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查干哈达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铀矿地质》2017,(6):329-333
查干哈达地区处在中蒙边境的中端巴音宝力格铀成矿带上,隶属于内蒙古地槽褶皱系艾勒格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西端。笔者通过对该区地层和岩体的含铀性、热液蚀变、构造等成矿条件及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区内今后的铀矿找矿方向,期望为找矿新突破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位于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南段,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造就了区内绝大多数铀成矿作用。通过综合整理前人资料及区内开展的铀矿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从铀矿时空分布特征、铀矿化特征对区内铀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将区内火山岩型铀矿划分为潜火山亚类、蚀变裂隙带亚类和层间破碎带亚类3种类型;区内铀成矿受地层岩性、潜火山岩、构造、热液蚀变复合控制,其中潜火山岩和构造起主导性作用;初步预测出4处铀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方向和思路,以实现铀资源的扩大预期。  相似文献   

3.
<正>火山岩型铀矿床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属铀矿的四大类型之一,其储量约占总储量的20%。与花岗岩型铀矿虽同属于热液型铀矿,但由于含矿主岩和产出地质环境不同,矿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谢杨和刘美美,2015)。国内外的火山型铀矿床绝大多数产在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中(方锡珩等,2012),晚古生代主要分布在地槽内的中间地块或地背斜周围的造山带中。埃姆尼克山-牦牛山地区位于柴北缘逆冲推覆带,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中生代缝合带中,总体呈北西走向。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川北铀矿田主要地质特征、铀矿化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区内铀矿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矿床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后生和表生等几个阶段,是多阶段地质作用的产物。同时结合前人工作资料,对工作区的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及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西准噶尔地区,分属两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地块以及外准噶尔地槽皱褶带。准噶尔地块是古生代巨型地槽区内的一个稳定地块,它直接影响着周边地槽的发展和构造图式。本文着重从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系统阐述和提出了西准噶尔地槽发展史的多旋回性及构造迁移特征。横向迁移自南而北,纵向迁移则由西向东进行。  相似文献   

6.
1华东铀矿概况 从全球来说,华东地区属西太平洋成矿域,全国铀成矿区划归为华南铀成矿省,该成矿省处于欧亚大陆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以产火山岩型、花岗岩型铀矿为特征,与区内铀成矿关系极为密切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其成矿时代集中在燕山晚期。依据华东铀成矿特征,从主要铀矿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和控制铀成矿的区域地质构造因素出发,  相似文献   

7.
西准噶尔地区,分属两个不同性质的构造单元,即准噶尔地块以及外准噶尔地槽皱褶带。准噶尔地块是古生代巨型地槽区内的一个稳定地块,它直接影响着周边地槽的发展和构造图式。本文着重从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等,系统阐述和提出了西准噶尔地槽发展史的多旋回性及构造迁移特征。横向迁移自南而北,纵向迁移则由西向东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跨华北地台、天山、内蒙古中部、兴安地槽等大地构造单元(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82)。自太古代以来,伴随多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强烈,且期次繁多,形成的岩浆岩分布广泛。直到本世纪初,热液型铀矿勘查工作重新引起重视,我队相继做了区内基础地质编图和部分重点地区钻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人根据工作经验结合前人认识,对内蒙古热液型铀成矿条件进行浅析,希望对今后内蒙古热液型铀矿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陈田华 《地质与勘探》2021,57(6):1341-1353
510矿床为若尔盖碳硅泥岩型铀矿田具典型代表的矿床之一,该矿床地质特征代表了若尔盖铀矿田的总体特征。本文在区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近年来在最新勘查进展和成果认识,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特征的进一步总结与研究,初步认为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热液活动与区内铀成矿关系密切,总结出了“灰岩与硅质岩组合建造—断裂构造—岩性界面—热液活动”多要素组合控矿的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区内的找矿潜力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利用区内成矿要素与已知矿体的分布特征,构建了区内深部矿体的三维数字可视模型,结合区内铀矿化空间分布特征及成矿规律,预测了深部找矿空间7处,提出了深部及外围资源扩大的方向,为区内下步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钟福军  潘家永  夏菲  张勇  刘国奇  刘颖 《中国地质》2017,44(6):1234-1250
玉华山地区是赣杭构造带西南段重要的铀矿找矿远景区之一,毗邻中国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相山铀矿田。玉华山地区基底变质岩、岩浆岩、断裂构造、热液活动和铀矿化特征指示区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与相山矿田对比,两者成矿条件基本相同,但在火山活动、晚期热液活动强度、剥蚀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玉华山地区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异常特征表明,区内U-Th-Mo化探综合异常、正负磁异常交替和放射性正异常等异常叠加区是铀矿勘查的重点区域。同时,在成矿条件、地球化学条件与地球物理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为区内铀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笔者认为为山—筒山断裂带是今后资源量突破所在,建议部署相关勘探工程,查明铀资源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的铀矿化特征进行梳理,划分了铀矿化类型;从构造分区、基底特征、成矿层位、构造控矿和热液蚀变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铀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额尔古纳地区热液型铀矿的找矿方向,认为该区与俄罗斯红石地区同属一条成矿带,硅化破碎带型和蚀变岩型铀矿应是其主要的找矿类型,区内自下而上存在3种成矿空间。  相似文献   

12.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可以快速获得研究区内放射性元素含量特征。笔者利用皖南宣城地区的1:5万航空伽马能谱数据,分析了夏林一带的放射性元素分布特征、铀元素迁移富集规律等,结合地质条件,推断研究区内震旦系-寒武系碳质地层是铀源层和含矿层,有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潜力。结合航空伽马能谱数据,认为铀高和铀高钍低是最直接的铀矿找矿线索。另外,推断区内3处侵入岩尤其是北部刘村岩体内有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5)
纸房沟地区铀矿产于秦岭岩群、骡子坪岩体内部,通过以往地质、物化探工作对该地区铀矿的异常特征和分布规律认识较为清楚,但对研究区铀矿地质特征和成因尚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本次研究综合野外钻探、测井和岩矿鉴定等手段对研究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内岩体分支内部的中粗粒花岗岩富含铀矿,矿床属于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奋斗地区延军山铀矿点、铀矿化异常点进行梳理,总结了研究区内典型铀矿化异常特征,并通过对研究区内铀矿化异常进行野外调查、评价,分析了区内变质岩型铀成矿条件和主要空旷因素,指出研究区变质岩型铀矿受古元古代东风山岩群石墨片岩、北西向断裂、伟晶岩复合控制,提出了"石墨片岩+构造+伟晶岩+异常"的找矿思路,并圈定了找矿远景区域,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大乌山地区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北段,东邻古龙岗铀矿化集中区,南与兴国铀矿化集中区以兴国红盆相隔。为进一步分析总结区内铀成矿规律,并对区内铀成矿远景进行整体评价,文章在资料综合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认为:区内铀矿化虽然含矿围岩差别较大,但热液型成矿特征均非常明显,控矿的主要因素相同或相近,为相对统一的区域岩浆-构造-热液活动所制约;区内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不同期次花岗岩、花岗岩与变质岩的接触部位,不同方向断裂交汇或夹持部位、同时与中基性脉岩、热液蚀变等密切相关,可作为区域上的铀成矿预测要素和找矿标志。通过研究区内铀成矿地质背景、铀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区域铀成矿模式、铀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物、化探测量成果,圈定了1片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正>攀西地区现已发现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混合岩型和砂岩型等多种类型的铀矿化,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产区之一,也是康滇地轴中段铀矿找矿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地区(陈友良,2004;郭宁等,2012)。多年来的地质勘查和研究表明,区内混合岩型和花岗岩型铀矿的矿化规模相对较大,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陈友良,1995;姚建等,2011)。产于四川米易海塔地区的铀矿即属于较为典型的混合岩型铀矿,本文拟对其稀土元素特征进行研究,以期对本区该类型铀矿的成矿机理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17.
西宁盆地位于祁连造山带与西秦岭造山带交汇部位,已发现包马庄小型铀矿床,张家寨、汗庄、刹乙岭、三合村、石沿沟等砂岩型铀矿(化)点。本文通过对包马庄铀矿床典型矿床特征及铀矿化点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较好,包马庄砂岩型铀矿加强钻探工作有可能发展为中型铀矿床,找矿有利区为西宁盆地北缘和南缘两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陈友良  常丹  刘凯鹏  彭渤洋  廖敏  刘堃 《地质论评》2016,62(S1):377-378
攀西地区是康滇地轴上少有的铀矿化集中产区之一,区内已发现有花岗岩型、火山岩型、混合岩型和砂岩型等多种类型的铀矿化,但长期以来铀矿找矿未取得大的突破(陈友良,2004;郭宁等,2012)。近年来,在四川省米易县海塔地区的变质—混合岩中发现了较好的工业铀矿体,并在混合岩中发现了富含晶质铀矿石英脉的新类型铀矿化(张成江等,2015),展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有关区内混合岩型铀矿的成因是制约本区铀矿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拟从区内岩矿石的元素变化规律入手来探讨该类型铀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黄山基性—超基性岩体(以下简称黄山岩体),经过近年工作已基本确认是一个含铜镍矿岩体.本文拟就岩体的地质特征,成岩机制及其含矿性进行肤浅的探讨.一、地层及构造概况黄山岩体位于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觉罗塔格复背斜之东段.区内出露地层属中石炭统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砂岩型铀矿赋矿地层及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泾源-华亭一带的地质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笔者重点研究了该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层及铀矿化的基本特征,认为下白垩统六盘山群是区内的主要赋矿层位,可分为上、下两个含矿层;铀矿化与有机质、黄铁矿、黄铜矿等含量关系密切,铀以沥青铀矿或残余铀黑、硅钙铀矿、钙(铜)铀云母等矿物形式为主,部分呈分散吸附状,与Cu、 Pb、 Mn、V、 Ni、 Co等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特征显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