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曹县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坚持节约为先、集约为重,通过六项举措,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强规划计划引领。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突出产业特色,科学布局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园区。积极争取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重点保障新产业、新业态建设项目用地,做到"计划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  相似文献   

2.
坚持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路子,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在国家严格土地管理形势下,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的建设用地管理指导思想。滨州市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积极开拓建设用地新空间。(1)强化建设项目用地全程管理,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建设项目用地管理,是土地利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关键。工作中努力做到严把“四关”: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关。积极参与建设项目预审,严格掌握产业供地政策,对于国家禁止的产业项目,在预审环节坚决卡住;对于允许建设的项目,给出初步的…  相似文献   

3.
为落实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规定,沂源县国土资源局在建设用地审批工作中,严格按照《山东省禁止、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及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沂源县《严格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的通知》要求,加强用地预审,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增量,积极盘活存量,把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首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1节约集约节约集约,无疑是2014年国土资源工作的最强音。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第一次部务会议通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要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第24个全国"土地日"前夕,国土资源部将2014年的主题确定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并于6月23~27日举行全国"土地日"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国土资源部门在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方面的新举措、新成效。9月,《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行,将在这方面作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是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建设美丽生态中国的必经之路。2015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是国土资源部连续第三年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作为主题,意为通过全力打好节约集约用地攻坚战和持久战,以节约集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了更好理解今年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用地指标的日益紧缺成为制约项目落地的瓶颈,在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的要求下,走节约集约用地的发展之路将是今后的必然选择。桐乡市在2016年被评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的基础上,继续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投入产出水平为核心,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节约集约制度,推出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出了节约集约用地新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以来,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以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为契机,采取5项措施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在预审把关"节"地上下功夫。建立项目建设预审机制,由区人民政府召集国土、发展改革、住建、环保等部门,对拟建或招商引资的各类用地超过6.7公顷的项目,针对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用地规模等进行认真分析和精确的核算,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设计可行的发展方案和计划,通过预审后再根据投资额度确定用地规模。二是在聚集发展"生"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单位亩产效益,最大化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通过产业集聚、多层标准厂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6月25日第24个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这一主题的主旨是:在当前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切实抓好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一、根本出路: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是今年土地日主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主要背景。第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我国土地资源的基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旨在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呼吁全社会牢固树立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进一步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年,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荟萃     
宁津县七项措施力促节约集约用地2013年,宁津县面对重点工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剧增的实际,积极探索新型用地模式,制定了七项措施,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一是科学规划"控地"。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按照"重点项目保障用地,优质项目优先供地,所有项目节约用地"的原则,编制年度供地计划,并鼓励和引导工业项目向园  相似文献   

11.
姜全芳 《国土资源》2012,(11):24-25
多年来,鞍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上级国土资多源部门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促进鞍山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大局,认真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鞍山市坚持的原则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在建、续建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严控新开工项目。严格限制低端及产能过认真落实国家土地调控政策,保障用地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正>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近年来,我省以强化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抓手,鼓励引导各类用地集中、集约、集聚使用,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书写着中原大地节约集约用地的美丽篇章。200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行"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按照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来培育产业集群,从而推动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融合,提升竞争力,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促进广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调研组对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鹤壁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创新发展"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改革土地利用方式,逐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打造出以节约集约用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本"。实施"项目上山",破解产业用地瓶颈。鹤壁地处太行山东麓,多荒山丘陵,且因地质原因,绿化难以成活。该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实施"项目上山,农民进城"战略,规划了占地4.5万亩的宝山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优先使用靠近城市的荒坡丘地。目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容县国土资源局积极响应国家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号召,加强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规划和产业规划,把好用地规划关、预审关和供地监管关,为破解保发展、保资源的"两难"局面和优化园区资源配置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一、海林市国土资源利用基本情况 (一)统一认识,严格执行政策措施 1.强化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在用地审批中严格土地规划、计划审查,充分发挥规划、计划对建设用地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妥善处理保障与调控的关系,在规划、计划盘子内优先保障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城乡公共事业用地。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严把规划、计划的落实关。2009年,海林市开发区相继吸引46家企业落户园区,引资额44亿元,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努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日,泰安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的意见》(泰政发[2013]5号),严格四项措施,大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管理。严格新上建设项目用地管理。加强新上项目用地规模审查。对新上项目,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以来,为有效推行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全县36241公顷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田阳县国土局多措并举,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一是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占补平衡制。对农用地转用项目用地占用耕地严格实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政策,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此外,强化项目用地预审环节,凡是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得通过规划审查和项目预审。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从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更好地宣传节约集约用地相关政策,6月23日上午,广西国土资源厅与崇左市国土资源局在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联合开展第2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广西国土资源厅政策法规处、广西国土资源宣传中心以及崇左市国土资源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在活动现场,主办单位摆放了国土资源知识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  相似文献   

20.
大丰市国土资源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行节约集约用地,严把供地审批"三关":一是严格把好预审关。根据"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供地原则,认真执行用地预审制度。将立项、选址、环评等要件审查前置,科学合理安排土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高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