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利用异常元素组合和综合垂向分带序列一致的同类型矿床具相同的异常元素水平分带,但矿体不同垂直截面上异常元素具有不同的水平分带的特征规律,来评价矿床的剥蚀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异常元素组合和综合垂向,带序列一致的同类型矿床具相同的异常元素水平分带,但矿体不同垂直截面上异常元素具有不同的水平分带的特征规律,来评价矿床的剥蚀程度。  相似文献   

3.
代力 《地质与勘探》2013,49(2):236-249
四川夏塞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构造带中段,是与绒伊措岩体密切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对夏塞矿区1号矿体9个中段采样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带序列研究、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建立剥蚀模型等方法,系统详细地研究了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1)1号矿体原生晕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Ag、Pb、Zn、Cu、Sb、Hg、Cd、Sn,次要指示元素:Bi、W、B、As、Au、Mn;(2)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Hg-Pb-Bi-Sn-Cd-Zn-Cu-As-Ag-W-Au-Sb-Ba-V-Mo-Mn,出现"反分带"现象;(3)成矿过程存在多次叠加,轴向地球化学参数变化曲折,出现多次转折,反应成矿过程复杂。综合各项特征,推测1号矿体深部可能有盲矿存在。  相似文献   

4.
原生晕垂向分带模型找矿法及其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模型找矿法是通过发现、研究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垂向分带规律、建立指示元素垂向分带模型进行找矿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找矿实践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攻深找盲、推断矿体剥蚀程度、追踪矿体延伸方向,其找矿效果明显。有关该方法分带序列计算方法、分带模型以及在铀矿床(体)预测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分带序列计算方法方面,我国化探工作者提出的广义衬值法、浓集重心法,计算过程简单,值得推广。近年来该方法的重要研发成果——构造地球化学原生叠加晕评价技术在铀矿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大大减小工作程度较高地区的化探工作量、降低勘查费用、缩短勘查周期,从而有效提升铀矿资源勘查的水平和能力。因此,该方法应用于铀矿勘查,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5.
元素分带及其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元素分带的研究概况,不同热源体周围元素的分带特征。讨论了将元素分带用于预测盲矿和评价矿体剥蚀程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中系统论述了柳坝沟金矿床的多金属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勾勒出矿区原生晕异常形态,建立了元素轴向分带序列,探讨金矿床剥蚀程度并建立了原生晕叠加模型。认为柳坝沟金矿床西段头尾晕共存,Sb、Bi反分带,显示出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是下部有盲矿体存在的反映;东段基本属正向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较强的波动,可能预示着深部有盲矿体存在。313号脉西段矿体遭受一定剥蚀,矿段中段和东段遭受轻微剥蚀。综合分析推断西段深部矿化远景较好,中段较好异常分布在海拔高度1400 m以上的较浅部位,东段深部前景最佳;为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冬瓜林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金矿带的镇沅金矿田。文章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求得微量元素找矿标志;并根据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计算出元素轴向分带序列,建立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构建深部矿体预测指标,明确下一步的找矿方向。研究表明:(1)该矿床的成矿元素Au与元素Ni、Co、Cu、Mn、Sb、Sn关系密切,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为As-Bi-Mn-Pb-Sb-B-Sn-Cu-Co-Hg-Ni-Zn-Au-Ag-Mo;(2)矿体中前缘晕、尾晕共存现象明显,预示着矿体向下还有很大的延伸,深部找矿应在矿体的北东方向进行;(3)评价指标(B×As×Hg×Sb)D/(Mn×Ni×Co×Sn)D,是有效的预测深部矿体资源潜力指标。  相似文献   

8.
河南萑香洼金矿床作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F985矿化带的Ⅰ号矿体各类元素组分在不同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带特征和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特征,建立了该矿床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烃类、Sb(前缘晕)→As、Hg(矿头)→(矿中晕)Au、Ag、Cu、Pb、Zn、W、Mn→(矿尾晕)Mo、Co、Ni、Sn,并总结出了找矿预测标志,为该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坑金矿位于粤西地区,矿体(层)产于顺层挤压硅化岩中,而且较分散,宏观找矿标志不明显。本文通过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选择了有效的指示元素Au,As,Pb,Cu,Zn,Bi,Sb;建立了原生晕横向和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了矿化及矿体剥蚀程度判别指标,这对客观评价矿区的远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坑金矿位于粤西地区,矿体(层)产于顺层挤压硅化岩中,而且较分散,宏观找矿标志不明显,本文通过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选择了有效的指示元素Au,As,Pb,Cu,Zn,Bi,Sb;建立了原生晕横向和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了矿化及矿体剥蚀程度判别指标。这对客观评价矿区的远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红石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隐伏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鄯善县红石金矿床野外调研、总结矿床地质特征, 对该矿床钻孔中原生晕分布特征和规律进行了专题研究, 采用多种计算方法相互印证, 确立红石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Bi-Mo-Hg-Zn-Pb-Ag-As-Cu-Sb-Au, 同中国典型金矿床轴向分带序列对比, 发现其具有逆向分带的特征, 从而建立分带评价及矿体叠加模式, 为深部隐伏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3.
红旗沟金矿床是青海省五龙沟矿集区Ⅸ号含金破碎蚀变带中的典型金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床元素组合、元素相关变化特点及主矿体赋矿构造中原生晕分布、组分分带、垂(轴)向分带序列变化规律、原生晕叠加特点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矿床成矿热液活动地球化学规律和找矿标志模型,圈定了矿床深部第二富集带及矿化带深部有利盲矿赋矿空间,预测矿区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邓格庄金矿床Ⅱ号脉元素组合及不同成矿阶段元素含量特征,研究了金矿体的原生晕、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轴向分带及其叠加特点,确定了盲矿体预测的原生叠加晕及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地球化学标志;对深部进行的盲矿体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黔西南卡林型金矿集区开展矿田、矿床 (点) 剥蚀程度研究,能为新一轮找矿勘查布局提供有力支撑.以热液渗滤晕分带理论为指导,依据区内金矿床原生晕在空间中存在分带性以及次生异常与金矿床在地表呈现总体无偏特征,构建了大区域尺度量纲中能总体反映成矿元素分散流与原生晕共性特征的元素分带序列,计算了基于序列中元素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多重分形奇异性分析的前缘元素与尾部元素地球化学强度“对比值”,研制了矿田及其附近以“对比值”数据结构为主体的“低-浅-中-高”4个级别剥蚀程度定量评价指标,并结合实地地质特征开展综合评价工作.给出区内10个矿田和15个主要金矿床 (点) 的剥蚀程度评价结果,总体显示出右江区矿田剥蚀程度低于扬子区,泥堡、紫木凼、水银洞、丫他、烂泥沟等中-特大型金矿床剥蚀程度皆为低-浅剥蚀,而资源量相对较小的板其、戈塘、老万场等金矿床剥蚀程度普遍偏高.在此基础上,通过戈塘与水银洞金矿的进一步地质比对,论证了评价结果逼进了勘查事实并可以扩展到区内有一定勘查程度的地区.此外,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对比值”异常是寻求找矿突破和现有矿床 (点) 深部成矿预测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对找矿勘查有重要指示作用.据此初步提出水银洞金矿床及其以东的深部、戈塘金矿床北西二叠系与三叠系接触带附近、上大观矿点深部等14处深部找矿潜力较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庞家河金矿床地处秦岭造山带中西段的凤太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大草滩组,矿区构造类型多样,岩浆岩以花岗斑岩脉和辉绿岩脉为主。以原生叠加晕理论为指导,在矿区18号勘探线5个不同标高,采集了10种成矿元素的分析样品57件,通过对成矿元素统计学分析、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计算及各成矿元素异常分带特征研究,认为在庞家河矿区的18号勘探线深部矿体有较好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原生晕的统计分析可研究出地球化学元素在成矿中的演化特征,从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力的依据。文章通过对有关元素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及轴向分带序列的研究,揭示了养马甸钼矿区内Mo与Au,As的相关性较好,Au和As可以作为找钼的近程指示元素,而Ag对钼的寻找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Ag和Sb的关系表明,Sb对钼的寻找具有一定的远程指示意义。通过轴向分带的研究,结合ZK5地球化学变化曲线可知,ZK5的地球化学参数值于250m左右由升到降,表明了下部隐伏矿体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巴彦宝力道金矿区物化探综合找矿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忠  李峰  刘萍 《物探与化探》2004,28(3):224-227,232
巴彦宝力道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区内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破碎蚀变带和糜棱岩化带。通过研究地质及物化探工作成果,建立本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成矿模式,采用相关分析和"格氏法"等方法,确定了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As Sb Hg Bi Li Sr Ba Ag Pb Au Cu Zn Sn V Co Cr Ni Ti Mo W,前缘晕元素为As、Sb、Hg、Bi,主成矿元素为Au、Cu、Zn,尾晕元素为Ti、Mo、W。据轴向分带特征,确定金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指标为w(As)×w(Sb)×w(Bi)/w(Ti)×w(Mo)×w(W)。建立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地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王顶金矿为热液型金矿,成矿严格受岩体和构造控制,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文章总结了该矿床及不同阶段元素组合,在研究单一次成矿形成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和识别出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床深部给出了盲矿靶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