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去过北京的人,几乎都欣赏过天安门前那对高大的华表。这对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华表,挺拔笔直的柱身上雕有螭龙流云纹饰,上部横插一块石片,石片上有浮雕的祥云,仿佛高大的柱身直插云问。捶顶承露盘中,蹲坐着一头别致的怪兽。  相似文献   

2.
碘酸钾的电化学制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碘和氢氧化钾为原料,应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碘酸钾的最佳条件,并与氯酸钾氧化法对照。实验指出,电比学法优于氯酸钾氧化法。无隔膜的条件下,电解液的最佳配方为:碘200g/L,氢氧化钾85g/L,重铬酸钾2g/L。最佳操作条件为:阳极Pb—PbO2,阴极不锈钢电极,电流密度Dk=25A/dm2,温度50—60℃,电解时间6小时,在该条件下碘酸钾的产率89.7%,电流效率98%,产品纯度99.2%。  相似文献   

3.
胡岩 《地理教学》2012,(21):1-1
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聪明,在于他们善于独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明的老师之所以高明,在于他们善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下面的这则事例是笔者亲历所为,今记述下来,以资各位地理同行在参考之余能有所启迪。半年前,到学校视导时与一位高三学生谈心,得知其地理学得不好,感知她很郁闷。她说,老师,地理好难学啊!何以见得呢?我问道。不是吗,大家都说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她反问道。是的,有这种说法,我答道,地理你最怕做什么题?她说,我最怕综合题。你语文学得怎么样?我又问道。语文是我学得最好的,她无不  相似文献   

4.
梁梅青  乐淮辉 《地理教学》2010,(22):11-13,43
“地理1”是高中地理课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其侧重自然原理的讲解,阐明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1”的内容设计突出了学习地理的实用价值,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进行其它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南极旅游业的发展与中国应采取的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红 《极地研究》2012,24(1):70-76
南极旅游是人类和平利用南极的方式之一。南极旅游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南极旅游呈稳步发展趋势,游客人数明显上升,游览路线日渐成熟,交通方式逐步固化,多国经营者合作模式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南极条约》体系对南极旅游的环保规制也在不断加强。中国涉足南极旅游的时间较短,目前每年只有二三百人员赴南极旅游。鉴于南极旅游有利于提高人们欣赏自然景观、提高环保意识,有利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环保合作,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建议中国加强对南极旅游问题的研究,尽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南极旅游的开展与管理有法可依,有序进行;加快对国际规则的熟悉,加快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按照商业的发展规律去推动南极旅游业。  相似文献   

6.
杨帮会  何宗宜 《极地研究》2005,17(2):149-156
网络GIS俗称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内联网的技术标准和通信协议的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它是GIS技术和因特网/内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GeoSurf,并用JAVA作为二次开发语言,针对南极地区这一特殊地理区域,实现了南极 WebGIS,这对于方便科考人员的科研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11,(6):20-20
井冈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厚重,民风纯朴。据史料记载,井冈山早在东汉以前就有人类活动。现市内居住的人口:一是唐宋时期由山东、河南等省迁徙此地居住的,后来称之为“土籍”。二是明清时期由广东、福建等省迁徙此地居住的,称之为“客籍”。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随着对新课改理念的不断学习和领会,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已经成为落实课改的关键环节。如何在地理课堂中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是笔者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课堂里经常会发生的一个现象,即学生的笑声为例,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以疑激趣 教学片段一:(图片,图下文字:在沙特阿拉伯) 教师问: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大家说为什么呀?  相似文献   

10.
新天鹅堡,全名新天鹅石城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西南,邻近年代较早的高天鹅堡(sclllossHohenschwangau,又称旧天鹅堡),距离菲森镇约4公里,离德国与奥地利边界不远。这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1869年9月5日,新天鹅堡奠基,1873年大部分建筑和内部装饰完工,1880年宫殿封顶庆典,1884年入住。  相似文献   

11.
ZHU Huiyi  HE Shujin 《地理学报》2010,20(6):913-922
Land pressure and adapt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most of China’s mountainous regions. Little attention so far has been paid to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based on evaluation of land pressure in these regions. We evaluated the grain production press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sure for 21 small watersheds undergoing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China, compare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ith actual production for each of the watersheds, and analyzed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The results imply that land pressure was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among the sample watersheds, but there was a balancing trend between land pressure and productive capacity for each watershed. Under rising pressure, these watersheds developed a variety of adaptation strategies such as labor migration, increasing fruit and nut production, and expanding rural tourism if possible. These strategies result from evolu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and persistent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determines the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 in these mountainous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北方土石山区的土地压力及其缓解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会义 《地理学报》2010,65(4):476-484
以北方土石山区27个小流域样本数据为基础,针对流域粮食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对土地的需求,构建了土地压力定量评估方法,评估了各流域的土地压力,并将其与实际土地生产力进行了比较,进而从各小流域的经验事实中提取出使两者平衡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土地压力在空间上具有非均衡性,但相对于土地生产力的相对土地压力则存在空间均衡化的趋势。2000年前后,只有76%的样本小流域能够支撑人均300 kg/a的粮食生产压力,只有约20%的样本小流域能够支撑其经济发展压力,但这些小流域的土地压力最终都得到了有效缓解。劳动力转移、发展经济林果和特色产业等是缓解上述压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Land use chang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were greatly enhanced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due to the expanded pop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cting geographically as the basic unit of mountainous regions, valleys are the primary site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Therefore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policy in valley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t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land use data in 1995 and 2012,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hanges of land use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of varied topographic factors (i.e., altitude and slope) in typical valleys of the Beijing mountainous regions, Chin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ley is an efficiently geographical unit to evaluate land use chang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We also found that major land use change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Beijing from 1995 to 2012 were the dramatic losses of grassland to the cultivated and construction lands, while most of these changes took place at the altitude of 0-400m and the slope of 6-15°. Considering the ever increas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eijing mountainous regions, the incre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ed lands are inevitable, however, the great changes at a steeper slope imply the need to tailor land use structure coming into line with topographic factors, and suggesting ecological barrier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ust be exercised in the developments of these areas.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地貌区域国土开发受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单一地貌地区更复杂,其境内生态敏感区类型较多,且空间分布比较杂乱,不同生态敏感区之间又相互影响。文章选择山、水、林、田、城互为镶嵌的广西钦州市作为案例城市,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建立集“地”、“水”、“绿”三位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单因子定性分级和多因子空间叠加模型相结合,对整个区域的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评价及分区。从研究结果来看,这种评价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这些生态敏感区的综合分异规律,有助于当地政府在区域开发中制定更为科学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样本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及土地利用特点的研究 ,从丘陵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 ,提出两种土地整理模式 :一是农林综合开发整理模式 ,即居民点闲置土地的复垦利用与抛荒地利用结合 ,与山地区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结合 ,进行退宅还林 ;二是新村建设整理模式 ,即由政府对新村统一规划 ,供给道路等基础设施 ,引导农民集中建房的“政府引导型”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并对重庆市渝北区新春村的新村建设的运作和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变换和GRNN神经网络的黑河出山径流模型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对黑河山区流域月降水量和气温做Harr小波变换,并作为GRNN神经网络的输入,对黑河出山径流进行模拟和预测验证,效果较好。应用全球变化成果,在不同的气候情景下,对黑河出山径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黑河出山径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径流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最终会减少。但模型对气温反应不敏感。去除气温重构的细节系数后,气温也成为一个敏感因素,但径流量却随气温的增加而增加。可推断,引进Haar小波变换的GRNN神经网络模型可应用于径流量对气温不敏感的流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表现及其机理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李升发  李秀彬 《地理学报》2018,73(5):803-817
耕地利用边际化是当前中国山区土地利用主要变化趋势。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资料,本文首先分析2003年以来农业劳动力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的结构变化以及农户的响应,并对比平原和山区农户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响应方式及程度的差异,发现平原地区能够通过大规模的农业机械替代减少劳动投入,进而有效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影响,而山区因地形条件限制,劳动生产率提升相对缓慢,并与平原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农业劳动力成本占比不断上涨。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中国山区耕地边际化特征明显,以玉米为代表的种植业净利润在2013年普遍降至零以下。2000年以来,中国山区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森林面积增加、NDVI指数增强,而且在省级层次上,山区县范围NDVI变化率与耕地和森林面积变化率分别具有很强的负相关(r = -0.70)和正相关(r = 0.91),证实了中国山区耕地当前边际化的发展态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最后对务农机会成本上升、农业劳动力快速析出背景下的山区耕地利用边际化机理进行了总结。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山区耕地撂荒和森林转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山区综合开发必须调整偏农型产业结构,实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旨在使山区人口向山下流动的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摆脱与分散性密切相关的自给自足观念。由于山区物质、信息流动阻力大,城镇发展宜取多核分散型,要注意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改善山区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空心化综合测度与分区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杨忍  刘彦随  陈秧分 《地理研究》2012,31(9):1697-1706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以土地资源粗放利用、人口过疏化、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论文基于农村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子系统综合评价与层次逐级判断组合研究方法,综合评价了中国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并进行了地域分区。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空心化地域分异特征明显,高值区集中于北方边境和东部沿海发达县域,两湖平原、中部传统农区空心化也较为突出;低值区集中在南疆地区、青藏高原、西南山区等落后山区。按照土地、人口、经济子系统的交互特征,可将全国划分为新疆经济平稳发展型空心化中低值区等10个农村空心化大区,以及北疆农村空心化出现区等47个亚区。研究结果可为有序、分区、分类推进中国农村空心化整治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徐新良  曾澜 《地理科学进展》2004,23(6):i009-i010
区域规模化管理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形成适度规模,达到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方式、方法和过程.区域规模化管理程度的评价可以有效发现区域规模化管理的内部空间差异,对区域整体发展策略有一定的辅助决策意义.本文在建立区域规模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山东省1995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为例,就区域人口规模化、耕地规模化和经济规模化空间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区域规模化管理评价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