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伯伦 《气象》1981,7(9):24-24
研究和建立作物产量与气候条件关系的模式,对挖掘气候潜力,提高作物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一、铜仁水稻气候产量模式 在气候条件中,光热水是水稻生育及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其中水分条件较易得到改善,而光热条件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水肥、农技措施均能满足的情况下,水稻产量依光热条件而变化,即水稻产量y是太阳总辐射Q及温度Τ的函数(y=f(Q,Τ)。 据有关单位测定,水稻产量80%以上都是来源于抽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而光合强度取决于太阳总辐  相似文献   

2.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是指选用最适应其生长环境的高产品种,并假定在不受水分、养分、盐渍度及病虫等限制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最高产量。影响小麦达到最高产量的气候因子,除作物发育所需要的特定温度和光照长短之外,还有生育期间的平均气温,辐射及生长期的长短。其影响最大的是辐射。一般讲,温度决定作物的发育速度,并进而影响作物形成产量所需要的生长时期的总天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的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未来气候变化对作物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未来不同气候情景对南京地区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影响,并考虑了紫外辐射变化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具体估算了温度升高、降水变化、CO2 浓度上升及紫外辐射增强对南京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未来CO2 增加可提高小麦产量,气温升高、降水变化及紫外辐射增强均使得小麦产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小麦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到CO2倍增时江苏省温度、降水的变化值,初步确定了CO2倍增时江苏省小麦生长季内的可能气候情景。分析未来CO2倍增时对小麦作物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紫外辐射影响。具体估算了温度升高、降水增加、CO2浓度上升、紫外辐射增强后江苏省小麦生育期不变和生育期缩短两种情景下的气候生产潜力,并由此分析了气候变暖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江北大部分地区小麦产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紫外线辐射增加对大豆的影响及其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及盆栽试验中观测到经超量紫外线(UV280~400 nm)辐射处理的大豆作物,其株型、生理活动及产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量随UV辐射强度,大豆品种以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异。文章还给出了计算紫外线辐射对大豆影响程度的公式,该计算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地表太阳紫外辐射强度变化对小麦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表明,紫外辐射强度的增大,对小麦的生长、生理活动及产量的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紫外辐射增加的这些效应又和小麦的各种其他环境条件(如光、热、水等)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某些环境条件处于胁迫状态时,则可能对紫外辐射的植物效应产生一定程度的遮掩作用,减弱其抑制强度。  相似文献   

7.
用李斯公式分析气候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李斯公式,计算代表台站的作物气候产量,分析温度、降水变化及其年变化及各月变化对农作物气候产量的影响,统计分析气候产量与温度及降水的关系,得出相关方程,进行敏感性实验。  相似文献   

8.
朱自玺  艾敬贤  周月玲 《气象》1982,8(12):18-20
不同产量水平下作物耗水量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亦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分析几种作物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全生育期及最大耗水期、关键需水期的耗水量,进而提出相应的降水指标,作为气候分析的基础。 所谓作物耗水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耕作条件下,作物为完成正常生长发育并形成一定产量所需消耗的水量(包括叶面蒸腾,棵间蒸发)。由于各地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气候调和指数的求算气候调和与否是建立在一定的农业气候特点基础上的。它与各种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配合形式有关。各种气候条件的时空分布,不同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与作物生育和农事活动相适应,就说明气候调和,否则反之。本文提出的气候调和指数即为评价气候调和程度的温度、降水配合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一、气候-作物评定系统的内容及目的应用气象和卫星资料评定气候-作物系统,其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物的潜力评定,主要分析作物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以便因地制宜种植作物;二是作物状况评定,主要运用近期的气象和卫星资料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评定,为生产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也可对评定的模式作必要的校正;三是作物产量评定,主要是运用气象和农业资料,设计评定产量的模式。整个体系的示意图如图1。  相似文献   

11.
佛手瓜状似佛手,美观好吃,既美化庭院,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具有风味独特,产量高,易保管,耐贮运等优点。又因抗病力强,无需施用农药,是无污染保健菜。是适于庭院栽植的优良棚架作物。 佛手瓜为喜温作物,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沿海有所种植。根据物侯学要求和气候相似原理,作物的栽培分布和引种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温度是首要条件。因此,只要在引种中,人为的改善和调剂小气候,同时伴以科学的管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温湿条件,山东地区是可以引种的。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是我县主要栽培作物,其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52.8%,冬小麦增减与否,左右着全县粮食产量。实践证明,气候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非常密切。一、播种期的热量条件与产量热量对小麦播种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山区热量资源具有较大的地区性和不均衡性,其数量多寡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要素(如降水、风、CO_2等)组合状况,构成了各种农业气候划区,其中热量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不同类型(如作物布局、品种特性、耕作制度等)和气候产量的高低。 为了深刻揭示山区热量资源所具有的特殊规律,于1981年1、4、7、10四个月对都庞岭山地进行了综合考察试验研究。本文以灌阳温度资料为例,重点说明山区热量条件和作物(以水稻为主)安全生育期的计算方法。这对作物合理布局,品种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不同气候年型温度、光照、降水等气象因子对棉花发育期及产量因素的影响,得出在棉花关键发育期和产量因素形成期,温度条件对棉花产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感温、感光性较强的作物,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期,对温度、水分、阳光都有一定的要求。据初步统计分析,广西各地三月和五月下旬的平均气温对早稻产量影响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9和0.5075;双季稻安全生长期(从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日期开始至秋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21℃的日期为止的天数)的长短又与晚稻产量相关极为密切,相关系数为0.6275。而大气环流宏观特征对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是宏观的,具有决定的意义,它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作用,比单一的气象要素要全面得多。所以,近几年来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选用环流因子来估算作物产量,效果较好。本文试对大气环流因子  相似文献   

16.
根据贵州省84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分析2018-2019年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季内的气温、降水、日照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点,结合作物生物学特性对气象的要求,并与历史同期气候条件进行对比,评估2018-2019年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季内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论为:小麦主产区大部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油菜生长季前期光热条件较差,生育期明显推迟,长势差于2018年,但后期天气转好,利于推进油菜生育进程和产量形成。春播马铃薯气候条件明显好于冬播马铃薯,利于全年马铃薯产量的稳产,冬播马铃薯主产区受阴雨寡照天气影响明显。夏收粮油作物全生育期内无大范围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农业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夏收粮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属于较好农业气候年景。  相似文献   

17.
自然界中,环境对作物的生长总起着一定的限制作用,作物所能到达的产量也因环境的不同而异。对作物产量的理论估算,为人们充分认识和合理应用农业气候资源、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提供理论依据。若将外界环境条件当作产量函数的变量,则作物的生物学产量(Y_生)大致可表示成:  相似文献   

18.
曹贤华 《气象》1984,10(10):42-42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对太阳辐射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学和农业气象学者将光能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自然条件,并以光能为中心来研究作物生长一产量的动态模拟模式。太阳日总辐射的计算,不仅在研究农作物产量预报方面亟待解决,而且在应用气候和气候评价的定量化方面也是迫切需要的。国外的H.L.Penman和A.Angstroom,国内的么枕生、翁笃鸣、左大康、王炳忠等在太阳总辐射气候值的计算公式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本文对太阳总辐射日总量的计算方面提出自己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彭钊安  胡萌夫  于仲吾 《气象》1984,10(10):38-40
一、引言 各种类型的丘陵山区地形往往形成不同的小气候环境,研究某些特定作物对地形小气候的要求,对于合理开发丘陵山区,提高土地气候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模糊型的分类方法,评判某一作物对某类地形小气候的利用等级。 在山地考察中,不能每块小地域都长期设点观测,只能选择本地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地形进行有限观测,从中找出其规律性。我们在宜溧山地考察中发现,局部小气候差异,主要是拔海高度、坡向、屏障地形、坡度、距水体远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同时,研究几种主要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适生(包括安全生育、产量、质量等)气候条件,然后评判某一地域的“地形小气候”对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适应程度。也就是说,假定有一块地域A,它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是在自然的、多变的气候环境下生长、发育和结实的,因而收成好坏受到气候条件的直接影响。温度或称为热量条件,是影响作物的主要因素。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8℃是适宜播种期,稳定高于10℃时作物出苗;夏季日平均气温高于15℃时作物生长旺盛,高于20℃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