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鱼流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文中通过试验用鲫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其染菌后不同时间取血,通过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研究感染病原菌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鲫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前3d内,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依感染浓度不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嗜水气单胞菌与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制备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以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 ECPs)3种免疫原,以其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并在免疫牙鲆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在免疫牙鲆后第7、14、21、28、35、42天及攻毒后第7天分别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以比较3种免疫原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尤其攻毒后,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的吞噬率与吞噬指数均上升,FKC+ 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免疫组SOD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并趋于稳定,攻毒后各组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FKC+ ECPs组数值最低;免疫组POD活力先升高,第28天起下降,攻毒后各组均下降,FKC+ ECPs组始终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免疫组ACP活力也在免疫后第28天达到峰值,以某株NUF849攻毒后FKC+ ECPs组水平上升(相对于免疫后第42天),其他组显著下降;FKC、ECPs、FKC+ ECPs对菌株NUF849的相对免疫保护宰分别为50%、40%和90%,对NUF812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30%和80%,FKC+ 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上研究表明,各免疫组均诱导了牙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KC+ECPs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季节性降雨和洋流运动常常使沿岸海水盐度呈现波动状态。环境盐度的改变往往导致鱼类更易受到病原的侵害而患病死亡。因此, 探究盐度对金钱鱼(Sscatophagus argus)免疫功能的影响在渔业养殖业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比较各盐度组金钱鱼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96h(96hpi)内血清和肾脏抗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浓度以及免疫相关参数Complement 4(C4)、Interleukin-6(IL-6)和Immunoglobulin M(IgM)的变化, 来分析盐度的改变对其血清和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除96hpi外, 血液和肾脏组织中淡水组和低盐组中金钱鱼体内SOD浓度总体均比25‰盐度组高, 且最大差异可达150ng·mL-1左右, 其中血清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 淡水组与低盐组中金钱鱼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96h内血清和肾脏组织C4浓度总体均比25‰盐度组高100~600μg·mL-1 (P<0.01)左右; 虽然三个盐度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组肾脏组织IL-6浓度(14.2±0.1、17.9±0.0和17.9±0.0pg·mL-1)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5‰盐度组肾脏组织IL-6水平仍显著高于淡水组和低盐组(P<0.01), 而淡水组的血清IL-6浓度在96hpi内显著增加至56.9±1.0pg·mL-1 (P<0.01); 25‰盐度组金钱鱼血清和肾脏组织IgM浓度(71.8±2.9和6.3±0.4μg·mL-1)比淡水组和低盐组高约1~20μg·mL-1, 且差异显著(P<0.05)。同时, 25‰盐度组血清和肾脏组织大量产生抗体IgM时间(12hpi)早于淡水组和低盐组(24hpi)。综上所述, 25‰盐度组在细菌感染后受到的损伤较小, 肾脏及血清免疫状态优于淡水组与低盐组, 且免疫应答反应更迅速。因此推测, 盐度的降低将会导致金钱鱼血清和肾脏免疫状态下降。本研究可为调节金钱鱼的养殖盐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初始体重(3.58±0.32)g的凡纳滨对虾,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活菌、溶藻弧菌破碎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活菌和芽孢杆菌破碎菌和使其菌含量为108 CFU/g,通过49d的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溶藻弧菌对凡纳滨对虾的消化酶、免疫相关酶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4个处理组对虾的肠道蛋白酶水平均显著提高。25d时各处理组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9d时弧菌破碎组和杆菌破碎组对虾的淀粉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杆菌破碎组对虾肠道的消化酶水平最高,杆菌组对虾肠道消化酶水平低于其他处理组。(2)49d时弧菌组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上升(P0.05);弧菌破碎组对虾的SOD、酚氧化酶(PO)和抗菌酶水平上升(P0.05);杆菌组对虾PO水平上升,抗菌酶水平下降(P0.05);杆菌破碎组对虾SOD和PO水平均上升,抗菌酶水平下降(P0.05)。(3)WSSV攻毒的半致死时间为杆菌破碎组弧菌破碎组弧菌组杆菌组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溶藻弧菌及其破碎菌体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虾的消化酶活力和抗病力。其中添加弧菌破碎菌体能更好的提高对虾的免疫酶水平,添加杆菌破碎菌体能促进对虾消化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5.
4种微生态制剂对对虾育苗水体主要水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琴  李健  刘淇  王群 《海洋科学》2009,33(3):10-15
研究了由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lonas sphaeroides)、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及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制成的4种微生态制剂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育苗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都能明显净化水质,试验组中以添加噬菌蛭弧菌和黏红酵母组的效果最差,添加球形红假单胞茵和噬茵蛭弧茵组的效果最好,此组水质的pH值稳定,NH4+-N明显下降,而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及硫化物等指标也优于其他试验组.统计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菌数降低了3个数量级,添加嗜菌蛭弧菌试验组在减少异养茵(包含有害细菌)方面效果较好.同时用鳗弧菌攻毒,在5 d内,对照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免疫保护率为29.4%~58.5%,以添加嗜菌蛭弧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组最高.建议联合使用噬菌蛭孤菌和球形红假单胞菌,混合密度初步定为2×105个/mL.  相似文献   

6.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溃疡病的3种主要致病菌.将试验大黄鱼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和灭菌生理盐水,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采样,通过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分类计数、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探讨3种致病弧菌感染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黄鱼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感染后的1~7 d.在人工感染的初期,各实验组大黄鱼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白细胞数量开始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所上升,7 d以后各类血细胞数量变化不显著.其中哈氏弧菌感染组在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等多个指标上的变化最为明显.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脾组织,鱼体受感染后两者溶菌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研究认为反映鱼体受感染后从应激反应发生至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发挥主要发生在病原菌感染前期,不同致病菌与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效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纳米胶体金颗粒标记抗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单克隆抗体3A7并制备金标垫,将抗迟缓爱德华氏菌(AL60306NA1)单克隆抗体4F11与羊抗鼠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建立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方法。经过对试纸条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测定,结果表明:试纸条与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海安气单胞菌、产碱假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哈维氏弧菌、鳗弧菌、创伤弧菌、副溶血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鲁氏不动杆菌等15种水产常见病原菌没有交叉反应,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特异性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105cfu.mL-1,检测所需时间低于20min。所制备的迟缓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高和适应基层生产推广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是引起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养殖鱼类造成巨大危害。本文制备了海豚链球菌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ECPs),以其免疫牙鲆,在免疫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并在免疫前以及免疫后第7、14、21、28、35、42天与攻毒后第7天取样,分析3种免疫原以及免疫后再攻毒所诱发的血清抗体应答。结果显示,免疫后牙鲆体内产生了分别针对FKC和ECPs的特异性抗体,且各免疫组中FKC诱导的抗体水平较ECPs高,2种抗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FKC+ECPs组的两种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攻毒后第7天2种抗体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并且免疫原来源菌株NUF849攻毒组的2种抗体水平高于非免疫原来源菌株NUF812攻毒组。攻毒后存活牙鲆的血清对NUF849、NUF812全菌蛋白及其胞外产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抗血清与全菌蛋白的阳性反应条带位于25~100kDa,与胞外产物的阳性反应条带位于18~100kDa。本文结果表明灭活海豚链球菌与胞外产物都能够诱发牙鲆产生特异性抗体,二者混合物的免疫效果更好,且NUF849来源的免疫原可以刺激牙鲆产生针对NUF812菌株的交叉保护抗体,为牙鲆海豚链球菌疫苗成分的筛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近年来, 细菌性感染造成罗氏沼虾养殖业病害频发, 经济损失巨大。因此了解其免疫机制对于指导疾病防控至关重要。线粒体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itochondrial 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MnSOD)被认为是抵御氧化应激的第一道防线, 在先天性免疫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甲壳动物中mMnSOD的免疫功能尚不清楚。为此, 本研究克隆了罗氏沼虾mMnSOD基因(mMnSOD of M. rosenbergii, MrmMnSOD), 制备了多克隆抗体, 分析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下, MrmMnSOD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 肝胰腺和肠组织中MrmMnSOD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感染后3h和6h达到最大; 组织免疫荧光分析显示, 肝胰腺和肠组织中MrmMnSOD均在感染后12h达到最大荧光强度。以上结果表明, mMnSOD参与了罗氏沼虾对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激反应。进一步的蛋白抑菌实验表明, MrmMnSOD可显著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生长, 推测该蛋白可能属于免疫相关分子, 可通过抑菌反应发挥免疫功能。当前的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甲壳动物先天性免疫基础理论, 也可为今后罗氏沼虾的病害防控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靶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饲料中添加多维对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试验用鳗(5.93±0.02)g,分6组(每组3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不同浓度(0%,0.25%,0.50%,0.75%,1.00%,1.25%)的多维饲料42d。结果表明,随着多维添加水平的上升,各组鳗鲡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当多维浓度为0.75%时增重率达最高峰值。鳗鲡的肝体指数和肥满度受多维影响较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75%浓度的多维显著降低了鱼体水分含量,使鱼体粗蛋白和灰分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但各试验组鳗鲡粗脂肪含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各添加组鳗鲡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且0.75%组鳗鲡血清总蛋白浓度达到最大(P0.05)。综合本研究结果可知多维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75%。  相似文献   

11.
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鲍类疱疹病毒(Abalone herpesvirus,Ab HV)悬液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注射刺激,研究其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的变化,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腹足中血蓝蛋白(Hemocyanin,Hc)基因Hc1、Hc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感染后杂色鲍无细胞血浆的抑菌性。结果显示:(1)杂色鲍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变化显著,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无细胞血浆中的SOD、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哈维弧菌注射组的SOD活性在感染后第6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后的各个时相均呈下降趋势,从注射后6 h各个时相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哈维弧菌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48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2小时显著升高。哈维弧菌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48 h显著升高;AbHV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第12小时显著升高。(3)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以及腹足中血蓝蛋白两个基因Hc1、Hc2的相对表达量均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升高。(4)杂色鲍无细胞血淋巴对哈维弧菌、创伤弧菌和溶珊瑚弧菌这三种贝类病原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性增强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细菌和病毒的刺激引起了杂色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使得血淋巴的抑菌性增强。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杂色鲍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免疫技术防治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牙鲆鳃淋巴样组织内免疫相关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镜技术观察海水鱼类牙鲆鳃小片的基本结构及其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牙鲆的鳃小片主要由扁平上皮细胞和柱细胞构成 ,血窦腔极为发达。鳃小片在功能上可分为两个区 :气体交换区和免疫区。气体交换区位于上半部分 ,血窦内主要分布着红细胞 ;免疫区位于鳃小片基部 ,血窦腔中分布着各种免疫相关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酸性粒细胞。此外 ,还观察到了泌氯细胞和粘液细胞。研究结果证明 ,牙鲆的鳃在局部粘膜免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鱼类免疫体系中的有机组成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苯酚硫酸法和醇沉淀法,从600余株南极微生物中筛选得到10株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9株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1株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 robacter).对10株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经醇沉、除蛋白、冷冻干燥后得到粗胞外多糖.其中菌株3-3-1-2的胞外多糖产量达0.6 g/L.对粗多糖产量较高的4株菌所产的胞外多糖进行免疫活性试验,粗胞外多糖20#3在注射3d时,实验组AK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39%,CAT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24%,二者均差异显著(P<0.05),注射5d时,AC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20%,差异显著(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14%,差异极显著(P<0.01);粗胞外多糖33-1-2在注射3d时,实验组AK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12%,差异不显著(P>0.05),注射5d时,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2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阳性对照组增加了5%,二者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菌株20#3与3-3-12产生的胞外多糖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oimus)具有显著的免疫促进作用.由此可知,筛选出的极地细菌胞外多糖20#3和3-31-2可显著提高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力,可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大菱鲆的生产养殖.  相似文献   

14.
15.
由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疾病对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 IL-8)在调节炎症反应和抗感染免疫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利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中华乌塘鳢IL-8 (命名为BsIL-8) cDNA序列。BsIL-8 cDNA序列全长1 244 bp, 包含576 bp的5’端非编码区序列(5’-UTR), 312 b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RF)和356 bp的3’端非编码区序列(3’-UTR)。BsIL-8共编码103个氨基酸, 包含1个由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1个由62个氨基酸组成的SCY结构域。其中, SCY结构域包含1个CXC基序(Cys30-Arg31-Cys32)以及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ys30、Cys32、Cys57和Cys7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BsIL-8与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的IL-8序列相似性和一致性最高(分别为92.4%和86.4%)。基因组织表达分布结果显示, BsIL-8基因在主要组织器官中呈泛在性表达, 头肾BsIL-8基础表达量最高, 肝脏次之, 外周血最低。Poly (I:C)免疫刺激后, BsIL-8在4个重要免疫器官(脾脏、肝脏、头肾和外周血)中的表达量均发生了显著的上调(分别在刺激后3、12、24和24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 P<0.01)。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 BsIL-8基因在脾脏和外周血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均在感染后12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 P<0.01), 而在肝脏和头肾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均在感染后12 h时表达量达到最低, P<0.01)。综上所述, BsIL-8基因参与了中华乌塘鳢抗感染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三(2-氯乙基)磷酸酯(Tris(2-carboxyethyl)phosphine, TCEP)是一种新型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低剂量就会造成很强的生物毒性。通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TCEP对养殖大菱鲆的胁迫,发现其在24 h 、48 h 、72 h 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90.76 mg/L、159.94 mg/L、140.70 mg/L和110.71 mg/L;安全浓度(SC)为33.60 mg/L。24 h内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TCEP和不同胁迫时间对养殖大菱鲆的影响表明,高于质量浓度33.60 mg/L的TCEP对大菱鲆具有急性毒性效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CEP急性胁迫的养殖大菱鲆体内2种细胞免疫因子-组织相容性复合体alpha(MHC-Ⅱ α)和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发现经TCEP胁迫后2种细胞免疫因子的表达量都显著上调;随TCEP的质量浓度升高,特别是达到47.69 mg/L($ \frac{1}{4} $ LC50)以上时表达量的变化更加明显;而胁迫时间超过12 h,基因表达量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对大菱鲆免疫系统造成急性损伤。研究结果可为大菱鲆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并为环境污染物检测提供分子标记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磺胺甲基唑(Sulfamethoxazole, 简称SMZ)和恩诺沙星(Enrofloxacin, 简称ERFX)在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在水温21℃±0.5℃, 盐度29.91 的条件下, 应用萃取、液相测定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药物平均回收率、主要动力学参数及在3种组织中的半衰期进行了测定, 检测数据经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3p97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SMZ 和ERFX 在对虾肝脏、肌肉和血淋巴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0.09%, 88.92%, 84.84%和89.14%, 86.04%,91.77%。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表明, SMZ 单次腹部肌肉注射日本囊对虾, 其肝脏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肌肉和血淋巴药时数据符合一室模型,半衰期为19.1284, 4.5799, 9.1855 h。ERFX 单次腹部肌肉注射日本囊对虾, 其肌肉药时数据符合二室模型, 肝脏和血淋巴药时数据符合一室模型。半衰期分别为15.16, 16.83, 17.19 h。通过两种药物的代谢特征比较分析表明, SMZ 在肌肉中吸收较ERFX 快, ERFX在血淋巴和肝脏中吸收较SMZ 快。根据SMZ 和ERFX 在21℃±0.5℃的条件下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及3种组织内消除半衰期, 建议SMZ 在日本囊对虾的休药期不少于10 d, ERFX 的休药期不少于12 d。  相似文献   

19.
Cholinesterases (Ch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in marbled sole (Limanda yokohamae) for use as a possible biomarker of pollution exposure. In brain, ChEs existed almost exclusively (>95%) as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whereas in muscle, about 20-30% of ChE activity was in the form of butyrylcholinesterase (BChE; pseudocholinesterase). Acetylthiocholine and butyrylthiocholine (identified in mammalian studies as diagnostic substrates for AChE and BChE respectively) were hydrolyzed mainly, but not exclusively, by these enzymes. The inhibitors BW284C51 and iso-OMPA (identified in mammalian studies as diagnostic inhibitors of AChE and BChE respectively) were not specific for these enzymes in marbled sole. Brain AChE and muscle AChE and BChE we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ir kinetic properties (KM etc.) and optimal conditions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protein concentration, pH etc.) were established to allow routine assays of ChE activity to proceed under pseudo-first order conditions. The sensitivity of ChEs to a locally significant pesticide, iprobenfos (IBP; kitazin) was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IC50 concentrations. Brain AChE was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IBP, but muscle AChE and BChE were sensitive to IBP concentrations in the high nM range. However, ambient IBP concentrations in Korean coastal waters are usually not high enough to cause detectable ChE inhibition in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海水温度对衰亡期浒苔释放生源硫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露  邓雪  李培峰  高先池  刘春颖 《海洋学报》2018,40(10):110-118
为研究浒苔释放生源硫的特征,本文对采集于黄海绿潮中期和末期的浒苔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培养,探讨了不同温度对衰亡期浒苔释放生源硫化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25℃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能够加速浒苔的衰亡。二甲基硫(DMS)的平均释放速率范围为2.79~150.70 nmol/(L·g·d),二甲基硫基丙酸内盐(DMSP)的平均释放速率范围为2.16~113.26 nmol/(L·g·d)。温度升高能够使DMS和DMSP的释放速率加快,释放量增加,DMS最大平均释放速率在25℃条件下比10℃条件下升高了约60%,培养液中DMS浓度升高了2~3倍。采集于绿潮末期的浒苔培养液中的DMS和DMSP和采集于绿潮中期的浒苔相比,浓度有所增加,采集于浒苔绿潮末期浒苔培养液中DMS的最高平均浓度为418.41 nmol/L,约为中期的4倍;DMSP的最高平均浓度为316.14 nmol/L,是中期的3倍。浒苔绿潮的爆发会对水体中的硫体系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该海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