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宁省温泉旅游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温泉资源储量丰富,地域分布广泛,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以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为例,在对温泉旅游小镇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进行SWOT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AHP定量分析法得出其增长型的发展战略,进而提出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树立小镇整体形象;细分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多维组合营销;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拓宽旅游融资渠道;加强温泉资源管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等发展温泉旅游小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按规划进行调整建设陈传康,许学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承担的“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于1995年2月22日通过评审。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是营口市旅游重...  相似文献   

3.
地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一个地名的诞生往往与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地名命名上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特色,也可以成为探寻矿产分布的一只独特的“眼睛”。营口市现有选矿企业70多家。如何突破营口市矿业目前正面临的资源约束(利用效率低、接替资源不足)和环境约束(地质环境破坏严重、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两个“瓶颈”,  相似文献   

4.
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陶卓民  林妙花  沙润 《地理研究》2009,28(2):524-535
科学地区分和评价旅游资源,对有效地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为现代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旅游,在旅游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科技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开发科技旅游资源,促进科技旅游良好发展。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的相关研究,其次在分析了科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以及其他分类方法,从而建立了科技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同时,参考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和其他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了科技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以期为科技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主体功能分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的赋存条件,分析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通过主要旅游景区(点)的统计,基于GPS定位和ArcGIS软件,建立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沙漠旅游资源的空间可视化表达;基于沙漠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和旅游发展的景观主体功能分区需要,进行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主体功能分区。结论表明:中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地域广、类型丰富,主要分布在沙漠(地)的边缘和少数腹地,呈现出个别地域较为集中分布的特征;沙漠景区(点)以主要交通线为轴,呈集群串珠状分布;沙漠旅游资源功能分区划分为:一大沙漠旅游带、三大沙漠旅游区、七大沙漠旅游圈。最后讨论了中国沙漠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旅游资源结构进行全新的分析,提出了旅游资源的空间和时间结构理论,从旅游资源研究及开发的角度将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为景点景区内结构、风景区内结构、旅游区内结构。又根据时间尺度大小及其对旅游开发的意义将旅游资源时间结构进行划分。从旅游开发、旅游宣传及旅游区划方面对旅游资源结构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本文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为实例,对目前旅游资源评价综合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旅游资源本质评价的核心是资源本身在品质评价及旅游资源品质评价与吸收力评价的区别,提出了区域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原则,论述了区域旅游资源品质评价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喀什地区旅游景观多尺度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资源多尺度和多样性的分析是科学判定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品味和空间组合的基础,引入景观地理学的视角与方法,对喀什的旅游景观通过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对其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原因进行了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分析;根据旅游资源线状集中和等级集中度的分析,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潜力,将喀什旅游资源从民俗风情景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和沙漠高山景观四个方面进行了空间组合并指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休闲旅游是旅游消费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有其特殊性。本文界定了休闲与休闲旅游资源的概念,探讨了休闲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和资源特性,提出了基于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相结合的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专项休闲类四个主要类型,构建了由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开发条件与...  相似文献   

10.
原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旅游资源,它具有脆弱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的旅游资源.论文总结了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机制,针对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所面临的威胁,提出建立地方性多级资源遗产申报制度、民族生态博物馆∕文化园、少数民族文化基因信息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研究的基础性内容。对广东传统山水旅游目的地肇庆市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要素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区域旅游线路组织、旅游集散地空间分布等内容,认为肇庆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了优化区际与区内交通网络建设的优化对策。研究认为,肇庆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应随着旅游发展阶段的推进和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区域旅游业地域发展类型是一个新的尝试。文章以滇西北旅游区大理、丽江、迪庆、怒江 4个旅游片区为旅游业发展地域单元。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结合各地域所处的发展阶段 ,以各地域的发展特征和定量指标为依据 ,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将滇西北旅游业发展划分为起步型、成长型和成熟型 3个地域类型 ,为进一步的普遍适用的旅游业地域系统发展类型划分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旅游者的微观视角为研究的切入点,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圈)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直接对该区域旅游竞争力起作用的是市场需求状况和区位条件,而区域旅游资源、旅游支持因素、区域旅游管理都通过市场对该区域的旅游竞争力起间接作用;同时通过路径分析得到了相关因素之间以及相关因素对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其中市场需求的影响系数最大。最后提出了提升鄂西圈旅游竞争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我国缩微旅游景点出现巨大的投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浪费。作者通过对缩微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功能、市场容量及其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缩微旅游资源开发区域可分为3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区域所采取的缩微旅游资源开发措施及应开发的主题和规模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体系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地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的分布格局及长三角旅游发展的整体性现状,认为长三角旅游整体发展的协调性不足。然后从城市体系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耦合的角度出发,引入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网络结构和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的分析研究,并以此划分出了长三角两个层次的旅游地域系统,给出了长三角地域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空间组织。最后提出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川黔渝三角旅游区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旅游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进行区域间的联合与协作,以区域旅游整体的力量参与竞争,进而实现各旅游地共同发展的开发过程。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在核心—边缘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笔者以川黔渝三角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区域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只有通过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才能实现区域内各景区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2]——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中国区域旅游开发所面临的旅游产品结构性过剩、产品开发由 80年代的“低投入高产出”向“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特征变化 ,作者提出了区域旅游开发中应该从资源(Resource)、市场 (Market)和产品 (Product)三个方面进行程序式评价论证 ,即所谓的昂谱(RMP)分析模式 ,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本思路。这一模式在 1 999年进行的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得到了操作性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旅游服务的组合。旅游产品体系则是指旅游产品各种表现形式的集合,其中包括单项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产品和区域旅游产品。这些产品表现形式相互关联,是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业经营和管理的重点,是呈现给旅游者的核心价值所在。根据非洲的实际情况,针对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将非洲的旅游产品分为狂野非洲、风情非洲与和谐非洲三个层次,以明确的主题来组合产品、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以嬴得客源市场,提升非洲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质量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  刘力钢  陈金 《地理科学》2021,41(5):832-841
采用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对东北三省36个城市旅游经济增长质量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增长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② 从差异来源及其贡献度来看,2007—2010年超变密度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2011—2018年地区间差异是差异的主要来源;③ 东北三省旅游经济质量总体核密度曲线逐渐向右移动,旅游经济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区域旅游经济差异逐渐减小;④ 旅游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质量差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