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沱沱河盆地保存着青藏高原内部至今发现最完整的渐新世至中新世连续沉积记录,由渐新世雅西措群(31.3~23.8Ma)和早中新世五道梁群(23.8~21.8Ma)组成,总厚度2393m。雅西措群主要为紫红色、砖红色砂岩、粉砂岩与泥岩韵律互层,五道梁群为一套内陆湖泊相泥灰岩、内碎屑灰岩和叠层石灰岩沉积。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1)早渐新世,以河流环境为主,古水流以北向为主,反映古气候条件比较干燥;(2)中晚渐新世,以湖泊环境为主,古水流以东北向为主,古气候条件相对温暖潮湿;(3)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主要为湖泊环境,古水流转为南向,沉积岩性由雅西措群项部的砂泥岩互层为主转变为五道梁群的泥灰岩为主,反映当时的物源区发生重大转变,构造活动趋于稳定,古气候条件由温暖潮湿转为干燥。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气候和构造活动历史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早期隆升作用和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沉积环境分析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刘志飞  王成善 《沉积学报》2000,18(3):355-361
可可西里盆地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第三纪沉积地层包括早始新世 -早渐新世风火山群、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早中新世五道梁群。其中,雅西措群为紫红色、砖红色泥岩、含膏泥岩与紫红色粉砂岩、细砂岩韵律互层,夹白色石膏薄层和石膏结核层,沉积厚度为 6 70.0m,沉积环境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环境组成,并以湖泊环境为主,古水流方向反映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东向北迁移。雅西措群中石膏层的突然大量出现发生在底部地层距今约32.0Ma,体现了渐新世最早期的全球变冷变干事件在青藏高原北部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风火山盆地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包括下部连续沉积的早始新世—早渐新世风火山群和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以及不整合其上的早中新世五道梁群。风火山地区的砂岩铜矿全部产于风火山群1岩组的灰(绿)色砂岩层中。采自风火山群1岩组含矿层和非含矿层中的3个磷灰石样品,分别获得了(22.5±2.3)Ma、(33.1±6.0)Ma和(28.0±3.6)Ma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其中33.1~28.0 Ma代表了该地区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22.5 Ma则代表了成矿后构造热事件的年龄。风火山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处在其上覆的雅西措群沉积年龄范围内.显示砂岩铜矿是盆地早期沉积物压实脱水流体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青藏高原腹地五道梁群及相当层位的沉积地层呈缓倾斜或近水平产状,广泛分布于渐新世夷平面之上,厚度300~350m,富含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指示了中新世早期长期稳定的古湖泊沉积环境.根据五道梁群湖相沉积的分布范围,认为中新世早期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发育五道梁、北麓河、沱沱河、通天河和东温泉等面积5000~15000 km2的古湖盆,在唐古拉山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发育安多、那曲、罗马、班戈、伦坡拉和双湖等面积1500~2000km2的古湖盆.根据ETM遥感和野外观测资料,发现中新世早期主要湖盆之间存在古湖水相互连接的通道,形成规模更大的巨型古湖,包括唐古拉山北侧面积超过10×104km2的青西古大湖和唐古拉山南侧面积超过5×104km2的藏北古大湖.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发育时代为23.5~16.0 Ma.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是高原腹地最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保存着丰富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本文通过对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中下部350m厚沉积的沉积学、旋回地层学、古地磁学和粘土矿物学分析,揭示可可西里地区在早渐新世31.30~30.35Ma期间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可可西里地区在早渐新世气候条件总体上寒冷干旱,可能是受渐新世最早期全球变冷变干气候事件的影响。其中,31.05~30.75 Ma期间气候相对温暖潮湿,构造活动强烈;31.30~31.05和30.75~30.35 Ma期间气候寒冷干旱,构造活动相对较弱。而且,高分辨率古气候变化记录的频谱分析显示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天文周期,表明可可西里地区早渐新世气候变化既受构造作用控制,也受地球轨道周期性运动控制。  相似文献   

6.
唐古拉山地区第三纪地层的划分及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6-1990年期间1:20万区调资料,将唐古拉山地区的第三纪地层,划分为古一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及上新统,并分别命名为沱沱河群、雅西措群、查保马群、五道梁群和曲果组。认为中新统查保马群和五道梁群属同期异相,并指出在雅西措群中寻找盐类矿产、五道梁群中寻找锌银铁矿产具有很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可可西里盆地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 ,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 ,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和地壳短缩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盆地保存的始新世—渐新世早期风火山群和雅西措群主要由碎屑岩和泥岩组成 ,厚度为 5 45 2 .8m .碎屑岩的物源区分析表明 ,风火山群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唐古拉造山带二叠—三叠纪地层 ,而雅西措群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唐古拉、白日榨加和黑石山 -高山造山带 ,剥蚀深度加大至石炭—二叠纪地层 .它们的沉积演化过程是盆地南部造山带老第三纪构造隆升持续加强的结果 ,表明在雅西措群沉积时期青藏高原北部已经隆升至一定的高度 .  相似文献   

8.
可可西里盆地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和地壳短缩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盆地保存的始新世-渐新世早期风火山群和雅西措群主要由碎屑岩和泥岩组成,厚度为5452.8,碎屑岩的物源区分析表明,风火山群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唐古拉造山带二叠-三叠纪地层,而雅西措群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唐古拉、白日榨加和黑石山-高山造山带,剥蚀深度加大至石炭-二叠纪地层,它们的同积演化过程是盆地南部造山带老第三纪构造隆升持续加强的结果,表明在雅西措群沉积时期青藏高原北部已经隆升至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沱沱河盆地通天河剖面渐新世雅西措群和中新世五道梁群地层中的湖相灰岩和白云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于36.23×10-6~189.64×10-6,28件样品平均值为78.58×10-6。稀土元素的页岩标准化配分形式具有中组稀土富集的特点,正铕异常极为明显,在渐新统与中新统界线处Eu/Eu*比达到最大值7.15,这也是首次在陆地湖泊沉积记录中观察到的正Eu异常。根据稀土元素的分布以及Eu与Ba含量的同步变化特点,提出该区湖相碳酸盐岩中Eu的异常富集可能与湖底喷流热水有关。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青藏高原腹地沱沱河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序列、区域不整合面、岩性特点及分布特征等分析研究,认为沱沱河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沉积由下而上可分为沱沱河组、雅西措组、五道梁组和曲果组4个向上变浅序列,构成两个完整的陆相造山磨拉石建造序列.盆地分析表明,古近纪-新近纪沱沱河盆地经历了前陆盆地演化阶段(56.5~45.0 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