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桩与土共同作用的线性分析方法 ,分析和解决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问题。研究发现 :面积置换率、褥垫层厚度和桩刚度对桩土分担比率的影响 ,群桩基础条件下桩的沉降等规律。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复合地基承载力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Mindlin解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由变形控制设计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实践经验,将Mindlin应力解用于变形计算中,并考虑水泥土桩的临界桩长,提出了一种按三层地基模式计算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双层地基模型的线弹性有限元程序对不同类型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进行计算,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长、置换率、桩身刚度对地基沉降的影响,同此确定了搅拌桩的有效桩长、最优置换率、最优桩身刚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实测得到水泥土材料的破坏形式、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桩土荷载分担比、桩土应力比、桩间土深层变形等承载及变形性状。给出了文中试验条件下,给定桩身强度的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有效桩长或有效复合土层厚度,认为设计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时,应考虑桩身强度对承载力的影响桩体,设计应以桩身强度控制,使由桩身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大于(或等于)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所提供的单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CFG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和特性,提出了将两者结合应用的复合地基,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证明了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岩土力学》2004,25(11):1692-1692
该书详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常用的和最新的地基处理技术。全书分4篇,共20章,包括换填垫层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加筋技术、灌浆法、特殊土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7.
夯实水泥土桩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夯实水泥土桩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阐述了水泥土桩的适用条件,桩体不同配比的强度变化规律以及水泥土桩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8.
崔溦  闫澍旺 《岩土力学》2008,29(5):1315-1319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需要兼顾承载力和变形两方面的要求。针对山区沟谷软基的特点,采用了夯实水泥土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的方法,是一种创新,选择合适的试验手段来研究该种型式的复合地基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夯实水泥土桩联合土工格栅复合地基上路堤的填筑进程,水泥土桩采用石膏柱模拟,土工格栅采用预拉伸加筋格网模拟,试验得出了该种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夯实水泥土桩具有较好的加固基础作用,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均衡上部荷载和减小差异沉降,采用夯实水泥土桩联合土工格栅的复合地基形式可以满足沟谷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其最终结论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杰  肖佳兴  何杰 《岩土力学》2014,35(3):631-640
为探讨循环荷载作用下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与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差异,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并在桩顶及桩周土表面埋设微型土压力盒,进行循环荷载下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和楔形桩的4桩复合地基及单纯软土地基工作性状对比试验,探讨循环应力比和加载周数对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和楔形桩复合地基永久沉降、桩-土应力比的影响规律。研究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对永久沉降和桩-土应力比的影响,揭示了循环应力比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加固软土地基,能提高地基的临界循环应力比,增强地基抵抗循环荷载的能力;在相同的加荷周数和循环应力比的加载条件下,采用夯实水泥土楔形桩加固软土地基对降低地基永久沉降的效果比采用夯实水泥土圆柱形桩的效果要好,且楔形桩的楔角越大,降低永久沉降的效果越明显。循环应力比越大,桩-土应力比越大;桩-土应力比随楔形桩楔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加载周数的增加而降低,并存在一临界加载周数;当加载周数小于临界周数时,桩-土应力比随加载周数迅速降低;当加载周数超过临界周数时,桩-土应力比几乎不随加载周数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深层搅拌法在真空预压后地基工程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惠中 《世界地质》2005,24(3):304-307
为使经真空预压首期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从80 kPa提高到230kPa,设计采用深层搅拌法-水泥搅拌桩二次加固软弱地基.经现场成桩工艺试验和检测表明,桩身水泥土强度在90 d龄期时>1.80 MPa,单桩承载力标准值>150kN;以φ600桩径、桩长13.5 m、置换率为0.308和φ500桩径、桩长13.5m、置换率为0.267两种方案布置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超过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沉降控制复合地基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沉降控制设计理论,结合有关公路设计规范、路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要求以及有限元法分析路基差异沉降引起路面附加应力的计算结果,提出了采用工后路基路拱横坡度变化小于等于0.45 %作为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的容许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控制标准。采用有限元法对佛山-开平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标准断面进行分析,采用不同参数计算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根据沉降控制标准,优化出既满足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控制要求,又效益最优的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软土路基水泥土搅拌桩处理的设计参数,即工程水泥土搅拌桩采用面积置换率为8.9 %(对应桩间距1.6 m),桩长8 m,桩径为0.5 m,水泥掺入比为15 %;实际使用时,考虑桩土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可适当提高桩体面积置换率达10.1 %(对应桩间距1.5 m)。  相似文献   

12.
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最重要的设计依据。本文通过对多个搅拌桩工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中的水泥土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一般难以达到设计或理论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对工程中如何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丁天锐  岳忠文 《江苏地质》2004,28(3):170-173
针对淮盐高速公路淮安段高含水量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特性,依据设计文件进行水泥土搅拌桩成桩质量的现场试验研究,提出采用增强剂(石膏)和减水剂(木钙)作为水泥土搅拌桩的外加剂,以保证水泥土桩的成桩质量。提出了保证成桩质量的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隆威  昌毅 《探矿工程》2006,33(11):21-22,37
水泥土搅拌桩对软弱土地基具有较好的加崮效果,针对岩溶地区存在有土(溶)涮时,分析计算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并对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施上中的一些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 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这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工艺试验说明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代庆礼 《探矿工程》2015,42(5):46-49
从复合地基单桩面积置换率的定义出发,计算大面积规则布桩、不规则布桩以及实体基础下的面积置换率,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实际复合地基设计、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中的面积置换率的计算问题,较规范中的等效圆面积折算方法更符合实际、更简单、更高效。  相似文献   

17.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等置换率原则建立碎石桩复合地基有限元计算模型,在考虑基础刚度、荷载强度变化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天然地基与复合地基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塑性区扩展规律;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桩身荷载传递规律并与实测结果对比确定桩身应力随桩身呈指数衰减。计算结果还表明:桩土应力比不仅与桩土模量比有关,也与荷载水平及置换率有关;在鼓胀破坏情形下桩体侧向变形性质取决于桩周土而与置换率、模量比、桩长无关。  相似文献   

18.
夯实水泥土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忠贤  杨志红  王占雷 《岩土力学》2006,27(11):2020-2024
针对夯实水泥土桩的施工方法,在桩身埋设特制的应变传感器,测定桩身应变,进而计算桩身轴力,由此得出桩侧摩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夯实水泥土桩荷载传递规律及侧摩阻力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夯实水泥土桩体强度的限制,荷载沿桩身的传递限定在浅层一定范围内,桩身变形、轴向荷载、桩侧摩阻力分布主要发生在此范围内,而且变化梯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白顺果  侯永峰  张鸿儒  李志强 《岩土力学》2006,27(Z1):1017-1020
设计并完成了循环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模型试验。对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竖向附加应力、桩土应力比、孔隙水压力及沉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结果表明,(1)水泥土桩加固饱和软基后发生了应力重分布;(2)循环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受加荷周数、循环应力比和置换率等因素的影响较显著;(3)水泥土桩加固饱和软基降低了孔压值,减小了由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而产生的工后沉降;(4)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桩顶和桩间土变形并不协调,桩顶永久沉降小于桩间土永久沉降,且加荷周数越大这种趋势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叶观宝  蔡永生  张振 《岩土力学》2016,37(3):672-678
桩土应力比是研究复合地基的一项重要参数,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常规复合地基,如搅拌桩、碎石桩等,而针对加芯水泥土桩的计算方法研究鲜有报道。从土体、水泥土及复合桩体单元变形模式出发,综合考虑桩体负摩阻力、桩顶和桩端刺入持力层的情况,分析了桩周土体、水泥土桩及复合桩体的压缩变形,导出了刚性基础下加芯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芯桩、水泥土桩与土体3者之间的应力比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加芯水泥土桩芯桩直径、芯桩桩长及水泥土桩桩长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其主要影响表现在随着加芯水泥土桩芯桩直径和桩长及水泥土桩桩长的增加,桩土应力比np亦逐渐提高。工程实例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