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泽金 《北京测绘》2023,(10):1408-1411
地表沉降是煤矿开采中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过大的沉降不仅威胁到地表建筑的安全,更对地下矿井结构的稳定性有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传统的水准监测方法在大面积沉降监测中效率低且监测数据需人工处理,智能化水平不高。因此,本文结合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两种监测技术,通过数据融合算法将两种监测结果融合,并将该项技术应用到新疆阿勒泰煤矿开采沉陷监测中,绘制了该地区沉陷速率曲线,最后将融合算法得到的沉陷数据与传统水准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融合算法得到的沉陷数据与水准监测数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逆作法是一种新的深基坑施工方法,离不开连续精密的变形监测。本文针对逆作法深基坑施工的特点,采用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技术和布设混合基点网方法,解决了逆作法深基坑施工的变形监测问题,在基准网布设、监测方案设计、网平差、周期监测数据处理和变形分析与预报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对于类似工程监测项目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GNSS和加速度计是目前动态监测超高建筑环境载荷变形的主要手段。GNSS具有无需通视、可直接获取三维位移等优点,但受精度和采样率的限制,其对微变形及高频振动信息不敏感;而加速度计具有高精度和高采样率等优点,但无法监测超高建筑低频的似静态变形。为充分发挥这两种传感器的各自优势,提出利用多速率Kalman滤波和RTS平滑方法对超高建筑GNSS和加速度计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与单一的GNSS监测技术相比,该方法有利于削弱GNSS高频噪声的影响,提高位移数据的采样率,可有效识别超高建筑的低频和高频振动频率,提高对微变形振动的监测能力;与单一的加速度计监测技术相比,该方法可以准确监测超高建筑的低频变形信息,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卫建东 《测绘科学》2007,32(6):10-13
本文对现代变形监测技术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的最新发展入手,综述了各技术目前的应用现状,客观分析了测量机器人、GPS、三维激光扫描、光纤传感器、D-InSAR等技术在变形监测领域应用的特点、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随着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和G IS技术的发展,变形监测将逐步实现数据获取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多层次的集优化,变形数据分析与预警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传统基坑监测技术无法对基坑整体变形进行有效分析的问题,本文提出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基坑监测的方法。该方法使用Leica Scanstation C10型扫描仪获取大量基坑围护墙体的点云数据,经过点云处理并建模,采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对点云模型进行变形分析,得到基坑围护墙体的3D整体变形和2D局部变形。通过和传统的测斜数据进行对比,两种监测技术在变形量上有较大偏差,对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了提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监测精度,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北斗变形监测系统(BDS变形监测系统)在施工干扰环境下的变形监测效果,本文将BDS变形监测系统应用于西安市东郊某地下车库深基坑工程的沉降监测,得到了施工期及工后期的沉降监测数据,根据小波降噪原理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平滑降噪,并将BDS变形监测系统与水准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该场地深基坑的最终沉降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施工干扰会导致BDS变形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含有大量噪声,但通过小波降噪法对含噪声数据进行5层分解后,可得到平滑的沉降监测数据,且处理后的数据与水准监测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3%;基于降噪后数据采用修正的Gompertz函数预测得到该场地最终沉降量范围为100~110 mm。相关成果可为BDS变形监测系统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坑监测是检验基坑设计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必要措施。本文比较了各种基坑变形监测技术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一种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案及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比较可靠的变形监测数据,有效地检验了深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和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基坑变形的测量机器人自动化监测目的,拟开发自动化监测系统.采用C#语言,使用GeoCOM接口技术通过串口操控测量机器人自动测量,同时计算机实时荻取测量机器人的测量数据,并通过监测系统进行数据的智能处理、分析及输出,实现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露天矿山的不断开采,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矿山边坡监测已成为保证矿山作业安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广州某露天矿山边坡作为研究场地,采用测量机器人监测技术,辅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实现对边坡由点到面的全面监测,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整合分析,实现各种监测方法的优势互补,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多维数据库存储更多变形信息的理论展开,通过测量机器人三维(空间)一体化技术获取变形点三维坐标+时间+温度+湿度等的多维数据,再将多维数据降维处理。通过构建虚拟基线,建立所关心方向上的形变量与形变因素的关系,将二维的变量降为一维的变量来实现基坑变形数据的计算和分析的案例来阐述降维数据处理的思路,供大家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