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就气候变化或气候振动发生的时间特征尺度来说,包括几千年、几百年或几十年的时间尺度。研究气候变化就是了解某一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我们分别考虑以下几种气候:纪元气候(epoch-long climate)、世纪气候和“局地瞬时”气候。每种气候都有它自身的时间和空间的平均气象特征、统计波动和相关。对纪元气候而言,世纪气候就是它统计上的波动;对世纪气候而言,则相应的波动就是“局地瞬时”变化;对局地瞬时气候就是年和季的天气变化。为了确定气候的变化,首先要找出“局地瞬时”气候的变化,这对全球各大区域和一代人生命这样长期间内的气候预报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2.
文内以1974年盛夏(7—8月)季节开原站降水趋势长期预报为例子,试图对长期预报的基本思路和预报依据的客观处理作一些探讨。所用资料以开原单站为主。一、长期气候变化的背景分析了解长期气候变化的特点,对于作好年、季、月等长期趋势预报的重要意义,已越来越被预报实践所证实。所以,了解气候变化的背景,是作好长期预报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开原站1925—1973年7—8月的降水量的4年滑动平均(见图1),便可清楚地看出降水量的气候变动。1925—1947年为少雨期;1948—1967年为多雨期;1968年以后又转入少雨期。各时段降水量的平均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过去几年对气候研究进行了许多讨论,对研究的方向和战略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这反映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和美国国家气候研究计划的气候系统研究部分。这些计划的长期目标是要确定:①气候对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②气候变化的可预报性,重点是几周到几十年的气候变化的预报。气候被定义为天气的平均状态。人们关心的空间范围是像美国东北部那样大小的地区。这样大小范围的状态可从模式中求解,气候异常也与这样大  相似文献   

4.
6日本气象厅的气侯业务日本气象厅对气候工作十分重视。1990年6月成立了气候资料中心,主要任务是控集全球气候资料和温室气体等资料,进行综合鳖理分析,定期向政府、大学、科研所以及世界气象组织提供.为加强和扩大气候资料捏集工作,成立了厄尔尼诺监测中心、温暖化变化中心,并高度注意对o:的监测.”气候研究工作由气象研究所气候研究部承担。在气候研究方面,目前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6.l利用数值模式进行气候和长期预报的研究,建立l~6个月长期预报动力数值预报模式,巳在业务上应用.6.2异常天气、气候变化机制的研究.对中、高纬大…  相似文献   

5.
王雷 《气象》1978,4(7):26-27
超长期气候预报的方法,目前除了用气候资料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寻找出其气候周期,作适当的外延外,也可以根据太阳黑子与大气环流、地面气候变化之间的统计关系,并利用天文上的黑子预报,来估计今后的气候趋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率不仅起因于复杂的大气动力学特征,而且也由于大气、海洋、生物圈、冰雪圈等的反馈作用。一些外部因素,例如太阳变化,火山爆发和人为产生的污染也会影响气候。观测到的变化在时间尺度上从每天的天气波动直到温度、降水和大气坏流的十年期变化。长期变化包括平均状况和变率两方面的变化,如果不考虑全球状况,除对非常短的时间尺度外,是不能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局地和区域变化的。本文用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的一些例子来阐述上述看法,讨论了气候预报的可能性。对地球复杂气候系统认识的改进是进行实用的气候预报的先决条件,而且,显然需要更进一步的观测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易涝易旱是金华气候的突出特点。大洪涝、严重干旱,往往造成大的灾害。因此,在研究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大洪涝、严重干旱等作出超长期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气候变化规律,不仅涉及气候本身的长期变化,而且还涉及到外界诸因素的影响。金华的气象资料不足40年,对研究长期气候变化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主要采用“华东地区近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4,(6):58-59
近年来,长期预报工作发展很快。预报因子从原来单站气象要素以及高空环流特征分析,进一步扩大到海水温度、地极振动等。资料的运用范围从东亚扩大到亚欧,北半球,今后还有扩大到使用全球资料的趋势。预报方法在不断改进,数理统计预报方法大量地应用到日常预报工作中;电子计算机成为处理大量气象资料和完成复杂计算的常用工具;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在开展。长期预报的思路比过去更加开阔,长期预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比过去有所提高。这些新的进展,为长期预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也带来一些新问题;资料越用越多,方法越来越复杂,计算工作量就越来越大。象我们一个地区台,过去制作各类长期预报,用一、二个星期就可完成,现在往往要几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  相似文献   

9.
1978年12月7日,日本气象厅召开了气候变化讨论会。本文从气候变化讨论会中,选择出气候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进行概括地论述,提供各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参考。过去的气候变化——主要从古生物学的角度看古环境的变化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动问题是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经典性的重要课题。古气候理论的基础是所谓“现在气候是了解过去气候的关键”这样一种同一的学说。这种学说一般都是根据珊瑚礁和植物的化石和冰河堆积物及蒸发残留岩石等非生物证据开展研究工作,这种情况长期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将现在的研究和过去的研究相比较,可以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气候变化的区域特征可从多种气候要素加以考虑。降水量是描述一个地区气候及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降水的变化特征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而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对于经济建设和规划决策又具有重要的意义。降水是最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准确预报降水一直是气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目前,降水预报和预测的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特别是在月、季至半年尺度的降水形式预测方面。  相似文献   

11.
韩起 《气象科技》1990,(5):39-44
一、综述世界气候是一个动力体系,它受所有时间尺度的自然变化的制约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们知道,在过去百万年间,在冰河期和间冰期之间,仅仅由于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的微小变化,便使气候发生了变化.因此,人类活动引起的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报问题涉及到对自然变化的理解和预报.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在最近四年中,关于地球天气与太阳(或太阳风)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得到加强。有关这方面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根据时间尺度可分为三类: (1)与太阳输出长期变化相关的几百年至几千年的气候变化; (2)与22年太阳周期相关的气候变化; (3)与太阳短期活动相关的时间尺度为几天的天气变化。不论哪一种时间尺度,都还没有定论性结果表明太阳-天气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却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进一步研究是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有关气候长期变化方面的证据,这种长期气候变化可能与低于全部观测到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文献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就气象而言,历史文献中有大量的水、旱、风、雹的记载,而有关气候冷、暖的记载却很少。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所看到的有关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中,则是研究旱涝的多,研究冷暖的少。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在1972年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著名论文,开创了历史时期气侯冷暖研究的先河。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对过去、特别是对未来的旱涝、冷暖趋势是人们所关注的事。因此,根据现有的降水、温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对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这二十年来我县气候变化的某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有关资料、情报分析,对八十年代的气候趋势作一大概描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水文模拟相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的回顾。首先以降水和气温为例,回顾了历史时期观测到的气候变化;然后结合最新的CMIP6计划,简要叙述了气候模式研究与水文模拟研究的关键技术方法,包含气候模式的研究进展、气候变化情景的构建技术、气候模式的评估与未来的预估、水文模型的选择和气候模式-水文模型的连接技术;同时拓展到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来源及量化方法;最后讨论了气候变化与水文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第四纪是地壳发展历史中最新的一个阶段,第四纪气候主要指距今10~3—10~6年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通过对第四纪气候变化规律研究,可进一步推测现代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为长期气候变化预报服务。在第三纪,古气候是相对稳定的,但从第四纪起,气候出现了巨大变更,有多次冷暖干  相似文献   

17.
30a是WMO规定的气候标准值统计时段,反映一个基本时期内气候的平均状态。气候平均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气候变化、诊断和预测的结果。为了做好1981—2010年气候资料整编工作,  相似文献   

18.
3.社会对气候变化和变迁的影响 3.1 引言自从人类进入文明世界以来,已经历了气候的变化,而且非大范围的由人类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由资料所证实。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大量增加和人类活动的范围日益增大,现在人类有可能非故意地改变地球气候,而且,在以后几个世纪,其改变程度可同重大的自然气候变化相比。现在,人类有可能抓住机会运用知识和合理的活动以防止这种变化的不利影响。我们能够有系统地了解气候的现状,但不可能过于自信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的预报,也不能估价这种即将发生的气候变化的速度,然而,对气候现状的系统了解是足以反映出一些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当努力用统计学理论,使统计气候学发展为气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因为统计气候学在气候数值化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最为重要。气候学和天气学的数值化理论与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异。短期的天气变化可主要依据确定性动力方程对高层天气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而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应主要依据随机动力模式为宜,因为气候变量是随机变量。在气候应用方面只有地面气候变化规律最为重要,而且长期(逐年、逐月、甚或逐日)气候时空各种变化特征、分型分类以及分区长期预报,也正是统计气候学研究的任务,所以气候学数值化的任务应以统计气候学为主…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气候计划中,将气候的时间尺度定为几个星期到数十年,因此长期预报应该是气候研究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几个星期的预报与数十年的预报所考虑的支配因子是不同的。气候研究的目标之一是要确定预测可能性的界限以及搞清楚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目前的研究重点是要搞清楚在气候形成中十分重要的云辐射的特征和海洋在气候中的作用,从物理上去理解气候的形成过程。例如在东亚处于梅雨期时,东南亚开始出现季风并降大雨,而在其西面的阿拉伯和非洲一带却是大范围的沙漠气候。这种气候分布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