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商丹断裂带东段基性-超基性岩带(体)及其中的铁、铬等矿化特征作了概述,在岩带中圈出了A、B、C、D四个基性-超基性岩体集中区,对该带中铁铬镍等矿产资源潜力作了地质预测,认为该基性-超基性岩带是岩浆型铁、铬、镍等矿产的良好找矿远景区,提出了下步找矿工作思路、方法手段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质·物探·化探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深入展开,依靠在地表发现蚀变、矿化、转石、露头进行找矿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其出路是进入地下,找寻隐伏矿体. 物化探方法有较大的勘探深度,成为寻找隐伏矿体的重要手段,但多解性是致命的弱点.例如:磁铁矿能引起磁异常,基性、超基性岩也能引起磁异常,火山岩,磁铁矿、磁黄铁矿化的沉积岩,变质岩都能引起磁异常.直流电法也有同样的问题:能引起高阻、高激化率的,既有石英脉型金矿、石英脉型钼矿,也有黄铁矿化石英脉.化探也存在多解性问题:具Cu、Vi、Co异常的不仅仅是含铜镍矿的基性、超基性岩,不含铜镍矿的基性、超基性岩也有Cu、Vi、Co异常.  相似文献   

3.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法)是一种直接探测地下岩性及矿产的电磁测深新技术,在山东省乳山市蓬家夼金矿床的应用研究表明,CSAMT法可以成功地用于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埋藏深度,为矿床地球物理找矿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是了解矿化规律和进行隐状矿体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瓦南基性-超基性岩型钒钛磁铁矿具有高磁高密低阻特性,具备开展物探勘查的前提。在地面磁测圈定的磁异常部位开展了重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综合剖面勘查,结合成矿规律研究成果进行了联合解译,推断了深部隐伏矿体的位置。在综合物探异常部位钻探发现了厚度40m以上的钒钛磁铁矿体,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磁测在西昆仑高寒山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区位于西昆仑高寒山区,地处塔里木板块南缘,塔里木南部大陆边缘之西昆仑北缘晚古生代裂谷中。根据测区铜矿与基性岩体密切相关的特征,结合区内成矿地质环境和特殊的地形条件,沿沟谷和平缓山脊,采用自由网形式,进行了地面高精度磁测。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新发现磁异常带四条,圈定具有找矿意义的磁异常四个,基本查清了区内各类地质体的分布规律。对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基性岩体及火山岩(玄武岩)带进行了圈定。查清了已知岩体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161件采自地面、1 134件采自钻孔岩芯的主要岩石、矿石标本物理性质参数测量结果表明,北山成矿带黑山铜镍矿区的矿化岩体、岩体、围岩地层具有显著的密度、磁化率、剩磁强度、极化率差异,具备良好的地球物理勘查前提;按矿化岩体、岩体、围岩间物性差异大小及形成异常的能力,对于北山地区寻找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具有如下意义:大比例尺、高精度重磁扫面圈定的块状高磁异常、高重力异常,可能是基性—超基性岩体存在的标志;在此可能指示基性—超基性岩体赋存的块状重磁异常区开展大比例尺的激发极化法、电阻率、磁力测量,若获得块状或筒状极化率高于10%的异常和高阻中的低阻异常、较高或者更高的磁异常、重力异常,它们可作为岩体可能已矿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燕山岩带作决策模拟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预测隐伏基性一超基性岩体的耙区。通过选择能充分表征预测岩体的航磁异常一次标志,组合标志构成多个变量作多元统计分析,提取与预测岩体密切相关的信息,圈定岩体异常并进行分类。从而建立本区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式以及评价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近几年大梁金矿的勘查实践,在SⅠ、SⅢ矿化蚀变带共发现金矿体14条。为了总结勘查经验,进一步指导该类型矿床的发现,本文初步提出大梁金矿的磁法、连续电导率、瞬变电磁法、地质勘查模型:连续电导率模型中-高电阻率对应SⅠ矿化蚀变带金矿体的产出部位,高、低阻接触带以及中低阻异常内局部高磁异常地段为铅锌矿体赋存有利部位;瞬变电磁法显示中电阻率内串珠状低阻异常,见矿效果良好;北北西向大梁-双尖山复式褶皱及剪切带控制着大梁金矿4条矿化蚀变带的产出。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安大略省Puddy Lake铜镍矿与基性、超基性岩密切相关,有岩浆熔离型,也有岩浆分异流体热液充填交代型。运用航空磁测获得了工作区的磁异常分布情况,推测了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开展地面瞬变电磁法(TEM),快速圈出了地球物理异常,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在地球物理异常区内布置了3个钻孔,每个钻孔均见到了工业矿体。航空磁测和地面TEM能快速圈出异常、缩小找矿靶区,是寻找铜镍矿快捷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10.
吴志国 《地质与勘探》2019,55(5):1164-1172
本文论述了辽宁省抚顺棋盘山矿区的地质、物化探及、矿化体特征,指出花岗斑岩体具有良好的分带性,是低阻高极化体且与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吻合。分析了Au、Mo矿化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原生晕的分带规律以及矿化体与蚀变之间的关系,指出Au矿化体多产于岩体内部的断裂带内,且与硅化、褐铁矿化、黄体矿化关系密切;而Mo矿化体呈矿化带产于岩体的外接触带中,与硅化关系密切;原生晕在轴向上具有Pb-Ag-Zn-Au-Mo-Cu的分带特征。根据矿区的地质、物化探异常以及蚀变,概括了可能的找矿标志,认为物化探异常地段以及岩体接触带应是今后找矿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吴慧山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5,11(2):106-109
本文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氡和镭测量在油气勘查与开采中的某些应用和相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The study of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has been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and the question as to its extent and stratigraphy has been the object of very serious discussion, but so far without any positive results. The large territory of the Soviet Union affords no doubt great possibilities for the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物化探数据共享与服务的国内外现状,探讨了我国物化探数据服务与共享的理念和实现技术;以"土壤基准值空间数据库"的服务与共享为实例,说明了利用ArcGIS Server实现空间数据库动态发布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台湾地震与大陆旱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近80年台湾、大陆和环西太平洋的地震资料,简要分析了地震场与我国东部旱涝分布的关系。台湾强震加上华北或蒙古两年内亦有强震是江淮干旱、华北涝的条件;单有台湾强震是江南旱的前兆;台湾弱震年的第一年加上长江中下游有4.5级以上地震发生是长江大涝的条件。对此统计结果从岩石圈与大气圈相互热交换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of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has been attracting much attention recently and the question as to its extent and stratigraphy has been the object of very serious discussion, but so far without any positive results. The large territory of the Soviet  相似文献   

16.
The broa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on and Earth surface elements are treated, and that many of the lunar features are yet un-named as a result of lack of similar earth features. It is emphasized that continued lunar studies will have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arth as well as other planetary masses.  相似文献   

17.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铜、铅—锌、金、铁、汞、镍六种成型矿床。区内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海相火山岩层可作为有利的赋矿层,中生代沉积地层,尤其是三叠系地层可作为有利找矿层。铜、铁矿床形成与侵入岩有关。成矿带明显受北西、北西西、北西转南北向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与中—酸侵入岩有关的矿床,局部重力异常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的重力低,矿床主要位于负异常中心及边部地带。航磁异常多有异常反映,幅值一般在50nT以下。与赵基性—基性侵岩有关矿床,局部重力异常表现为椭圆形的正异常,矿床位于正异常边部,且与一正磁异常对应。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北差异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少峰  杨士恭 《地质科学》1997,32(3):397-408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三叠世南北两段存在着明显差异,北段发育由伸展正断层控制的裂陷盆地,南段发育由逆冲断层控制的前陆盆地。它们分别与阿拉善挤压构造带及东祁连褶皱逆冲带相邻。盆地沉积充填前者主要为扇三角洲体系、冲积扇-辫状河平原体系,后者主要为陡坡三角洲体系、冲积扇体系。两类盆地和盆缘构造带一起组合成非限制性侧向挤出构造,该类构造控制了研究区晚三叠世构造作用和成盆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对黄骅凹陷古地温特征及演化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两期油气运聚特征:第一期(早期)油气运移时的地层古地温大致为100-120℃,第二期(晚期)油气运移时的地层古地温大约为135-150℃。古地温分布演化特征为:中区古地温表现为西低东高、南高北低;南区表现为南低北高,总体上南区古地温略高于中区。从演化上看,地层古地温具有古高今低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0.
油气藏成藏期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邓俊国  刘泽容 《地质论评》1993,39(4):336-342
本文重点讨论桥口油田成藏期构造应力场研究方法和分布规律,论述了构造应力场对构造体系、沉积体系及油气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提出了NNE向主导构造控制研究区油气的形成和分布,预测了有利含油气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