际图像的对比修正反演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克服了现有方法依赖于历史水文数据精度和SAR成像条件的限制,其反演结果与实测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3.
星载SAR图像的定位精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雷达成像机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星载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的定位算法,并结合仿真的数据和Radarsat卫星的图像,对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形起伏、轨道测量误差、回波延时测量误差是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在Radarsat卫星本身的系统测量精度范围内,该算法可以使Radarsat图像的定位精度达到600-800m,如果地面站能够提供精确轨道数据,定位精度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SAR图像可以看作是真实反映地物后向散射特性的无噪图像与相干斑噪声的乘积,通过贝叶斯估计从图像观测值估计出图像真值即可去除相干斑.而贝叶斯去斑的关键在于建立能与SAR图像特性相匹配的先验信息模型.用MembraneMRF模型对先验信息建模,克服了以往所用GMRF模型对参数估计十分敏感的问题,并通过对该模型邻域结构的自适应调整来分类处理处于匀质区域和含结构特征区域的像元,在有效抑制相干斑的同时较好地保持图像的结构特征.仿真和实际SAR图像数据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的SAR影像纹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分析SAR影像特征的基础上 ,引入了基于小波的纹理提取方法 ,并采用第二代提升小波与双正交小波对SAR影像进行小波二级分解 ,提取影像各尺度上的小波特征系数。对机载的SAR影像进行了纹理分析及分类 ,得出了不同小波的分类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TM与SAR图像融合多方法研究及其效果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TM多光谱与SAR高分辨率的特征,研究了彩色技术、数学运算和图像变换三类共11种融合算法,并基于ERDAS-SpatialModeler、ENVI-IDL和MATHLAB等技术分别实现这些算法。从信息量、清晰度和逼真度共四项指标出发,定量评价了各个方法融合方法的侧重点。利用极差变换法处理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单方法RGB(0.75)法相对最优、Brovey(0.10)法最劣以及三类方法彩色技术(2.59)最优;图像变换(2.25)次之;算术运算(0.82)最不可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SAR图像对地定位的严密共线方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红建  丁赤飚  付琨 《测绘学报》2007,36(2):158-162
SAR图像对地定位是解决SAR遥感信息在哪里的根本问题,它是遥感应用和处理的重要步骤。作者在分析现有几种SAR图像对地定位模型的基础上,根据SAR成像的严格几何关系导出SAR图像对地定位的严密共线方程模型。首先根据斜距图像的近地点斜距和远地点斜距推导中心投影等效焦距的计算公式,然后详细推导并给出斜距图像转化成严密中心投影图像时涉及的图像改化公式,最后根据实际星载SAR图像定位的精度对比,证明严密共线方程模型是可行的,而且其定位精度要明显优于传统的近似共线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18.
SAR成像原理与图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祥 《四川测绘》2004,27(3):141-143
作为InSAR系列讲座的第二篇,本文介绍InSAR的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SAR)的成像基本原理与其所获取的SAR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特征的星载SAR图像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涛  王超  张红  张增祥 《遥感学报》2007,11(2):214-220
SAR图像模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SAR系统的设计和验证、SAR图像的正射纠正、雷达图像解译和目标识别等。随着星载SAR的发展,必然面临着对星载SAR图像模拟的大量需求。本文首先从SAR图像的几何特征和辐射特征出发,探讨了SAR图像模拟技术的原理,分析了RD(Rang Doppler)模型,后向散射模型和斑噪模型。在传统RD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形特征(起伏地形和平坦地形)考虑不同的后向散射模型。特别强调了在平坦地形情况下,需要地物分类数据的参与,并利用Ulaby和Dobson的后向散射模型。另外,在SAR图像统计特征的基础上,进行SAR图像的乘性噪声模拟,可以满足更逼真的SAR场景需求。然后,给出了图像模拟的算法流程,并对关键步骤的算法做了分析。最后,在实现基于图像特征的星载SAR图像场景模拟算法的基础上,选择新疆窝依牙地区和天津地区分别进行起伏地形和平坦地形的模拟试验,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模拟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Ground 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 (GB-InSAR) have proved to be fully operational tools for the monitoring of ground displacement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of the existing systems is the time to acquire a single image, typically ranging from few seconds to few minut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validation and the operational use of a new system – Mimo Enhanced LInear Short SAr (MELISSA), belonging to a new class of GB-InSAR devices. MELISSA is based on a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MIMO SAR) and is capable of acquiring and processing image data at an unprecedented high speed. A configuration of the system acquiring a 0.96 m synthetic aperture and 260 m swath image in 2.6 ms was teste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prove its ability to reach an image refreshing time smaller than 4 ms and Line-Of-Sight (LOS) displacement accuracies better than 10 μm. Thus, MELISSA was able to help with the monitoring of the Costa Concordia ship movements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of grounding during both the rescue operations and subsequent wreckage removal. The accurat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of specific points of the structure are presented in a global interferogram sequence (2-D displacement maps of the whole structure). The collected data contributed to a precise wreck d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MELISSA’s ability to update the information almost every second has proven to be extremely reassuring as early warning on potentially catastrophic mov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