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海水中重金属的研究比较重视.研究海水中重金属时,不仅要测定它的含量,进而研究其分布变化规律,而且更需要了解它的存在形态和形式,这对研究元素的迁移过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都是重要的。对锌、铅及镉在海水中的无机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们对海水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形态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不同存在形式和形态的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亦不同;同时它们也是海洋环境中污染机制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铅及镉在海水中的无机化学形式,曾有过一些报道。由于在计算金属各种存在形式百分数时选用的络合常数不同,计算结果往往差异很大。为了正确了解重金属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首先必须要有正确的络合常数。本文使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法)测定了KNO_3溶液中铅、镉的氯基及硫酸根络合物稳  相似文献   

3.
海水主要成份的存在状态,对于海洋地球化学及海洋生物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当要求定量地了解海水中各成份存在状态时,因不易直接测定,通常多采用形成常数计算法。在计算中,如果采用的形成常数不同时,结果也不相同。因此,在计算海水主要成份的存在状态时,首先需要正确的形成常数。关于氟镁离子对形成常数(K_(MgF~ ))的测定,已有一些报导。本文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氟镁离子对形成常数。离子选择性电极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测量工具,可以通过简单的电势测量直接测定溶液中某一离子的活度,这种测量所用的设备简  相似文献   

4.
盐对于人体是必不可缺的,食盐质量的检验应受到人们的注意。海盐取自于海水,在已受工业排污影响的近岸带,研究海水污染物对海盐质量的影响值得重视。一些工厂向海中排放的工业污水中,常常含有重金属毒物——铬、铅、镉等。用普通的火焰原子吸收法,不能直接测定盐水中的微量元素,需预先富集将其与大量钠盐分离。近年来,测定盐水、海水等自然水和废水中的微量元素时,多采用与萃取分离和富集相结合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同时测定多元素,目前常选用吡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们对海水中的微量重金属进行了许多研究,特别对其在海水中的化学形式和形态更为重视。不同形式和形态的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不同,也直接影响元素在海洋中的行为(如吸附)和迁移过程。因此,测定海水中微量金属的存在形式和形态对研究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锌在海水中的无机化学形式的研究,以往曾有过一些报道。Baric等用锌汞齐的极谱法直接测定不同pH值时锌的半波电位(E_(1/2))的移动,测得Zn(OH)~+的logK_1=5.67,认为海水中锌的主要形式是Zn(OH)~+。Zirino,Stumm,Florence等则根据已  相似文献   

6.
海水中总无机碳是指溶解在海水中的分子状态的二氧化碳及碳酸盐和重碳酸盐的总和.其含量通常用海水pH值、总碱度以及水温和盐度的资料进行计算.显然,这样计算的结果包含了上述各项参数测定的所有误差,以及由温盐资料导出的无机硼酸盐和碳酸盐离解常数的不准确性.就一般的海洋学所用而言,这样的资料是可行的.但在一些精细的研究中,如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的平衡,海水与大气之间气体交换速率等,就需要更准确的资料.海水中总无机碳的气相色谱测定,为直接和准确测定海水中总无机碳的含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7.
藻类对痕量金属元素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传统的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效率低且成本太高,以藻类为主要材料来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海藻在海水中的含量比较丰富,并且用海藻来吸收重金属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对藻类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藻类吸收重金属在测定海水中重金属含量时的意义进行了总结。对藻类在吸收重金属时的几个影响因素,如藻的种类、培养基上的金属浓度、金属的种类、温度以及pH值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北部海域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给渤海湾北部海域重金属铜环境容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该海域12个站位表层海水样品的表观铜络合容量(ACuCC)和条件稳定常数(K)以及络合容量指数(CCI)进行了测定和计钟:。得到该海区表层海水的表观铜络合容量在228.0~673.4nmol/L之间,平均值为437.5nmol/L,条件稳定常数对数值(IgK)变化范围在7.41~8.84之间,平均值为7.89,络合容量指数在72.69%~92、92%之间,平均值为82.93%。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对重金属铜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半微分电分析法是近年才提出的一种新分析技术,它是记录电流的半微分值与电压的关系(e-E曲线),有关理论和应用正在发展。在海水分析方面,作者应用该技术以同位镀汞膜电极溶出法,对海水中重金属的测定已作了报道。本文则研究玻璃碳固体电极电化学溶出半微分电分析法的特点与应用。研究表明:本方法在适当条件下可连续测定海水中痕量铅、铜,灵敏度高,测定下限达10~(-12)M数量级,操作简便,且可避免使用有毒元素汞。  相似文献   

10.
九龙江河口区的比电导、盐度、氯度和活性硅酸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度是海水最基本的特征参数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海洋学家都通过测定海水的氯度来计算它,为此对这两者的关系作了广泛的研究。在寻找简便而又准确的测盐法的过程中,电导测盐法处于领先地位,并最终导致了新盐标及其方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海水中微量元素存在形式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模拟数值方法,引用Davies离子强度校正方程和热力学稳定常数,计算了海水中Cu、Pb、Cd和Hg的无机和有机络合物的百分比含量,从理论上探讨了重金属化学形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ICP-MS测定海水中溶解态痕量重金属——直接稀释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莹  翟世奎  张爱滨  王蓓 《海洋学报》2008,30(5):151-158
海水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一环[1]。海水中痕量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现今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痕量重金属元素有机和无机形态分析,二是海水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2]。海水的含盐量为35 g/dm3左右,基体中除了大量的NaCl外,还含有相当量的SO42-,Ca2+,Mg2+等离子及有机质。由于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基本上都在微克每立方分米量级或更低,在传统的分析方法中这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或受到严重的光谱干扰、或低于仪器检测限,定量分析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7年秋季航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了长江口与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汞、砷、铜、铅、锌、镉、总铬的含量与分布,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评价。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通过灰类白化权函数确定海水水质分级界限及各参评指标对不同等级的聚类权,构建了海水中重金属的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合理地评价海水中的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与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总体情况良好,但是汞、铅含量偏高,尤其是汞。长江口外以北、杭州湾北岸口外及舟山群岛邻近海域的海水水质相对较差,陆源排污为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江蓠为材料,研究了在温度为5~25℃,重金属浓度为1~100μg/L的环境条件下,江蓠对铜、铅、镉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并测定了在这些环境条件下江蓠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和光合作用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蓠对重金属铜、铅、镉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在实验条件下,随着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增加江蓠对铜、铅、镉的累积量也显著增加。江蓠对铜、铅、镉的富集系数最高分别可以达到2767、5149和1165。在实验的重金属浓度范围内江蓠的生长速率、光合速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处于正常的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在排污混合区利用人工养殖的江蓠净化和修复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第1部分中,我们用一种比较简捷的方法,导出了海洋化学中直线自由能关系。通过海洋化学中若干重要体系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海洋化学中直线自由能关系的客观存在。它们是海水元素溶存形式(海水化学模型)中A-Cl,A-OH,A-SO_3,A-CO,A-F等离子对稳定常数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海水中金属和有机物质(hum)相互作用的稳定常数与海水化学模型的稳定常数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本文中我们进一步研究海水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七连屿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于2017年8月在七连屿海域布设20个采样站位,共采集到22个表层海水样品及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含量,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相关性分析对水质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及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沉积物质量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七连屿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CZn>CPb>CAs>CCr>CCu>CCd>CHg,部分站位海水铅含量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是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该调查海域表层海水属于清洁型;海水中Zn-As、Cr-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此两组元素存在明显异源性;该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仅存在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黄金龙  周燕 《台湾海峡》1992,11(2):146-154
本工作测定了有效离子强度I_=0.5277mol/L和25℃下碳酸在若干人工海水介质中的表现离解常数,计算了碳酸根和碳酸氢根与钾、钠、镁、钙的缔合常数,讨论了包括氯离子缔合和未考虑氯离子缔合的海水化学模型,还通过试验证实了钾与碳酸根、碳酸氢根的缔合是不可忽视的,其缔合常数与钠的缔合常数相近,从而扩展了Pytkowic和Hawley(1974)的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对的海水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海南万宁乌场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2020年3月和9月对13个站位的海水、沉积物中重金属铜(Cu)、汞(Hg)、锌(Zn)、砷(As)、铅(Pb)、镉(Cd)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海水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海水属于清洁状态;沉积物中单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小于40,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小于150,属于低级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研究表明:海南万宁乌场海域海洋环境较好,重金属污染属于低风险级,对人类危害较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海域建设、海洋环评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海海水中溶解态铜、铅、锌、镉环境背景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涛 《台湾海峡》2003,22(3):329-333
本文通过对南海海域自然环境中表层海水溶解态Cu、Pb、Zn、Cd的分析,讨论了南海表层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根据地理环境特征及表层环流结构将南海表层水域分成北部和南部两个重金属背景值海区,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海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类型进行了态性检验,按分布类型分别确定了Cu、Pb、Zn、Cd的环境背景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三唑磷在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和去离子水中的光化学降解情况。在3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三唑磷在3种水体中均发生明显的光降解,且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行为,其光解速率常数在天然海水、去离子水和人工海水中分别为0.008 61,0.006 42和0.006 33 min-1。在3种溶液介质中,三唑磷光解速率受三唑磷初始浓度的影响,其速率常数均随着三唑磷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实验发现溶液中加入重金属离子Cu2+和Cd2+会抑制三唑磷的光降解速率,添加重金属离子浓度不同,则抑制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